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程设计责任的追溯期限是多久
什么是设计责任保险?解读设计责任保险特征与保险责任-工保网
长期以来,建设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在建设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保险保障作用。而且不只是在职业责任险领域,其最长可达15年的保险期限,也令其成为在工程质量险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员。因此,在保险实务中,不少地方将其作为一项“强制”险要求,如将投保与资质年检挂钩,或作为设计投标的前置条件等。
▎本文系工保网原创作品,作者龚保儿。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若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回复“转载”!
❷ 请问设计合同可不可以由质保期和质保金
根据法律规定,设计合同没有质保期和质保金。
❸ 设计合同生效与终止期限分别如何界定
可以约定具体的合同生效失效日期,如合同自2012年1月1日生效,至2013年1月终止。
或者约定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履行完毕自动终止。
❹ 签订设计合同应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费的确定《设计合同文本》第二条以表格形式要求当事人列明设计项目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规模、阶段、投资及设计费。合同当事人在确定设计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设计合同或相关文件中双方对设计费率予以确认的,应尊重双方当事人的选择。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为《合同法》所规定的有名合同的一种,发包人和设计人是具有平等地位的民事主体,应当由《合同法》调整,并应最大限度地遵循合同自由的原则。实践中的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及相关统一定额并非强制性规范 ,而是任意性规范。 其次,在不能证明设计合同或相关文件中双方就设计费率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确定设计费。这只是在无相应合同条款援引的情况下,用以解决纠纷的技术性手段。 问题二: 定金条款的理解和适用《设计合同文本》第五条规定了定金条款,结合文本中第七条第7.5款和第八条第8.9款的规定,该定金兼有成约定金和解约定金的性质。如果当事人双方同意对定金额度进行修改,该数额不能超过总设计费的20%,超过20%的部分只能作为预付款,而不具有定金的效力。当事人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可按比例适用定金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0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约定内容的比例,适用定金罚则。可见,在发包人或设计人履行部分合同义务后要求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未履行部分所占约定内容的比例,适用定金罚则。只不过在实践中,当事人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仲裁或诉讼时也就未提出相应的请求,造成自己的权利未得到全面保护。 问题三: 设计合理使用年限的确定关于建设工程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主要指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的规定,建设工程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分为四类:对于临时性建筑,其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对于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其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对于普通房屋和构筑物,其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对于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此外,对于专业建筑工程,则应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规范要求确定其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对于具体工程项目,其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则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建筑等级、重要性来确定。在建设工程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内,工程承包人应当对该工程的主体结构(包括地基基础)进行保修。 在填写设计使用年限时,设计人应当注意其与土地使用年限的区别。我国土地实行有偿、有期限使用的制度。国务院《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五)综合或其他用地五十年。 可见,土地使用年限与土地使用用途有关,与建筑物建筑等级和重要性没有关系。 问题四: 赔偿金的确定《设计合同文本》第七条第7.3款需要由当事人确定赔偿金金额。而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合同回避了本条关于赔偿金的约定,或空白、或划去、或直接删去7.3款的最后关于赔偿金的规定。在当事人未对损害赔偿约定计算方法时,应当适用法律的规定。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合同法》第113条贯彻了完全赔偿原则,其赔偿范围既包括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也包括因违约而使对方失去的可得利益,同时其也要受合理预见规则的限制,即损害赔偿额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当时的客观情况能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其违反合同义务所可能造成的损失。 如果发包人和设计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了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应当按约定支付赔偿金。本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为实际损失的一定比例,值得注意的是,若当事人商定的赔偿金大于实际损失,该如何处理?本文认为,在约定的赔偿金不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时,法律应当首先尊重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自治,承认双方约定的正当性。若当事人约定的赔偿金远远高于实际损失,基于公平原则,法律应予以必要干涉。因此,当事人在约定赔偿金时,应充分考虑设计文件错误给发包人造成的损失,慎重填写赔偿金金额。
❺ 设计合同签订的时候都要注意一些什么细节方面的东西
弄清设计收费的计算方式 设计师收费都是按面积计算的,方式可以分以下几种: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目前市场上,通常按使用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计算得比较多,这样的收费方式对于那些得房率低的装修者而言,比较合理些。装修者在签订设计合同时,应该针对这一项注明一下,因为这几个计算方式,看似只差几个字,但如果计算起设计费用来,可能会相差上千元。 设计费支出的时间和金额 在合同中,装修者应该和设计师约定好设计费用的支付方式,设计费用是分四次支付的。第一笔设计费用在签订合同后,测量房子前就要支付了,一般是设计总价的20-25%或者是1000元左右的预付款。第二笔费用在初步的方案确定后支付,费用是设计总价的50%。 第三笔费用在设计阶段图纸确认后支付,费用是设计总价的20%。最后,在确认完全套设计图纸后,装修者要将剩余的设计费用都付清。 出示效果图的制作费用 有些不正规的设计合同里,会针对居室的效果图另外要求,如果装修者想让设计师出效果图,必须以一张几百元的费用来支付,这主要是因为设计师的收费已经较低了,如果再送效果图,设计师的整个成本就高了。其实,通常在设计总价利润还不错的情况下,设计师都会根据设计构思送业主1—2张的主要区域的效果图。装修者应该在签订合同前和设计师协商好,然后再签字。 设计平面图纸的具体内容 在合同中,要注明设计师所制作的图纸内容。因为,有些设计合同在图纸的要求上比较模糊。一般一套完整的图纸有原始测量图、墙体改建图、平面布置图、顶面布置图、电气施工图、水管走向图、现场制作家具尺寸图、立面图、以及各个接点图剖面图等。如果不在合同里面注释仔细,很容易让一些设计师有了偷工减料的机会,图纸不全就会影响到今后的施工质量。 制作图纸的期限规定 当设计师测量房子后,就要做初步的设计方案,确认完初步的设计方案后,就要制作第二阶段的设计图纸,最后就是制作全套的设计图纸以及主要装饰材料的清单。在这3个阶段中,装修者和设计师要商量确定一个提交图纸的期限,通常公寓房的图纸制作大致在7天左右,别墅等大面积的住宅,期限的要求可以适当延长些。有了期限的要求,对设计师就起到了一个约束的作用,装修者保障自己利益的依据。 设计师提供服务的内容规定 设计师的服务从开始设计——施工——家具软装,直到业主入住前都要有的。通常情况下,开工前设计师要做设计交底工作一次,施工阶段,设计师应该保证有两至三次的现场图纸交底和现场指导施工,陪同挑选家具和软装饰的服务是一次。但是,有时设计费的多少决定了设计师服务的项目,因此装修者如果要确保自己利益,就必须在合同中注明相关服务内容的要求。 资料出处: www.cszx5.com
❻ 下列关于设计合同的生效和设计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答案解析:
[解析]
P95设计合同采用定金担保,合同总价的20%为定金。设计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并在发包人向设计人支付定金后生效。合同生效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选项C与D均不全面。
❼ 1关于工程建筑设计合同的所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有哪些2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
【一】、首先,工程建筑设计合同属于《民法通则》中合同法的范畴,因此工程建筑设计合同首先必须接受《民法通则》的制约!在我国,一切契约行为(合同行为)均受《民法通则》条文约束!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相关时效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二】、针对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8月11日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详见附件一)对相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还经常会遇到除斥期间以及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及其互相区别的具体问题。所谓除斥期间,为法定的权利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经过而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学理上的除斥期间的具体规定,或者因法律、法规或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规定,或者因当事人的合同的约定而产生并发生法律效力。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第20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按照约定处理。承包人请求按照竣工结算文件结算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属于法律规定的除斥期间的情形。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第19.1款“承包人的索赔”规定:“承包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人递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并说明发生索赔事件的事由;承包人未在前述28天内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书的,丧失要求追加付款和(或)延长工期的权利”,则属于当事人合同对除斥期间的特别约定。
❽ 设计合同订立有哪些注意事项
《合同法》
第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
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
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第十二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