1. 民法中的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期限是多少
宣告失踪:
(1)有失踪事实。
(2)该失踪事实持续满2年。
该难点在于确定失踪日期:
(1)在一般情况下下落不明的,以音讯消失的次日为第一天。原则上,从失踪人下落不明的次日为第一天。(《民法通则》28条)
(2)若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以事故发生之日的次日为第一天。(《民法通则》23、154)
(3)战争期间下落不明,以战争结束之日的次日为第一天(《民法通则》第20条,23条,154条)
2.宣告死亡
(1)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3)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不可能生存的。
该注意的是:前面两种情况有4年或2年的时间经过要求,而第三种情况并无任何期间经过的要求,如美国2001年的“9·11”事中,失踪人口即属于第三种情形。
此处下落不明计算日期,同宣告失踪之法律规定。
2. 如何鉴定死者死亡时间要详细的
法医鉴定教程:如何辨别分析尸体死亡时间---月夜风飞<网络来源>一、看尸体的僵硬程度一般情况下,尸体在死后30分钟—2小时内就会硬化,9小时—12小时完全僵硬,30小时后软化,70小时后恢复原样。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或在低温干燥情况下则会延缓,高温多湿条件下会加快。 二、看尸斑的变化 1、指压尸斑是血液由于重力学的原理积存于尸体下面而出现的特有斑痕,死后6一12个小时指压时会有一定的褪色,超过了12小时,就基本上不会褪色了。 2、移位如果尸体被挪动过尸斑会发生移位,但死后8—9小时再改变尸体的体位,尸斑只会发生部分的移动,旧的尸斑还会存在,同时还会出现新的尸斑。经过了10个小时以上,尸斑就不会动了。 3、注意要考虑死者的年龄、体格、死因以及尸体放置的环境因素,不同的因素会产生极大的不同。 三、看尸体内的消化物食物经胃部消化大约2小时会全部到达小肠。 四、看尸体腐烂程度 传统上用三种方法来推断死亡时间:尸僵、尸斑及尸温。侦探小说家经常利用这种推断把故事情节描述得栩栩如生,你可不要完全相信。因为尸体现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的温度、尸体的体格、运动程度、是否饮酒、是否用麻醉剂等方面的影响。 尸僵一般于死后l一3小时开始出现,最初出现在颜面部和眼肌,随后扩散到躯干的上下肢。12小时后,尸僵达到全身。尸僵持续6小时左右开始缓解,尸体恢复变软。 尸斑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死后血液循环停止,最快半小时后,血液因自身重力坠积于尸体的底部血管,该处皮肤现出紫红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红酒,这就是尸斑。尸斑最晚在死后4-10小时内出现。它的颜色持续时间很长。如果一个人死后仰面躺在床上时,尸斑应在他的背部,如发现尸斑在身体的前部,说明尸体被移动过。 尸温来判断死亡时间。死后体内停止产热,尸体的温度大约每小时会下降1度。肌肉组织和环境的温度对尸体温度影响很大。胖人的尸温比疫人的尸温降低的慢;温暖室内的尸温比寒冷室外的尸温冷得慢。 下面的公式常用来推断死亡时间: (常温(98.6oF)一尸体直肠温度)/l.5=近似死后经过时间
面部及四肢发凉、尸斑、尸僵开始出现,其死后经过时间为1~2小时。 尸斑呈片状分布,尸僵大部分出现,其死亡时间经过3~4小时。 尸斑融合成大片,尸僵全身出现,角膜微浊,嘴唇开始皱缩,用缩瞳剂、散瞳剂滴 眼,瞳孔仍有反应,其死后经过时间为5~6小时。 尸僵高度发展,指压尸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浊,眼结合膜开始自溶其死后经过时间约12小时。 尸斑能全部压退,羊皮纸样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浊,巩膜黑斑出现,口腔粘膜及眼结合膜自溶,其死后经过时间约24小时。上述几种尸体现象出现的时间,是以春秋季节为基础的,夏季则加快,冬季则变慢。 腐败性腹部膨胀,在春秋季节于死后8~10小时,夏季于死后4~5小时,冬季于死后48~72小时开始出现。 腐败绿斑,在春秋季节约于死后24小时,夏季约于死后12小时,冬天死后72~120小时开始出现。 腐败血管网,在春秋季节于死后48~72小时,夏季于死后1~2天,冬季约于死后7天开始出现。 头发易于脱落和腐败水泡现象,在春秋季节于死后3~5天,夏季于死后1~2天出现,冬季一般不出现腐败水泡。 在春秋季节于死后3~7天,夏季于死后2~3天,冬季于死后15~30天 开始出现。
在盛夏季节,尸体软组织液化消失仅存尸骨,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有蝇破坏的情况下,时间更会缩短。如果所检尸体在水中,则还有些尸体现象供推测死亡时手脚皮肤泡软膨胀,呈白色皱缩状的现象,若出现于手掌、脚掌处,则死亡时间在4 小时左右;若出现于手背、脚背处,则死亡时间于48小时左右。 手脚皮肤脱落呈手套状的现象,若是出现于夏天的尸体上,其死亡时间为一周左右;冬天为一月左右;春秋天则为2周左右。 在春秋季节于死后7~10天,夏季于4~5天,冬季于1.5~2月出现。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尸体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在判断具体的死者死亡时间时,应当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推测,绝不能对任何一个数据生搬硬套。 胃内食物在法医学上有其独特的意义。法医工作者既可以根据胃内食物的种类和成分,推断死者的进食地区、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等情况,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还可以根据胃内食物的消化程度和排空程度情况,推断死者最后一次进食到死亡的大概时间,为推断死亡时间和死者生前的活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实践表明,胃内食物消化和排空程度,取决于食物的性质。以米饭、蔬菜类食物为例,如果饭粒、蔬菜外形较完整,乳糜减少,只有少量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则一般应当是在饭后1~2小时内死亡的。如果胃内食物全部成乳糜状,只有极少的饭粒、蔬菜残渣,食物已进入大肠,则大约是在饭后4小时死亡的。胃内食物已全部排空,或者仅残存如青菜头粗皮纤维、海带皮等硬质蔬菜皮,则在饭后4~6小时死亡。如果胃内容物是肉类或油腻重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则进食至死亡的时间的推断应当相应延长。 运用胃内容物消化和排空程度来推断进食到死亡的时间应当充分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不同的人的消化能力和肠道推进食物的速度是有差异的;二是人死后胃肠蠕动和消化酶的作用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使食物继续推进和消化。这种情况在尸温下降缓慢时更为明显。
根据膀胱内尿液的多少推测死亡时间 在夜间死亡的人,还可以根据膀胱内尿的充盈程度来推测死亡时间。按照常人的习惯,睡觉前要排尿,如果尸检时见膀胱内尿量甚少,则可能是睡后2~3小时内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则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这种情况偶然性较大,所以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仅凭此来判断死亡时间。 一般尸体现象的发生、发展受内外因素影响较大。应综合全部材料进行客观的分析。 一、尸斑尸斑一般出现于死后2—4小时,但也可早至30分钟,迟至 6~ 8小时出现。尸斑的出现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坠积期一般发生于死后2—4小时,在尸体的下部位位出现淡紫红色小点、小条或小片状斑痕。用手指轻轻压迫,颜色即可消褪,去压后淡紫红色又显现。若于此翻转尸体,则原先尸斑可以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再次逐渐形成新的尸斑。 2.扩散期组织液也和血液一样,向尸体低下部位沉降,坠积于血管周围的组织液,透过血管壁渗入到血管内,和血液混合而促进溶血。血浆被组织液稀释,且被血红蛋白染色,并开始向血管外渗出,此即扩散期。一般尸斑发展到扩散期需1 2小时 (至少8—10小时以上)。此期尸斑已融合成大片状,呈弥漫性紫红色。用手指轻压,已不易褪色。翻转尸体后,原先尸斑也不易消褪,新的低下部位亦不易形成新的尸斑. 3.浸润期尸斑发展到浸润期约于死后24小时。此期被血红蛋白染色的液体渗入组织内,使组织和细胞着色。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指压不褪色,翻转尸体,原有的尸斑不消褪,也不出现新尸斑。浸润期持续时间较长,以后转人腐败.检查尸斑,同时要考虑死亡原因,因为这与尸斑出现的强弱关系甚密切,如大出血者尸斑出现晚而且不显著;急死者尸斑出现早而且浓密。 二、尸僵尸僵一般发生在死后1—3小时,少数在死后10分钟即出现,也有迟至7—8小时以上才出现。尸僵的发生,通常有一定的顺序,多数是自上而下,即所谓下降型,先从咬肌、颈肌开始,其次为颜面肌,以后则为躯干、上肢及下肢。验尸时,如见下颌关节开始出现尸僵,一般为死后l—3小时以内(偶尔为死后7小时,罕见16—18小时);上肢出现尸僵为死后5—6小时;下肢出现尸僵为死后7~8小时;全身发生僵为死亡已9 小时以上;半天后均强盛。全身尸僵高度强盛,达于顶峰,为死后一昼夜左右。死后6—8小时内,用外力去消除,尸僵还可重现,但在死后8—9小时后,用外力消除,尸僵就不再重现。尸僵经过1—2昼夜或更长时间开始缓解,肌肉变软,关节稍可转动。经2—3天按发生的顺序依次缓解,肌肉全部变软,关节均可转动。一般情况,下颌关节尸僵开始缓解,为死后已超过24小时;上肢尸僵开始缓解为死后已超过30小时;下肢尸僵缓解为死后超过36小时;全身尸僵完全缓解消失,为死后3—7天。但搬运尸体等人为破坏则例外。心肌和平滑肌亦发生死后僵直,通常于死后l—3小时开始,一般持续1~2昼夜。由于心肌强直而将心腔中血液压出,尤以左心室为甚。因此,左心室常呈空腔状.但心肌变性者,则不发生强直,即使出现也微弱。平滑肌,如皮肤的立毛肌发生强直,将毛囊口上举,使皮肤呈鸡皮状(多见于大腿、腰部和臀部);虹膜肌的僵直可使瞳孔略微缩小。肠壁平滑肌因尸僵形成而呈收缩状,死后5小时达顶峰,9小时后缓解。 三、尸冷人死后,尸体温度下降虽有一定的规律,但尸体冷却的速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衣着多少、年龄、胖瘦以及死亡原因等。当周围环境温度高、尸体穿棉衣或盖棉被、壮年人、肥胖者、或死于高热病者,其尸冷缓慢。相反,如穿盖单薄或裸体、环境温度低、年老、瘦弱、因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而死亡者,则尸冷较快。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为16~18摄氏度时,头10小时尸体温度每小时下降l摄氏度左右(0.5—1.5摄氏度C)以后下降率逐渐减少。在冰雪中,尸体1小时完全冷却。用普通温度计测腋温推测死亡时间不准确,测直肠温度则比较可靠。如用特制的温度计测小脑延脑池温度,则可靠而且准确,因为它不受环境的影响,一般测定死后14小时内的尸温,可获高度准确的结果。 四、局部干燥口唇粘膜、阴囊皮肤或表皮擦伤等处出现皮革样化,为死后2小时以上,皮革样化明显、干、硬、暗褐色,死亡至少已8—1 2小时以上。 五、角膜混浊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渐下降。在一般室温下,角膜轻度混浊为死后6—12小时以上;角膜局部或弥漫性混浊,但瞳孔仍可辨认,为死后18小时一1天;角膜显著混浊呈白斑状,瞳孔已不可辨认,为死后已超过2—3天。 六、腐败尸体腐败的速度受环境温度、死亡原因及个人体质影响极大。人体中,因回盲部容易积滞粪便,故死后该处发生腐败较早,产生硫化氢较多,所以尸绿首先出现于右下腹部。尸绿通常于第一昼夜末开始出现,然后逐渐扩大,向全腹部蔓延,进而扩延至全身。一般说来,尸体夏天腐败最快,右下腹开始出现尸绿,死后已超过2
4小时;尸体呈巨人观则已死亡3天以上;死后15天左右全身软组织腐烂、糜化、崩溃、消化。冬天尸体腐败较慢,在冰雪中甚至可不腐败。当存在有利于细菌的发育和繁殖的因素时,尸体腐败就快;否则减慢或停止。在温度2
5~35摄氏度、湿度适当和空气流通时,腐败快。实验证明:尸体在空气中、水中和埋在地下腐败程度相同所需时间的比例关系为1:2:8 。此外,尸体腐败的快慢,同身体状态也有关系,如幼儿尸体水分较多,窒息死和急死的尸体因血液具有流动性,脓毒血症死者由于大量细菌的存在,腐败均较快.
3. 怎么判断人的死亡时间
一、判定依据
一般来说,医学及法律意义上的死亡时间,是指心跳、呼吸停止。现在我国卫生部已经提出脑死亡标准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和讨论,如果确定下来,而且法律也以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相关仪器检查也可能会是条件允许情况下必须的。
二、法医鉴定
1、通常情况下,人死后,全身肌肉会很快变为松软,此时各关节能被任意屈曲,此种情况称为肌肉松驰。在肌肉松驰过后,就会出现肌肉收缩、变硬,各关节固定,不用能被任意屈曲,此时称为尸僵。一般情况下,尸僵会在死后1~3小时内开始出现,表现为咬肌、颈肌、颜面部肌肉僵硬,下颌关节固定;经4~6小时,尸僵扩延到全身。
2、在死后4~6小时内,人为地将已形成的尸僵破坏,尸僵不久后仍可重新发生,但强度较原来尸僵为弱。这种现象称为再僵直。若死后超过6~8小时,遭破坏的尸僵将不能发生再僵直。
3、死后瞳孔散大、固定,的确常被做为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检验内容。具体来讲,就是指瞳孔直径大于5mm以上,用手电筒等照射眼睛,瞳孔大小不会发生变化(生前检查时,瞳孔将缩小)。
4、死亡时间,即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断,是法医学鉴定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虽然相关的研究已逾百年,但到目前尚未产生出一种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的单一技术。现实中仍然依采用综合尸体现象、超生反应、胃内容物、昆虫繁殖、植物生长以及环境气候等因素分析推断。
5、有一点需要说明,法医在现场所提供的推断意见,只能说是一个大致的意向性意见。通常他们正式的鉴定结论,会在经过尸体解剖和其他实验室检验后才作出。
6、 我国目前医学上和法律上,还是以呼吸、心跳停止为判定死亡的标准。脑死亡还没有引入临床或司法实践。不过学术界一直在建议采用脑死亡。根据有关消息,卫生部也正在进行相关标准的研讨,脑死亡的概念,是指全脑(包括小脑、脑干)功能不可逆中止所引起的死亡。
4. 民法中的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期限是多少
宣告失踪:
(1)有失踪事实。
(2)该失踪事实持续满年。
该难点在于确定失踪日期:
(1)在一般情况下下落不明的,以音讯消失的次日为第一天。原则上,从失踪人下落不明的次日为第一天。(《民法通则》28条)
(2)若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以事故发生之日的次日为第一天。(《民法通则》23、154)
(3)战争期间下落不明,以战争结束之日的次日为第一天(《民法通则》第20条,23条,154条)
2.宣告死亡
(1)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3)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不可能生存的。
该注意的是:前面两种情况有4年或2年的时间经过要求,而第三种情况并无任何期间经过的要求,如美国2001年的“9·11”事中,失踪人口即属于第三种情形。
此处下落不明计算日期,同宣告失踪之法律规定。
5. 死亡申请多长时间期限
人死后到公安局去销户是有时间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八条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公民如果在暂住地死亡,由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通知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户主、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乡、镇人民委员会。 如果婴儿出生后死亡的,出生和死亡应当同时办理.
6. 怎样才能确定人是否死亡和判定死亡时间
人的死亡一般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及脑死亡为识别标志。人死亡以后还存在他(她)的非肉体的其他附属物,这些就因他(她)的死亡而变成了遗产。他(她)的遗产会自然而然地被按遗嘱赠(或者无遗嘱)被亲属继承或者被按遗嘱赠与给其他活着的个体或者社会团体。
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称为脑死亡。包括:
(一)大脑功能的停止:除运动、感觉之外,思考、感情等精神活动功能,即意识也都永久性丧失。脑电波消失。如果脑干功能尚存,有自发呼吸,则不能称为脑死亡,只能说是处于“植物状态”。
(二)脑干功能停止:脑干有网状结构、脑神经核、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结构。因此,脑干功能丧失意味着上述结构功能停止。网状结构功能丧失导致昏迷,脑神经功能丧失则引起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反射、前庭反射、咽反射、咳嗽反射的消失。
延髓功能停止,则自发呼吸停止,血压急剧下降,直至脑死亡。
(6)死亡的期限扩展阅读:
濒死期:主要特点是脑干以上神经中枢功能丧失或深度抑制,表现为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消失。各种反射迟钝或减弱,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性减弱。
临床死亡期:主要特点是延髓处于深度抑制和功能丧失的状态,各种反射消失、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后两者认为是临床死亡标志。
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此期各重要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发生不可逆性的代谢。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
作为自然人的权利义务归于消灭,发生财产继承关系。但是有特例。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死亡人依然享有一定期限上的保护。如著作权的保护。
自然人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两种。
自然死亡又叫生理死亡或绝对死亡,是指公民生理机能的绝对终止,生命的最终结束。关于自然死亡的界限,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作为自然死亡的一般标志。
宣告死亡又叫推定死亡或相对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时间,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宣告该公民死亡的一种法律推定。
参考资料:死亡(生物学、哲学概念)_网络
死亡_中国知网
7. 怎么确定人的死亡时间
一般死亡时间较短是通过尸僵和尸斑来确定死亡的时间,如果死亡时间较长可以根据尸体所在的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卫生条件,用腐烂的程度来确定,准确性不高。
8. 指死亡的期限( ) 填一个词语
死期: 指某人或某事物死亡或灭亡的时限。常用语:死期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