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倾听在婴儿0到一岁阶段所起的作用
我回答好吗?0-1岁, 用最简单的话说,孩子刚刚来到人间,对外面的世界既新鲜又想赶紧知道,他对外面的一切都好奇。从能看到东西,能听到到声音,能吃东西,能触摸,有嗅觉,,,的时候,他就已经感知世界了 从新鲜,好奇开始,到慢慢的熟悉,孩子的0-4岁的智力已经完成40%4-7岁完成30%,7-14岁完成20%剩下的是以后完成 孩子的0-4岁时学东西的最佳时刻
❷ 0点56斤全球最小婴儿,一出生多灾多难难以存活,14年过去怎样了
0点56斤全球最小婴儿,一出生多灾多难难以存活,14年过去了,最近挺好的,因为最近挺少出现了,很少出现在媒体镜头下,所以没什么消息,祝他生活幸福。
❸ 新生婴儿0-1个月养育要点及认知发展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最理想的营养来源莫过于母乳了。因为母乳的营养价值高,且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搭配适宜。母乳中还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成分,如乳铁蛋白、牛磺酸、钙、磷等,母乳中所含的这些物质及比例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以及增强抵抗力等都有益。此外,母乳近乎无菌,而且卫生、方便、经济,所以对宝宝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它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其他代乳品。 等量的母乳和配方奶,两者热量和营养成分相差无几,但进入宝宝体内,两者并不相同。母乳中的蛋白质比配方奶中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宝宝3个月后才能很好地吸收配方奶中的蛋白质),母乳中的铁60%可被吸收,而配方奶中的铁的吸收率不到50%。此外,母乳方便、安全,经济,尤其母乳中不但不合细菌,而且还含有从母体中带来的免疫抗体。 量少,每次喂哺量仅15~45毫升,每天250~500毫升。质略稠而带黄色,合脂肪较少而蛋白质较多(主要为免疫球蛋白),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颇丰富,并合有更多的抗体和白细胞。初乳中还合有生长因子,可以刺激小儿未成熟肠道的发育,为肠道消化吸收成熟乳徽了准备、并能防止过敏物质的吸收。初乳虽然量少,但对正常宝宝来说已经足够了。 总量有所增多,含脂肪最高,蛋白质与矿物质逐渐减少。 蛋白质含量更低,每日泌乳总量多达700,、-1000毫升。由于成熟乳看上去比配方奶稀,有些母亲便认为自己的奶太稀薄。其实,这种水样的奶是正常的。 总量和营养成分都较少。 外观比较清淡的水样液体,内合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因含较多的脂肪,故外观较前奶白,脂肪使后奶能量充足,它提供的能量占乳汁总能量的50%以上。 母乳虽好,可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是不宜进行母乳喂养的。 1.乳母为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为阳性时,应暂缓母乳喂养。解决的方法是:在宝宝出生后2小时内,进行疫苗注射,宝宝产生抗体后,妈妈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了。 2.乳母患乳房疾病时,如乳腺炎等,应暂缓母乳喂养。一定要在得到治疗后,再进行母乳喂养,在此期间可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经消毒后喂给宝宝。 3.乳母感冒发烧时,不宜进行母乳喂养。解决的方法是:发热时可暂停授乳1~2天。若只是流鼻涕、打喷嚏,可以继续授乳,但授乳时要戴上口罩。 4.乳母曾经做隆胸手术的,也不宜进行母乳喂养。因为硅胶材料宜使宝宝患食道疾病。 5.乳母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疾病等,不宣进行母乳喂荞。但若心功能、肾功能尚好,可以适当进行母乳喂养。 1.乳母为白血病病原体携带者时,不要进行母乳喂养,以免淋巴细胞内的病毒随母乳进入宝宝体内。 2.如国乳母为艾滋病患者,必须禁止母乳喂养。 3.若宝宝患有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特殊遗传代谢疾病,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后,应尽早进行哺乳,这样可以促进母亲乳汁分泌。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应该及时让宝宝吃上母亲的初乳。一般情况下,若分娩的母亲、宝宝一切正常,0.5~2小时就可以开奶。 产妇分娩后,可立即让新生儿吸吮双侧乳头,2~6小时内应给喂哺。若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于疲劳或体质虚弱,可稍推迟哺乳,但应先喂5%葡萄糖液或淡糖水,每次30毫升,以免新生儿发生低血糖。母乳喂养一定要尽早开奶,因为初乳营养价值很高,特别是含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对多种细菌、病毒具有抵抗作用,所以尽早给新生儿开奶,可使新生儿获得大量球蛋白,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大大减少宝宝肺炎、肠炎、腹泻等的发生率。 有的妈妈不了解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新生宝宝的生理特点,常常较早地给新生宝宝定时喂奶,这种喂奶方法对新生宝宝和妈妈都不利。专家认为,新生宝宝应按需喂奶,宝宝想吃就喂,妈妈奶胀就喂,这样就能满足母婴的生理需求。刚刚出生的新生宝宝吸吮力强,这是让他学习和锻炼吸吮能力的最佳时刻,不必拘泥于定时喂奶,而且,硬性规定喂奶时间和次数,就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必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按需喂奶、勤喂奶,还能促进母乳分泌旺盛,有利于宝宝吃饱喝足,可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1~3天的宝宝,按需哺乳,每次喂10~15分钟(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4~14天的宝宝,每4小时喂奶一次,每次喂15~20分钟,每次喂30~9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5~30天的宝宝,每隔3小时喂奶一次,每次15~20分钟。喂奶时间可安排在早上6、9、12时:下午3、6、9时及夜闻12时、后半夜3时,每次喂奶7~100毫升。 作为一名新妈妈,必须在孕期就做好母乳喂养的各项准备,这样才能成功地进行初次母乳喂养,做一个完美妈妈。 新妈妈首先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以愉悦、轻松的心态面对哺乳,尽量避免紧张、焦躁的心情。要充满自信,克服对哺乳的恐惧心理,树立起母乳喂养的信心。 应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益处,尽量避免人工喂养,同时也应明白乳汁的分泌与乳房的大小并无太大关联。母乳喂养也不会使乳房外形受到破坏,应积极地准备母乳喂养,而不可消极退缩。 在怀孕期间,孕妇就应该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母乳喂养的技能与方法,如果乳房、乳头有某些小缺陷,则应该尽早进行乳房护理,同时也应该掌握正确的喂奶体位、正确的授乳方法和正确的喂哺姿势。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品,只要充满热情地去细心哺乳,就会取得母乳喂养的成功。 新妈妈在分娩后,经过尝试与努力仍然无法保证充足的母乳喂养,或因新妈妈的特殊情况不允许母乳喂养时,可以选择~些适当的代乳品加以补充,如配方奶等。在混合喂养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1.每次哺乳时,先喂母乳,再添加其他乳品以补充不足部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母乳正常分泌,让宝宝吃到尽可能多的母乳。 2.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为宝宝调制奶液,奶粉罐的小匙有的是4.4克的,有的是2.6克的,一定要按包装上的说明调配,不要随意增减量影响浓度。 1.将沸腾的开水冷却至40℃左右,然后马上将开水注入奶瓶中,但要注到总量的一半。 2.使用奶粉附带的量匙,盛满刮平。在加奶粉的过程中要数着加的匙数,以免忘记听加的量。 3.轻轻地摇晃加入奶粉的奶瓶,使奶粉溶解。摇晃时易产生气泡,要多加注意。用40℃左右的开水补足到标准的容量。盖紧奶嘴后,再次轻轻地摇匀。 4.用手腕的内侧感觉温度的高低,稍感温热即可。如果过热可以用流水冲凉或者放入凉水盆中放凉。 在选择产品时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段来选择产品,0~6个月的宝宝可选用卜II段宝宝配方奶粉。6~12个月的宝宝可选用I或Ⅱ段宝宝配方奶粉。12~36个月的幼儿可选用Ⅲ段婴幼儿配方奶、助长奶粉等产品。如婴幼儿对动物蛋白有过敏反应,应选择低敏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比如氨基酸奶粉、水解蛋白奶粉。 新妈妈在调配配方奶前应先用香皂将手洗干净,以免手上的细菌在奶耢调配过程中混入乳汁中。奶瓶和橡胶乳头要用开水消毒(用蒸汽锅加热煮沸10分钟左右)后晾干,不要用抹布擦干。 若觉得配一次奶就要消毒一次比较麻烦,可以同时准备2~3个奶瓶进行消毒,然后一次取出一组进行调配。用完奶瓶后应马上将残留的乳汁倒掉,冲洗干净,口朝下立起来备用。橡胶乳头也应马上冲洗干净。 孔的大小可随宝宝的月龄增长和吸吮能力的变化而定,新生宝宝吸吮的子L不宜过大,一般在15~20分钟内吸完合适,若太大,乳汁出得太多容易呛着宝宝,应买孔小一点的奶嘴,但也不能太小,以免宝宝吃起来太费劲。 小子吸奶嘴的标准是:将奶瓶倒过来,1秒
❹ 0一1个月→新生儿期的特点
1、0-6个月婴儿的发育
0~个月是宝宝一生中成长最快的阶段,也是大脑和视力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宝宝与生俱来的无意识动作会渐渐消失,而发展成各种有意义的行为。想让宝宝身体壮、眼睛亮、脑袋棒,离不开全方位的营养支持。全面均衡的营养,可以为宝宝的每个“第一次”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0~6个月宝宝体格发育特点:好体格
大多数足月宝宝出生时的体重在2.5~4千克之间。出生后几天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值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不过别担心,宝宝会在出生后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
在开始的6个月间,你会惊讶地发现,宝宝的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千克左右,在4~6个月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2倍。
出生时宝宝的头围平均为34厘米,比胸围略大,所以看上去宝宝的脑袋与身体相比有点大哟。
2、从出生开始,宝宝每天都在进步,不断掌握抬头、翻身、抓握东西等本领。
宝宝体格发育所需主要营养素
α乳清蛋白:母乳中以α乳清蛋白为主,它不但非常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且还不会对发育中的宝宝肾脏带来额外负担,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减少便秘的发生率达67%。
5种核苷酸:可以促进宝宝的免疫功能,帮助宝宝提高抵抗力。
天然胡萝卜素:帮助宝宝免疫系统发育,同样让宝宝更健康,远离疾病。
硒:对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有帮助,让宝宝身体更健康。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想让宝宝拥有小小的“强壮身板”吗,钙质是关键哟。
3、0~6个月宝宝的眼睛发育特点:好眼力
宝宝刚出生时眼球的运动是随意的,过了几天后才开始注视灯光。
3~6周的宝宝能注视较大的物体,可以看清对比很明显的图案了。
2个月的宝宝双眼能平稳地“跟随”移动的物体,比如妈妈的手,并且可以盯住较长时间哟。
3个月宝宝的双眼已经能够追随运动的笔杆,而且他/她的头部也会跟着转来转去了。
6个月时,宝宝的视力约为0.05,当宝宝坐着时,身体能够随着头和眼睛转动,对鲜艳的目标或玩具,可注视半分钟,而且有较好的手眼协调能力,能伸手拿到眼前的玩具,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球。
4、宝宝眼睛健康发育所需主要营养素
叶黄素:叶黄素是母乳中最新发现的营养成分,是帮助宝宝眼睛健康发育的重要营养素。但是很遗憾,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黄素,只能从食物中获取。所以,想让宝宝眼睛又大又亮的话,可要坚持母乳喂养哟,因为母乳中叶黄素含量很丰富。不过,假如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够的怎么办?那就该给宝宝选择添加叶黄素的婴儿配方奶粉啦。
DHA/AA :它们不光和智商有关,还和眼睛发育有关呢。这种人体无法制造的必需脂肪酸,在眼睛的视网膜中约占了40%~50%,与感光功能、视力成熟密切相关。出生后的第一年,可是宝宝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营养的提供会对他的视力发育产生持久的影响,DHA则是其中极其重要的营养。
维生素A:对于宝宝正常视觉发育不可缺少,如果少了它,宝宝在暗光下就不能看清四周物体了。
牛磺酸:维持正常视力的光化学反应需要牛磺酸,由于宝宝还不能依靠自身合成足够的牛磺酸,所以必须从母乳中摄取啦。
5、0~6个月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好脑袋
0-6个月是宝宝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大脑发育的“超音速”时期。6个月时,宝宝的脑重会比出生时增加一倍,达到600~700克呢。
从3个月开始,宝宝学习咯咯笑;4个月开始了“社交生活”;6个月他/她就会用哭喊声表达不同的需要啦。同时。宝宝的各种让人听不懂的“叽里咕噜语言”轮番上场了。
6、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所需主要营养素
DHA/AA:你知道吗,人体大约60%的大脑物质是由脂肪制造的,而其中35%又是DHA,重要性不言而喻吧。作为建构大脑的最主要的基石,DHA是宝宝智力发育的必要元素。它在促进智力、头脑的敏锐度和速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帮助维护健康的神经系统。一句话:它能让宝宝更聪明!
α乳清蛋白:α乳清蛋白在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的作用可以用两条线表示:α乳清蛋白——色氨酸——5-羟色胺——帮助神经行为的发展;α乳清蛋白——半胱氨酸——牛磺酸——帮助宝宝脑部发育。可能这些名词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没关系,我们只要记住α乳清蛋白对宝宝大脑发育有大大的好处就行啦。
铁:当然铁可以预防贫血,可是它还有神经递质功能,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这一点你还不很清楚吧。
锌:是宝宝智力发育、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必需营养素,宝宝缺锌可不行哟。
维生素B12:对于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非常重要哟。
总之,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丰富,给宝宝的健康打下好基础。
❺ 婴儿一生零两个月生育标准是
3级
❻ 0~1岁婴幼儿的身体形态
从初生到青年这个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阶段。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对成年后的影响很大。因此,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由于婴幼儿处于快速的生长阶段,其身体形态及各部分比例的变化较大,因此,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体重、身高和头围是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 (一)体重增长规律--体重是衡量婴幼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对于一个出生体重正常的婴儿来说,婴儿期的体重增加是有一定规律的,即生后头3个月增长速度最快,以后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减慢。 1.新生儿体重增长的规律--目前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20~3.30kg。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3~4天时达最低点,7~10天左右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体重下降最多的可达200~300克。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原因多半因为新生婴儿不能立即适应母体外的环境,表现为多睡少吃,吸乳不足,而肺和皮肤又蒸发大量水分,大小便的排泄也相当多,从而导致体重减轻。如果体重下降太多或10天以上尚不能恢复到出生时体重,就应查找原因,分析是否由于母乳不足、喂养不合理或患病等因素所致,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2.婴儿期孩子体重增长的规律--婴儿满月时一般增重0.5~ 1.5千克,平均0.9千克左右,生后第2和第3个月平均增重约1.25和0.9千克,4~6个月平均每月增0.45~0.75 千克,7~12平均每月增 0.22~0.37千克,全年共增重约6.5千克。由此可见生后头3个月增长速度最快,以后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减慢。一般生后3个月的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1周岁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 3. 一岁-三岁的孩子体重增长的规律--1岁后体重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减慢,并且能独立行走,活动量增加。因此,从外表看,1岁后的小儿不如从前那么胖了。这是正常现象,不能以此认为孩子营养不充分或者有病。一般1~2岁内全年体重增长约 2.0~2.5千克,2~3岁全年增长约2.0千克,因此2岁小儿的体重应为10~12千克,3岁小儿的体重应为12~14千克。 4.定期监测孩子体重的增长情况对体重的正常发育很重要--对婴幼儿来说,定期测量体重十分重要。体重不按常规增加或者下降,除患病以外,大都是由于护理不当或营养供给不足,必须及时纠正。测量次数:6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每月一次,6~12月每2月一次,1~2岁每3个月一次,3~6岁每半年一次,6岁以上每年一次。每次测得的数字,要记录下来并与正常小儿的标准作比较。 5.学会看生长曲线图--在儿童保健中,常用生长曲线图来系统监测小儿体格发育情况。生长曲线图既显示了正常小儿的生长规律,又标明了正常的变动范围,并且使用简便,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学会使用。家长通过曲线图对自己小儿的生长情况能有所了解,有利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图1、图2是体重曲线图,在第3百分位至第97百分位之间属正常范围。具体使用方法是:在测量月龄的位置上找到相应体重所在的位置,并画点,凡落在第25~75百分位范围内属中等,在第75~97百分位之间为中上等,在第97百分位以上者为上等;在第3~25百分位之间为中下等,在第3百分位以下为下等。如果婴儿的体重超过第97百分位或低于3百分位,或几次测量描记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变平或下降,都应找医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 (二)身高增长的规律--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距离,它可反映全身的生长水平和速度。由于3岁以下小儿站立时测量难以准确,所以采取仰卧位测量,测得结果为身长。 1. 婴幼儿身高增长的规律--婴儿出生时身长约50厘米。在生后前半年增长最快,前3个月每月平均增长3.5厘米, 3~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 2.0厘米,6~12个月每月平均增长1.5~1.0厘米。一般到1岁时共增长25厘米。身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一样,1岁后逐渐减慢,1~2岁内全年身长约增长10~12厘米,以后每年递增5~8厘米不等。与出生时身长相比,1岁时约为出生时的1.5倍,4岁时约为2倍。 2. 身高的增长受种族、遗传以及性别因素的影响明显--由于身长受种族、遗传和性别的影响较为明显,个体间的差异较大,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测量结果比正常标准的平均数稍低而焦虑不安。要将孩子的身高与同种族、同社会文化背景、同性别、父母平均身高相同的儿童做比较,才有参考的意义和价值; 3. 身高增长的异常--用百分位数表示孩子的身高水平时,将第3~97百分位的范围列为正常(图3、图4)。当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时被视为矮小,在第97百分位以上则是过高。这时就需要找医生帮忙来判断孩子的生长是属于正常变异,还是真的出了问题。(缺图) 4. 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发育很重要--由于生长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因此定期对身高进行测量来了解增长的速度有时比绝对身高更为重要,更容易发现问题。如果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正常应有增长值的70%,或生长曲线逐渐偏离原有的走势而逐渐变平,都需要找医生查查原因。 (三)头围增长规律--头颅的大小是以头围来衡量的,头围的增长与脑的发育有关。年龄愈小,头围增长速度愈快。 1.婴幼儿头围增长的规律--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左右,第1个月增长最快,平均增长 2.8厘米;第2个月增长1.9厘米;第3个月增长1.4厘米,以后逐渐减慢,4~6个月共增长3.0厘米,7~9个月共增长2.0厘米,10~12个月共增长1.5厘米。生后第1年全年约增长13厘米,第2年约增长2厘米,第3年约增长1厘米,可见婴儿期是脑发育最快的1年; 2.定期监测婴幼儿的头围发育情况对婴幼儿的头围的正常发育很重要--婴幼儿期定期测量头围,可以及时发现头围过大或过小的异常现象。如果头围过大,要注意有无脑积水、佝偻病等疾病; 3.婴幼儿头围增长过小的判定--头围过小常常伴有智能发育迟缓。一般男孩头围1岁时小于43.6厘米、2岁小于4 5.6厘米、3岁小于46.8厘米;女孩1岁小于42.6厘米、2岁小于4 4.6厘米、3岁小于45.6厘米则认为头围过小; 4.尊重发育的个体差异但要通过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智能发育迟缓的现象--头围与体重、身高一样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婴儿期应定期测量头围,家长要关心、掌握头围的生长速度并注意婴儿的动作和语言发育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智能发育迟缓,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具体监测可以利用头围的生长曲线图,如果头围超过第97百分位或低于第3百分位线,则需要请医生检查以判定是属于正常变异,还是病理情况; 5.头围测量的方法--头围测量的方法是:用一条不易热胀冷缩的、有毫米刻度的软尺,一人将小儿抱在腿上坐直,另一人站在小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沿眉弓上缘而回至零点,读数。注意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有发辫者将发辫松开,并将长发在软尺经过处上下分开。
❼ 0到1岁是婴儿思维方式的什么时期
零到一岁是婴儿思维方式的什么时期?开始的时期。
❽ 1.0到3岁婴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为什么
宝宝健康成长是每个爸爸妈妈的心愿,而三岁以下的宝宝尤其脆弱,需要关爱。掌握宝宝在三岁以下的发展特点是每位爸爸妈妈都需要做的事情,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婴幼儿0-3岁的八个发展阶段。宝宝在四周的时候,被扶起来坐着后,已经可以自己支撑头部;视线能够开始追随物体,听到声音会有反应。父母和孩子对视,孩子开始和家长有眼神交流。宝宝在十六周的时候,可以自己拿起积木,也会主动的拿东西了,并会把东西放到嘴里。躺着的时候,双手能够相握。俯卧的时候,头能够抬到九十度。有东西依靠的时候,孩子可以坐十分钟左右,会微笑。二十八周,此时的宝宝坐立是已经比较稳了。宝宝应该在这个时期学习爬行。宝宝会有吃手,吃脚的行为。也开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在宝宝四十周的时候,可以扶着栏杆站立几分钟了。甚至连比较精细的动作,捏住细小的东西,比如葡萄干一类的。也会把手里的东西主动递给别人。最为十个月的婴孩,逐渐开始理解人们说话的内容。听懂,并可以做出反应。时间到了五十二周。这时候的宝宝可是自己走几步路了。也能手脚着地爬楼梯。一次性的可以说出六个字,一只手可以抓住两块积木。在十八个月的时候,走路对于宝宝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并且可以扶着栏杆,依靠双脚上楼,模仿能力变强,会模仿大人搭积木,翻书,可以一次性说出20到29个字,并能够组合词汇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我要。。。”。有些孩子甚至可以在白天控制大小便了。在二十四个月的时候,孩子基本可以说出五十个字以上了,会使用“你”,“我”等代词。能够清楚的分清指代关系;在行动上,孩子会双脚跳了,能够单脚站立,在认知上,孩子能认清身体的部位,并可以指出来。
三十六个月,即在三岁的时候, 不同的宝宝因为发育的不同,无法给出同意的标准。但是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宝宝去医院做一个行为测定,可以对宝宝有嘴准确的认识。
❾ 请描述一个0-6个月婴幼儿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就是古语常说的三翻六坐吧就是0到6个月幼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