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CCL4的作用是什么
四氯甲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54 CAS号 56-23-5 中文名称 四氯甲烷 英文名称 carbon tetrachloride;tetrachloromethane 别名 四氯化碳 分子式 CCl4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特臭的透明液体,极易挥发 分子量 153.84 蒸汽压 13.33kPa(23℃) 熔点-22.6℃ 沸点:76.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60;相对密度(空气=1)5.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致冷剂、杀虫剂。亦作有机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四氯化碳属高蓄积性物,在哺乳动物的肝部可产生蓄积,对鲑鱼可致肝癌。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可能由于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性循环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 :LD502350mg/kg(大鼠经口);5070mg/kg(大鼠经皮);LC50504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29.5ml,死亡;人吸入320g/m3,5~10分钟后死亡;人吸入150~200g/m3,1/2~1小时有生命危险;人吸入15g/m35分钟后眩晕、头痛、失眠,脉率快;人吸入1~2g/m3,30分钟后轻度恶心、头痛,脉率和呼吸加快;人吸入0.6~0.7g/m3,可耐受3小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400ppm,7小时/天,5天/周,173天,部分动物127天后勤部死亡,肝肾肿大,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肾小管上皮退行性病变。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ul/L。DMA损伤:小鼠经口335umol/kg。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g/kg(孕7~8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619mg/kg(雄性,10天),引起睾丸、附睾和输精管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可疑。小鼠经口1250mg/kg/日×78周,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 致畸性:大鼠吸入300~1000ppm/日(妊娠期6~15天)对胚胎有致畸作用;三代繁殖试验大鼠吸入50~400ppm,无胎毒和致畸作用。 污染来源:生产四氯化碳的有机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等企业都可能产生四氯化碳污染。四氯化碳用作油类、脂肪、真漆、假漆、硫磺、橡胶、蜡和树脂的溶剂、冷冻剂、薰蒸剂、织物的干洗剂、金属洗净剂、杀虫剂。也用于电子工业用清洗剂、油质、香料的浸出剂、萃取剂等行业。四氯化碳常用于合成碳氟化合物,生产氯化有机化合物,半导体生产,制造氟里昂等行业。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高温易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分解成光气和氯化氢。 燃烧(分解)产物:光气、氯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水质检测管法;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⑴四氯化碳为无色液体,发生于地面上的污染事故紧急处理方法同三氯甲烷: ①迅速用土、沙子或其它可以取到的材料筑成坝以阻止液体的流动,特别要防止其流入附近的水体中,用土壤将其覆盖并将其吸收。也可以在其流动的下方向挖一坑,将其收集在坑内以防四处扩散,然后将液体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 ②在处理过程中不要用铁器(如铁勺、铁容器、铁铲等),应改用其它工具,因为铁有助于四氯甲烷分解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有条件的话,操作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应戴上防毒面具,或其它防护设备。 ③将受污染的土壤清除剥离后集中进行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可视情况选用: a.加热土壤并加水,使四氯甲烷生成甲酸、一氧化碳和盐酸; b.将浓碱液加入到土壤中使其与四氯甲烷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将稀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加入土壤中,使其与四氯甲烷反应生成甲酸钠或甲酸钾; 以上操作应避免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d.对土壤进行焚烧处理,要保证完全燃烧,以防止光气产生。 ⑵由于四氯化碳在环境中很稳定,故三氯甲烷的一些处置技术均不适用于它,只可利用其易挥发的特点进行自然或人工强制性挥发至大气中。当有大量气态四氯化碳挥发弥散时,应疏散污染源下风向的人群,以防中毒。 ⑶水体中受到污染时的处理处置技术同三氯甲烷:当四氯甲烷液体进入水体后,应设法阻断受污染水域与其它水域的通道,其方法为筑坝使其停止流动;开沟使其流向另一水体(如排污渠)等等。由于四氯甲烷属挥发性卤代烃类,对受其污染的水体最为简便易行处理方法是使用曝气(包括深进曝气)法,使其迅速从水体中逸散到大气中。另外,处理土壤的几种方法也可酌情使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此外,还应考虑用蒸馏法提纯并回收四氯化碳。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护目镜。 身体防护:穿插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水 CCl4的用途 用于防倒吸装置 比如制盐酸的时候(实验室制法) 要HCl溶于水 但是导管很细 气压降低了 就有了倒吸进入反应装置 这是不被允许的 如果在吸收气体的水的下面加上CCl4的话 然后让导管深入它的里面 因为它不溶气体 所以气体向上运动 过了它与水的临界之后 再被上层水吸收 这样就没有了倒吸
② ccl4 保质 多长时间
得看怎么密封 水封比较好
气温约24℃ 大约半年不会有什么变化
③ 四氯化碳致癌吗有致奇性吗
CCl4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乙醇可促进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在1~2g/m3浓度下接触3Omin方出现轻度中毒。目前认为四氯化碳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根据IARCl972及1979年资料,四氯化碳长期作用可以引起啮齿动物的肝癌,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一类的化学物。
研究表明,CCl4在高温下与水反应会有有毒物质光气产生。
方程式:CCl4 + H2O = 2HCl +COCl2 (高温)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1)潜伏期: 一般为1~3天,也有短至数分钟者。潜伏期长短与接触剂量及侵入途径有关。经呼吸道或胃肠道吸收中毒的临床表现类似;均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及肝、肾损害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头晕、头痛、乏力、精神恍惚、步态蹒珊、短暂意识障碍或昏迷等。极高浓度吸入时,可因延髓受抑制而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甚至突然死亡。
(3)消化道症状: 口服中毒时较明显。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及黄疸、肝大、肝区压痛、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征象。严重者可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损害症状多于发病第2~4天出现。
(4)肾损害症状: 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尿、管型尿。严重者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5)其他: 少数患者可有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呼吸中枢麻痹多为致死原因。
(6)吸入中毒者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引起肺水肿。
2.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的报道较为少见。长期反复接触四氯化碳,可有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和腹痛等。可有肝大、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少数患者发生球后视神经炎,出现视野缩小,视力减退。 此外,国外还有报道可引起听力障碍、耳蜗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因脱脂而出现干燥、脱屑和皲裂等。
④ 四氯化碳的作用是什么
用作溶剂、灭火剂、有机物的氯化剂、香料的浸出剂、纤维的脱脂剂、粮食的蒸煮剂、药物的萃取剂、织物的干洗剂.也可用来合成氟里昂、尼龙7、尼龙9的单体;还可制三氯甲烷和药物;金属切削中用作润滑剂
⑤ 分析纯丙三醇保质期是多长时间
丙三醇是无色味甜澄明黏稠液体。无臭。有暖甜味。俗称甘油,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对石蕊呈中性。长期放在0℃的低温处,能形成熔点为17.8℃有光泽的斜方晶体。遇强氧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能引起燃烧和爆炸。能与水、乙醇任意混溶,1份本品能溶于11份乙酸乙酯,约500份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闪点(开杯)176℃。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20ml/kg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当人体摄入食用脂肪时,其中的甘油三酯经过体内代谢分解,形成甘油并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因此,甘油三酯代谢的C终产物便是甘油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75℃,溶剂为甲醇),分离分析低沸点含氧化合物、胺类化合物、氮或氧杂环化合物,能完全分离3-甲基吡啶(沸点144.14℃)和4-甲基吡啶(沸点145.36℃),适用于水溶液的分析、溶剂、气量计及水压机缓震液、软化剂、抗生素发酵用营养剂、干燥剂、润滑剂、制药工业、化妆品配制、有机合成、塑化剂。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溶解,低浓度丙三醇溶液可做润滑油对皮肤进行滋润(开塞露)。
工业用途
1、用作制造硝化甘油、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
丙三醇键线式
2、在医学方面,用以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防冻剂和甜味剂,配剂外用软膏或栓剂等。
3、在涂料工业中用以制取各种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缩水甘油醚和环氧树脂等。
4、纺织和印染工业中用以制取润滑剂、吸湿剂、织物防皱缩处理剂、扩散剂和渗透剂。
5、在食品工业中用作甜味剂、烟草剂的吸湿剂和溶剂。
6、在造纸、化妆品、制革、照相、印刷、金属加工、电工材料和橡胶等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7、并用作汽车和飞机燃料以及油田的防冻剂。
8、甘油可以作为塑化剂用于新型陶瓷工业。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⑥ 四氯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哪个告诉我
【理化性质】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又称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为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153.84,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职业接触】
四氯化碳用途广泛,以往曾用作驱虫剂、干洗剂。目前主要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氯氟甲烷、氯仿和多种药物;作为有机溶剂,性能良好,用于油、脂肪、蜡、橡胶、油漆、沥青及树脂的溶剂; 也用作灭火剂、熏蒸剂,以及机器部件、电子零件的清洗剂等。在其生产制造及使用过程中,均可有四氯化碳的接触。
【毒性】
本品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乙醇可促进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在1~2g/m3浓度下接触3Omin方出现轻度中毒。目前认为四氯化碳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根据IARCl972及1979年资料,四氯化碳长期作用可以引起啮齿动物的肝癌,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一类的化学物。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1)潜伏期: 一般为1~3天,也有短至数分钟者。潜伏期长短与接触剂量及侵入途径有关。经呼吸道或胃肠道吸收中毒的临床表现类似;均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及肝、肾损害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头晕、头痛、乏力、精神恍惚、步态蹒珊、短暂意识障碍或昏迷等。极高浓度吸入时,可因延髓受抑制而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甚至突然死亡。
(3)消化道症状: 口服中毒时较明显。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及黄疸、肝大、肝区压痛、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征象。严重者可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损害症状多于发病第2~4天出现。
(4)肾损害症状: 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尿、管型尿。严重者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5)其他: 少数患者可有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呼吸中枢麻痹多为致死原因。
(6)吸入中毒者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引起肺水肿。
2.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的报道较为少见。长期反复接触四氯化碳,可有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和腹痛等。可有肝大、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少数患者发生球后视神经炎,出现视野缩小,视力减退。 此外,国外还有报道可引起听力障碍、耳蜗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因脱脂而出现干燥、脱屑和皲裂等。
急性中毒
(1)急性中毒时,应将患者迅速移出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皮肤、眼晴受污染时可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至少l5min以上。口服中毒者必须及早洗胃,洗胃前,先用液体石蜡或植物油以溶解四氯化碳。
(2)患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3~4 天,要注意尿常规、尿量、血肌酐及肝功能情况,及早发现肝、肾损害征象。
(3)早期给氧,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饮食。
(4)积极防治神经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治疗原则同内科。出现少尿、无尿时应及早作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防治尿毒症、高钾血症等。
(5)忌用肾上腺素及含乙醇药物。
(6)近年国外曾报道及早应用乙醚半恍氨酸可防止或减轻肝、肾功能损害。还有以高压氧治疗有效的报道。实验结果认为高压氧可减少四氯化碳在肝内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减轻肝损害。但国内尚未见报道。
【预防】
生产四氯化碳的工序,要求严格密闭。使用四氯化碳的工序要充分通风。进入高浓度四氯化碳作业环境时,必须佩戴滤过式或供氧式面具。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应戴防毒面具,注意发生光气中毒的危险。普及预防知识,宣传接触者不要饮酒,禁用四氯化碳洗手或洗涤工作服。另外,要做好就业健康检查及定期健康检查,有肝、肾及器质性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接触四氯化碳。
⑦ 四氯化碳有毒吗接触后会怎样
高浓度本品蒸气对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
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本品蒸气,最初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随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症状。较严重病例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肾损伤。重者甚至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室颤和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口服中毒肝肾损害明显。少数病例发生周围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皮肤直接接触可致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肾损害、皮炎。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⑧ ccl4 保质 多长时间 化学用四氯化碳的保质期有的说30年,有的说3个月,悬殊太大了.
得看怎么密封 水封比较好
气温约24℃ 大约半年不会有什么变化
⑨ 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损伤
血清ALT、AST活性升高明显,可作为四氯化碳中毒急性期肝功能损害的主要诊断指标。内
四氯化碳为容无色澄清易流动的液体,工业上有时因含杂质呈微黄色,具有芳香气
味,易挥发。
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吸入人体2~4毫升
就可使人死亡。 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
盐酸。
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
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
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
乙醇可促进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
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
目前认为四氯化碳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