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人大任职期限

人大任职期限

发布时间:2021-03-21 07:33:05

⑴ 市人大主任如果退休年龄到了任职期限没到这样怎样办

根据国家宪法规定:继续任职

⑵ 是每级的人大代表任期都是五年吗

不是,可能是5年也可能是3年。

人大代表的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相同。

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都是5年.
县级以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都是3年。

⑶ 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他们统称为常委会组成人员。
2、在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秘书长和委员没有限制,可以连选连任。
3、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常委会委员的区别,也知道了吧。

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连续任职多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副委员长、秘书长协助委员长工专作。委员属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常务委员会的会议,一般每2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⑸ 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多长更为合适

人民代表大会为何要有任期,每届任期多长时间较为合适?这一问题看似细节,却是我国人大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大的法定任期几经修改,尽管从第一届至第五届人大,每届的实际任期与其法定任期并不吻合,但随着我国人大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人大任期也逐渐规范。作为对终身制、世袭制的一种超越,人大恰当而稳定的任期对于推动人大的制度建设极为重要。 人大任期背后的政治理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起点是人民主权原则,即我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人民不可能人人亲自行使国家权力,于是人民将权力委托给其中一部分人,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来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委托的过程即为选举,选举的结果是一部分人获得委托,“权为民所赋”这一权力授受过程在此得以体现。然而人民代表毕竟不同于人民本身,为防止代表怠于履行职责,相应地又产生罢免制度、任期制度,从而保证人民始终是国家权力的终极主人。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任期制,其背后的政治理念是通过对权力受托人的定期更新,使不称职的人员定期得以淘汰并给该团体注入新的血液,进而实现权力的最佳委托与行使。人民代表大会也因此成为我国民主的最佳载体和表达形式。 人大法定任期的文本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出台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四部宪法,其中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又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订。纵观新中国宪法的历次修订,不难发现,关于人大任期有两大特点。一是人大任期变更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部宪法对人大任期都有所修改,而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人大的任期又经历了1993年和2004年的两次宪法修改。可以说,没有一项宪法内容,经历过如此频繁的修改。二是人大任期不断延长。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四年,省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四年,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两年。1975宪法将全国人大和省、直辖市的人大任期调整为五年,地区、市、县的人大任期为三年,农村人民公社、镇的人大任期仍为两年。1978年宪法与1975年宪法规定基本一致,1982年宪法则将县级以上人大任期统一为五年,县级和县级以下人大任期统一为三年。1993年宪法修正案又将县级人大任期延长至五年,乡镇人大任期仍是三年。2004年宪法修正案则将地方各级人大的任期统一调整为五年。至此,我国的五级人大,即中央、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任期全部统一为五年。 人大任期统一的原因分析。任何一项制度的确立和修改都不应是任意而为,尤其是人大制度这一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任何一个哪怕是极细小内容的确定和变动,无不需要经过反复地比较、磋商和权衡。然而,我国人大的法定任期,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似缺乏充分细致的论证和说明。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和省级人大任期为四年,其它各级人大任期为两年。人大任期为何如此规定,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没有做出说明,但指出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在从事起草工作的时候,参考了苏联的先后几部宪法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宪法,而从1954年宪法的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联1936年宪法的影子。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规定,苏联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苏联最高苏维埃,苏联最高苏维埃每届任期四年,边区、省、自治省、州、区、市、村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每届任期两年。由此可知,我国人大任期的最初确定,在立法时主要是参考了苏联的做法,我们自己缺少细致论证。我国1954宪法之后的历部宪法及宪法修正案,人大任期不断延长,至2004年,全国各级人大任期统一调整为五年,王兆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中解释了修改的原因:这样修改,各级人大任期一致,有利于协调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人事安排。事实确实如此。在我国,由于人大产生一府两院,各级人大任期一致,可以统一部署换届选举工作,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长远发展。但是,统一的任期规定也有其不尽合理之处。 人大任期统一的利弊得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一致,优点是有利于换届选举的统一部署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延长乡镇人大任期也有利于节约其换届选举的经费开支。但人大任期一致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各级人大任期未能与其政治职位和职责相关联。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其层级不同对应的职权便有所不同,关注的事务也有所不同。全国人大作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关注的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问题,其职责内的立法、外交等事务需要代表持久地予以关注,因而要求相对比较稳定,任期也就相应更长一些。县乡两级基层人大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其关注的是具体的民生问题,需要贴近民意反映民意,因而更需刺激代表体察民情、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其任期也应适当缩短一些。比较国外议会,其任期的确定一般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议员不应有太长的任期以至他忘记自己的责任,二是他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使人们能够根据他的行动过程而不是单个行为对他作出判断。为了保证国家始终有一个精选而稳健的组成部分,以保持稳定和秩序以及官方见解的始终一贯,许多两院制国家中上院的任期一般比下院要长一些。反观我国人大任期的修改和变化,不难发现我们的任期确定过于简单。各级人大究竟多长的任期较为合适,更应着眼于其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考虑到不同级别人大其政治职位与职责的不同,省级以上人大任期五年较为合适,而基层人大同样任期五年则显过长。人民如何选出安全可靠的受托人,如何让这些受托人有一个合理的任期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代表作用,这是我国人大制度建设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⑹ 全国人大代表任职期限和政协代表的任则期限

都是一届五年

⑺ 全国人大及地方人大的性质及任期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以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经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上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召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选举主席团,由主席团主持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有权罢免上述人员。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执行情况的报告;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选举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的实施计划;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听取和审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撤销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选举产生。委员长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副委员长、秘书长协助委员长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组成主任会议;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成主任会议。主任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任期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相同。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法制(政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在大会闭会期间,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是: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解释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央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监督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决定特赦;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领导或者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建议,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部分变更;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副职领导人员中决定代理的人选;决定代理检察长,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根据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的任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免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批准任免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免,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决定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任免;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撤销个别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职务;决定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职务;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出缺的代表和罢免个别代表;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

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是几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如果遇到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延长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在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8)人大任职期限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法律规定。
资料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

⑼ 人大代表任职期限

也是一届五年

阅读全文

与人大任职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爱发明自动钓鱼 浏览:199
龚发明重庆 浏览:413
我为你许下爱的期限 浏览:734
我想发明的200字 浏览:989
动漫角色版权保护 浏览:72
密蜜直播投诉 浏览:701
马鞍山博望天气 浏览:352
成都唐邦知识产权 浏览:7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