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证据交换举证期限

证据交换举证期限

发布时间:2021-02-18 17:18:22

❶ 民事诉讼被告举证期限是多久

【为您推荐】长安镇律师
余姚市律师
渭滨区律师
沽源县律师
复兴区律师
长安区律师
黄江镇律师
证据在一个案件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诉讼中,如果当事人可以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对于胜诉会有很大的帮助,俗语说,打官司打的就是证据。但证据的提供也有一个时间的限定,超过这个时间提交的证据法院会不予采纳,那民事诉讼被告举证期限是多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民事诉讼被告举证期限是多久?
举证时限,是指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提交证据的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目前,在民事诉讼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民事诉讼中证据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63条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八种。
民事诉讼被告举证期限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如果由法院指定期限的话,应从当事人接到诉讼通知书当天起算,不少于30日。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证据,会被视为放弃举证。但如果当事人确实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有困难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
延伸阅读:
民事举证期限有多久,证据交换的时限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多久?
新民诉关于举证期限的两种确认方式

❷ 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

在答辩期抄满开庭前。参照: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 对于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的情况记录在卷。

❸ 民事诉讼证据的交换时间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证据交换一般不超过两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七条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第三十八条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
第三十九条证据交换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
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通过证据交换,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
第四十条当事人收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交换。
证据交换一般不超过两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除外。

❹ 证据交换的时限

实行庭前证据交换,一是为避免当事人进行举证突袭,同时更重要的还在于保证当事人在诉讼中有平等的获取证据的机会和条件,所以明确证据交换的期限,实际就是为双方当事人准备证据并进行交换提供科学合理的期间,不限制当事人提出证据的期限,便无法实施证据的集中交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7条、第38条的规定,证据交换必须发生于当事人答辩期满至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议定也可由法院指定,但均应在开庭审理之前,且交换之日举证期限届满。这是保证庭前证据交换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证据交换的时限与举证时限制度相互对应,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具有内在逻辑性联系的制度规范。
证据交换的时限是举证时限制度的组成部分,其应符合举证时限制度的一般要求。证据交换之日即为举证期限届满之日,证据交换日不提供证据的应承担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举证时限制度是实行庭前证据交换必需的配套制度。其规范的直接目的是限制当事人随时提出证据的权利,或者使当事人在某种情况下丧失提出证据的权利。举证时限制度一旦在时间上对当事人举证期限设定限制,也就为证据交换的顺利、有序、及时地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事人提出证据对自己的主张加以证明,是当事人享有的一项权利,即所谓的证明权。证明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当事人的证明权的实现又依赖于证据的提出权。如果允许当事人随时提出证据,则证据交换制度所期望的证据整理和争点固定的功能就难以实现,也就意味着庭前充分展示证据,使双方当事人获得平等的诉讼机会的愿望成为泡影,因此必须建立举证时限制度。
举证时限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权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期间制度。
一般认为,中国民事诉讼长期以来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追求客观真实的诉讼理念指导下,对当事人举证权利采取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这种做法,给中国的民事诉讼带来很多缺陷,造成了许多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制造举证突袭,拖延诉讼过程,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导致诉讼效率和审判效率低下的局面。
建立举证时限制度,以“证据适时提出评主义”取代“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将举证期间限定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已势在必行。《若干规定》以追求法律真实的理念为指导,在民事诉讼法的框架内,一方面明确规定举证期限的期间和法律后果,另一方面明确“新的证据”的含义等内容,正式确立了中国的举证时限制度。它与证据交换制度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庭前固定诉讼请求和证据、明确双方争点、实现限时举证的效果。
设立举证时限制度作为实现庭前证据交换之保障的价值在于:举证时限制度要求当事人的举证行为必须完成于某一时间点之前,从而形成较稳定的证据集合体,保证双方享有攻击防御的充分机会,防止证据突袭的发生。稳定的证据集合体的形成,同时可以确保所有证据均经过双方当事人质证和辩论而获得程序上的正当性,防止某些新证据未经开庭质辩而被纳入定案证据体系,以致剥夺了一方当事人充分参与诉讼的机会。

❺ 民事举证期限有多久,证据交换的时限规定是怎样的

你好,如: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内及所依据的事实容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源自至 : http://tieba..com/f?kw=%C2%C9%CA%A6%D7%C9%D1%AF&fr=index 律师咨询吧 ,更多这方面的 内容请去详细的 咨问。

❻ 行政诉讼证据交换是在什么时候

交换证据的时间应当确定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这一段时间。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规定,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截止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而行政诉讼中的交换证据,没有采用当事人申请的方式,所以,基本上排除了当事人协商认定交换证据时间的可能性。

证据交换制度是举证时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证据交换的时间确定在庭审之前,符合举证时限的一般要求。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截止之日举证期限届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被告而言,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事由,不能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 lO日内提供,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这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对于被告举证的特别规定。没有将原告与被告作同等的举证时间上的限制,实际上加大了被告的举证时间负担。由于在举证时间与开庭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人民法院可以在此阶段选择交换证据的时间。但是,如果当事人因正当事由申请人民法院延期举证并且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期可以顺延。这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是相似的。如果在证据交换之日当事人仍然未能举证或者没有充分举证的,应当承担逾期不能举证以及未充分举证的法律后果。

阅读全文

与证据交换举证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
经济纠纷起诉状ppt 浏览:235
马鞍山有丝足的吗 浏览: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浏览:520
彩电的折旧年限 浏览:102
无损检测证书 浏览:825
创造的名句 浏览:365
陌声聚投诉 浏览:389
成果照片图 浏览:332
聚投诉张华 浏览:413
我爱发明自动钓鱼 浏览:199
龚发明重庆 浏览:413
我为你许下爱的期限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