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落实田园综合体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以下六点方案:
一、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电、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
二、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创意农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培育品牌,构建支撑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三、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积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强化服务和利益联结,逐步将小农户生产、生活引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轨道,带动区域内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四、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节水工程,加强综合整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要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完善综合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五、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确定合理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合力。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营造有利于田园综合体发展外部环境;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发展运营中的作用;农民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实现在发展中的收益分配、就近就业。
② 最近很火的"田园综合体"怎么搞
③ 做“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逐步建成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④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是什么怎么搞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很多农场主们都对其中的一个商机感兴趣——田园综合体。
文件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的定义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主体的定义,它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第二是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个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可参考 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案例,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⑤ 请问什么叫田园综合体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 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在规划层面上应遵循1、区域统筹层面: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对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村镇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设计。2、特色产业体系构建:以农业科技为引擎,提出“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确定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打造。3、城乡发展层面:结合城乡发展需求,特色小镇与宜居环境建设、休闲旅游产业部类,打造形成城乡支持,生态绿色的综合活力型发展平台。建议可以参考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设计案例,比较创新。
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藁城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发展规划(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田”是高标准、成规模的景观农田。项目区节水灌溉设施完善,林路框架布局合理,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优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构成项目区的绿色农田景观背景。
“园”是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成熟的或者正在规划的农场、农业园区,及与美丽乡村紧密结合的中小型农业庄园,是创意农业、绿色农业的载体,是市民休闲和绿色生态的第三空间。
“村”是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是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均等的美丽乡村,是具有乡村特色和地域文化内涵、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服务配套功能的美丽乡村。
项目区与石家庄主城区及藁城城区通过便捷的交通连通,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无缝对接,田园村之间由便利的道路连接,将绿色大田、休闲农场、创意农园、美丽乡村等空间由点连线、由线成面,整个综合体全面一体化发展。
在田金银、园生态、村宜居、机制活、品牌响的发展基础上,规划围绕景观农田建设、文旅项目建设、新型主体培育、绿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美村、智慧田园建设等六大专项行动,推动综合体有序建设实施。
⑥ 为什么说做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是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流动力度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加强,农村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深刻调整,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优化完善,农业农村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新方位,已到了转型升级、全面创新的新阶段,建设田园综合体顺应了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和历史性变化,反映了农业农村内部和外部的客观要求。
从生产的层面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固化,在土地、科技、服务、管理等方面面临瓶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受到制约,转型升级遇到较大压力,迫切需要寻求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抓手,打造三产融合的新平台,启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充分释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创新活力。
从生活的层面看,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乡村社会功能退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成为城乡一体化和“新四化”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同时,城乡居民已具备了为休闲观光、生态产品付费的能力,对乡村生态旅游、领略乡村文化、体验农耕文明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培育和开发农业多功能性的需求和意识不断强化,迫切需要搭建新的业态平台来迎合需求、释放功能、满足新的城乡居民需要。
从生态的层面看,农业在承担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职能的同时,还要承担生态保护的功能,不仅要使农村成为“金山银山”的基础和源泉,更要成为“绿水青山”的保护区和栖居地,要使农村不仅享受城市文明的发展成果,更要保持农业文明的田园风光和独有魅力。因此,中央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不是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等领域单一的、局部的试点探索,而是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局性变革,是引领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演变的重大政策创新。
⑦ 田园综合体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多重要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如今,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就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这让已经有的这些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有了新的方式和新的前景。
一、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农村地区找到新平台,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
二、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如何让农民充分受益,让投资者增加收益,将是“三农”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现有的产业及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三、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
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四、田园综合体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
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
五、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民脱贫的新模式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赋予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
各种扶贫政策和资金,可以精准对接到田园综合体这一“综合”平台,释放更多红利和效应,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总之,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奏响“三农”发展全面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来源:中国城乡规划网 作者: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⑧ “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内容简单分析一下
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包含“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社区支持农业”三重含义。
地产:需按照村落肌理打造社区,既要满足农、工、旅人群聚集居住需求,还要满足公共配套和管理组织需要,营造新社区。
文旅:保持农村田园风光,打造符合生态的农业旅游产品+度假产品,需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丰富文化生活内容,多样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
⑨ “田园综合体”发展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基本原则有四点具体如下:
1、坚持以农为本
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农业特色,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着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田园综合体发展成果。
2、坚持共同发展
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在乡村建设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渠道让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进程,提高区域内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化管理;要把探索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增强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真正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成果。
3、坚持市场主导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调动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政府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防止大包大揽。政府投入要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产业发展能力,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提高区域内居民特别是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坚持循序渐进
要依托现有农村资源,特别是要统筹运用好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等建设成果,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元性,建设模式多样性;要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功能定位,探索一条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