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经过了创造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经过了创造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19 17:49:24

⑴ 为什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是每个历史时期的普通民众,他们既创造了那个时期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那个时期的精神财富,而且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

尊重不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重要分界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其他形形色色发展观的显著差别。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尽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在不断变化,但始终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作为党的基本路线予以遵循。

在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弘扬,是对人民群众的发展主体和历史创造者地位的进一步明确。

可以说,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是科学发展观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如果我们各级公务员不能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就不可能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⑵ 什么是群众史观

群众史观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所形成,后来经过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展起来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群众史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

第二,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

第三,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经过了创造和发展扩展阅读

史观的运用

辛亥革命100周年。审视历史,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等角度评价和认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结果,是先进的中国人用西方文明改造中国的一次伟大尝试。

辛亥革命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容抹杀,但它并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事件本身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只有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里,才能全面、辩证地认识它。

辛亥革命之所以没有能够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化开辟道路,是由时代和阶级局限决定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自然经济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相比,处于绝对劣势;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强大。决定了辛亥革命不可能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尽管如此,辛亥革命打开了20世纪中国巨变的闸门,其丰功伟绩与世长存!

⑶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的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的内容是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根本变革。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

以上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了党的群众观点的有机整体。

(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经过了创造和发展扩展阅读: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时代价值

一、群众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性工作,坚持群众观点有利于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提高党员理论素质

1、中国共产党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毛泽东同志认为,“应该使每一位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定的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压不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新期我党面临着国内外的风险和考验,应对新形势,我党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我党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这有利于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努力。

2、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理论,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党的理论修养和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共产党只有认真学习群众观点,全面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才能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活动的主体,不依靠人民群众的劳动就无法保证社会基本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 没有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就不可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新文化,更不可能顺利进行其他政治生活,文学艺术及科学活动。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⑷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什么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⑸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认为对么

是对的。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不仅深刻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更系统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如何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实现真正自由的路径与方式。完整、准确地理解、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并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引导人民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5)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经过了创造和发展扩展阅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科学论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坚持。但是,对于人民群众如何更好地创造历史的科学理论,也就是人民群众观的阶级性、实践性还缺乏系统的阐述和广泛的传播。

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价值认同与异化成为影响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之间和谐与冲突的重要因素。完整、系统、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对内、对外传播,对于对外增强他国对中国价值体系的了解、对内提升全体社会公民价值认同,从而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⑹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 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如下:

唯物史观包括群众史观,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都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⑺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的重要的观点,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建立其上的坚实基础。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各级公务员永远不能忘记这一点。

(二)向人民群众学习

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的基础,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实现途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我们各级公务员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甘当人民的小学生,拜人民群众为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所以,我们各级公务员要从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各级公务员要当先生,就得先要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我们各级公务员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当学生的情况。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为人民服务。从我们党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起,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除此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因此,我们各级公务员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各级公务员放在心上;我们各级公务员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各级公务员当亲人。这充分阐明了一切为了群众、情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

(四)权为民所赋

这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核心,也是我国根本的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主张。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

作为公务员,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我们各级公务员自己牟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五)一切向人民负责

这是我们正确处理同群众关系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我们的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还认为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这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本质,揭示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也深刻指出了我们各级公务员的工作目的就是要向人民负责、对我们党负责。

(六)相信并依靠群众

这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践方法,揭示了我们党所承担的依靠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的双重任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坚持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共产党基本的一条,既要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一切依靠群众;又不能在理论上忽视、在实践中放弃自己对群众的政治上的引导和思想上的教育。

我们各级公务员只有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获得胜利之本、力量之源;我们各级公务员只有站在群众的前列,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凝聚和带领群众前进,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胜利。这就是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相统一的观点。

(七)人民利益至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江泽民强调:我们党是立党为公的,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中,第一位的是群众观点。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是对人民利益至上观点的细化深化和延伸,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内涵。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各级公务员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

(八)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

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优势和优良传统。

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我们各级公务员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

(九)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

我们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同样,我们各级公务员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十)执政为民的观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各级公务员最根本的执政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

我们各级公务员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以实现公众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⑻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谈谈什么是人民群众

唯物史观包括群众史观,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都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提出的,但不完全等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还包括社会构成和社会发展规律等.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⑼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马克思来主义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自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根本变革。
简言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⑽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为了生存,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人民群众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承担者。只有他们创造出一切物质生活资料,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实现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群众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技能,改革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每一代的劳动者都是在继承前一代人所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更高的生产力的,这就形成历史的联系,形成人类历史。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他们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他们还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对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即使在劳动群众的才智受到压抑的阶级社会中,劳动群众中也涌现出许多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③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来实现的。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由革命阶级领导的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革命力量,或早或迟会起来推翻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腐朽的社会势力,为新的社会制度开辟前进的道路。历史上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坚力量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了历史的主流,反映着历史发展的方向。无论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中,还是在改朝换代的斗争中,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这是被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社会条件下创造历史。这一社会条件是指他们历史活动所处的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的总和,其中经济情况是决定性的。人们的历史活动总是离不开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剥削者受到所属阶级利害的局限,劳动群众自身的团结性、组织性、纪律性、坚定性以及创造历史的自觉性和起作用的程度等,也会受到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的限制,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奴隶和农民,虽然能够动摇或摧毁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但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者,不能在斗争中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只有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他们摆脱了以往劳动阶级的狭隘局限,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不仅能够摧毁旧世界,而且能够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第一次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他们创造历史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发挥。然而,他们也只能适应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和在社会经济结构所提供的条件下起作用,不能超越客观条件去创造历史。

阅读全文

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经过了创造和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