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今中外有创造精神的名人及事例
1、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升墓碑。
2、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3、贝尔,发明了电话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关于电话的发明者尚存争议,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判定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
加拿大国会则于2002年6月21日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伊莱沙·格雷是电话的发明者。
4、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影、电报、电话、留声机、复印机等。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5、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❷ 创造在精神世界上不只是财富更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这句话有错吗
有人说,母爱是一本写不完的书,的确如此。
母爱就像春天的雨露,悄悄地滋润你心,在心灵的深处生根发芽。它带来一片绿色,收获的是喜悦。它伴着成长的一点一滴,隐藏着伟大的力量,似乎深不可测。这是需要用心去感觉的。
母爱也像夏日的海风,微微地吹动你心,在精神的世界放松自我。它给你精神上的安慰于亲切的关怀。就像一场雨,洗去了一切烦恼与哀愁。
母爱还像深秋夜空的一轮明月,安静而不孤单。它在默默地鼓励你,支持你,使你并不感到孤单。在黑夜的幕布中,射出一道关切的月光照在你的身上,那是一种温馨,更是一种爱护。
母爱更像寒冬中的一个暖炉,那是温暖的爱,是最好的礼物。当炉火映照在你的脸庞,你是否感到了温暖与关爱?那是世间最伟大、最有力量的爱,它可以熔化一切,除去所有前进的障碍。
母爱无边,生活处处有母爱。
母爱是清晨的一杯热水;是出门前的一声叮嘱;是回家后的一句问候;是冬日中的一件大衣;是运动后的一条毛巾;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是……
当东方的红日冉冉升起,当西边的晚霞渐渐褪去;当北方的大雁翩翩归来,当南方的渔船渐渐驶去。母爱却从不离开。不论身在何方,母亲的心总是在牵挂,而那条线就是母爱。
母爱无价,母爱无言,母爱永远也写不完。
❸ 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意思
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句话是说一个人活在自己臆想的主观意识里,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其思想意识行为脱离了现实。
就是会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别人走不进去,自己也走不出来。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比较强烈的注重性。在他人看来可能有点与众不同,而自己一直都是这种生活状态,并且满足于此。
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比较强烈的注重性。在他人看来可能有点与众不同,而自己一直都是这种生活状态,并且满足于此。说白了,就是自己活在自己的心目中。
他们执迷于自己的幻想和意愿,对外部人物的联络和情感需求很少,他们兴趣不同,难以找到相投的玩伴,他们通常与另一个自我相伴,虽然在外部的人物看来他们其实只是一个孤单的人,他们是安静的,时常自我反省,自我肯定与否定,他们被外部世界里的人称之为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其实这句话有褒义有贬义。 做什么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去 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顾大局,就是贬义。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有自己的主见,自己做决定,是褒义
❹ 创造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和什么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说起中华民族精神,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爱国主义。从屈原、岳飞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极端化为一种白人中心主义。
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而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但也必须承认,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民族也拥有这些美德。这就是说,它们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本性,而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人性。
❺ 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比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c上帝创造世界第
c 简单的说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就是有神论和无神论.
❻ 精神世界和精神文明会有怎么样的发展
什么是物资文明?什么又是精神文明?
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就称作“物质”。物质发展到较高的阶段,这便是物质文明。所谓发展到较高的阶段,只是对于昨天与今天的比较而言。今天比昨天进步,那么今天就称文明。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人类通过社会实践过程创造出精神财富,这是精神文明。精神财富,包括思想、教育、道德、科学、文化等等。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到底那个重要?学者探讨激烈,众说纷纭。有人说,精神文明建设比物质文明建设重要,有人讲,物质文明建设才有精神文明建设……
其实,有物质,没有“精神”,这物质重要不重要,都没有所谓。有了“精神”,尤其是人类的“精神”之后,这物质才赋予了意义。在那个时候,精神文明影响物质文明,物质文明影响精神文明,从而,也分不清谁比谁更重要了。
此处,暂且不谈先有精神,还是先有物质,也不谈精神中是否有物质,物质中是否有精神。要紧的是两者都必须受到同等礼遇、同等重视,不断得到文明。还是那句《楞严经》中的话:“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现在许多学者普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比物质文明建设更重要,这与两千年前佛说的完全一致。《杂阿含经》中说:“心持世界去,心拘引世界,其心为一法,能制御世间。”“心”指精神。世界指物质世界。《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似画家”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世界,“心”创造、改造了世界。有了精神才“有”了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因精神才“存在”。
上古时代,蛮荒未开,人民茹毛饮血,穴居岩洞,以树叶蔽体,这就是野蛮而不文明。随着人民智识渐开,慢慢的从钻木取火,到使用瓦斯炉,电子炉等,吃的是山珍海昧,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洋房别墅,这就是文明。
但是,这只是物质的文明,吾人还有一个心灵的文明世界有待开发。什么是心灵的文明呢?当一个人从对人粗暴无礼,到待人温文儒雅,这就是心灵的文明:当一个人从寡廉鲜耻,到惭愧感恩,这就是心灵的文明;当一个人从自私自利,到一心为人,这就是心灵的文明。
心灵的文明,就是心中有慈悲、有智慧,心中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心灵的文明。换言之,心理的建设,心灵的升华,这就是心灵的文明。人性本是美好的,所谓¨测隐之心,人皆有之”、“人之初,性本善”:吾人的心灵深处,原本就有一个文明的世界,佛教称之为“佛性”。只是我们这颗善良的佛性,日积月累,被自己的贪嗔愚痴所蒙蔽、被世间的五欲六尘所染污,因此又慢慢回到野蛮时代,故而物质愈文明,往往心灵愈堕落。
所以,一个国家不能只注重物质文明的建设,而应该关心的是心灵的文明。现代举世提倡生态环保、心灵净化、反核限武、文化外交、和平统一等,这就是心灵的文明。现在我们的社会,到处充满着和谐、和平、团结、友谊,这都是从心灵所产生的结果,这就是心灵的文明。乃至公益机构、慈善团体,纷纷从事养老育幼、抚孤恤贫、兴学设教;政府机关推动阳光法案、便民专案;医疗单位研发救人救世之产品等,这也是心灵的文明。
没有心灵文明,那来的物质文明?如果心灵不文明,所制造的都是一些杀人、危害社会的产品,如何得享物质文明?如何产生风俗、习惯、宗教、语言、哲学、科学、文学等文化文明?
所以,我们的社会愈来愈文明,这就是进步;愈来愈进步,这就是文明。佛经里所谓东方琉璃净土、西方极乐净土,都是心理的文明世界;佛陀的清净法身、圆满报身,也都是文明的境界。我们能够创造美好的世界,建立人间的净土,这就是心灵的文明。
❼ 黑格尔的“世界精神”是什么还有以前的“世界精神”
黑格尔主要提出的是:精神现象学(也就是你所说的“世界精神”) 把生活和历史的全部多样性都归结为"意识"对"对象"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头足倒置起来.《精神现象学》中意识向绝对知识的全部发展都建立在自我意识"异化"为对象和"扬弃"对象,即扬弃"异化"的辩证运动上.黑格尔企图用这样一种否定性的唯心辩证法来论证唯心主义体系的根本原则──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性,构造起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精神现象学》以纲领和萌芽的形式表达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组成部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精神现象学》把生活和历史的全部多样性都归结为"意识"对"对象"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头足倒置起来.马克思详尽地揭露和批判了它的这些错误,同时高度评价了它的理论贡献,认为《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由于它,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也由于它,《精神现象学》中隐藏着批判的一切要素.但马克思也指出,黑格尔了解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精神现象学》是一种被神秘化的批判,其中已经潜伏着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精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部分.但在篇幅上三个部分是完全不对等的,“主观精神”占了三分之二还要多的篇幅,原因在于,“客观精神”在《法哲学原理》中得到了详细阐发,而以“艺术”“宗教和“哲学”为主题的“绝对精神”分别在《美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得到了详细的阐发,在这里只是为了体系完整的需要,点到为止就够了.因此,《精神哲学》最具独立价值的部分,就是关于“精概念”的绪论和“主观精神”.以前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研究了“灵魂”,但没有提出过“精神”概念,罗马时代提出了“自然法”思想,也不知道“精神”为何物.“精神”(Geist)作为一个“术语”,最早出现在基督教中,但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和“神”的“位格”连在一起,作为“圣灵”( Geist Gottes)而存在.“圣灵”在字面上就是“神的精神”或“上帝的精神”,但我们从不说上帝的精神或神的精神,而只说“神灵”、“圣灵”,原因在于“精神”是一个属人的概念.黑格尔之提出精神哲学,鲜明地体现出启蒙之后西方哲学的世俗化转向.他要研究的就是“人的精神”,要确立和引导“时代的精神”.哲学作为在思想中所把握的时代,不仅仅是在对现时代精神的批判、匡正和治疗中确立自身的合法性,而是要在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诠释和引领中开辟新的未来.只有这样的哲学,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❽ 意识活动创造的理想世界是什么
精神性的理想世界。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变成物质性(现实性)的世界。
❾ 物质世界是不是精神世界创造出来的 还是同时出现同时存在的
物质世界是本身就存在的,却受到了精神世界的改造.同时,精神世界在改造了物质世界后得到了更大的启发.他们两个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