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叫"羁押折抵刑期比例"
你好
羁押抵刑是根据刑法将法院判处的刑期减去法院判决前羁押的期限,就是最后应当服刑的期限。羁押一日抵有期徒刑一日,抵管制二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七条【有期徒刑刑期的计算与折抵】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B. 被羁押可以折抵缓刑刑期吗
一、被羁押可以折抵缓刑刑期吗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羁押日期是否可以折抵徒刑缓刑日期问题的复函》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1月9日〔63〕法研字第55号函已收阅。关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在判决前的羁押日期是否可以折抵缓刑日期的问题,我院1956年9月26日法研字第9664号关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管制前羁押日数如何折抵问题的批复曾经作过解答,即:“缓刑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考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限内,如果没有再犯新罪,缓刑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因此,不必把判决前的羁押日数折抵缓刑日期。”这个批复曾抄送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请你院仍按此批复转告有关的人民法院。此复。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二、刑事拘留有无羁押期限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并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由于刑事拘留是一种临时性强制措施,所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1款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第2款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第3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
这就是说,拘留剥夺人身自由的期限,一般为10日,特殊情况下为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后羁押时间可长达37日。《刑事诉讼法》第75条规定:、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一般在判刑之前有先被羁押过的,若之后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那之前先行羁押的期限其实可以对刑期进行折抵。不过,若是被宣告缓刑的话,因为并非是实刑,而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考验,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之前有被先行羁押,但是也不能对缓刑的日期进行折抵。
延伸阅读:
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况有哪些?
司法机关延长羁押期限的理由有哪些?
逮捕后侦查羁押期限最长是多久
C. 有关犯罪嫌疑人羁押时间抵刑罚时间的有关规定
咱们国家限制自由的刑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部分的第41条、44条和47条。
被判处管制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被判处拘役的,判决前被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有期徒刑也是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无期徒刑自然不存在折抵刑期的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D. 羁押后取保候审,如果被判(缓)刑的话,羁押期间的时间可以折抵刑期吗具体法律条文是个哪一条谢谢!
缓刑的(实际不执行),先前羁押的,不折抵考验期限,其考验期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的;如果判处实刑的(实际执行),则折抵刑期;如果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则先前羁押的的,应当折抵刑期。
1、第四十七条【有期徒刑刑期的计算与折抵】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2、第七十三条【考验期限】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E. 先行羁押日期是否能折抵刑期
判决生效前的羁押时间已超过所判有期徒刑期限,仍有宣告缓刑的必要。
建议 去到这种的:http://tieba..com/f?kw=%B7%A8%C2%C9%D7%C9%D1%AF&fr=index 与律师 相关的 平台 去 寻问,去说明的自己情况问里面的 法律专家应该较清楚些吧。。
一、从适用缓刑的条件来看。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二)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三)必须不是累犯。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就可以适用缓刑,适用缓刑所应当考虑的也只是以上条件,除此以外,其余情形均不应当成为宣告缓刑所考量的因素,那么,判决以前羁押时间的长短自然也不在考量之列。
二、从适用缓刑所发生的法律效果来看。缓刑考验期满,而缓刑的宣告未经撤销,原有刑罚就失去了执行效力,虽然判处了刑罚,但和未受刑罚处罚一样。从累犯的构成来考察,累犯的成立需前罪“刑罚执行完毕”后,而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予执行,因此,无从谈起“刑罚执行完毕”。因而,对于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满的便无成立累犯之忧。这便是犯罪分子被宣告缓刑所带来的利益,如果因为判决前羁押时间超过所判徒刑刑期,而不予宣告缓刑,这无疑是不当剥夺了犯罪分子适用缓刑所带来的利益。
三、从宣告缓刑后又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看。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撤销缓刑的事由有二:一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二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对于第一种撤销情形,按照刑法规定,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按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可以看出,判决前的羁押时间可以折抵经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期,这也是对犯罪分子有利的。例如:甲在判决生效前已被羁押了一年六个月,其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宣告缓刑二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遗漏了诈骗犯罪,撤销缓刑后,对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那么,按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应当在有期徒刑二年以上三年以下决定执行的刑期,如果决定执行的刑期为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那么,羁押时间一年六个月可以完全折抵,也即甲再需服刑一年就刑满。如果不对甲宣告缓刑,那么,因为甲所犯盗窃罪所判刑期已被折抵,视为刑罚执行完毕,所剩余的六个月的羁押时间就不能再被折抵刑期了,那么,对甲只能以诈骗罪所判处的刑期执行刑罚,也即应当执行有期徒刑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