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的商场超市禁用一次性塑料袋,那的确有需要的顾客该怎么办
明年元旦起,上海商场、超市将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就算你花钱买也不行。而用于散装货品包装称重的连卷袋旁,超市也设置了提醒告示。而有能力的商家则免费提供纸箱、胶带、绳子等物品,帮助顾客解决携带问题。
塑料袋,是以塑料(常用塑料有聚丙烯、聚酯、尼龙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袋子。由于具有廉价、重量极轻、容量大、便于收纳等优点,塑料袋使用广泛,但因降解周期极长、处理困难等问题,部分国家已经禁止生产塑料袋。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使用塑料袋。
B. 有哪些材料可以替代塑料做成购物袋呢
比较常见的,可以多次使用的购物袋,可以使用布做的,布料。同时最好使用的是棉制品,如果是化学纤维的话,这样也是和塑料有类似的来源。
C. 这些吸管餐盒明年都不能用了,这些东西为何不能使用了
因为新版的“限塑令”要开始执行了。
新版的“限塑令”中,塑料污染的防治被提上了日程,明年开始,塑料用品就被禁用了。
如果违反限塑令,就得接受处罚。
如果是农贸市场违反,那开办者就要接受处罚;如果是商场、超市违反,会依照法律进行严厉处罚。
如果是个别公司违反,那公司法人就得接受处罚,同时还可能会上征信名单。
一、被禁止的塑料用品都有什么?
塑料袋。以后的商场、超市、还有外卖、展会等场合都不能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了。
塑料吸管。以后的餐饮行业也不能用塑料吸管了。
外卖也是,不可以使用塑料的一次性餐具,比如塑料筷子、塑料吸管、塑料叉子等。
一次性塑料牙刷、梳子等。以后的酒店也不能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了。
D. 明年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为何垃圾袋不在禁用范围内
限塑令再升级,垃圾袋暂时不在禁用范围内
一次性塑料餐具
除了塑料袋,塑料餐具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东西。这些物品的量也非常大。如果我们改为可降解塑料制品,那么就可以在一年内分解,比如非常出名的奥运环保塑料袋,可再丢弃后72天开始分解。由此可见,塑料制品对人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新一轮的限塑令马上到来。大家要做好准备,选好替代方案,比如,购物时自带可重复利用的布袋子。自备餐具。用纸袋子代替。而目前暂时还允许使用垃圾袋。相信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推出可降解的垃圾袋。大家为了保护环境,共同努力吧。。
E. 十年限塑为何更需要反思消费行为
5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从2008年6月1日实施“限塑令”以来,大型商超的使用量明显下降,替代品增加,但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限塑令”推行已十年了,其效果看看各地的垃圾掩埋场就可知道。有时想,我们侵占污染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时的那种自私冷酷,一如那个说出“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
从消费立场出发发明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体现出的便利性至今无可超越。消费者可以用极低廉的代价,随心所欲地购买然后随手丢弃。但是,这种便利是以另一种不便利为基础的——那就是牺牲环境。当白色塑料焚烧或掩埋后污染我们的水源,污染我们的空气,甚至我们食用的海鱼体内都含有塑料微粒时,我们会明白,我们收获的不便是远远大于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便利的。我比较认同一位环保专家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去寻找一个塑料袋的替代品,真正要做的是审视我们的消费行为。我们为什么就一刻都不能离开这些一次性产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瓶、塑料饭盒?即便塑料袋因其体积相对较小给人便利甚大而令人须臾不可离身,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舍弃那些相对体积较大、或使用快感并不那么显著的一次性打包盒、塑料吸管等等?当我们购买外卖时,为什么就不能将食物倒入我们自己的器皿之中?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外的一些做法。五月中旬,加拿大温哥华市议会投票通过“2040年零废品计划”,明年6月1日起禁止市内商家向顾客发放一次性塑料吸管、泡沫塑料杯和打包餐盒。而在今年2月,英国女王向塑料正式宣战,女王要在自己所有皇室的地盘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宫中的厨师只能使用陶瓷盘子、玻璃杯,以及可回收的纸杯。闻此,我们当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来源:钱江晚报
F. 2011年禁烟令内容
自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国家卫生部妇社司司长杨青5月10日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这一信息时称,这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提出的目标。
为做好控烟履约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卫生部和武警部队卫生部2009年5月联合发出《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要求今年在军地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和至少50%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成无烟单位,确保2011年实现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目标。
质疑
全民禁烟可操作性不强
梁鸿经济师
禁烟法规出台后,除了在一定层面上向香烟产业链的各利益方发出挑战,也是对政府部门执法实践的一种考验。我国一些城市早已有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相关控烟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存在执法主体不明确、惩罚措施不适当、禁烟场所涵盖范围有限等诸多“软肋”,可操作性并不强,使得禁烟令成为纸上谈兵。
许多人会赞同这一政策,特别是饱受“二手烟”之害的公民们。但赞成之外,我们也忍不住要想,法规不会是“一纸空文”吧?发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执法部门如何取证?原有惩罚力度太小,加大力度是不是会激化矛盾?“公共场所”如何界定?何时能在所有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我们将依靠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实施这一禁烟令?弄到最后,禁烟令会不会和限塑令一样,只是在某些场合管用,另外一些场合涛声依旧……禁烟令实施起来,比起限塑令,似乎还要有点难度。在大商场、候车室这类大型的公共场所,可能还要好一点。但要是到了办公室这类相对私人些的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令还能禁下去吗?同事们都挺熟悉,又缺少有效的监管……想想,这都是一个问题。所以禁烟令要彻底实施,就不能不提前考虑这方面该怎么办。
从另外一方面考虑,禁烟令的意义,也可能只是一种导向,通过这种导向,来达到一种文明生活习惯的最终养成,让人自觉地在公共场所禁烟。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是一个全民的工程。这不仅需要处理好卫生部门和烟草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全面护航,而且更需要广大民众,特别是广大吸烟民众从潜意识里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禁烟须有立法支持
巩四海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主任医师
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禁烟条例,但存在执法主体不明确、惩罚措施不适当、禁烟场所涵盖范围有限等诸多“软肋”,可操作性并不强,使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内的吸烟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约束。禁烟令要想真正起作用,必须要有有效的法律制裁手段支持才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香港或国外的禁烟经验。
香港自2007年1月1日起,包括所有用餐地点在内的绝大部分公共场合的室内部分均被列为禁烟区域,对于在这些地方吸烟或携带燃着的香烟、雪茄、烟斗的市民或游客,最高可被处以5000港币的高额罚款。遇到客人在餐馆等公共场所吸烟的情况,餐馆的服务人员会上前劝阻,劝阻无效的话,将会采用报警的方式解决。面对如此严格的禁烟规定,香港控烟行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样,新加坡也采取了相当严厉的手段禁烟。在禁烟的公共场所吸烟,最高将被处以1000新元(相当于5000元人民币)的罚款,也有可能被判入狱6个月,甚至两者并罚。面对如此严厉的处罚,烟民们不禁要考虑手中的烟要不要点燃,在哪里点燃才不会受罚。良好的控烟效果使得新加坡被誉为“无烟城”。
如今,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在公共场所禁烟的共识。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厉的规章,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吸烟。像车站、餐厅、机场、酒店等场所都严格划分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有的国家甚至完全禁烟。所以我认为:全民禁烟,不能只靠下文件,得有措施,必要的法律制裁措施。唯有此,禁烟才能落到实处。
网友反馈
全民禁烟实施难度大
连日来,关于禁烟令的话题成为网络热点。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网友认为不能做到完全禁烟,主要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监管难度大。对于如何才能让政策不流于形式,超过半数的网友认为增加罚款数额不失为可行之计。网友评价的最难实施禁烟场所排名依次是:饭店、餐馆、办公室、火车站、学校、商场、机场等地。
网友思静:我国有3.5亿烟民,很多人积习难改,禁烟不可能一步到位。除了法律手段外,禁烟最终有赖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在工作场所设立吸烟区,可能更符合实际,也更人性化。
网友正义:可以先在中等以上城市公共场所进行控烟,也不要以罚代治,先通过改变人的观念和意识,再逐步扩大范围进行控制,不可也不能一蹴而就。
网友海波YY:呵呵……文章我不看了,不过只看标题,我想说现阶段根本没可能实现,最主要是内地执法能力根本跟不上,法律意识也不高,我们还是先加强一下自己的法制建设吧!
网友墨脱:这些问题不是一项或者几项法规条文所能解决的,需要执法部门在社会生活层面给出答案。禁烟刚刚开始,离2011年我国承诺在所有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路途尚远,除了决心,政府在法规出台之后如何保证其顺利有效实施,更是人们拭目以待的。
需从制烟吸烟源头治起
近几年来,全社会控烟、禁烟、戒烟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等地相继出台地方禁烟法规。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收效甚微的现实情况!究其原因,更多来自于当前的控烟体制。“全民禁烟”要取得实效,就要从制烟吸烟源头治起。首先,国家从烟草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省份或地区入手,一边督促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一边从财政给予相应扶持,让这些地区逐渐摆脱以烟草为主要经济支柱的观念,从而消灭烟草经济为主导地位的区域发展格局,引导其开发和拓展利国利民的其他经济产业;其次,国家立即出台相关制烟、吸烟税法规章,如每包烟另加一元或甚至更高的吸烟税等,同时,对吸烟者购买香烟实行“实名吸烟制度”,即相应法规对吸烟者每月或每年所吸烟数量和吸烟场所均予以相应规定与限制,对于超量或越场所吸烟者给予相关的处罚,情节过分者予以终生强制禁烟处罚,情节严重者适当地处以行政或民事拘留。以此从源头和用重典来推动和维护“全民禁烟”,“全民禁烟”才会从根本上有所遏制。也只有这样,“全民禁烟”也才得以全面推进和加速提升。
全民禁烟我们别无选择
主持人论坛
香烟,它本身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消费品那么简单,社会生活已经赋予它更丰富的内容,在很多正式或非正式场合,陌生人之间往往是通过递上一支烟,作为社交活动的开始。逢年过节,给长辈买烟送礼是孝顺的表现,甚至于婚礼酒席上,都设置了新郎新娘给来宾点烟的环节。小小一支烟,包含了很多内容。在所谓“烟文化”中,交际文化、面子文化占了相当的比重。
当我们浸淫在所谓的“烟文化”中时,请再重申一遍香烟触目惊心的危害吧——香烟燃烧时能产生40多种致癌物质,90%的肺癌、53%的膀胱癌、54%的胃癌和33%的胰腺癌与吸烟有明显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烟草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体健康,全球每年死于和吸烟有关的疾病人数达500多万人,平均每分钟有9人死亡。这还不包括“二手烟”给周围人带来的巨大危害,而数量庞大的烟民们身边有老人,有儿童,有病人……
今天我们推动的“全民禁烟”无疑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惠民国策,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虽然“全民禁烟”这个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仍留悬念……但我们深知“全民禁烟”不仅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13亿人民保卫健康的战争
G. 明年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生活中哪些塑料在禁用范围内
明年起全国禁止来生产和销售一源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
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但是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和垃圾袋。
(7)明年限塑令扩展阅读
中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商场赠送的塑料袋主要都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
H. 明年起哪些场所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近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但是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和垃圾袋。
同时,明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
(8)明年限塑令扩展阅读
中国从“限塑”到“禁塑”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2015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 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6年以来,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从“限塑”到“禁塑”,新规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热议和关注。
2020年年4月,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4月至11月,海南将分步骤、分阶段组织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工作,为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的实施打好基础。目前,海南已进入全面“禁塑”倒计时。
2020年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公布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8月底前,各地要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
I. 明年起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其中还有哪些新规定
今年一月份,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此政策的提出明确了从明年的1月1日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除此之外,该规定还提出了全国禁止生产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等这些都在此次规定中明确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