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电容器发明史

电容器发明史

发布时间:2021-07-29 20:13:49

『壹』 电容屏是谁发明

1971年,在美国一所大学当讲师的山姆.赫斯特(Samuel Hurst)在自家小作坊里制作出最早的触摸屏。——————我是活雷锋,为人民服务!亲的好评是我前进的动力!

『贰』 电容触屏是谁发明的,详细说下成长路程。

你好,谁发明的电来容触摸屏这个源已经无法考证,因为该发明是由众多科院人员共同完成的,并且有商业公司进行推广,但我们有以下历史内容是可以肯定的:
1997年摩托罗拉手机PalmPilot掌上电脑出现,产生了电阻式触摸屏,用触摸笔输入,但是不精确。
2007年3月,LG推出Parada多点电容式触摸屏,不需要触摸笔,精确度也较高。
2007年6月至今,苹果推出多款iphone多点电容触屏,电容屏取得飞速发展。

希望能帮到您 欢迎讨论~

『叁』 谁发明了电,电的历史是什么

富兰克林全名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发明了电。

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是摩擦起电现象。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正处于文化鼎盛的时期,贵族妇女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带琥珀做的首饰。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把它对着光就呈显出黄色或红色的鲜艳色泽,是当 时较为贵重的装饰品。

人们外出时,总把琥珀首饰擦拭得干干净净。但是,不管擦得多干净,它很快就会吸上层灰尘。虽然许多人都注意到这个现象,但一时都无法解释它。有个叫 泰勒斯的希腊人,研究了这个神奇的现象。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索,他注意到挂在颈项上 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断晃动,频繁地摩擦身上的丝绸衣服,从而得到启发。经过多次实验,泰勒斯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具有吸引灰尘、绒毛、麦秆等轻小物体的能力 。

于是,他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肆』 谁发明电,电的历史

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很早就有记载,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在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西汉末年,有关于"玳瑁吸(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记载。晋朝(公元三世纪)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声。
在对电现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首推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他在文章中说:"随便用一种金属制成一个指示器……在这个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个轻轻摩擦过的琥珀或者是光滑的磨擦过的宝石这指示器就会立即转动",他通过大量的实验驳斥了许多关于电的迷信说法,并且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其它物质象金刚石、水晶、硫磺、硬树脂、明矾等也有这种性质,他把这种性质称为电性。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硫磺制成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物体,用干燥的手掌擦着干燥的球体使之停止可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经过不断改进,在静电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8世纪中叶,电学实验逐渐普及,在法国和荷兰有不少人公开表演认为娱乐。1731年,英国牧师格雷从实验中发现,由摩擦产生的电在玻璃和丝绸这类物体上可以保持下来而不流动,而有的物体如金属,它们不能由摩擦而产生电,但却可以用金属丝把房里摩擦产生的电引出来绕花园一周,在末端仍具有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他第一次分清了导体和绝缘体,并认为电是一种流体。电既是一种流体,而流体比如水是可以用容器来蓄存的,1745年,德国牧师克茉斯脱,试用一根钉子把电引到瓶子里去,当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钉子时,受到了明显的电击。1746年,荷兰莱顿城莱顿大学的教授彼得.冯.慕欣布罗克无意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用他自己的话说:"手臂和身体产生了一种无形的恐怖感觉,总之,我认为自己的命没了",。就这样穆欣布罗克公布了自己意外的发现:把带电的物体放进玻璃瓶里,就可以把电保存起来。
穆欣布罗克 的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它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由于它是在莱顿城发明的。所以叫做莱顿瓶,这就是最初的电容器莱顿瓶很快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电学家们不仅利用它们作了大量的实验,而且做了大量的示范表演,有人用它来点燃酒精和火药。其中最壮观的是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
莱顿瓶的发明使物理学第一次有办法得到很多电荷,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1746年,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家,通过邮寄向美国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这直导致了1752年富兰克林著名 的费城实验。 他用风筝将"天电"引了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从而弄明白了"天电"和"地电"原来是一回事。
十八世纪后期,贝内特发明验电器,这种仪器一直沿用到现在,它可以近似地测量一个物体上所带的电量。另外,1785年,库仑发明扭秤,用它来测量静电力, 推导出库仑定律, 并将这一 定律推广到磁力测量上 。 科学家使用了验电器 和扭秤后 ,使静电现象的研究工作从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伍』 求:铝点解电容的发展史

你好!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家电的普及,从上世纪80年代的彩电国产化开始,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黑白电视机、家用空调器、电话机、节能灯、VCD、DVD、计算机、程控交换机等的发展,提高了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生活质量。我国的电容器行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从数量上、质量上、服务上,满足了上述电子整机及家用电器发展的需要,并带动了相关的材料行业、设备行业、仪表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电容器生产大国。
一、持续发展内涵将异于过去
回顾历史,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容器生产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及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容器行业在继续做大的同时必须做强,以强做大,这是发展内涵变化的核心。
在电子元件片式化进程中,电阻器和电容器一马当先。2002年,日本电阻器片式化率就达98%,陶瓷电容器片式化率达80%,钽电容器片式化率2001年就已达99%;美国电阻网络片式化率2000年达41%。至于电感器片式化率日本1998年已达52%以上,2002年日、美均已达70%,而信号电路用的电感器片式化率已达80%以上;开关片式化率达20%以上。1999年日本陶瓷滤波器片式化率达19%,而蜂窝移动通信设备中使用的片式陶瓷滤波器已占71%,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片式化率已超过90%。
电子元件在片式化的同时,小型化也在迅速发展,不仅传统元件在迅速小型化,片式元件也在迅速小型化。目前,1608型片式阻容元件已成为日本生产的主流产品,1005型的片式阻容元件已成为移动通信设备使用的主流阻容元件。片式钽电容和片式塑料膜电容器最小尺寸均已达1608,且已商品化片式陶瓷电容器、片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已开始批量生产0603型极小产品,金属化塑料膜电容器和云母电容器均已商品化生产1608型产品。
随着电子设备的薄轻小化,对电子元件复合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日本TDK公司现已生产由4、8、16个电容器芯子组成的独石陶瓷电容器阵列。
陶瓷电容器仍将在世界电容器市场上居主导地位,而片式电容器将主宰陶瓷电容器和钽电容器市场。小型化、大容量、高电压、高频率、抗干扰和阵列化仍将是陶瓷电容器发展的方向。1005型片式陶瓷电容器已流行,0603型产品已上市,0402型产品已在开发。目前,利用薄层和多层化(600层~800层)技术以及内电极贱金属技术,已开发出容量高达100μF的独石陶瓷电容器,制造商已在开发容量为200μF甚至200μF以上的独石陶瓷电容器的制作技术。
小尺寸、大容量、长寿命、耐高温、低等效串联电阻等仍是铝电解电容器的发展方向。2000年松下电子元件公司开发出了WA系列铝电容器,其容量值较先前提高了2倍~18倍,同时,该公司还投放了超低外型的片式铝电容器,其高度仅0.95mm。
片式产品继续引领钽电容向小型化、大容量、低阻抗、低ESR方向发展,功能高分子聚合物钽电容器生产和应用将进一步扩大,钽粉CV值将继续提高,目前钽粉CV值已达100000,但制造商(如日本ELNA公司)已在开发150000CV值的钽粉。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开发利用铌作介质材料的铌电容器,由于铌的供应相当于钽的100倍,而该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性能与片式钽电容器相似,由于成本关系,钽电容器不适于1000μF级产品的大批量生产,而铌电容器可实现该量级产品的批量生产。
铝电解电容器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国,而相对于中国的铝电解电容器来讲,中国铝电解电容器行业的增长推力是来自节能、新能源、轨道交通三驾马车。如何看待中国电解电容接下来的发展,还是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预测通过对市场分析,大体上总结下了如此结论,2010-2012年我国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将保持5%-9%的增长速度,同时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影响,在“节能减排”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的时候,变频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领域正在逐渐在市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在日益不可以忽视的交通方面,也是对也对铝电解电容器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这三大领域将会成为铝电解电容器行业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日本地震已经过去了,但是其影响还是存在的,日本电子类生产企业遭受地震和海啸巨大影响。日本多处铝电解电容器工厂受到影响,日本主要铝电解电容器企业Nichicon、Rubicon、chemi-con等大都集中于受日本地震影响的福岛及周边地区,在地震与核辐射双重打击下,这些企业短期内难以恢复产能。由于公司与这些企业技术差距较小,这势必加速公司获得更多订单,预期公司将会长期受益于日本地震带来的订单转移。目前铝电解电容器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各大铝电解电容器厂商普遍提高了产品销售单价,公司也已经开始逐步提高部分铝电解电容器的销售单价,预计调整幅度在8%左右,化解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在中国,进行电解电容这方面生产的厂家也是非常多的,我公司是东莞一家多年来专业生产销售电解电容、铝电解电容的厂家,公司吸纳了许多人才,在产品发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抓住客户迫切要求和未来的发展机遇,高起点、高要求建设好工业和车辆用高压大型薄膜电容器,以适应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动汽车、高压变频器等行业未来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公司准备在这之后的时间里,为客户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产品。

『陆』 低压电容器的历史发展

(1)50~60 年代,称为第一代低压电容器,其结构采用油浸式电容器纸作为介质,电容元件为扁平元件,液体介质采用矿物油(含有PCB 有毒物质)等,产品体积大、有功损耗达到0.2[%]~0.5[%]左右,我国国内型号为BW 系列。
(2)70 年代,随着金属化膜替代电容器纸的应用,电容器元件由扁平式改为圆形结构,由于具有自愈性能,产品的场强大大提高,使产品体积大大缩小,为BW 系列的40[%]左右,液体介质也大部分采用矿物油或树脂,有功损耗在0.12[%]左右,我国国内型号主要为BZMJ 系列。
(3)80 年代,欧洲各电容器厂家已推出圆柱型结构的称为第三代的 MKP 低压电容器,其元件采用7μm 左右的金属化膜,内充天然油或树脂密封于铝壳中,使体积更加减小,有功损耗降到0.3W/kvar。由于时间与发展的限制,目前国内生产的低压电容器,均是从80 年代初约7~8 年间从国外引进的,属于第二代产品。如无锡、锦州、桂林和南京等地电容器厂分别从日本SHIZUKI、比利时ASEA、意大利ARCOTRONICS 和意大利ICAR引进了生产技术与关键设备,其产品结构为方形或椭圆形,一般使用8μm 金属化膜,统计使用寿命平均在2~6 年左右。
(4)随着电器产品向小型化、无油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第四代最新充气型低压电容器(GMKP),采用5~6μm 金属化膜填充特殊保护气体,内置独特的安全型保护装置,其关键特点是实现了介质的革命,实现了电介质的气体化。从而产生了理论上真正的干式电容器以及具有防火阻燃,安全可靠等多种特点的新一代产品。

『柒』 电容触屏的发展历史

2007年3月,LG推出Parada多点电容式触摸屏,不需要触摸笔,精确度也较高。
2007年6月至今,苹果推出多款iphone多点电容触屏,电容屏取得飞速发展。

『捌』 电的发展史

早在对于电有任何具体认知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会发出电击。根据公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才又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

1832年法国人皮克西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试验性发电机。1850年英国斯旺用纸碳制成灯丝泡问世。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出可应用的发电机。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爱迪生(和英国约塞夫·斯旺)都研究碳质灯丝电灯泡。爱迪生经千余次的试验用碳素灯丝的白炽灯泡得到了实际应用,故称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杰克·基尔比于1958年和罗伯特·诺伊斯于1959年分别独立发明集成电路。现今,大量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等等电子原件都可以被装配在单独的集成电路里。

电真正的应用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直到20世纪21世纪才真正的走入平常百姓家。

(8)电容器发明史扩展阅读

起电现象

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物体带上电荷的物理现象。摩擦起电的步骤,是使用两种不同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得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得到足够的能量发生转移,摩擦起电后两绝缘体必带等量异性电。

静电吸附,是当带静电的物体靠近微小的不带静电的物体时,微小物体表面的自由电荷发生转移,感应出与带静电物体相反的电性,而被吸引贴附于带静电物体上。利用静电吸引轻小物体的原理,可以达到吸附工业粉尘的效果。

静电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导体中重新分布的现象,由英国科学家约翰·坎通和瑞典科学家约翰·卡尔·维尔克分别在1753年和1762年发现。

静电屏蔽,是指对于一个接地的空腔导体,外接电场不会影响腔内的物体,腔内带电体的电场也不会影响腔外的物体。

静电屏蔽的应用很广泛,例如电子仪器外的金属网罩、电缆外层包裹的金属皮等都是用于防止外部电场对内部的影响。需要注意,如果外部的电场是交变电场,则静电屏蔽的条件不再成立,另见电磁屏蔽。

『玖』 大家了解陶瓷介质电容器的发展史吗

1900年发明陶瓷介质电容器,30年代末人们发现在陶瓷中添加钛酸盐可使介电常数成倍增长,因而制造出较便宜的瓷介质电容器,1940年前后人们发现了现在的陶瓷电容器的主要原材料BaTiO3具有绝缘性后,开始将陶瓷电容器使用于对既小型、精度要求又极高的军事用电子设备当中。

陶瓷叠片电容器于1960年左右作为商品开始开发,到了1970年,随着混合IC、计算机、以及便携电子设备的进步也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现在的陶瓷介质电容器的全部数量约占电容器市场的70%左右。

『拾』 电容的发明人和年代

莱顿瓶是由荷兰物理学家马森布洛克(p.V.musschenbrock,1696-1761)在1745-1746年间发明的。马森布洛克是荷兰莱顿人,故莱顿瓶因此而得名。那个“瓶子”就是一个电容

在那时候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即好不容易起得的电往往在空气中逐渐消失。为了寻找一种保存电的方法,马森布洛克试图使电能贮藏在装水的瓶个。他将一根铁棒用两根丝线悬挂在空中,用起电机与铁棒相连;再用一根铜钱从铁棒引出,浸在一个盛有水的玻璃瓶中,然后开始实验,他叫一助手一手握住玻璃瓶,马森布洛克在旁使劲摇动起电机(一个绕轴旋转的玻璃球,球与人的手掌摩擦,就带电了)。实验见图所示。这时,他的助手不小心另一只手碰到铁棒,他猛然感到一次强烈的打击.全身部颤抖了一下,不禁喊叫起来。于是马森布洛克与助手互换了一下,让助手摇起电机,他自己用右手托住水瓶子,并用另一只手去碰铁棒,这时他的手臂与身体也产生一种无法形容的恐怖感觉,“好象受了一次雷击那样”。他由此得出结论,把带电体放在玻璃瓶内可以把电保存下来。只是当时搞不清楚起保存电荷作用(按现在说法是蓄电作用)的究竟是瓶子,还是瓶子里的水?

不久,对莱顿瓶进行了改进,把玻璃瓶的内壁与外壁都用金属箔贴上。在莱顿瓶顶盖上插一根金属棒,它的上端连接一个金属球,它的下端通过金属链与内壁相连。这样莱顿瓶实际上是一个普通的电容器。若把它的外壁接地,而金属球连接到电荷源上,则在莱顿瓶的内壁与外壁之间会积聚起相当多的电荷。当莱顿瓶放电时可以通过相当大的电流。

莱顿瓶的发明,为科学界提供了一种贮存电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电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强有力的手段,对电知识的传播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就在莱顿瓶发明的那一年,英国一名位叫考林森(P.Coullinson)的物理学家向远在美国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Fanklin,1706-1790)邮寄了一只菜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这样莱顿瓶带来的电的知识很快传播到了北美。富兰克林对此极感兴趣,利用莱顿瓶作了一系列实验,并对莱顿瓶的功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阅读全文

与电容器发明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