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姓安

马鞍山姓安

发布时间:2021-06-12 22:21:44

⑴ 我姓迟,老家是马鞍山当涂的,我想找点有关我们家族姓氏的信息,不要常见的,谢谢

不太清楚哦

⑵ 姓安的是不是少数民族

不是的e
安(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安息国”,成为自行为政的国家,长时间跟中原没有关连,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安氏。一直到汉朝时,才重归中原,我国开始有了“安”这个姓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3、出自他姓或赐姓安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
② 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
③ 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
④ 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得姓始祖:安清。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远古时被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国(古安息国,在中原的西方,距离长安一万多里,汉书称其为西域大国)。汉武帝时,派使者到安息国,始有往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太子清,字世高,其父驾崩后,不愿继承国王,欲削发为僧,于是主动让位于叔父,出家到河南洛阳,专门从事佛经翻译,在以后的二十年中,共译佛典九十五部、一一五卷,为我国早期佛学做出巨大贡献。时与太子清一同入汉者皆以国(安息国)名为氏,称为安姓,后世安姓奉安清为安姓的得姓始祖。

⑶ 姓安的老祖宗

安姓,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而安氏也出过两位当时最有实权,最为神气的节度使,那就是永兴军节度使安光邺和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他们二位,虽然都是独当一面,大权在握的重臣,但都能行仁政,一点也不飞扬跋扈,所以能在青史留名。其中的安重荣,更曾在石敬塘答应做契丹人之子时,痛言此事乃"诎中国以尊夷狄,此万世之耻也"而流芳百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华夏族原有姓氏。秦朝时有安期生,亦称安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师从河上公,黄老道家哲学传人,方仙道的创始人。是秦汉期间燕、齐方士活动的代表人物。

源流二

西亚安息国(古帕提亚帝国,今伊朗),其王族后代皆以国名为姓氏,称安帕提亚氏。到了汉朝时期,汉武帝刘彻派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抵达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开始有了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而向往佛学,想当僧人,于是就将王位让给叔父,自己出家为僧。东汉桓帝刘志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清来洛阳宣传佛教,随后便定居了下来。

在安清的后裔子孙、以及当时随同太子安清一同入汉的侍从随员们,皆以原国名的汉译名称为姓氏,称安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安氏正宗。有相当一部分安氏族人多尊奉安清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唐玄宗
源于昭武九姓,出自唐朝时期中西亚的昭武九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外邦“昭武九姓”,以原国名“安国”为氏留居中原,后省文简化为安氏。

⑷ 中国姓安的人都分布在哪儿

安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四省,大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山西、甘肃、陕西、贵州,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37%。河北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总人口的13%。

⑸ 有姓安的人吗

安禄山

⑹ 姓安的有都少

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也就是大概近200万左右。
安姓的由来,

http://..com/question/19483916.html?si=1

唐代以后,安姓日渐活跃,名人不断涌现。唐代有安禄山,为居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县)的胡人,本康姓,因父死随母改嫁而姓安,由此,安姓中加入了胡人的血脉。后安禄山叛乱遭镇压,安姓分逃于各地。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军队南下,致使北方再度处于混乱状态,由此,中原人士大举南下,安姓族人也多携家南徙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期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清代有闽、粤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台,进而徙于新加坡等国家。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另安徽、河南二省也多安姓,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⑺ 中国的百家姓有姓安的吗

百家姓有姓安的。

安姓,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

安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安迟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吐谷浑部中有安迟氏族。

北魏王朝建立后,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实施全面汉化改革措施,将其改为汉姓安氏,其后代多称安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7)马鞍山姓安扩展阅读:

安姓的其他由来传说

源于回族,出自唐朝时期由西域阿拉伯地区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嘎宛思,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安氏是中国回 族的古老姓氏之一,为回族著姓。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有从西域阿拉伯地区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嘎宛思,后留居中原,因其名首音与王、安、万音相谐,故其后裔子孙便依汉俗改为汉姓王氏、安氏、万氏。

另外,安息国人(今伊朗)安腓汗之子安附国,于唐贞观初年(公元627年)率部族五千余人来华定居,被唐太宗安置在维州(今四川茂县),后被授封左右卫大将军、定襄郡公,其子孙后代皆以原国名之谐音汉字称汉姓为安氏。

明朝时期来中国的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岛)东王巴都噶·叭喀刺的第三子巴都噶·安都鲁,其后裔融入回族后,也取汉姓为安氏,现其家族主要在山东德州、天津两地繁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安姓

⑻ 百家姓有姓安的吗

百家姓有姓安的。

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七十九位,当代百家姓排名列第一百一十多位,人口约一百七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4%左右。其中山东(日照、临沂、青岛胶南和烟台地区)、山西、河北、安徽、辽宁五省占据了安姓大多数。

安息国的安姓自古代入居中原后,分居于河南洛阳、甘肃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和常德等地,其中尤以甘肃、湖南二省安姓繁衍迅速,后安姓发展史上三大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皆出此二地。

安禄山跳舞


(8)马鞍山姓安扩展阅读:

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安姓大约有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排在第九十位。安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25%。

明朝时期,安姓人口急剧减少,大约有8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贵州和山西两省,约占全国安姓人口的40%。

当代汉族安姓的人口一百七十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

安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四省,大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山西、甘肃、陕西、贵州,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37%。

⑼ 关于历史上姓安的(神话中姓安的也行),比较厉害的有没有,说几个

安期生: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当时人称他为“千岁翁”。[3]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
安民:宋代陕西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熙: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大嵬:明代云梦(今属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安昶:清江苏金匮人,喜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同:曹魏时辽东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金藏: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 朝阳) 杂胡人[4-5] ,原名轧荦山,本姓康。后更名禄山。他懂蕃语,身体魁伟,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养以为子,后升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
安重荣:五代时朔州(今属山西省)人,初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重荣以此为辱,遂起兵声讨石敬瑭,次年因战败而身亡。其子安德裕从小被其部下秦习所收养,喜好读书,博贯文史,精《礼》、《传》,后于宋开宝初年中进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 寿:字厚卿,宋进士第,调蔡州亲察推官,至太常丞,秘阁校理检正中书,修起居,元丰初使高丽,加左谏议大夫,迁龙图阁直学士,改户部尚书,六年同知枢密院,元佑二年进知院事,拜亲文殿大学士,授光禄大夫,传戴宋史,元佑党人碑,名列政大臣,挥麈前录称公,在政府父尚康宁,且具庆焉,宋史载父曰华封光禄大夫,年九十余岁,子扶,给事中,殉靖康难。是为江苏安氏。
安俊:宋代名将,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人称长髯太保。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
安天乐:元至汉元年辛酉二月十二日午时生,世系本源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吉水版籍鹅劲大丘,于明洪武初年来宾庆邵邑,旦落南门数年,转住城东关外张家冲,殁葬张家冲。
安伸: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盘:明代嘉定州(今属上海市)人,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著有《颐山诗话》二卷。
安传:明代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蛩音集》。
安希范:江苏无锡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
安维峻:甘肃省秦安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
安鸿勋:清江苏金匮(今常熟)人,官训导,善行草书。

⑽ 百家姓中有没有姓安的

有。

安姓,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而安氏也出过两位当时最有实权,最为神气的节度使,那就是永兴军节度使安光邺和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

他们二位,虽然都是独当一面,大权在握的重臣,但都能行仁政,一点也不飞扬跋扈,所以能在青史留名。其中的安重荣,更曾在石敬塘答应做契丹人之子时,痛言此事乃"诎中国以尊夷狄,此万世之耻也"而流芳百世。

(10)马鞍山姓安扩展阅读:

名人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僧,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

安德裕:己巳科状元,著有文集四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安期生: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当时人称他为“千岁翁”。

安民:宋代陕西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熙: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大嵬:明代云梦(今属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安昶:清江苏金匮人,喜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汝俭:1931年生,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调究员兼高调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同会艺术委员,紫云名土碑林特聘顾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安姓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姓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
投资被骗报案有期限吗 浏览:199
江苏哲力知识产权招聘 浏览:186
温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54
英树创造101投票 浏览:596
农业银行卡有效期怎么看 浏览:194
中威客车侵权 浏览:831
佛山市联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368
相邻权纠纷民事起诉状 浏览: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