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当涂李白墓中有李白的尸体吗
安徽当涂李白墓中有李白的尸体。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专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属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去世。
时为当涂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马鞍山太白墓扩展阅读: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
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
Ⅱ +100关于李白和太白墓(有好答案绝对追加分)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摘要: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约5公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 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来到马鞍山市西南的唐贤街,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 山西北临大江】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约5公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 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来到马鞍山市西南的唐贤街,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 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海拔131米,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传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太白楼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这一带,最高处是翠螺峰。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雄伟壮观。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 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清雍正八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已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 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 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还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墓碑上镌“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 三元祠,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又称三官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而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 距马鞍山市区20公里的青山脚下,是“诗仙”李白长眠之处。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势峥嵘,峰峦遥接,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史载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眺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筑室山南。唐诗人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曾有"宅近青山同谢公"的夙愿。李白逝世后,原葬于龙山之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李白墓迁至青山西南。李白墓呈圆形用方块青石垒成。墓前有清代花纹碑一方,上刻有"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传是诗圣杜甫的手笔。据考证,墓内有唐代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所刻唐碑一块及李白仙骨。历代慕名前来凭吊者络绎不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1954年李白墓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李白墓园占地90余亩,分前区、中区、后区三部分。前区主要景点:全青石牌坊、甬道及两旁十二幅反映李白生平壁画,太白碑林、眺青阁、青莲湖等景点;中区是太白祠,内有李白汉白玉塑像及宋碑一块;后区主要景点有揽胜亭、太白林、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 为纪念诗仙,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自1989年起,每年农历重阳节,马鞍山举办国际吟诗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来马鞍山旅游观光。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已成为安徽省五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李白墓园枕着郁郁葱葱的青林山,面对奔流不息的青山河,山青水碧,环境幽雅,与采石矶、天门山形成李白文化旅游线。园内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景点。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现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风格,“宋碑”则详细记载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太白碑林”镶嵌着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李白各个时期经典诗碑106方。 走进墓园,春看杜鹃、夏赏青莲、秋闻金桂、冬品腊梅,亭台楼阁、竹林流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魂背枕的青林山,林壑优美、鸟道纡曲、百鸟鸣啁,由南远眺如展瓣芙蓉,婀娜多姿,由北遥望若朝天双阙,直入云霄。 今天的李白墓,始建于公元817年,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研究李白及其诗文,欣赏书法作品,品味园林艺术的江南著名文化旅游景点。 李白的死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安徽马鞍山采石醉酒跳江而死,一说是病死在安徽当涂附近 一、采石遗迹 (一)牛渚矶 又名采石矶,在当涂县城西北17公里的采石镇西翠螺山西南部(今马鞍山市雨山区境内)。高约50米,峭壁临江,山石嶙峋,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早在1500多年前,南朝萧梁诗人王僧儒在《至牛渚忆魏少英》诗中,就赞誉牛渚矶如“悬石”、“危岛”,矶上“枫林暖如画”,水边“江岸净如扫”。 (二)联璧台 原名舍身崖,又名捉月台,位于采石矶头燃犀亭右前方临江处,为一嵌于峭壁上巨石,翘首凌空,突兀江干,险峻异常。上镌刻“联壁台”3字,字径1尺2寸,题字下方刻有明嘉靖三十一年自称天台狂客蔡景尧、关中东州纪元凯的诗句:“峨嵋峭孤绝,游子往不歇。又见谪仙人,空江自明月”。 (三)望夫山 望夫山又称小九华山,位于采石镇西北1公里滨江处,海拔157米,周围7.5公里,山形似枣状。又称枣子矶。 (四)白壁山 又名石壁山,位于当涂县城西北23公里左右滨江处(今马鞍山市雨山区境内),北邻马鞍山,南连小九华山。山有三峰,中峰最高,海拔165.8米,呈白色似龟状,俗名龟山。南峰峭峻如壁,巍峨壮观,北峰下有一洞,洞内怪石如佛形,故名千佛洞。唐天宝六年(747)秋,李白乘舟自金陵溯江而上,过慈姥山,至白壁山赏月吟诗,写下《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一诗。诗中以清新、形象的语言,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白壁山一带的月夜秋景。 (五)慈姥山 原名鼓吹山,又名慈母山,位于马鞍山——和县汽车轮渡北约1.5公里,濒临长江。山高59.4米,从江中望去,山形颇似头枕江流,身卧江畔的大猫,俗称猫子山。《括地志》曰:慈姥山积石临江,岸壁峻绝,山上出竹堪为箫管,屑乐府,名为鼓吹山。慈姥山所产的慈姥竹,体圆节疏,是专供宫廷作箫管之用的贡品。干百年来,慈姥竹曾为许多文人名士所景慕吟颂。梁吴均、宋沈括、明周忱等,都有题咏慈姥竹的诗作。唐天宝十三年(754),李白游当涂时作《姑孰十咏》,中有《慈姥竹》一诗,把慈姥竹箫管之乐比作“龙吟”、“凤曲”,为后人交口传诵,慈姥竹今已绝生。 (六)太白楼 又名谪仙楼、青莲祠,位于当涂县城西北古镇采石(今马鞍山市雨山区属地)西南1公里处,背倚翠螺山,面临长江,浓荫簇拥,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的古建筑。 (七)李白衣冠冢 位于翠螺山南麓。冢基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周长约40米,形体为圆笼屉状,四周有石栏圈围,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冢前立一汉白玉大理石碑,上镌隶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系书法家林散之手书。 (八)横江馆 原在采石镇下江口,即今锁溪河旁横江街一带,与古历阳横江浦(今和县县城东南13公里处)隔江相望,是古代官府传递文书时更换马匹与休息、住宿之所。唐天宝年间,李白欲在此渡江前往历阳,被风涛阻隔,诗人遂写下著名的《横江词六首》。其中一诗云“横江馆前津吏迎”即指此横江馆。宋元以后,横江馆几易其名。明为皇华驿,清改为采石驿,后地毁不存。1978年,采石公园在三元洞上方半坡处(玉皇殿遗址)重建横江馆。新馆坐东面西,砖木结构,古雅大方。“横江馆”三字匾额悬挂大门上方,馆前地势开阔平坦,为青石铺砌,馆周围绿树交映,环境敞朗幽静。 横江馆因李白诗而名声大振,历代文人途经采石,无不到馆一游。唐杜牧、宋柯芝、明王世贞、张弼等均有《横江馆》诗作。
麻烦采纳,谢谢!
Ⅲ 马鞍山濮塘和青山李白墓游玩路线和攻略
没有私家车是吧。公交车7路到濮塘,建议打车去,公交太慢了要开将近回一个半小时。打答车大概40块钱。公交车下车哦,路边有摩托拉车的,你说去烧烤。她就会带你去的,你到了就可以直接租,那儿烧烤架多得是,不过价格好贵,我没记错的话是50元租一个小烧烤架,虽然送木炭和引火物,但是价格确实是贵了点,如果楼主决定租的话,建议提前准备好需要考的肉食类,香肠类等,再买点小瓶装的作料,如胡椒,孜然等。濮塘一天可以玩的差不多,但是你要是又去濮塘在去李白墓的话,怕你来不及哦。两个方向相差太远。去李白墓坐公交车的话,可以到火车站(或是采石的205国道那)就有城际巴士,从马鞍山火车站开到当涂,在当涂长途汽车站下车,售票员会告诉你,然后去进车站坐去太白镇的车。
呵呵,希望能帮到你~
Ⅳ 李白墓在哪里
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太白镇太白村),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迁葬于此。
Ⅳ 谁知道太白墓在哪儿啊
在马鞍山太白镇 在马鞍山坐到石桥的车就能到了
李白的衣冠冢在马鞍山最知名的古镇采石,传说李白常在采石矶登矶饮酒赏月,一次醉酒,见江水中漂浮不定,若隐若现的月影,误为月落,便跳江捉之,刚落江里,却有一头巨鲸从江底飞起,载着李白升天,这就是著名的"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此后人李白的衣冠被江上渔夫捞起,葬于采石镇内。1972年被迁葬于采石矶上。墓前碑刻“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几个大字,既苍劲有力,又隐飘逸脱俗之气,为现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手书。山下有太白楼一座,初为唐代纪念李白常游采石矶而建。李白衣冠冢与太白楼,吸引了历代游人。许多诗人骚客游此,常将李白投江捉月的传说故事加以发挥,仿佛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之死,只有按传说故事的结局才符合李白的归宿。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宋代诗人梅尧臣诗:“采石月下逢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
李白墓在马鞍山市当涂县的太白镇,原葬于当涂县城南5公里的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生前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时为宣歙观察使,因念与李白有通家之情,经过几年的明察暗访,得知李白儿子李伯禽虽然定居当涂,曾为其父守孝,但已于25年前离开人世。李白孙子离家出走,不知所终,唯有两个孙女,也已“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她们告诉范传正:“先祖志在青山,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范传正得知此事,立即前往青山勘察。
青山位于当涂县城东南7.5公里处,亦名青林山(今当涂县太白乡太白村前),高372米,北临姑溪河,东傍丹阳湖,西隔青山河与龙山对峙,南视平野。方圆30公里的青山,又名谢公山,环顾四周群峦迭翠,芳草如茵,茂林盛树,景色清幽。南朝齐著名诗人、宣城太守谢朓游历至此,被青山景色陶醉,遂于青山南麓建造故宅一处(今谢公祠)。在《草堂集》中,李白对青山情有独钟,说“一生低首谢宣城”,“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宅近青山,同谢朓公之脱骨”。范传正为了遂李白的遗愿,他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将李白墓迁葬于青山西麓。范传正亲自为新墓撰文,“谢家山兮李公墓,异代诗流同此路。”给予李白很高评价。墓前建了享堂一座(今太白祠)。
采石矶上的李白衣冠冢,太白楼和青山的李白墓、太白祠构成了一实一虚相互映衬的独特的墓葬人文景观,共属李白墓所引发的墓葬文化组成部分,是无可非议的,也为历代所认可的。
Ⅵ 马鞍山李白墓园进去要门票吗
您好 你说的 是不是 青山脚下的 李白墓 印象中 是要的 以前不要 现在 好像 维修了 一下 马鞍山 市区 有李白墓吗 貌似 还真不 知道 有这个 呵呵
Ⅶ 太白墓真的葬有李白吗
关于李白的籍贯问题。从李白本人的诗文自述中得知,他有三种说法的籍贯,即祖籍、原籍和客籍。对祖籍陇西成记,客籍山东任城,这是早已明确的问题,于此不赘。关于原籍四川江油,原本也没有什么疑义。然从对李白的出生地发生争议后,对他原籍的看法,自然也会发生影响,因为籍贯是指祖居地和出生地而言。
李太白出生地中亚碎叶城。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所以,太白墓葬有李白是可信的。
Ⅷ 在马鞍山市怎么去李白墓详细些可以吗
到长途汽车站坐到黄池的车中途下~和司机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