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枪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火枪是最原始的管形火器,在它的基础上,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有了现代的枪和炮,因此它被看作是枪炮的祖先。
那么中国什么时候发明了火枪?过去传统的看法,是以冯家升先生发表于1947年的《火药的发现及其传布》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火枪是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宋将陈规在湖北德安(今湖北安陆)抵抗金军围攻时首先使用的。此说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沿用。1981年8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16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和鲁桂珍博士联名发表了论文《关于中国文化领域火药与火器史的新看法》,其中对火枪的发现时间提出了新见解,文中说:现在必须把火枪的发明向前推200年,因为克莱顿·布雷特在巴黎的基迈博物馆发现了一张关于佛教的横幅画,其年代可确定为约950年,上面画着的显然是一支火枪。在此之前,李约瑟博士到中国讲学时,曾展示了那幅画。这幅有关佛教的画原封存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20世纪初被法国伯希和掠夺。关于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和时间,学术界一致认为是公元11世纪初为躲避战乱而封,洞中所出最晚纪年的卷子是1002年(北宋咸平五年)写的。
由此可知,李约瑟博士所依据的这幅画,其最晚年代也在11世纪初,比陈规使用火枪的记载早100多年。
2. 燧发枪的溯源
燧发枪的发展历程分为转轮打火枪到燧发枪。转轮打火枪是人们在克服火绳枪种种不便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关于其诞生,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发明了这种枪,也有人说是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转轮式发火装置,更有人活灵活现地说这种枪的发明者是一个意大利的偷鸡者,并编出了这样一个似乎可信的故事:这个偷鸡贼经常在夜间去作梁上君子,他偷鸡时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火绳枪,但是,火绳枪又容易暴露目标,于是,他开动脑筋,发明了这种较为隐蔽的转轮打火枪。
一般认为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发明转轮打火枪的故事较为可信。故事中说,出身于16世纪初的基弗斯在钟表界颇有名气,他不仅能造出各种造型别致的精美手表,对各种枪械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亲手制作过不少精美的火绳枪。一天,基弗斯家中来了个客人,客人在抽烟点火时,用的不是当时流行的火柴,而是用古老的燧石摩擦点火方式,燧石闪亮的火花瞬间引起了基弗斯的灵感,他把钟表上那带锯齿的旋转钢轮与能够产生火花的燧石相结合,凭着他的经验和智慧,于1515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转轮打火枪。 基弗斯发明成功的转轮打火枪引起德国军方的关注,很快,这种枪便开始装备德军骑兵和步兵,1544年,德国与法国交战,当时德军骑兵装备了转轮打火枪,法国军队仍装备火绳枪。战斗进行中,突然风雨大作,装备火绳枪的法军几乎没能打出一枪一弹,而以转轮打火枪为主要武器的德军骑兵则越战越勇,将法军士兵打得落花流水。不久,屡遭失败的法国国王也雇用了相当数量的同类骑兵,这些骑兵也配备了转轮打火枪。这样,转轮打火枪慢慢成为骑兵的主要武器。
然而,转轮打火枪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不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使用麻烦,而且在钢轮上有污染时还不能可靠地发火,于是,人们又开始研制新的“点火”方式。
不久,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人发明了燧发枪,他们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而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隧发机构的枪械称为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到16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装备了这种撞击式燧发枪。
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对燧发枪进行了重大改进,他研制成功可靠、完善的击发发射机构和保险机构,从而成为当时性能最好的枪,为法国赢得了荣誉。法王亨利四世为此召他进宫,充任贴身侍从,专门为宫廷制造枪械,到17世纪中期,这种燧发枪已广泛装备法国军队,后来,这种隧发枪被世界各国仿制和采用,直到19世纪中期。
3. 谁发明了燧发枪
世界上第一支燧发枪是法国自由民马汉(1550~1634)发明制造的。马汉是一位枪械工匠,他在1610~1615年期间发明了燧发枪,由此在欧洲出了名。该枪结构为在点火药器皿上铰接一盖,击发时,燧石击盖下落,同时相擦冒出火星,使点火药引燃。
4. 燧发枪的研发
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一心要改变转轮火枪的弊端。在他眼中,转轮火枪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而且在钢轮上有污染时还不能可靠地发火。
马汉那双精妙的手,最终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转而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了一块燧石。他还在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
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燧发机构的枪械称为撞击式燧发枪。
撞击式燧发枪的优势不言而喻,它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就在马汉制作出第一支燧发枪后,他的名声迅速传遍欧洲大陆。
马汉的发明,为法国人在欧洲赢得了声誉,法王亨利四世更是喜不自禁。1598年亨利四世为此召见马汉,他惊奇地发现,这个燧发枪的发明者,不但会发明枪械,在绘画和雕刻领域,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亨利四世于是委任马汉作为他的“宫廷贴身侍从”。
马汉的命运由此改写,可是燧发枪的命运,却没有这么顺利。
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乘坐马车去探望大臣苏利的路上,被人举刀刺杀。随着亨利四世的去世,燧发枪装备部队的进程停滞了。许多法国将领反对装备燧发枪,理由是:“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点燃黑火药。”
但历史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开始装备燧发枪。让人震惊的是,燧发枪装备军队后,一发不可收拾,一直用到1848年,才结束装备。
5. 燧发枪是多久发明的
出现的比较早,没有具体时间,16世纪后逐渐装备于欧洲军队。很多电影都有燧石枪的身影,比如加勒比海盗
6. 从火枪发明到现在为止,枪支的功能有了多少次提高
公元995年,我国宋朝的唐福,使用火药造出火箭、火简、火枪。至1280年,中国军用火枪传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到l4世纪初始出现最原始的步枪。此枪用火绳点火,故人称火绳枪。因此,追查步枪祖先的历史,还应归功于我国火药的发明哩!
16世纪步枪的点火装置渐次改进发展,逐步完善。德国开始制造击发机,后改进为燧发机,最初的使用时间约在1800年。17世纪初,燧发枪的枪口处加装刺刀,以备白刃格斗。到17世纪末,德国和法国用的枪枪膛内刻有螺旋沟纹,即现在的膛线。能弹头射击后发生旋转,以保持它在空中飞行时稳定,从而使步枪的命中精度大为提高。
15世纪至l8世纪,与当时技术条件相适应,步枪都是前装式。前装枪使用了300余年。至19世纪,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切实可行的后装枪。l9世纪初的1805年,英国人阿加尔(Aggar)发明了铜火帽,内装雷汞,但只供猎抢使用。到了l9世纪40年代,它才在军用步枪上得到应用。l9世纪军械家们集中解决的是步枪的射程、精度、射速和装填等问题。因为过去使用的是前装枪,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装填问题。把球形弹头改成圆柱形,这是一大进步。因为这样一来,装填时变形可小些,而且重量相同时,圆柱形弹的直径可以小一些,这就为减小口径提供了条件。
l9世纪50年代,步枪的口径还在15—18mm 之间,到了60年代,大多数的步枪口径已经减小到11mm,口径减小得到保证以后,就要解决后装问题并且要使用定装枪弹,1840年,普鲁士首先使用德莱寨后装枪,即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且用击针发火。因为这支枪是德国人德莱塞(Dreyse,1787-1867)发明的,故谓德莱塞针刺击发枪。据史料记载,普奥战争中,此枪大显神威,使普鲁士军队把奥地利军队打得落荒而逃。
1884年,法国工程师维耶里(Viele,1854-1934)发明了无烟火药.这样,雷汞铜火帽、枪尾装填,定装式枪弹和无烟火药使步枪中1世纪后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国军队的装备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中步枪的变革主要有三点其一,进一步减小了口径(8-6.5mm);其二,提高了弹头初速;其三,增加了弹头的比重,从而加大了射程,提高了精度。从1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出现的步枪种类甚多,主要品种有:
德国毛瑟1888式、1898式步枪,口径7.9mm,毛瑟1904式步枪,口径6.8mm;
英国李恩菲N0.MK I,MK III ,No.3MK I,No.4MK I,No.5MK I,等,口径7.7mm;
美国雷明顿步枪,温彻斯特步枪,斯普林菲尔特M1903式,M1903A1,A3,A4式等7.62mm口径步枪
日本村田式单发步枪,有板三十年代式步枪,38式步枪及马枪,44式马枪与97式步枪口径6.5mm
俄国7.62mm 纳甘1891式步枪和马枪。苏联革命成功后改进为摩伊逊30式步伦。
奥地利斯太尔.曼利夏M9O 8mm 步枪及马枪:
法国8mm陆军步枪,M1907/15,M1916,1917,1918式等步枪;
意大利10.4mm37式、6.55m卡堪诺式,7.35mm38式步抢·
瑞士10.4mm89式、7.5mm96式,99式、09式等步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对步抢的自动装填加紧了研究,先后出现了许多新式步枪,如苏联的西蒙诺夫、法国的1918式、德国的伯格曼式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各国出现的自动装填步枪性能更加优良,甚至还出现了自动步枪,如德国伞兵用的 7.62mmFG42.
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针对枪型不一、弹种复杂所带来的作战、后勤供应和维修上的困难,都不约而同地把"武器系列化"和"弹药通用化"作为轻兵器的发展方向,并且于5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战后新一代步枪的换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于1953年底正式采用美T65式7.62X51枪弹为该组织的制式步、机枪弹,即NATO弹。随后便出现了几种使用此弹的典型自动步枪,如美国的Ml4、比利时的FN FAL、原西德的G3等.
与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步枪相比,这几种枪的最突出之处是具备全自动射击能力,是真正的自动步枪.另外,它们兼有冲锋抢和班用轻机枪的战术职能。这是战后第一次换装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由于NATO弹在2000m外还有足以杀伤有生目标的存能,因此对步枪弹而言它显得威力过大。发射NATO弹的步枪相应地都比较笨重,机动性较差。武器/弹药系统重量大,携弹量受到限制,战斗中难以获得并保持火力优势。再者NATO弹冲量大,便士兵在连发时很难控制住枪,点射精度较差。随着步兵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其它类型的步兵轻兵器的日益发展,步兵的战斗职能显然在缩小,根本没有必要再继续使用如此大威力的枪弹。因此,尽管FNL、G3等步枪设计很成功,但NATO弹始终不能令人满意。
自从越南战争以后,美国关于步兵的战术思想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原因在于东南亚的丛林地形使得NATO弹和M14步枪的弱点充分暴露出来,他们越来越觉得没有必要使用大威力NATO弹和如此笨重的枪。
在苏联方面,则由于采用M43式中间型枪弹而解决了NATO弹那样的矛盾。因为该弹的有效射程较短,枪弹击发时产生的后坐力也就减小,自动射击时易于控制枪,利于提高精度。使用M43弹的是SKS半自动步枪和Ak47突击步抢。但是,M43弹弹形欠佳,枪管缠度偏小,枪弹在飞行中或撞击目标时过于稳定,杀伤效果不好。
早在50年代初期,美国有关部门就进行了提高有效命中和杀伤公算的研究,这种专题研究被称之为"齐射计划"。基于以往的经验,在对步枪的射程、创伤弹道等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提出了以下结论性意见:
l.步枪的作战距离无须超过400m
2、用高初速、小口径的轻弹头代替大威力的7.62mm弹头,可提高杀伤效果,亦可提高经济性;
3、采用多枚弹头组成的"齐射"发射方式,借以构成规则的散布,抵消实战条件下的瞄准误差,提高命中率。
7. 谁发明了火枪
简单回答:宋朝 陈规发明的
详细使用和发展历程:
火枪是用一个或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时,可先发射火焰烧灼敌兵,再用枪头刺杀。这种火器在南宋时非常盛行。有一种叫“梨花枪”,金人称“飞火枪”,枪头下装有2尺长的药筒。内含柳炭、铁滓、磁末、硫磺、砒霜等混合药剂,具有燃烧、毒烟、喷射等作用。明代火枪改进一步,枪柄6尺长,末端有铁钻,枪头1尺长,枪头下夹装两支喷射药筒,用引信相连。使用时两个药筒相继点燃喷射火焰;枪头两侧有钩镰状的铁叉,两长刃向上可作镋用,两短刃向下可作镰用,具有烧、刺、叉、钩等作用。明代梨花枪,只有一个铁筒,状如尖笋,小头口径3分,可安引信,大头口径1寸8分,内装毒药,用泥封口。兵士们可随身携带数个药筒,以备更换发射。喷射出的毒焰可达几丈远。清代梨花枪,长7尺3寸,枪头由两个5寸的直刃和6寸长的横刃制成,刃下装竹药筒,长2尺6寸,束三道铁箍,内装毒性烟雾火药,杀伤力亦很强。梨花枪经过几代更迭而不衰,是因为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又有多种杀伤性能。因喷药筒内装有形似梨花的铁蒺藜、碎铁屑而得名“梨花枪”。这时期火枪是战斗中主要的轻型武器之一。南宋有位武将,名叫“李全”,据说他曾凭借一杆梨花枪称雄山东,被公认为“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明朝又有胡宗宪大将,在领兵抗击倭寇的战斗中,使用梨花枪击杀敌兵,取得巨大胜利。
16世纪,纽伦堡出现了第一枝燧发枪———转轮枪。这对骑兵来说应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从此骑兵的作战方法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燧发枪的诞生,骑兵终于拥有了能够在飞驰的马背上射击的火器。最先大量列装转轮枪的骑兵是德国的雇佣军———黑衫骑士。他们以战争为业。职业敏感性使他们很快认识到转轮枪的价值。他们几乎都配备有多把转轮枪,少则四五把,多则七八把,俨然身背一座火药库。
在装备火枪的骑兵中必须一提的是龙骑兵。这个兵种最早出现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背后出现的西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命令他的火枪手跨上马背,于是就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龙骑兵。至于龙骑兵这个词的来历,则有两种说法:较流行的一种认为,当时该兵种使用的队旗上画了一头火龙,这是从加洛林时代开始的传统,龙骑兵由此得名;另一种认为,当时他们使用的短身管燧发枪被称为火龙,龙骑兵来自这个典故。17世纪上半期时,龙骑兵的装束与步行火枪手相差无几,只是把鞋袜换成了靴子马刺而已。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有一支威震天下的克伦威尔“铁骑军”。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生力军。骑兵们身着轻便的盔甲,使用单面开刃的长剑,有时用传统的战斧,装备手枪,偶尔有军官扛着一杆长长的马枪。在单打独斗中,这些人也许不是正规骑士的对手,但作为一个整体却行动得更有效率。
欧洲外还有一支至今仍名声显赫的队伍是美国的王牌骑兵第1师。它是美国陆军部队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之一。凶猛剽悍、作战能力很强的骑兵第1师历史上曾参加过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海湾战争的重大行动。虽然其装备不再是火枪和马刀,但“骑兵师”的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这也算是对这个古老而伟大兵种的一种纪念吧。
8. 前膛燧发火枪发明于哪年他的射速是多少
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最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杀伤射程约80码(约72米,一说50码,即45米)他的射速是每分钟两发
9. 欧洲什么时候发明燧发枪的呢说一下
燧发枪,由1547年(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发明,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一直1848年,足足装备了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