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有何区别
1、设计基准期来,是自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一般情况下不可随意更改。我国建筑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即建筑结构设计所考虑的荷载统计参数都是按50年确定的。/2、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间,结构在此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设计使用年限应是建筑结构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如达不到这一年限,则意味着在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的某一环节上出现了非正常情况 ,应查找原因。
当某建筑结构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不等于该建筑结构不能再使用了,而只是说明它完成结构功能的能力降低了。若建设单位提出更高要求,也可按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但不能低于规范规定的要求。
Ⅱ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是多少年超过这个年限的结构是否不能再使用了
那你得看是什么样的结构,工民建,水工建筑,如码头,房屋,桥梁,大坝等的设计基专准期都不一样,属超过这个年限的结构也不能说是就一定不能使用,只不过是有危险性了,它应该还有个安全系数,不过一般结构也到不了设计期就更新换代了,如果超过了,最好就别用了,看决定是否重建还是修补。
Ⅲ 结构设计基准期等于结构的使用寿命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使用年限,不是结构的使用寿命,一般来说,工程质量较好的结构的使用寿命都比设计基准期要长,工程质量差的结构的使用寿命都比设计基准期要短。
Ⅳ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的区别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是指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内选用的时间容参数,它不等同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也不等同于建筑结构的寿命。一般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即设计时所考虑荷载和作用的统计参数均是按此基准期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达到其预定目的的使用年限,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一般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当房屋建筑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经过鉴定和维修,可继续使用。因而设计使用年限不同于建筑寿命,同一建筑中不同专业的设计使用年限可以不同,例如:保温、给排水管道、室内外装修和结构等均可有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在结构施工图总说明中应该写明设计使用年限,而不应写设计基准期。
Ⅳ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建筑物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专GB50068)首次提出了建筑结构的属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只需正常维修(不需大修)就能完成预定功能,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使用、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
Ⅵ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是否就是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什么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不是结构的使用寿命。
详见《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条文说明:
1.0.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迫切要求明确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值得重视的是最新版国际标准ISO
2394:1998《结构可靠度总原则》上首次正式提出了设计工作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的概念,并给出了具体分类。本次修订中借鉴了ISO
2394:1998,提出了各种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明确了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规定时期内,只需进行正常的维护而不需进行大修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如达不到这个年限则意味着在设计、施工、使用与维护的某一环节上出现了非正常情况,应查找原因。所谓“正常维护”包括必要的检测、防护及维修。设计使用年限是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的具体化。
1.0.6
结构可靠度与结构的使用年限长短有关,本标准所指的结构可靠度或结构失效概率,是对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而言的,当结构的使用年限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后,结构失效概率可能较设计预期值增大。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可靠性。结构可靠度是对结构可靠性的定量描述,即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这是从统计数学观点出发的比较科学的定义,因为在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只能用概率来度量。结构可靠度的这一定义,与其他各种从定值观点出发的定义是有本质区别的。本标准规定的结构可靠度是以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为条件的,不考虑人为过失的影响。人为过失应通过其他措施予以避免。
Ⅶ 如何区别建筑物的“设计基准期”,“设计使用年限”
问题知识“筑讯中国”网为你整理解答:
现行的国家标准《结构可靠度标准》总则中规定,我国建筑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分别采用5年(临时性建筑结构)、25年(易于替换的建筑结构构件)、50年(普通房屋和构筑物)、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1)所谓设计基准期,是为了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它不等同于建筑结构的设计适用年限,也不等同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建筑结构设计所采用的荷载统计参数和材料性能参数,都是按照设计基准期为50年确定的,如设计时需要采用其他设计基准期,则必须另行确定在该基准期内结构材料性能和最大荷载的概率分布及相应的统计参数。设计基准期是一个基准参数,它的确不仅涉及到可变作用(荷载),还涉及到材料的性能,是在对大量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更改。例如,我国《抗震规范》所采用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包括反应谱和地震时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等)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如果要求采用设计基准期为100年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则不但要对地震动的概率分布进行专门研究,还要相应地对建筑材料乃至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专门的统计分析研究。
(2)所谓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标使用的年限,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一般维护条件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又称为服役期、服务期等。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结构可靠度是对结构可靠性的定量描述,即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当房屋建筑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经过鉴定和维修,仍可继续使用。因此,设计使用年限不等同于建筑寿命。同一幢房屋建筑中,不同部分的设计使用年限可以不同,例如,外保温墙体、给排水管道、室内外装修、电气管线、结构和地基基础,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
Ⅷ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设计基准期的区别
1、设计抄使用年限:设计所规袭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设计基准期:为确定可变作用等的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根据以上的定义,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二者的区别,一个是针对结构和结构构件,一个是针对的可变作用(荷载)。
Ⅸ 设计使用年限和设计基准期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设计使用年限:设计所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专使用的年限。
2、设计基属准期:为确定可变作用等的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根据以上的定义,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二者的区别,一个是针对结构和结构构件,一个是针对的可变作用(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