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发布时间:2021-07-30 00:24:33

1.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最关键的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在于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理论的人才和机制
改变教育模式,从小分类教育,诚实、实干的用官员的标准重点培养,聪明浮躁的用经商的标准培养,聪明钻研的重修理科,培养创造型人才。还需要改变灌输型教育,增加讨论型课题,来改善生搬硬套的教学原理。

2.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要实现回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必须答坚持发展观点。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我们应该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好的方面转化。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 转变。为此,要采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辩证否定观要求不断自我否定,要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善于否定“中国制造”,坚持开拓创新,达到“中国创造”。
(4)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实现中国创造,必须注重中国制造的创新积累,为中国创造积累条件。

3. 怎样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自主创新

4. 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经济文化强国,这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努力奋斗的结果。2020年我国的GDP已经达到了14.7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的比重高达17%,而这还是在2020年我国受到了疫情冲击的情况下的成绩。与美国相比,在全世界GDP均在下跌的时候,我国在疫情期间实现了正向增长,这也象征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现如今美国的GDP只占了全球25%不到,也许未来我国在GDP上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另外2020年的疫情也证明了我国的强大,在其他国家对疫情不屑一顾的时候,我国迅速拿出应对措施,紧急封锁疫情重大城市,并且积极开展抗疫行动,最终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一年都没有达到的成果。这说明我国医疗科技及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在进步,并且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也意味着我国已经在逐步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要想彻底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要付出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要努力发展科技

科技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本,只有科技发达了才能不受制于人,被其他国家卡脖子,这样才能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采取那些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近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首位。同时也要看到,长期以来,中国产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传统优势减弱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
争,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近几年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题开展调研。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认识还比较模糊,政策上也有许多偏颇和缺陷。例如,早在“九五”期间,政府就提出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但许多地方却把战略重点一股脑地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并没有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应有位置上。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简单对立起来,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新兴产业许多优惠政策,传统行业却难以享受到。一些地方通过行政手段“腾笼换鸟”,热衷于铺新摊子,结果不仅打断原有企业供应链条,丧失传统产业优势,造成严重的就业和税收问题,而且一些新引进的所谓“高端产业”依然处在组装、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缺乏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我们要更加重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改造与新建项目之间,我们要更加重视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在企业自主创新与国家创新之间,我们要更加重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首先,需要政府更加重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传统产业都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当然要发展新兴产业,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更重要的基础。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目前,传统产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在经济增速下行、传统产业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必须更加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把优化传统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压缩高消耗、高污染产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专利、融资、投资、品牌构建、商业模式、物流体系延伸,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推动加工贸易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
第二,更加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仅仅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主要是结合传统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科技优势、培育和发展能够满足和创造有效社会需求的支柱产业。要从科学技术最新进展和社会重大需求出发,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技术和产品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若干重大项目,拉动产业发展,培育市场需求,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适应需求升级、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需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在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制高点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更加重视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以内涵发展为主,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在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关键在于推动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水平。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技术创新、品种质量、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推动技术改造由设备更新向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完善检验检测手段转变,由单纯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领域拓展。要把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为技术改造提供支撑,把技术改造作为科技创新的途径,实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相互促进,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第四,更加重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关键在于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企业销售额的10%以上都用于技术研发投入,80%的科研工作依靠大企业完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左右,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不到四分一,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不足三分之一,许多企业甚至根本没有研发投入,也没有开展任何研发活动。长期以来,大多数科研成果来自科研单位,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科研成果运用和转化缓慢。在企业自主创新与国家创新之间,我们要更加重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吸引技术、人才、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加企业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6. 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需要挖掘,中国创造的东西也很多的嘛。远有4大发明,近有中国特色............

阅读全文

与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