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活字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内,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容,一个字为一个印.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B.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毕升身世如何后代为何被满门抄斩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个发明人就是毕升。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十一世纪中期,平民出身的毕升开始用胶泥制字。“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这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很清楚。毕升初为印刷铺工人,深知雕版印刷的不易,便尝试了木制活字,虽然引起了官方印刷机构的兴趣,但终因“高下不平”而失败。后来,毕升总结教训,发明了胶泥活字,做到“字平如砥”,同时毕升运用古汉语音韵学的知识,优化了排版,活字印刷术终获成功。
毕升毕生倾注活字印刷,却给后人留下了不明的身世,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然而,幸运的是,人死字活,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最终流传下去。沈括首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宋人周必大从沈括那里学来了毕升的方法,并印了自己的著作。活字印刷开始了影响世界的旅程……
C. 判断: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约1051)活字来印刷术的发明自者。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变成活字。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
韩国当时叫高丽,泥活字从我国传入,他们才有铜活字,现在又数典忘祖真是!
D. 毕升为什么要发明活字印刷
任何发明都是在时代需要的时候才会推广,北宋时期由于文化大量积累,知识分子的大量出现,所以客观上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印刷术来实现印刷,而毕升正好抓住了机会。
E. 简答题毕升怎样发明活字印刷术的
毕升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版总结前人权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术。
由于毕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升才发明了活字版。
F. 毕升发明得活字印刷分为三个步骤请用简单的语言写一写
第一步,用黏土刻字。一个字模刻一字,每字都刻数个字模,用火烧硬备用。第二步,版排版。用一权个铁框放在铺有松脂、蜡等物的铁板上面,在铁框内按待印文字内容排上字模,然后用火烘烤,待药物稍稍熔化,用平板把字模压平,成为印版。第三,印刷。用两块铁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轮流使用,很快即可印成。
G.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什么字
就是胶泥做的刻字,一块一块的,可以移动,所以叫活版
H. 是毕升还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专中国的毕升(970年—1051年)发明的属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I. 为什么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要很久才普及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内者和社会的重视,他容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间(约1515~1530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印成《英武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