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持票人对前手再追索权,自清偿或者被提起起诉之日七多长时间
这个需要区抄分,详见《票据法》第17条的规定。
第十七条 票据权利在下列期限内不行使而消灭:
(一)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二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二年;
(二)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六个月;
(三)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六个月;(根据票据法解释第18条之规定,不包括对票据出票人的追索权)
(四)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三个月。(根据票据法解释第18条之规定,不包括对票据出票人的追索权)
票据的出票日、到期日由票据当事人依法确定。
另外,根据票据法解释第19条之规定,票据法第四十条第二款和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不包括对票据出票人的追索权。
② 持票人首次行使追索权的时间是() A.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3个月 B.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
持票人首次行使追索权的时间是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
追索权的时效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大内容。笔者将其分为两项,一是追索权本身的时效,二是行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时效。
前者指的是<票据法>第65条的内容,持票人应按规定期限提供合法证明进行追索,否则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上述“规定期限”按照理解应是指《票据法》第 17条规定的行使权利期限,分为三种:1.针对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是2年;
2、一般前手的是6个月;3.如果是票据债务人付款后获得票据权利而再行追索的,则为3个月。
虽然《票据法》第65条规定了持票人丧失追索权的情况下仍可以要求承兑人或付款人承担责任的补救措施,以为持票人行使追索权的前提就是承兑人或付款人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甚至于死亡、逃匿、破产、被责令停止业务活动等情况。因此,前述补救措施的实际意义存在疑问,也就是说即使承兑人或付款人承担责任,持票人也可能无法获得实际的受偿。而且,丧失了对前手的追索权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范围缩小。所以,及时进行追索以尽可能在最大范围内保障权利是持票人应当加以注意的。
后者是指《票据法》第66条强调的持票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追索通知义务的规定,虽然该项规定并不影响持票人行使追索权,但是对于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损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损失)仍要承担赔偿责任。
③ 关于财产代管人的追索权的期限!
法院在宣告失踪的判决中,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按照有利于管理失踪人的财专产来确定财产代管人属。
财产代管人在涉及到失踪人的诉讼里面是直接作为原告或者被告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失踪人的代理人的身份出现。这里的代管就是暂时的看管,比如若失踪人之前有债务,在债务到期时,代管人必须用失踪人的财产来还债。相反,若有人欠失踪人的钱,代管人也可以以失踪人的名义要求他还款。若失踪人有另外一些费用需要交纳,比如税,代管人还必须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替失踪人支付。
财产代管人追索权的期限:应是追索到失踪人失踪后其朋友代管之时。
诉讼时效:从代管人被指定时起计算2年。
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第33条第二款:“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向失踪人的债务人要求偿还债务或者代管财产受到他人侵犯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债务或者赔偿损失。”
(2)《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④ 经济法票据再追索权问题
因为A是票据的出票人,根据票据法规定,出票人对支票持票人承诺付款的期限回是6个月。
票据法答第十七条:票据权利在下列期限内不行使而消灭: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六个月。
这时,B公司虽然行使再追索权,但适用17条第2款,即上款规定。你仔细看第十七条第(四)款: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三个月。
记住:这里是指“前手”,不是指出票人。前手不包括出票人,证据:票据法第十三条“ 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在票据法上,出票人与前手是分开表述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如你认可,不知能否推荐为优质答案。网上能准确回答的应该不多的。
⑤ 票据追索权的期限过了还能行使吗
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六十六条 持票人应当自收到被拒绝承兑或者被内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之容日起三日内,将被拒绝事由书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内书面通知其再前手。持票人也可以同时向各汇票债务人发出书面通知。
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因延期通知给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损失的,由没有按照规定期限通知的汇票当事人,承担对该损失的赔偿责任,但是所赔偿的金额以汇票金额为限。
⑥ 不是说在追索权是3个月吗 怎么又两年了
再追索权是3个月没错,但是再追索权的时效不适用开票人,换个方式来说,如果被追索的对象是开票人,那就是看票据的时效是到什么时候,那再追索权的期限就是到什么时候。
本题中貌似考再追索权的时效,实际靠的是商业汇票的时效。(是自到期日起2年内)
仔细看看,还有问题的话再追问吧。
⑦ 支票的在追索权期限是多长时间
应在收到拒绝证书后3日内通知前手。追索权最迟不超过遭拒付后的6个月。再追索权不得超3个月。
⑧ 追索权的时效
追索权的时效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大内容。笔者将其分为两项,一是追索权本身的时效,二是行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时效。
前者指的是《票据法》第65条的内容,持票人应按规定期限提供合法证明进行追索,否则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上述“规定期限”按照理解应是指《票据法》第 17条规定的行使权利期限,分为三种:1.针对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是2年;2.一般前手的是6个月;3.如果是票据债务人付款后获得票据权利而再行追索的,则为3个月。
虽然《票据法》第65条规定了持票人丧失追索权的情况下仍可以要求承兑人或付款人承担责任的补救措施,以为持票人行使追索权的前提就是承兑人或付款人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甚至于死亡、逃匿、破产、被责令停止业务活动等情况。因此,前述补救措施的实际意义存在疑问,也就是说即使承兑人或付款人承担责任,持票人也可能无法获得实际的受偿。而且,丧失了对前手的追索权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范围缩小。所以,及时进行追索以尽可能在最大范围内保障权利是持票人应当加以注意的。
后者是指《票据法》第66条强调的持票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追索通知义务的规定,虽然该项规定并不影响持票人行使追索权,但是对于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损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损失)仍要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