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发布时间:2021-07-30 06:53:25

㈠ 什么是多种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多元论

生产要素所有权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前提和依据。生产要素所有权的统一或分散对按内生产要素分配有重容要影响。分散的要素所有权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充分条件。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区别在于非劳动要素所有权的分散与否。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在具有分散的要素所有权的前提下,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分配,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是劳动成为分配的唯一依据和尺度,非劳动生产要素具有统一的所有权。

㈡ 改错:1 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2 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了价值

㈢ 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吗

所谓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劳动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土地,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江河湖泊森林海洋矿藏等等。资本可以表示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型态,实物形态又被称为投资品或资本品,如厂房,机器,动力燃料,原材料等等;资本的货币型态通常称之为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通常指企业家组建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三大类,但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作用,而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分割则要么被忽视了,要么重视不够,因而一直只强调劳动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我们今天讨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在继续凸显劳动作用的同时,给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以足够的重视,使它们也合理合法地得到回报。这其中特别要强调两种要素的作用和回报。
一是人力资本。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正在大幅攀升,人的素质和知识、才能等对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如何使人力资本得到足够的回报,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民收入的分配变得非常重要。
二是土地以及资源性财产。它们对于财富生产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对于它们参与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却一直存在模糊认识,这表现在我国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免费或低价使用的。在我国,土地和自然资源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它们的免费或低价使用,意味着它们的收益被少数人侵占了。这也是我国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土地和资源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是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时应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

㈣ 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吗

BC。这两个选项分别是所有制和市场经济,如果还有个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式那这个也选,这三个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依据。而剩下两个不选,并非每个生产要素都有价值,比如土地就没有。它们也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只有劳动,劳动是其源泉。

㈤ 提出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的

基本观点
要素价值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土地、资本、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现在还有人提出企业家作为第四大生产要素,把前三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价值。他们提倡按贡献分配,他们认为,资本、土地也要参与分配正是因为它们也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要素价值论把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生产、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价值的增殖过程混为一谈。

理论研究
马克思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的混乱体

1、实际上马克思一再强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个观点,就已经包含着要素价值论的成份

在这个观点中,“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他详细说明了这个道理:“...现在假定有一个资本家由于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因此,每件在这种生产率提高的特殊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它的社会价值,就是说,这个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少于在社会平均条件下生产的大宗物品所花费的劳动。...但是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但它的社会价值不是由它在个别场合所花费的劳动时间,而是由它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这段话已经充分表明马克思的要素价值论观点了。因为资本家采用先进机器使其产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是先进机器的“功劳”;但按马克思的观点,产品的真正价值并不是个别价值,而是这种社会价值。因此这就等于说:机器为资本家创造了更大的价值。比如象马克思以上所说的事例:机器使生产率提高,使单位成本产量从12件提高到24件,但每件产品的社会价值没有变(虽然马克思知道这个社会价值会略有变低,但并不构成实质性变化);于是24件产品所具有的总价值明显增大了。如果马克思承认这一点,即承认在相同成本耗费的条件下,产量变大其总价值量也随着变大,那么他的要素价值论倾向就毫无疑问了。

2、而在另外的地方马克思则强调社会价值回归个别价值的“规律”

他说:“随着机器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普遍应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于是下述规律就得到了证实,按照这个规律,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资本家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力,恰恰相反,是来源于资本家雇来使用机器的劳动力”。在这里,马克思的观点十分明显,即只有个别价值才是体现“规律”的真正价值决定,这个规律是什么规律,就是价值规律与劳动价值论规律。---如果产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它的个别价值,那么大于个别价值的部分并不能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这部分只能用机器的作用来说明;因此马克思特别强调:只有“随着机器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普遍应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而使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这部分被压缩掉,劳动价值论才能得到体现。个别价值是物品所实际凝结着的代价耗费,特别是凝结着人类劳动的实际耗费。因此,按劳动价值论,只有个别价值才符合要求。而偏离了这个个别价值的所有社会价值,它所包含的名义价值量不是大于,就是小于实际耗费量(也就是个别价值量)。这种社会价值又如何能够符合劳动价值论要求呢?比如现在电视机的价值是1000元,它能够在市场上卖出1000元价格;这是电视机的“社会价值”。那么如果我白拣得(或者偷窃得到。反正意思是说不用耗费什么劳动代价)一台电视机,那么这台机器的价值也是1000元了。这如何符合劳动价值论呢?这也正是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质疑最多的问题。比如,陈年老酒,它所实际耗费的成本不太大,但只是因为存放时间长(比如几十年、几百年),它的价格就很贵。即它的个别价值低,但它的社会价值很高。按马克思“社会价值决定论”,则难以符合劳动价值论。

3、在微观性的价值现象里,马克思存在着要素价值论的思想

什么是微观性的价值现象呢?就是针对单一个生产者,和单一个产品的价值问题。每一个产品都包含着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都存在着这两者的关系与矛盾。在单一个产品里,马克思要坚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下的“社会价值”。这样,在马克思看来,一个产品的“真正价值”就不是它所实际凝结着的劳动耗费,而是与它的实际耗费没有多大关系的社会价值。十分显然,这给“机器创造价值”的要素价值论的活动创造了广阔的舞台。而在宏观性的价值现象里,马克思则存在着劳动价值论思想。什么是宏观性的价值现象呢?就是社会总体价值现象,这种社会总体价值量是由社会总体劳动耗费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一贯强调总价格符合总价值,认为这是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表现所必须具有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如何从微观要素价值论走向宏观劳动价值论呢?在微观要素价值论里,马克思承认24件产品所包含的价值大于12件产品所包含的价值,即承认先进机器所创造的一笔超额利润也属于正常的价值决定所包含的价值量。但是他也不忘指出这笔超额利润会因为先进机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场竞争而缩小,直至消失;并且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规律”。所以马克思是通过“先进机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场竞争”而实现从微观要素价值论走向宏观劳动价值论的。

总之,超额利润消失是微观要素价值论走向宏观劳动价值论的必要环节。所以马克思微观要素价值论的关键指标是承认超额利润的合理存在(即符合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思想的存在),而先进机器等生产要素是获得超额利润的根本决定因素。马克思说:“如果采用新方法的资本家按这个物品的社会价值1先令出售,那么他的物品的售价就超出它的个别价值3便士,这样,他就实现了3便士的超额剩余价值”。可见,在“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思想下,马克思是认可超额利润作为价值决定下的合理利润存在的;可是这笔超额利润并不能由劳动价值论得到解释。而马克思宏观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指标正相反,是否认超额利润的合理存在,只承认它暂时的、不符合规律的存在。因为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思想下,人们很容易发现马克思是将劳动价值论认为是没有超额利润存在的一个理论。归根到底,超额利润是先进机器等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的一个积极的结果与基本动力。因此人们才可以将它看成衡量马克思在要素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之间摇摆不定的关键。[1]

㈥ 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吗

不一定。一个生产成功的要素,不光是创造价值。这里的要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工人的积极性,没有这个积极性,您还有什么价值可说?

㈦ 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吗

“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这一说法是片面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版,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权,而且是剩余劳动,剩余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需要指出的是,财富不同于价值。财富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㈧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共同创造价值

价值是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

㈨ 生产要素能否创造价值

不能,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㈩ 各种生产要素都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是对的还是错的

生产要素所有权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前提和依据。生产要素所有权的统一或分回散对按生产要素分配有重要影响答。分散的要素所有权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充分条件。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区别在于非劳动要素所有权的分散与否。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在具有分散的要素所有权的前提下,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分配,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是劳动成为分配的唯一依据和尺度,非劳动生产要素具有统一的所有权。

阅读全文

与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