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马鞍山有到赣榆的车么
马鞍山有路过赣榆的车,在马鞍山买到山东青岛方向的客车票,途径赣榆高速,可以在赣榆收费站下车!
❷ 赣榆到临沂的车费多少钱早上第一班车几点最后一班车几点
赣榆到山东临沂汽车时刻表;
上客站 到达城市下客站 发车时间 票价(元) 里程(公里) 大约行驶(小时)
赣榆汽车站 临沂汽车总站 5:40-13:00(共6班) ¥30.0 101 2
以上仅供参考
❸ 赣榆有什么地方出现过什么稀奇古怪的是比如想抗日山就有很怪的事情!
抗日山烈士陵园位于赣榆县夹山乡王洪村抗日山南坡,由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又多次拨款整修护建,形成了由纪念塔、纪念亭、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冢和东西墓群为主的大型烈士陵园。1991年为纪念建园50周年,拨款新建了日本友人金野博纪念碑、八路军跃马雕塑,翻建了符竹庭将军陵寝,重修了陵园大门等。该陵园1982年3月成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成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4A级风景区。
苏北有个赣榆县,赣榆有座抗日山。
土为肌肤,石为骨骼,兀兀磔磔,横无际涯。仿佛县邑东侧的黄海耸起排天巨浪,被历史凝固在天地之间。峥峥石隙间那隐忍的红,是战争结痂的尊严。
抗日山因抗日陵园得名。园聚八路军、新四军烈士三千五百七十六名,从军区司令,到机枪射手;从强渡金沙江的英雄,到火烧杨明堡机场的壮士。不解甲归田,不晋级升迁,死后依生前战斗序列集结———他们用血肉保卫民族,他们用精神惕励民族。抗日山的重量,是气节的重量。
自山脚,至山顶,陵园由东西墓园及碑、堂、亭、塔八个段落组成。一条石阶沿坡而上,把八个段落结构成一个博大而又精致的建筑群落。石阶为青石凿成。粗砺坚韧,质朴厚重。一级,一级,一级,青石连接着、扶持着、呵护着、砥砺着穿过风雨、穿过雷电、穿过云霞,穿过日月组成的峡谷,直插苍茫无限处。石的硬度是意志的硬度,石的阶梯是肩胛的象征。
纪念碑分别用钢枪、刺刀、炮弹、手榴弹造型,作为武器它们壮烈威严,作为雕塑它们磅礴大气。抗日山的雕塑,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美学品质把自己和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切雕塑区别开来。
陵园始建于1941年,次年8月2日竣工。工竣赣榆全县民祭。民祭那天,四乡八野人群如黄海涌潮,抗日山上战将云集。罗荣桓、黎玉、陈光、肖华、陈士榘祭陵。滨海军区司令符竹亭主祭。祭毕符竹亭执肖华手嘱托:“抗日山有我三千将士,我死请葬我于侧。”时过一年,一语竟成谶言。
先烈之血,民族之光。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甘洒热血、英勇捐躯,他们的事迹永远闪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辉。他们不仅受到后辈的景仰,在当时也是激励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的旗帜。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与山东纵队2旅联合展开赣榆战役,歼灭日伪军1600余人,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滨海军民在胜利之时更加怀念牺牲的勇士,因而准备建立“抗日烈士纪念塔”。教导2旅政委符竹庭亲自踏勘选址,最后选中赣榆县西部马鞍山巅。纪念塔自1941年7月7日开工,1942年7月7日落成。山东军区举行落成典礼,公祭抗日烈士。纪念塔即将建成时,教导2旅政治部在文件箱中又找到一本烈士花名册,为使烈士英名不被湮没,遂决定续建抗日烈士纪念堂。1942年8月开工,1943年7月7日建成。同一天,滨海区召开大会,悼念于当年3月牺牲的黄海小沙东海战烈士,决定将烈士遗体移葬抗日山。同年11月26日,符竹庭牺牲,滨海区军民在马鞍山南麓为竹庭将军修建陵墓。1944年7月7日,在偏僻荒凉的马鞍山,竣工建成初具规模的抗日烈士陵园。马鞍山遂更名“抗日山”。滨海区军民在这里举行5000人大会,为抗战7年来牺牲的烈士举行公祭。 登上抗日山顶峰,仰望巍峨耸立的纪念塔。塔顶造型为一手擎旗、一手持枪的八路军戎装塑像。塔身正面“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当时山东纵队团长武中奇书写。当年修建纪念塔时,曾遍寻当地秀才撰写塔铭,无奈秀才书法虽然技法讲究,但总感风骨不足。最后,请来部队中的青年团长武中奇题写。找不到斗笔,就用当地一种麻扎成刷子代笔。武中奇满腔豪气,如椽大笔挥洒出“抗日烈士纪念塔”塔铭。秀才们自叹弗如,赞道:“共产党、八路军中人才济济,何愁日寇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