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原子论

发明原子论

发布时间:2021-07-30 01:11:33

1. 下列化学家与其科学成就说法正确的是()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B.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C.门捷列

A、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而不是发明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 古代希腊的原子论思想

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1〕这是李约瑟难题之一。笔者在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和前人相关资料后,想从古代中西科学特点的差异中来认识这一问题,力图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回答。

一 中西科学技术比较观之浅议

所谓科学技术的比较观,就是对比较两种科学技术所持的基本观点、思路和方法,是关于对科学技术进行对比的方法论之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事物做出选择或比较,有些是直截了当的,如“甲比已好”,显然主体把甲和已进行了对比后而说的;而有些是不经意的,我们能从语言和行动中推测出来主体所做出的结论或选择是经过了比较的,但主体可能却没有明确表示其比较意向。如“甲优秀(或好)”单从这一句话,就可看出主体是把甲和其它事物经过比较后而说的。还有我们常常做出一些选择,如 “舍生取义” “舍近求远”“舍鱼而取熊掌”等这些都是经过主体比较了的。“舍身”是因为“义”比“生命”更重要;“舍近”是因为“远”比“近”更合适;“舍鱼”是因为还有比“鱼”更好的“熊掌”。既然比较是一种常见现象,那么我们在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遵循那些基本原则呢?

(1)属性相同。我们常说的“可比性”就是指被比较的两种事物在属性上应当是同类别的,不同类别的事物一般不能作以比较(当然分类标准应当同一)。如把甲物体的质量和乙物体的体积做比较就是不合适的,我们不能区分出来二者在两个不同属性上的差异来。因此要比较两个事物在某一属性上的差异,必须就两事物的同一方面的属性去比较才是有意义的。

(2)时期(阶段)相同。在对两个事物同一属性进行比较时,有时这一属性的历史跨度比较长,中间可能分有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事物的属性也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对同一属性领域的同一历史阶段去比较才是有意义的。如要比较中西科学特征,由于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同一地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科技状况不同,同一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科学发展也不相同,又由于中西历史阶段不完全对等,社会形态不统一,自然科学本身又具有中立性,所以不能苛求在同一社会形态背景下进行,只能按照历史时代来划分整个科学史,根据科学史的通常分法,一般把整个科学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与本文有关的只是古代和近代,对古代史欧洲还又分为上古时代和中古时代两部分,我们统一把欧洲中世纪以前的历史归到古代(包括中世纪时期),把中世纪以后的历史统一归到近代。拿历史纪元来说,可能更准确些,即把17世纪以前统一划到古代史,17世纪到19世纪为近代,19世纪以后为现代。

(3)坚持联系的观点。要分析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必须联系中西方在古代的科学基础,由于科学技术具有传承性,后来的科学总是在先前的水平上发展的,所以不能孤立地割断这种联系,而只片面讨论某一历史时期的科学和思想,这也是科学史的辩证法。

二 对中国科学发展在明清之际落后于西方的再认识

现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关于落后的起始时间许多人认为始于明清之际,大约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为止,中间有二百年左右的过度期。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数学和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也是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峰。宋元时期对应的历史时间段是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而这个时间段对应西方欧洲的却是黑暗的中世纪。

3. 英国哪位物理学家发明了科学原子论

道尔顿吧。John Dalton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

4. 是谁提出了原子论

道尔顿一直从事原子问题的研究,资料、实验、思考累计了他关于原子论的要点,1803年9月他提出了相关的著名论断:①原子是组成化学元素的、非常微小的、不可以再分割的物质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保持其本来的性质。②同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是完全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原子的质量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最根本特征。③有简单数值比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其原子之间就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④一种元素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它们之间构成简单的数值比。
同年10月21日,道尔顿报告了他的化学原子论,并且宣读了他的第二篇论文《第一张关于物体的最小质点的相对重量表》。他的理论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重视。
1804年以后,道尔顿又对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倍比定律:相同的两种元素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若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另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重量成简单的整数比。道尔顿认为倍比定律既可看作原子论的一个推论,又可看作是对原子论的一个证明。1807年,汤姆逊在《化学体系》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道尔顿的原子论。
第二年道尔顿的主要化学著作《化学哲学的新体系》正式出版,书中详细记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的主要实验和主要理论,自此道尔顿的原子论才正式问世。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具备了雄厚的科学依据,但是新的实验事实面前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必须根据人们事先已知某种化合物的存在,来决定其化合物的分子式。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原子学说中引进分子概念。他认为,构成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几种不同的原子构成。阿伏伽德罗的假设基本上克服了道尔顿原子学说的缺点。可以说,如果没有阿伏伽德罗的补充,那么道尔顿的原子分子学说是不能被真正确立的。
经阿伏伽德罗来补充的这个原子分子学说比以前的原子学说又有了很大进展。过去,在原子和宏观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过渡,要从原子推论各种物质的性质是很困难的。现在,在物质结构中发现了分子、原子这样不同的层次。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人们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问题,认识已经接近物质的本来面貌了。

5. 原子论是谁提出的

道尔顿一直从事原子问题的研究,资料、实验、思考累计了他关于原子论的要点,1803年9月他提出了相关的著名论断:①原子是组成化学元素的、非常微小的、不可以再分割的物质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保持其本来的性质。②同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是完全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原子的质量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最根本特征。③有简单数值比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其原子之间就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④一种元素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它们之间构成简单的数值比。

同年10月21日,道尔顿报告了他的化学原子论,并且宣读了他的第二篇论文《第一张关于物体的最小质点的相对重量表》。他的理论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重视。

1804年以后,道尔顿又对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倍比定律:相同的两种元素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若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另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重量成简单的整数比。道尔顿认为倍比定律既可看作原子论的一个推论,又可看作是对原子论的一个证明。1807年,汤姆逊在《化学体系》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道尔顿的原子论。

第二年道尔顿的主要化学著作《化学哲学的新体系》正式出版,书中详细记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的主要实验和主要理论,自此道尔顿的原子论才正式问世。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具备了雄厚的科学依据,但是新的实验事实面前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必须根据人们事先已知某种化合物的存在,来决定其化合物的分子式。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原子学说中引进分子概念。他认为,构成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几种不同的原子构成。阿伏伽德罗的假设基本上克服了道尔顿原子学说的缺点。可以说,如果没有阿伏伽德罗的补充,那么道尔顿的原子分子学说是不能被真正确立的。

经阿伏伽德罗来补充的这个原子分子学说比以前的原子学说又有了很大进展。过去,在原子和宏观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过渡,要从原子推论各种物质的性质是很困难的。现在,在物质结构中发现了分子、原子这样不同的层次。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人们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问题,认识已经接近物质的本来面貌了。

6. 爱因斯坦有哪些发明

爱因斯坦不是发明家,所以他没有发明过什么。他是提出了很多理论 比如《相对论》,很多东西都是在他的理论上发明的。他是一位物理学家,主要进行物理理论研究,有许多杰出的物理成就。爱因斯坦的成就如下: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发现了光电效应,对能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更加突出的研究。

虽然这两条伟大的定律相继被人们发现了,但是人们以为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关的定律,各自说明了不同的自然规律。甚至有人以为,物质不灭定律是一条化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一条物理定律,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学范畴。

爱因斯坦认为,物质的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能量是运动的量度;能量与质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物体质量的改变,会使能量发生相应的改变;而物体能量的改变,也会使质量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公式:E=mc²(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为3×10^8m/s,这说明能量可以用增加质量的方法创造!)。

拓展资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晚年成为民主社会主义者。他曾经说:“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爱因斯坦反对共产主义、麦卡锡主义和种族主义。他还是德国自由民主党的建立者之一。

7. 1803年哪个发现哪个提出了原子论

12. “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13. 用人们熟悉的事情,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地解释花粉在水面上动个不停的现象。(能从“通俗形象地说明问题”的角度回答即可) 14. 因为作者清楚地知道.二者只是有某些类似之处,并不相同。 15. ①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学科) 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不是唯一的。(答案不限于此,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16. 示例: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受到启发,提出了“万有引力”说。②从壶水滚沸的现象中,瓦特获得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8. 科学家的发明故事

伽利略证明了摆的摇摆程度只与摆的长短有关,他是在一次宗教礼拜的时候发现了他内头顶上的吊灯在左容右摇晃后用均匀跳动的脉搏来测出的。告诉了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小事物的变化,只有抓住这细小的变化并且坚定地研究下去你才可能成功。

9. 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正确.
C、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故选项错误.
D、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大王,发明了电灯、电报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阅读全文

与发明原子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