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创造文章的意境
一 意境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正如王昌龄先生所说,诗歌有三境,物镜,情境,意境,其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在文学作品中,意境得以生成,似乎不太容易的,但是,在中国的诗歌中,却不乏这样韵味不穷的作品.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在姚鼐笔下的散文,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散文亦有诗歌的诗意,亦有意境的美丽,同样回味不尽,口角噙香.只是,散文的意境创设是否与诗歌一样呢? 从语言上说,散文字句朴实,如"素描".从文化上说,散文的思想的倾诉, 是智慧的结晶河和情感的宣泄.它的意境生成,离不开文字的表诉和情感的表露. 二 美的文字和意境生成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徐志摩在翻译日本的"再见",译成"杀羊那拉",而不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沙扬娜拉",也许这首小诗的韵味将大失.同样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几个字用得很巧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其中,泻字尽流水之形态,翼然尽山亭之奇险.两者又是补充"蔚然而深秀之山"的秀美,这就描绘了美丽的环滁之山,让人忍不住也走进了,太守的与民同乐之中.当然,当然这个泻字在<<红楼梦>>中有引,宝玉认为此一"泻"字过于俗气,便用了一个"泌",于是便有了泌芳匣. 但是大观园里的水是不能和天然的山水相比,此一泻字,更显其真. 当然,不同的文字就将表达不同的感情,这是文字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意境生成也是有干系的,但是,文字本身的作用太让人忽略了 三 情感的表达与意境的生成 以情制胜的文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一为忠,二为孝,以情感人.成功的散文也善于吸取,文字的选取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而感情的自然流露对意境的生成是有影响的.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这是选自归有光<<项脊轩记>>的文字,思亲思妻之家,作者在表达的时候并没有说自己如何思念,既没有苏轼"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也没有陆游的"错错错,莫莫莫",是写妻子所植之树,死后几年了,树已经亭亭如盖,而人呢?我们可以看到做人每次对树相望时,他心中对妻子的回念,对妻子的追悼,和一切已逝的心痛和失落.这是什么意境,是"执手相看泪眼,却无语凝咽"的无语之痛,是"下笔无言处,惟有泪千行"的伤心痛彻,更是象闻一多先生写给女儿的诗___<<也许>>,这是源源细流般隐着的深痛.这偏是情感的制胜,归有光把一个小小 的 项脊轩化做了他们家族的兴衰,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深深反思,化做对亲人的怀念,化做,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深深反思和追念.这是他的心灵之园,凝聚了他的深情.当我们走进这个一个轩子里,是否能看到一个老人静静执书,偶尔眺望一下园子的树木,吟上"喟然伤心肝".便是这样的情感的 表露,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项脊轩. 情感的流露,是意境生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两者兼容,情景合一 文字的美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感情,感情的表达也需要的文字的选取,而这些在某时候,可以更好的完成意境的创设.这在文学的 创作中是互补的,象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是美好的词句和淡淡的伤感,把我们带进了雨的世界里. 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在意境的生成时,我们更加喜欢用"神来之笔",也许,真正让人回味的美的东西,冥冥中有种注定吧.
⑵ 意境创造对写作的好处
一 意境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正如王昌龄先生所说,诗歌有三境,物镜,情境,意境,其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在文学作品中,意境得以生成,似乎不太容易的,但是,在中国的诗歌中,却不乏这样韵味不穷的作品.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在姚鼐笔下的散文,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散文亦有诗歌的诗意,亦有意境的美丽,同样回味不尽,口角噙香.只是,散文的意境创设是否与诗歌一样呢?
从语言上说,散文字句朴实,如"素描".从文化上说,散文的思想的倾诉, 是智慧的结晶河和情感的宣泄.它的意境生成,离不开文字的表诉和情感的表露.
二 美的文字和意境生成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徐志摩在翻译日本的"再见",译成"杀羊那拉",而不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沙扬娜拉",也许这首小诗的韵味将大失.同样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几个字用得很巧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其中,泻字尽流水之形态,翼然尽山亭之奇险.两者又是补充"蔚然而深秀之山"的秀美,这就描绘了美丽的环滁之山,让人忍不住也走进了,太守的与民同乐之中.当然,当然这个泻字在<<;红楼梦>>;中有引,宝玉认为此一"泻"字过于俗气,便用了一个"泌",于是便有了泌芳匣.
但是大观园里的水是不能和天然的山水相比,此一泻字,更显其真.
当然,不同的文字就将表达不同的感情,这是文字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意境生成也是有干系的,但是,文字本身的作用太让人忽略了
三 情感的表达与意境的生成
以情制胜的文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一为忠,二为孝,以情感人.成功的散文也善于吸取,文字的选取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而感情的自然流露对意境的生成是有影响的.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这是选自归有光<<;项脊轩记>>;的文字,思亲思妻之家,作者在表达的时候并没有说自己如何思念,既没有苏轼"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也没有陆游的"错错错,莫莫莫",是写妻子所植之树,死后几年了,树已经亭亭如盖,而人呢?我们可以看到做人每次对树相望时,他心中对妻子的回念,对妻子的追悼,和一切已逝的心痛和失落.这是什么意境,是"执手相看泪眼,却无语凝咽"的无语之痛,是"下笔无言处,惟有泪千行"的伤心痛彻,更是象闻一多先生写给女儿的诗___<<;也许>>;,这是源源细流般隐着的深痛.这偏是情感的制胜,归有光把一个小小 的 项脊轩化做了他们家族的兴衰,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深深反思,化做对亲人的怀念,化做,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深深反思和追念.这是他的心灵之园,凝聚了他的深情.当我们走进这个一个轩子里,是否能看到一个老人静静执书,偶尔眺望一下园子的树木,吟上"喟然伤心肝".便是这样的情感的 表露,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项脊轩.
情感的流露,是意境生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两者兼容,情景合一
文字的美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感情,感情的表达也需要的文字的选取,而这些在某时候,可以更好的完成意境的创设.这在文学的 创作中是互补的,象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是美好的词句和淡淡的伤感,把我们带进了雨的世界里.
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在意境的生成时,我们更加喜欢用"神来之笔",也许,真正让人回味的美的东西,冥冥中有种注定吧.
⑶ 雨巷创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抒发了诗人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虽然未免有些过誉,但首先看到了它的音节的优美这一特点,不能不说是有见地的。
《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
作者简介: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⑷ 诗歌中的语言和节奏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这句话错在哪
首先要提的是,为什么写现代诗。写诗歌功率为追MM的梦想是业余爱好。啊哈,只是说,我不打算分别介绍。 。 。 。 。 。
总体而言,通常是因为你是业余爱好,为了梦想前。为了追MM的没什么意思了,它被称为小提琴的文字或文字游戏,不能称为诗,更谈不上文学。否则,只要我在写一个字,变成了一排,每个人都是诗人。
如果你真的喜欢它,我不放心地说。
第一个现代诗,是什么。句子华丽呢?可以华丽确保没有任何错误。为了吸引人的它呢?能源的话,肯定不是一个错误。为了心情是什么?是,这是最重要的。
但答案似乎是没有尽头的,华丽的是什么,琅琅上口的心情为了什么呢?为了风格?事实上,没有什么比...
感觉。
所以我们在深入讨论这个词的感觉。
是什么感觉呢。如果提到的现代诗歌,我们在这里仅仅是指我心里的感觉,但这个概念不是狭隘的。
如果我们读诗的感觉,如果我们写诗歌写作的感觉,那么这两个条件是必要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你的感觉,首先必须是能够把字的感觉,可以从文本中提取。
然后问我们是如何写入和读出的感觉。我没有写我很伤心,伤心对我来说,该湖是为我难过,土地页面对不起我,让其他人将能够读出我的狠难过的时候,你写的真的很开心今天,鸟类,但也你是幸福的,花也为你高兴,为你感到高兴的太阳,别人将能够读出你狠幸福。
那时的感觉是如何读取和写入。
想的感觉是什么。
哭的伤心,开心的笑了代表的代表,这是由于生物性质,而不是常规。 (废话是什么?)
这样的文字怎么来的文本约定俗称是什么,也许,也许不是,不是罢了,约定在那里。觉得呢?我想是的。让我们来讨论一些比较典型的话。
屁颠屁颠的,十个人里面九加一,就会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而这个词的理解很小的区别是一个既可爱的,快乐的,行动的话词典以上。他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情绪,甚至身体状况。
(旗)飘扬,飘扬的字,你会认为这是一个讲信誉的公司标志,标志一个动态的,而不是坏了,不薄,是不是一个静态的。
卷曲,你所想象的烟雾上升,第二,微风中,一个很轻微的风,缕缕青烟,而不是一个大组,第四,颜色,和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白烟,五,烟囱,一些想像,这是窗外,第六,小房子,大房子,第七,距离,它不会关闭它,第八,绿树成荫,虽然有些人会认为,荒凉,但大多数人想到在宁静的乡村,绿树成荫,第九,晚上,甚至与黄昏的话是不完美的,十分之一,不能说太多人会觉得应该有山,但肯定超过一半,一半首先,我喜欢使用这个词,它有时甚至超过十分之九是合适的,因为他的概率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感觉的缩影。
密,你通常会想到一个炒锅,一组白气,一个黑暗的房间,一群人可能会更穷,周围的老人与孩子们的认可,对不对,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感觉,呃,也可能认为有一个小窗口一样。 。 。 。
宇宙:它应该是更容易想到的星空,宇宙与我们的中国是没有太大的不同。
说,这几个吧,如果你愿意相信我的分析的话,然后我开始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文字带来的感觉是非常相似的,最简单的惊呼笑声。什么
起源吗?的
肯定来自信号的相同的种属同一物种的反应是类似的,这是示意性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绝对不是说,有人认为他是个鞋匠,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强盗,一些人认为他是一个向导,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人,有些人认为他是军人,有些人认为他是主人。 。 。 。 。 。 。
非常重要的结论就出来了,写诗歌,尤其是现代诗,这句话更自由,更集中体现状态的感觉。的
的羲模熔诗,具体的忘了,大概的围栏前的白色花朵在树年轻,我挥手告别似乎是错误的,懒得检查,再有,你是不是感觉应该是阳光明媚的天气非常热的太阳光线是最适合你的悲伤。快下班了,就不多说了。 。 。 。 。 。
然后觉得简单的句子。
自由,而不是说随便写。随便写,没有感觉啊。因此,如何写,感觉写。 。 。 。
感情是真实的,这句话必须懂得取舍。悲伤的,快乐的,而不是字面的意思喊出来与心情感觉出准确的触发回忆的读者,以及天生的感觉,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文字的话。
选择其中之一,如何取舍,当然更不会写太多了,乱,和墨水与纸张的浪费。
如果你理解了一个良好的感觉,我不会详细说明,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的句子,可以让你感觉隐看似无关的话,可以读出,通过生物他人的共识,因此,简单地说,实现部分四舍五入,可以读出部分直观的标准是一个权衡。 。 。
的工作,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没有积分并不重要,通过
其实,仔细一看,非常好! !
通过了吗? ? ! !
⑸ 朗诵是一种再创造,常借助音乐姿势等辅助手段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和形象,属于艺术表演范畴,一说法对吗
朗诵是一种再创造,常借助音乐姿势等辅助手段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和形象,属于艺术表演范畴,一说法对吗
⑹ 诗歌的意境就是意和境的合成,对吗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西方国家文学理论中没有“意境”之说。但是西方国家的小说散文中有意境的创造。比如《简爱》中对桑菲尔德庄园的环境氛围的营造,就是一种意境。在中国,意境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学,如老子的“大象无形”说实际上就是指意境。“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领悟佛法所能达到的境地,语出佛经,为南朝诗学借用。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评诗,有“境玄思澹”之语,可见意境说初见端倪。王昌龄的《诗格》首创了“意境”一词。到了唐代,皎然在《诗式》中提出“取境说”,即由境而来,由思而来。权德舆提出“思与境谐”的理论。司空图《诗品》提出“境生于象外”之说。刘禹锡发展了“境生于象外”之说。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说,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多有探讨。到了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集其大成。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概括起来,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
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根据童庆炳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就是说,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它们的区别在于: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可以举例说明: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比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然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请看原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清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从海子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意象的实在性;同时也可看出,意境的韵味,那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请看瘂弦的诗《秋歌》:“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七月的砧声远了,暖暖。雁子们也不在辽瞏的秋空,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暖暖。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在南国小小的山径。歌人留下破碎的情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一个暖暖,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意境。这里有秋的白描,有对人物暖暖的深情。由“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秋空、马蹄、山径、寺院、”这一系列意象,组合融合成一种秋的意境。在这里,意象是材料,意境是最终目的和最高追求。
总之,意象与意境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细微区别。所谓区别,概括起来就是:在创作时,总是先有意象,后有意境;意象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虚化了的艺术氛围,是作家追求的终极目标。二者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⑺ 怎样创造散文的意境
一 意境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正如王昌龄先生所说,诗歌有三境,物镜,情境,意境,其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在文学作品中,意境得以生成,似乎不太容易的,但是,在中国的诗歌中,却不乏这样韵味不穷的作品.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在姚鼐笔下的散文,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散文亦有诗歌的诗意,亦有意境的美丽,同样回味不尽,口角噙香.只是,散文的意境创设是否与诗歌一样呢?
从语言上说,散文字句朴实,如"素描".从文化上说,散文的思想的倾诉, 是智慧的结晶河和情感的宣泄.它的意境生成,离不开文字的表诉和情感的表露.
二 美的文字和意境生成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徐志摩在翻译日本的"再见",译成"杀羊那拉",而不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沙扬娜拉",也许这首小诗的韵味将大失.同样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几个字用得很巧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其中,泻字尽流水之形态,翼然尽山亭之奇险.两者又是补充"蔚然而深秀之山"的秀美,这就描绘了美丽的环滁之山,让人忍不住也走进了,太守的与民同乐之中.当然,当然这个泻字在<<红楼梦>>中有引,宝玉认为此一"泻"字过于俗气,便用了一个"泌",于是便有了泌芳匣.
但是大观园里的水是不能和天然的山水相比,此一泻字,更显其真.
当然,不同的文字就将表达不同的感情,这是文字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意境生成也是有干系的,但是,文字本身的作用太让人忽略了
三 情感的表达与意境的生成
以情制胜的文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一为忠,二为孝,以情感人.成功的散文也善于吸取,文字的选取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而感情的自然流露对意境的生成是有影响的.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这是选自归有光<<项脊轩记>>的文字,思亲思妻之家,作者在表达的时候并没有说自己如何思念,既没有苏轼"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也没有陆游的"错错错,莫莫莫",是写妻子所植之树,死后几年了,树已经亭亭如盖,而人呢?我们可以看到做人每次对树相望时,他心中对妻子的回念,对妻子的追悼,和一切已逝的心痛和失落.这是什么意境,是"执手相看泪眼,却无语凝咽"的无语之痛,是"下笔无言处,惟有泪千行"的伤心痛彻,更是象闻一多先生写给女儿的诗___<<也许>>,这是源源细流般隐着的深痛.这偏是情感的制胜,归有光把一个小小 的 项脊轩化做了他们家族的兴衰,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深深反思,化做对亲人的怀念,化做,化做了"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深深反思和追念.这是他的心灵之园,凝聚了他的深情.当我们走进这个一个轩子里,是否能看到一个老人静静执书,偶尔眺望一下园子的树木,吟上"喟然伤心肝".便是这样的情感的 表露,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项脊轩.
情感的流露,是意境生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两者兼容,情景合一
文字的美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感情,感情的表达也需要的文字的选取,而这些在某时候,可以更好的完成意境的创设.这在文学的 创作中是互补的,象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是美好的词句和淡淡的伤感,把我们带进了雨的世界里.
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在意境的生成时,我们更加喜欢用"神来之笔",也许,真正让人回味的美的东西,冥冥中有种注定吧.
⑻ 创造意境的基本方法
提示:紧扣虚实的特点
⑼ 谈谈如何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散文意境
各种诗歌和创造性的顿悟是在放松的时刻降临到我们心头的。但是,他们的出版现并不是偶然的,权而只是在我们强烈地投身于其中和在我们醒觉的意识体验里我们的集中注意的那些领域中才会出现。
中国的现状,就是缺少给人放松心态并且依旧可以进行认真创造的环境。浮躁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对创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甚至是简单的意识上,没有真正放松心态并全神贯注的实践,自然没有创造。
⑽ 王维,创造了一种什么的意境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创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
王维专在山居秋暝属中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意境是衡量诗美的最高艺术境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所创造的清新淡雅、优美宁静的意境 ,主要原因正在于诗人采用了虚实相生、动静相应、声色交融、时空交错等艺术表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