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性出来

创造性出来

发布时间:2020-12-18 20:24:02

Ⅰ 名人创造性故事

1、鲁班: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

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

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2、蔡伦: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

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

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

3、瓦特:

1776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4、爱迪生:

1877年,爱迪生发现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振动的现象,便拿短针作了试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8月15日,爱迪生让助手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制成之后,爱迪生取出一张锡箔。

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然后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歌。

之后把针又放回原处,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就回放出爱迪生的声音。12月,爱迪生公开展示这台锡箔筒式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

5、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Ⅱ 创造性活动有几种

创造性活抄动有两种,即发现与发明。发现指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但未被前人认识的东西。这实际上是发现某个事实。而发明则是指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但对人类而言是具有某种社会价值的产品。这两类创造性活动,对人类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由于创造性活动与创造力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在创造性活动中,就可看出相应的创造力的高低来。也就是说,创造力是有高低水平之分,这也就是各类诸如服装设计大赛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在相同类型的创造性活动中,由于其最终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也就反映了创造者本身在这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当然,产品与创造力是以创造性活动为中介的、互为因果的东西。

Ⅲ 《自然地理》水从空中来这一个名词是谁首先创造性的提出来的

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因为古代根本就没有水循环概念,只知雨从天落下,所以才有这么荒唐到顶的结论。

Ⅳ 创造力是什么

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人类的文明史实质是创造力的实现结果专。对于创造力的研究属日趋受到重视,由于侧重点不同,出现两种倾向,一是不把创造力看作一种能力,认为它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从而创造出新颖和有价值的东西,二是认为它不是一种过程,而是一种产物。一般认为它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新颖的产物。
有人认为,根据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创造力较高的人通常有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创造力。根据西方学者研究表明,智商超过一定水平时,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创造力高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兴趣,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易为常人漠视的问题,推敲入微,意志坚强,比较自信,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特点。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可以说,创造力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新的,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Ⅳ 什么叫做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5)创造性出来扩展阅读

特征

1、变通性

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流畅性

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创造,顾名思义就是首先创立制造出新东西。在《辞海》里,创造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造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因此,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定义,必须顾及一定的事实,即创造本身包含创造的过程和创造的成果。

创造必须首先是具有丰富创造活动体验的实践过程,其次该实践过程还应该有独创性的成果。因此,创造是伴随有独创性成果出现的、具有丰富创造性体验的实践过程。

3、独特性

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

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

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Ⅵ 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那些心理成分

通过自我科学方法抄不断实验检测袭,最后成功发现问题和结果。整个过程必须是积极进取,艰苦学习,反复实践,乐观开朗,不放弃,不丧气,不泄气的精神主导。这就是创造。实现创造必须是有一定智商和情商的结合。智商涉及先天占少后天占多的成分比例。关乎基因,机体,机能。人的记忆,思维,感官都在幼小就已经形成。父母的基因和孕期起着明显作用。当然后天发展更加突出。这就是有的科学家庭培养出来小孩就是高端人才,有的农民家庭培养出来的小孩也有科学家。这是先天和后天的比例,结合差异。

Ⅶ 什么是有创造性的工作

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是艺术类,发明制造类,学术研究类。还有,如果你有一颗善于创造的心,做任何事都是有创造性的,很多东西是人们在工作时灵感突现发明出来的。

Ⅷ 为什么中国教育出来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少之又少

网友一:

1.事实是,就算我们的教育没有创造出你们想象中那么多的创造性人才,我们目前也可以过得很好。我们“借鉴”别人的就可以过得很好,为什么不要?你说“借鉴”是不耻不思进取的,错!“借鉴”本身就是思进去的表现。

2.教育能不能产生创造性人才?能肯定是能的,只不过这个问题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看会更好,因为前者可能过分夸大了教育对创造性培养的作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也可以反过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化”出那么多的创造性人才-----以教育培养的形式体现,那是因为这个社会还没有一个需要迫切孕育“创造性人才”需求的大环境。

网友二:

我认为这与教育方式和社会形态有关,应试教育让很多优秀的学习者最终变为考试的奴隶与机器,为了学习而学习,已经背离了初衷,而现在大部分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都是以学历为前提,所以,我们专注于局限的科目考试,而忽略了其他才艺和创造的可能性,导致现在具有创造性的人少之又少。

从小就没有人会推崇你除了学习考试之外的任何一件事,你踢足球,别人会认为你玩物丧志,你喜欢音乐,别人会觉得你是个坏小孩,只有本本分分学习、考试、晋升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欣赏,所以,这种意识造就我们从小就认为创造性与我们无关,那是不正确的事,不应该去涉猎的领域。

网友三:

从小学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他的判断力和个人主动性从来派不上用场,受教育对他来说就是背书和服从。中小学的教育就是听话,老师管干部,干部管同学,孩子们都学会了等级制、成人化的处世思维。所以从小就学会了讨老师(上级)喜欢为目的。

从教育内容来看,每一项知识的传授演变成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仰行为,即教师永远是对的,教师的言行不容置疑,从不能怀疑知识的正确性。老师不可能犯错,如果老师犯错也不能提及而是要视而不见,从尊重知识转变为尊重老师。例行的考试题只准备有一种答案,没有变通和改变、超越的可能,只要记住答案就能及格、听老师的话就能得三好学生。

网友四: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知半解而又假装博学的人是不是太多了呢?也即是说,数量确实有不少,然而质量低劣者也确实大有人在。在中国,这两三年里自称大学的机构,有如西式菜和咖啡一样一窝蜂似地冒出来了,酒吧和西餐馆到处都是。然而,在这种大学里都是怎样开展教育的呢?这种大学的毕业生,也即在这类大学里接受了教育的学生们,许多人都是一知半解而并未真正成熟。”这段话是100年前,一位伟大的中国人对当时的评价。100年过去了,中国好像没有变化。

网友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已不在仅仅因为温饱的问题而局限于必须要付出某种劳动力才能换来生存的前提,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更是给了现在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和更宽广的视野,让我们开始像精神领域的富足而迈进,而这一切都需要一种宝贵的能力,那就是创造力。

没有创造力,我们不会发明飞机和电话,创造力是生活进步的重要能力,它能让我们精神世界更加富足,生活更加自由和不被束缚,所以,现在的孩子,我认为应该

网友六:

或许我们不是缺少创造性人才,只是对于身边“惊为天人”的存在太过熟视无睹。我们喜欢争先,总拿自己不好的领域去和发达国家发展了几十年的领域比较,然后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其实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诚然,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就中国的人口基数来说,创造性人才确实不够多,但们也要看到中国近几年来取得的进步与成长,多一些自信,也多一些耐心。

Ⅸ 自己需要有多少底子,才能创造性出一样东西出来啊

这个问题问的好!说实在的我也想知道答案...

想想比尔盖茨,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并没有继版续读权完大学,而是和朋友们做好准备转向了自己的喜好……

有兴趣,才能有动力,才能有创意。兴趣是前提,当然还要克服人懒惰的劣根。“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这个99%+1%=100%是因人而异的,而且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传说爱迪生发明点灯的时候试验过99种金属都没成功,别人没有不笑话他的,但他试验到第100种金属钨的时候,居然成功了!你说爱迪生的底子是多少呢?...:)

Ⅹ 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回造新事物答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

(10)创造性出来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1、知识

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

2、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阅读全文

与创造性出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
投资被骗报案有期限吗 浏览:199
江苏哲力知识产权招聘 浏览: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