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普宁马鞍山谢氏宗祠

普宁马鞍山谢氏宗祠

发布时间:2021-07-29 11:08:49

1. 关于谢氏宗祠对联大全

谢氏祠堂大门对联

2. 谢氏宗祠的介绍

谢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海滨村新街104-1号,祠坐南朝北,三落二天井的格局,主座为穿斗式结构。

3. 谢氏神对,谢氏宗祠龛联

乌衣望族  
凤羽名流  
系承申伯  
源出洛邑  
庭生玉树  
世济凤毛  
托佣复仇  
蔽障解围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谢琬莹撰谢姓宗祠通用联  
当代女作家谢琬莹(冰心)自题厅堂联。  
决心扶世运  
翘首望神州

4. 宾阳县谢氏宗祠在哪里,具体在什么位置重阳想去祭拜一下。

谢家最早见于记载的家谱,是南朝人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时引用的《谢氏谱》,分为《陈郡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前一种家谱在书中共引用七处,后一种引用一处。这两种家谱的基本内容,包括东晋时两族谢氏人员的名讳、字号、承属关系、官爵、姻娅、子女、子女婚配等等。当时的社会特别重视谱牒,不仅朝廷选官要查寻家谱,而且社会上嫁女择婿也要以家谱为据。为防止假冒,国家还专门成立有谱局,社会上也有专门编撰和研究谱牒的世家。所以谢氏最早的家谱,有可能是根据谢氏提供的资料由官府修成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东晋。

5. 潮州话的发展历程

潮州话为潮汕地区使用的母语方言,以潮州口音为标准音。 语言学系谱:汉藏语系——汉语语族——闽语语群——闽南语支——潮汕片覆盖范围为潮州、汕头、揭阳全境,丰顺、陆丰部份乡镇。 一般学术文献都会称之为“潮州话”,但由于改革开放后汕头迅速掘起,“潮汕话”这一称呼以得到潮汕人的普遍认同。
潮汕地区古代为潮州府/郡(隋朝开皇十一年591至清朝)治所地,潮州府管辖海阳县(今潮安区、湘桥区、枫溪区)、揭阳县(今榕城区、揭东区和揭西县大部分)、潮阳县(今濠江区、潮阳区和潮南区)、普宁县(今普宁市中东部和揭西县棉湖镇部分)、澄海县(今金平区、龙湖区和澄海区)、惠来县(今惠来县、普宁市西部和南部)、饶平县(今饶平县、南澳县、潮安区及澄海区部分)、丰顺县(今梅州市丰顺县)等八个县,史称“潮州八邑”,注:汕头原是揭阳(后属澄海)属地,今潮州话仍为潮汕地区及海内外潮人沟通交流的主要话语。
此外,普宁、揭西、饶平、丰顺等地的客家话,被概称为“半山客(潮汕客家话)”,但不属潮州方言 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区,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福建古莆田话属于闽南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福州话影响而与闽南语无法交流。事实上,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主要移民路线:莆田--潮汕。相比另外其它几处移民祖籍地,莆田存在很明显的不同,潮汕、海南、湛 江、雷州、电白等地的族谱系统相当的完整,这些珍贵的族谱对“先祖迁自莆田”的记载非常的清晰,清楚的记明了从福建莆田入当地籍始祖的年代名字,他们多是地道的莆田人,祖上多在莆田居住过十几代、数十代,居住莆田的时间最少的也有百余年,大部分长达几百年,乃至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发祥在莆田的中国大名门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为发祥于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黄氏多为“莆阳黄”、郑氏多为“莆田南湖郑”、蔡姓多为莆阳蔡,李氏多为陇西李(福建南安梅山)等等。历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发达,古代莆田合计2400多人进士,单宋代莆田就有进士1000多名。” 宋祝穆《方舆胜览》“兴化军”四六云:“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邹鲁”;“濒海而居,颇擅渔盐之利”,自闽而论,素称文物之乡。明朝进士数更是居全国各府之首,史志中有记载的,明一代由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近200人。正是在“多进士、多仕者”的先决条件下、大量的莆田籍先民外出入仕为官,相当多的先民继而在当地入籍,在广东海南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例如高宗建炎间曾任广东运使的郑徽,潮州通判黄詹,在为官处落籍或是由为官处再迁第三地落籍。 避难外迁 ,莆田是南宋末抗蒙古军队最顽烈的地区和明时饱受“倭寇”肆虐的重灾区、乃至莆田两度被诛城。 比如:莆田人陈文龙家族全家为保卫莆田全家殉城,满门忠烈,他叔叔陈瓒和族人等保卫莆田。很多莆田先民,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参与战争因此踏上移民之路。 南宋末落籍江门、化州、吴川一带的陈八宣、陈汝楫(抗蒙古军队的英雄陈文龙族人),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潮汕厚屿(洪阳一带)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明朝、因为战乱、为了避难而迁居潮汕的。 比如唐朝从莆田迁入潮汕的洪氏,据潮汕《洪氏族谱》载,潮汕洪姓系福建莆田洪禹之裔孙,洪禹居于福建莆田县旧基镇前涵头村,既如今莆田市涵江区。 洪禹之孙洪普生子适,适生子圭(洪圭),字大丁,于唐宝历二年(826)中进士,任工部尚书,赐朝请大夫,唐贞元七年贬任潮州刺史,见潮邑山水之胜,创寨潮阳龟山,后迁嘉定歧北而居,成为洪氏入潮之始祖,从莆入潮一千年,后裔遍潮州。黄仁勇,字智斋,潮州户籍,清代武状元,也是祖籍莆田。福建莆田唐代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清代嘉庆元年,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 。
潮州话主要来自于古闽南语莆田话,和漳州话有轻微区别,古莆田话和漳泉话有共同点,因此潮州话又与漳州话很相似。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受福州话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潮州长期远离祖籍地闽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邻,和漳州相邻,容易受漳州话等其它方言的影响,但是潮州话是以闽语莆田话为基础的受漳州话等影响的闽语。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与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与漳州相邻,所以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程度大于泉州 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而且莆田距离漳州二百公里,古代交通不便,莆田话难以受漳州话影响。莆田是闽 南中最早最长时间出现人地矛盾的地方,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经人口过多,成为人口输出地,莆田开始有规模比较大的对外输出人口。还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已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从语言的存古现象来看,潮州话应为古兴化(今莆田)地区的语言,这和如今的莆田话是一样的,莆田话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写不出来。其实不然,兴化方言大部分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大部分句句字字有来历。
潮汕地区先民的主体,大部分是为逃避战乱而陆续南迁的古中原人和莆田人。其迁徙规模比较大的,出现 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 华”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后又有唐末动荡、“宋室南迁”潮汕先民迁徙的形式是“举室南迁”,即以姓氏为代表的整个家族集体迁徙。至今粤东许多乡村都是同一姓氏的乡村,许多祠堂都是同一姓氏的祠堂,标明“陈氏宗祠”、“ 谢氏宗祠”、“颍川世家”、“太原旧居”等,以及众多族谱的记载,都表明潮州先民的迁徙,主要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潮州先民举室南迁,迁徙的主要路线,从中原迁至江南,再入闽莆田一带,后下粤东。上述潮州八邑外,大埔县也是潮州府较早设立的县份,史称“潮州九邑”,但因其清代中后期民俗被客家同化(客家话)与府城(潮州话)不能通。我们知道晋代政治制度是仕族门阀政治,家族观念在当时很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晋代王姓、谢姓都是大仕族。 潮汕先民就是“举室南迁”的中原仕族。“举室南迁”对于潮汕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批的新移民,带来的是相对于本地土著更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政治上的影响力,使新移民到达新居住地之后具有一定的强势,这就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语言,按照原来的生活习俗生活,所以,潮州话保留了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潮汕民俗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风俗。
18至20世纪期间,潮汕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 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州话。
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例如: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汕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本土人。 因潮州人对其自身文化的保留及传承相当重视,所以在当地不论男女老少,除了在校念书、与外地朋友交流时才讲普通话,其它时候普遍都讲潮州话。而潮汕的小童,在上学念书前,潮州话也是主要的使用语言,进入校园之后才开始讲普通话。
闽南语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汉语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没有前圆唇元音)、唇齿音及卷舌音。例如:闭前圆唇元音[y]误读成闭前不圆唇元音;将普通话的清唇齿擦音[f]读成清喉擦音[h];将普通话声母zh[tʂ]、ch[tʂʰ]、sh[ʂ]和r[ʐ]分别读成[ts]、[tsʰ]、[s]和[z]。 由于潮安、饶平和揭阳接近北方的客家话地区,这些地区的一些人除了说潮州话,也说客家话。潮州人与客家人经常接触,但有趣的是客家话对潮州话影响甚少。同样地,大埔和丰顺同为潮州话和客家话地区相交之处,也有一些人说潮州话,纵使客家话仍是最主要语言。

6. 潮汕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潮汕话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CCTV大国人文纪录片称:“潮州话是唐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国古代汉语的遗存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语言之一,是秦统一之后不断被改造被吞噬的语言正宗” 。

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区,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

福建古莆田话属于闽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省城福州话不少影响。事实上,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

(6)普宁马鞍山谢氏宗祠扩展阅读:

据有关史料载,潮语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问方言,音韵与现今的其他闽南话大体相同。如今的潮州人与泉漳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

闽南语方言的一种,潮州话,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对潮州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就是“家己人(ga¹ gi⁷ nang⁵)”。

语言特点:

潮州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

古“平”、“上”、“去”、“入”四声,潮州话分化成阴阳两类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八声。

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台风叫风台,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潮州话中保留着古汉语特征,潮语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

7. 谢氏宗祠对联

同和工文善书,给广东省学政丘逢甲故居写的“澹定”碑墨迹,《岭南文史》摄影保存。为知交良存作的“结交最晚情独厚,积累当年庆自钟”对联,为贵州省博物馆收存珍藏。为赤水县官渡谢氏节孝坊题联:“坚贞婺行,矜式闺围,听乡人道路讴歌,都竞传柳絮清芬,获灰懿训;教友家风,并垂坊表,与世父德辉交映,口聊慰饮冰晚节,卧雪仙郎。”保护完好。高枧故居原有亲笔写的“状元第”匾和“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楹联。为褒状元声誉,民国初年将同和居住过的贵阳团井巷更名为状元街,解放后为与曹状元(武)街相区别,更名为夏状元街。夏同和(1868——1925),字用清,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现今的麻江县高枧村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青岩人赵以炯、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夏同和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他为邱逢甲故居“蛰庵”题写的门联“马来西极,龙卧南洋”至今尤存潮州。遗迹除贵阳夏状元街外,还有其故里的“状元第”。

8. 求谢氏宗祠七到九字对联两幅,两幅对联第一个字必须是文韬武略四个藏首字,拜托丨

文尊灵运昭日月
韬敬安石誉乾坤
(灵运,谢灵运。安石,谢安石,即谢安)

武如云长兴万代
略似诸葛盛千秋

9. 想知道:赣州市 江西省宁都县谢氏大宗祠在哪

这个应该是在宁都县青塘镇谢村那里!本人就是那的,那里主要的居住人口都是姓谢!有好几个谢氏宗祠其中有一个是在小学里面!很多宗祠都在文革的时候拆了!原因的话你自己可以去查,包括当时的谢氏大宗祠也拆了,最近几年村子里面新建了好几个谢氏宗祠。但我不敢肯定那个是最大的,个人认为应该是在小学里面的那个算是谢氏大宗祠,因为过年的时候有很多人会去那里供奉!算是最热闹的一个宗祠了!

阅读全文

与普宁马鞍山谢氏宗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