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科技发明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科技发明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发布时间:2021-08-15 20:06:32

⑴ 这一时期的科技发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一时期的科技发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是西欧资本Z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近代化学孕育、确立和繁荣时期。200多年中,世界化学中心发生了三次转移。考察转移的历史背景,探究这些国家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因由,对现代化学及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代化学在英国孕育 近代化学开始的标志是17世纪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第一次明确了化学作为独立学术的研究价值。自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英国的化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如布拉克、普里斯特列、卡文迪许的气体研究、戴维的电化学研究、道尔顿的原子论等都堪称划时代的成果。 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因。“一个国家先成为教育中心而后才能成为科技中心,科技中心往往在教育高峰期到来,教育兴隆期越长,科技兴隆期就越长。”②16世纪末17世纪初,培根、洛克等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英国教育中心的地位,17—18世纪,英国十分重视高等学校的改制,在牛津和剑桥的基础上,对一些老院校如1597年建校的格列普学院加以改革,增设了新的系科和专业,将物理、化学等作为主要课程。还在英格兰建立了北安普敦高等专门学院、惠灵顿学院、曼彻斯特学院等;在苏格兰建立了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普里斯特列曾任教于惠灵顿学院;道尔顿曾在曼彻斯特学院讲授化学;布拉克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并留校任教,后又担任爱丁堡大学化学教授。布拉克是一位杰出的化学教育家,在当时化学教育的起步探索阶段,他提倡化学教育与化学进展保持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及时触摸到化学发展的时代脉膊,并投入到研究中;他还提倡演示实验,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很多著名化学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如美国第一位化学教授拉什、氮气的制取者卢瑟福等。 科研组织形式对科学发展起到了最有效的推动作用。17世纪初,英国一些对科学感兴趣的医生、牧师等就常常聚会,交流科学观点。而当社会生产提出的课题远远超出个人能力时,这种智力上的切磋和学术上的交流更显得日益重要,聚会也就变得经常化和制度化,从而导致了科学学会的出现。最初是“无形学院”。1662年英王正式恩准将“无形学院”命名为“皇家学会”,这表明科学的社会意义得到了公认。皇家学会的化学家定期作学术报告、演示实验、收集资料并出版《哲学会刊》,还建立了委员会指导学术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化学研究和化学教育的发展。18世纪中叶,伯明翰成立了“月社”,由于化学家普里斯特列、布拉克等人的参与,化学成为主要课题,扩大了化学学科的影响,推动了化学知识在英国的传播。 当时英国的科学普及特别受到重视,政F建立了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各种学术团体,人们以f.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为动力,倡导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科学、学习科学成为时尚,不少王公贵族建立了私人实验室。这种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无疑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8世纪后期,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和神学思想的再度兴起以及科学教育制度不健全,使英国失去了教育中心的地位,加之政F没有给予科学活动以资助和组织,皇家学会也仅是官方认可的群众性组织,终因经费短缺和充斥了一些游手好闲的纨裤子弟而几乎成了社交俱乐部。英国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化学中心的地位。 二、近代化学在法国确立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世界化学中心从英国转移到了法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拉瓦锡的辉煌业绩和他所享有的崇高威望。拉瓦锡创建了燃烧氧化学说和科学的元素观,完成了化学领域上一次重大革M。同时法国出现了孚克劳、贝托雷、盖.吕萨克、杜马、罗朗、日拉尔、路布兰等一大批优秀化学家,使法国的化学研究突飞猛进,取代了英国化学中心的地位。 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运动,它高举民Z与科学两面大旗,彻底JF了法国的科学,全面系统地引进和整理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近代科技成果,为法国科学的腾飞形定了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狄德罗、卢梭、达兰贝尔等,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还是科学家,他们极力提倡研究和普及自然科学。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M是一次比100多年前英国的资产阶级革M更加彻底的革M,它从根本上消灭了封建制度,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虽是战败国,但整个化学研究队伍没有太大的损失,从1921—1945年,共有25名化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德国占10名,虽然与其它任何一个国家相比,它在数字上都占绝对优势,但XTL上台后,疯狂推行种族灭绝政策,造成大批优秀科学家流亡国外,严重破坏了科学发展的后劲。二战以后,1946—1960年间,共有21名化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德国3人,美国9人,英国6人,号称“头号获奖大国”的德国失去了这一殊荣,也表明世界化学研究中心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 近代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体制、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辩证关系。现代世界化学中心一直在美国,我们期望21世纪中国能成为世界教育的中心、科技的中心,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⑵ 请问科技发展有利有弊体现了那些哲学观点

一分为二,矛盾的观点。

⑶ 请问科技发展有利有弊体现了那些哲学观点

一分为二,矛盾的观点.

⑷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发明中的作用”

1、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在科学发明中如果没能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那在发明实践中不是失败就是创造出对人类有害的事物。
2、马克思哲学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有利于科学发明中的实践活动。

⑸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原理是什么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需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⑹ 从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发明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从一场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发明”说明了()
A.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反作用也不同
D.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答案:B

⑺ 选择现代科技发展中有哪些哲学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条件性、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史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有三种解释。一是每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是错误的。简单的例子是我和你不认识,但是我们之间可能有认识的人。二是一个事物和所有事物联系。未知。不可判断。因为不知道是否有这个事物。三是每个事物都有与它相联系的事物。这个应该很大程度断定为真。因为毕竟所能确知的概念里,没有独立存在的。这个其实只能说明联系的广泛存在,并不能说明绝对的是每个事物都有与之联系的。
永恒发展是因为事物本来是有一定的限定性的,所以可能会因为内部的运动和外部的影响而改变。如果一个事物完全消失了岂不是更没有所谓的永恒而言,所以发展其实应该改为存在着的时候是永久的变化。社会是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等构成了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那么就让我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生活中的普遍联系:比如说互联网上的信息肯定影响你的生活态度和处理事情的决策。比如说发生在千里之外某省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争执,你看到以后肯定会影响你对此类事情的看法和做法。再比如说美国金融危机会影响中国对外贸易,进而影响企业进出口及其运转,企业要裁员、休班等等,进而就影响到个人了。
生活中的永恒发展:宇宙能量守恒,能量不会断灭,只是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其他形态。
比如交易,你想得到某样物质,就必须想有这样物质的人进行交易,但是你没有钱,所以必须去打工,而打工的老板刚好缺人,就请你去工作,老板需要进行物质交易,就是得到金钱,刚好你有赚到钱,刚好老板那里有你想要的物质,所以你们进行了物质交换,老板也得到了他想要的金钱。
这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普遍发展。
发展与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发展的实质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和联系的关系: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作用,正是事物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发展具有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唯物论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发展也是一种运动,因此发展也是永恒的。
所以说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永远没有最好的,总是有某些方面的缺陷.而当我们把缺陷弥补时,新的问题又诞生了.所以我们也是不断的在努力的矫正错误从而得到了永恒发展。

⑻ 用哲学原理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两面性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两面性(主要就是利与弊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哲学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受到惩罚,例如科学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损害环境等等,现在的温室效应就是最好的例子。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我们看事物要坚持全面的、普遍联系的观点,防止片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的看问题。4,发展的普遍性以及内外因原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这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事物的外因靠内因产生作用,我们又要抓住主流(这引起了下面矛盾观的原理)。5,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由于是看问题而不是去解决问题,所以不能是主次矛盾【这是体现科学两面性的最大原理】。科学发展有利有弊,但终归是利大于弊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是对应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又要抓主流、抓本质。6,科学发展归根结底就是物质引导人们不断研究发展,而研究出来的真理理论又反馈于人们,指导人们行动。所以,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三个原理也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哲学原理

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的生长点、突破口和决定因素,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包括先进的、一般的和落后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大系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这一新论断是对马克思、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先进生产力是集中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从实践主体的角度,
把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作为党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原理。

⑽ 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急求各位大神给正确答案!

材料在哪里?

阅读全文

与科技发明中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