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核舟记》的文言文总结!急!在线等!!
通假字:
有 - 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例句:长约八分有奇
衡 - 通“横” --例句:左手倚一衡木
诎 - 通“屈” 弯曲 --例句:诎右臂支船
简 - 通“拣” 挑选 --例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甫 - 通“父” 男子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例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一词多义:
为:做,指雕刻 --例句:为宫室
是 --例句:中轩敞者为舱
刻有 --例句:为人五
木:木头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
树木 --例句:以至鸟兽,木石
奇:奇妙,特别 --例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零数 --例句:长约八分有奇
端:边 --例句:东坡右手执卷端
正,如“端正” --例句:其人视端容寂
可:大约 --例句:高可二黍许
可以 --例句:珠可历历数也
之:结构助词“的”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
代词,指“窗” --例句:闭之
刻字的凹处 --例句:石青糁之
代词,指左膝 --例句:左臂挂念珠倚之
古今异义:
其两膝相比者 比 古义:靠近 今义:对比
高可二黍许 可 古义:大约 今义:常用来表示许可,可能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卧右膝 卧 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词类活用:
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用作状语。
糁:名词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这里是“涂”的意思。
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这里是指“用箬篷”的意思。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卧。
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而竖其左膝。
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起。
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特数句:
状语后置
例句:核舟一。
正确语序:一核舟。
原句:篆章一。
正确语序:一篆章。
【我记的笔记差不多就这些了,复习的话,差不多也只需要这些吧= =】
⑵ 今天看《我爱发明》终极拆解废电瓶的那个女记者叫什么呀,有她的微博吗
马惟,至于微博嘛,我去了新浪微博,没有找到
⑶ 我爱发明弹花一指记者姓名
记得小时候,表姐出嫁,老妈带着我去镇上给表姐做被子……或许再也不会出现的日子。
编导:赵苡辰
⑷ 我爱发明槟榔刀王战女记者叫什么
我是一个忠实我爱发明名。在我所知的我爱发明这个节目里面去科技有好几款。又去椰子壳的。花生壳的槟榔壳的。板栗壳的。
⑸ 什么是桃文化桃在中国民俗中的情况怎样
中国桃文化
据古文献记载和科学考证,确认中国西部是桃的起源中心。早在4000年前,桃就被人类利用、选择、驯化、栽培。有文字记载的古书有《诗经》、《山海经》、《管子·地员篇》,以后《尔雅·释木》、《初学记》、《本草衍义》、《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等书,又从不同角度对桃品种类型、生长特性、适栽地域、加工方法、医药应用等方面做了阐述,为现代桃栽培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在汉武帝时代之前中国桃就向外输出,对世界桃的贡献与影响极大。如上海水蜜桃的输出,改变了世界桃的品种组成,提高了桃果实的品质,增强了桃的抗病性等等。桃现已遍布全球,雄居核果类果树之首。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桃的生产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再发展等各个阶段,到1996年为止全国桃的栽培面积已达28万hm2,年产量232.2万t,年产值46.44亿元,为繁荣农村、市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美化、改善环境等均起了积极作用。
桃原产中国,分布广泛,在中国北纬23°一45°的范围内都有栽培。自古以来,桃作为五果之首(桃、李、杏、枣、栗),受到人们的喜爱。
桃的文物资料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石器时代(纪元前6000一7000年到纪元前4000年)氏族社会的遗址中发现桃核的资料见于表:
http://202.194.133.22:1021/myweb2/new_page_180.htm
以上资料说明,要新石器时代,野生桃已被广泛采集利用,成为氏族社会的一种食品来源。
中国商、周时期已有普通桃的原始种。主要文字记载如下:
1.《诗经》中有关桃的记载有5处。从出现的地域看,“何彼稿矣,华如桃、李”(见于《召南》,为周公姬爽的驻地镐京,今西安以南的地域);“园有桃,其实之殷”(见于《魏风》,为今山西西南部商城等地);“投我以桃,报之以琼瑶”(见于《上风》,为今河南北部漠县、滑县、复县、濮阳、汤阴、新乡及河北南部临漳等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桃之天天,有苍其实”(见于《大雅》,为周王室统治中心王韶所在地,指今陕西中部、西安、户县、武功、歧山等地)。总的看来,《诗经》中桃的出现是在黄河流域中上游,与汝水以南、武汉以北的江汉合流地域。从记载“园中有桃”,“有蔷(指果大小)其实”,可知当时开始已有人工栽植,且结实繁多。
2.《山海经》中桃的记载有6处。其中“不周之山…爱有佳果,其实如桃。”“边春之山多…桃、李。”不周、边春两山即指昆仑山,位于今甘肃、新疆、青海之间,产桃的具体范围还可缩小到西宁、酒泉、敦煌一带。《东山经》中“吱山…其木多桃、李”。歧山位于今陕西歧山县,在扶风、风翔中间。《中山经》中“灵山…其木多桃、李、杏”。灵山位于河南宜阳。
又“卑山…其上多桃、李”。卑山在今河南泌阳。可知《山海经》中的桃多出现在黄河中上游甘肃、青海、陕西、河南等地。桃水、桃山分别见于《西荒经))及《大荒北经》。《中山经》《中次六经》中有“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尚书正义》卷十一中有“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可知桃林是大量野生桃集中生长的地方,亦是我国桃树大面积原始林最早的历史记载。
3.《夏小正》中记有“正月…梅、杏、拖桃则华…六月煮桃。”夏王朝的历法以孟春为正月,今日农历又称夏历。则桃应是公历2—3月开花的山桃。从西汉载熙的传释至清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等均认为“桃也者,拖桃也,拖桃也者,山桃也,煮以为豆实也”。现知山桃不可食。但宋。林洪《山家清供》中有“采山桃用米柑煮熟施置水中,去核,候饭涌同煮倾之,如今饭法称之为蟠桃饭”。明·朱棣《救荒本草·桃部。救饥》内记载野生之桃叶、桃果匀可煮食,未熟之桃果还可以切片晒干“以为楼,收藏备用”。可推之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除了采食普通桃外,果小而木之山桃,味酸且有时有苦味之毛桃均在煮食之列,甚至特别利用其酸味作“滥桃”。
古代习惯将春季分为孟春、仲春、季春3部分,分别为夏历正月、二月、三月。上述
《夏小正》中桃开花物候期的正月约为公历2月。而《吕氏春秋》及《礼记·月令》中为“仲之月桃始华”,则在公历3月。《逸周书·时训解》中“惊蛰之日桃始华”。惊蛰约在公历3月5日至6日。据张福春《中国农业物候图》,今日黄河流域山桃盛花期为3月21日前后,而在较暖的长江流域山桃盛花期提早到3月1日前后。东汉张仲景(150—210年)在《神农本草经·下经。桃仁》中注释为“…花三月三日采…”,山桃花期被推迟到公历4月上旬才开花, 说明东汉时的气温较《夏小正》时为低。
4.《周礼·天官》中:“馈食之遵,其实枣、栗、桃…”。东汉成书的《礼记》中“桃诸 ,诸卵盐”及“瓜、桃、李、梅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说明桃及干藏的桃作为食品至东汉时已有千年以上历史。《礼记·内则》中“桃曰胆之”,对胆的解释,唐·孔颖达认为“桃多毛,拭治去毛,令色青如胆也”。又释“胆”为苦桃,“有苦如胆者去之”。可知当时的栽培桃多毛、色青,有的还带苦味,尚处于驯化、改良的早期阶段。从多毛、味苦的性状看,显然,还受其亲本毛桃的影响较大。甜味桃的记载见于《韩非子·外储》第三十三卷,“弥子暇有宠于卫君,食桃为甘,不尽其半唱君…”。推之河南淇县、汤阴、新乡、濮阳为当时甜味桃的一个产地。
5.桃的栽培记载,在《管子·地员篇》中最早论述栽培与土壤的关系。主张用好的土壤如“息土、位土与沃土”栽培桃树。在《苟子·富国篇》中有“…今之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代计量单位),然后瓜、桃、李、枣,一本数以盆鼓”。认为桃等果蔬栽培是仅次于粮食生产的一项富民措施。可见,桃在当时人民生活中已有相当地位。在《墨子》中包有多处关于桃的记载,墨子认为偷人犬泵比窃其桃李更为不义,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民间种植桃李如同养猪犬一样普遍。此外,在《韩非子·外储》第三十三卷十二及《吕氏春秋》还已有“子产治郑,桃李之荫于街者莫援也”。说明桃除了可食用外,在河南新郑还有用于美化环境,作行道树。
桃生产的兴衰联系着国运的兴衰,国家兴旺、人民安居乐业,桃树就得以蓬勃发展。如20世纪30年代,地处中原的河南较为集中的桃产区有5个,即偃师桃区、宁陵桃区、汝南五里岗桃区、商水桃区、叶县桃区,出产甚多。后因连年的战争,桃树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全省仅剩桃树180万株左右,栽培面积仅为4000hm2,曾经是历史上重要产区的甘肃,全省亦仅有桃树122.71万株,年产鲜桃842.28万kg。
20世纪50年代以来,桃的生产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再发展等各个阶段,桃的栽培面积和年产鲜果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1987年全国桃树栽培面积已超过ll万hm2。1990年迅速扩大到24万hm:,年产鲜果60万t以上,1996年栽培面积又增至28万hm2,年产鲜果232.2万t,年产值达46.44亿元。随着食品工业迅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开拓,全国罐藏桃生产也快速发展,浙江、江苏、辽宁、河南、四川等地已建成大规模的黄桃商品生产基地,而且有了自育的黄桃罐藏品种。1990年据全国罐藏桃协作单位统计,罐藏桃生产面积达5.3万hm2,年生产罐头1.44万t,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古以来,桃因其花艳春色,果称佳品,在中华大地广为栽培。在中国古文化中,中国 的桃文化源远流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桃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一、和平景象,人间乐园
在古时,桃树的兴衰,常联系着国家的兴衰。适逢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桃也得以很好发展。《尚书》记载:“周武王克商,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周武王凯旋而归,坐定天下,便公布了一项偃武修文的重大措施。这是一幅和平景象,不用别的花作陪衬,只用桃花,足见桃花和西洋的橄榄枝具有同样的意义。
桃生长旺盛,花色艳丽,结果早而多,亦象征着家庭人丁兴旺、祥和与幸福。在《周南·桃夭》中,就有以桃起兴的著名贺婚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茨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词大意:桃树茂盛,花红似火,果实累累,绿叶成荫。预示出嫁的姑娘,也会像桃树那样,给家庭带来兴旺、幸福与吉祥。
到了东晋末年,陶渊明更巧妙地构思出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陶渊明的笔下,桃又变为世外乐土的标志。
二、人才、人品的象征
古人在用植物比喻人才时,较著名的有屈原的《橘颂》。橘为常绿乔木,经冬不凋,结果多,味香甜,用它比喻人才十分贴切。但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与《韩诗外传》中讲的故事,赵简子把橘柚改为桃李,把枳棘改为蒺藜并非偶然。子质在魏国当官犯罪,逃到赵简子门下,对赵说:“我以后不再推荐人才了。魏国朝堂和守边的官吏;有一半是我推荐的,当我处境危难时,他们不但不助我,反而落井下石。”赵说:“夫春树桃李者,夏得荫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焉。”这是把桃李比喻人才、人品的最早记载。桃比橘分布广,以桃比喻人才、人品自然比橘更为人们理解认同。
至于桃、李并称同喻,《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在汉代,还常把两者比喻成互爱互助的兄弟。“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汉,乐府诗《鸡鸣》)。桃李本为同属植物,比喻非常生动。此后,在古籍中古人用植物比喻人才、人品时,多钟情于桃、李了。如“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盈门”等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三、果中佳品,吉祥长寿
把桃视为百果之冠,在春秋时代已有记载。据《晏子春秋·谏下二》载,春秋齐景公身边有三个勇士,都恃功而骄,齐相晏子劝景公除去三人,设计让景公送去两个桃子,要他们论功大小取桃,三人互不相让,结果都弃桃自杀。国君能用两只桃子当奖品,使三个勇士为桃而死,也反映在春秋时代,桃子已被人们看成果中佳品。嗣后,神话不断渲染发展。宋王锤在《云仙杂记》里首先把“王母桃”称为蟠桃。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又设想出天上有蟠桃园。到了吴承恩写《西游记》时,又引出大闹天宫:孙悟空监守自盗,偷食仙桃的故事,使王母娘娘群仙招待会也无法进行。人吃仙桃能长寿、成仙,于是桃子逐渐变成了长寿的象征。桃的生长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季节性,而人的生辰并非都在桃成熟季节,于是用面粉、糯米粉、甚至奶油蛋糕制成的寿桃就被发明出来。手捧寿桃的老寿星贺卡、年画年年印制,经久不衰。一个观念,一种习俗,一旦形成,其习惯作用是何等强固。
四、艳外之艳,花中之花
桃花的喻意在古籍中极为丰富多彩。它不像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雅,牡丹象征华贵,荷花象征高洁,菊花象征傲骨,都较单一。桃花可就不同了,它既是春光春色的象征,又是女性艳丽、青春的同义语。桃花开放是在仲春时节,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桃花一开,众多的花也随着开放,顿时大地万紫干红。所以许多诗人便断言:“占断春光是此花”“无桃不成春”“惟桃举蕾急春迎”“桃花落尽春归去”等等。
唐·大诗人皮日休的《桃花赋》更是把桃花称作“艳外之艳,花中之花”,并用许多古代美女比喻,这是任何名花都不曾有过的。“艳如桃花”“桃花面”“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都是古人赞誉美人的诗词。
正由于桃花在历史上一直有着美好的喻意,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才编了一段“桃园结义”的故事。许多诗人,亦借桃吟诗: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杜甫“桃花一族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苏拭“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等等。这些诗句不仅用桃花赞美了万物复苏的春天,也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相对生活的炽热之情。
桃花盛开时候,多为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场春风,花飞满天,一夜春雨,红落遍地。落花这本是植物生长的自然现象,花受精后,花瓣必然要掉落,这并非桃花如此,其他花也一样。或许是古人对桃的偏爱,却由此联想到韶光易逝,春光短暂。“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诗)。桃花既然是美女的重要喻体,就很容易联想到红颜薄命,青春易逝,又成了感叹薄命美女的现成比喻。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春秋时息夫人的故事了。息夫人出嫁,途经蔡国,姐夫蔡哀侯调戏遭拒,恼羞成怒,便去鼓动贪色楚文王灭掉息国,夺占了息夫人。息哀叹不幸,在楚宫三年不言,郁郁而死。后世人怜惜息夫人,为她立庙,并种了桃树,称她为桃花夫人,庙也命名为桃花夫人庙。
至于古代用桃表示某一地名或某一植物,在中国大地亦甚普遍。如以桃花命名地名的就有湖北的仙桃,湖南的桃花源,苏州的桃花坞,黄山的桃花峰,五台山的桃花洞和台湾、福建的桃园、桃源;以桃命果的也有“樱桃”“阳桃”“核桃”“猕猴桃”等。
在上海、北京、成都、兰州等许多城市,当那桃花盛开的时候,还年年举办盛大的桃花节,招徕赏花游客,已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一大景观。
可见,桃文化与其他中华文化一样,虽历经千载,却依旧青春常在,生机勃勃,并以其艳丽秀姿,装点着中华大地。
⑹ 核舟记练习题及字词翻译
升shēng、薄bó、唇chún、和huò、炀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韵yùn、贮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旋xuàn 板印书籍(1),唐人尚未盛为之(2)。五代(3)时始印五经(4),已后(5)典籍(6)皆为板本(7)。 庆历(8)中,有布衣(9)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①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板,通“版” ②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使用)。之,指“板印书籍。” ③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④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⑤已后:以后。已,通“以”。 ⑥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 ⑦板本:板印的本子。 ⑧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⑨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⑩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混合。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2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通"只"。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别自,另外。 (23)具:准备好。 (24)更(g5ng)互:交替,轮流。 (25)就:完成。 (26)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28)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29)旋:随即,很快地。 (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1)文理:纹理,质地。 (32)兼:又。 (33)不可取:拿不下来。 (34)燔(f2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指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 (35)讫(q@):终了,完毕。 (36)殊不:一点也不。 (37)为予群从(z#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为,被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思想感情】 文章详细介绍了毕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核舟记》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罔不(wǎng)轩敞(xuānchǎng)峨冠(é)衣褶(zhě) 矫首(jiǎo)椎髻(zhuījì)壬戌(rénxū)袒露(tǎn) 器皿(mǐn)箬篷(ruò)黍米(shū)糁之(sǎn) 多髯(rán)右趾(zhǐ)虞山(yú)篆章(zhuàn) 2、形似字区别:http://www.chinese001.com/czyw/rjsyb/8njsc/jxsc/k23-14.jsp?lw_id=221.213.4.142.5295.2006.8717.9756.11.6696.6017.19.2036.568.2742.23.9625.54.3302.8.3870 图片 3、同音字辨析: 4、解词: 罔不因势象形(就着)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盖大苏泛赤壁云(泛舟) 中轩敞者为舱(高起) 启窗而观(开启) 石青糁之(涂) 佛印居右(停留) 东坡右手执卷端(拿) 东坡现右足(露出) 佛印绝类弥勒(极像) 左襞挂念珠倚之(靠) 右手攀右趾(扳着) 为人五(刻) 5、通假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6、多义词辨析: 7、词类活用: 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八、中考巡礼(2005武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峨冠:髯:袒:历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 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 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九、迁移整合(2005浙江) 东坡画扇(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逾: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3)至懊恨不胜而去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十、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峨冠guānB.手卷juànC.不属shǔD.矫jiā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绝):很B.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
麻烦采纳,谢谢!
⑺ 我爱发明外景女记者
最多只能算是 我爱发明 外景女记者中比较好看的。因为 我爱发明 里的外景女记者很多都无法直视。
⑻ 我爱发明里的出铲记叫什么,什么地方有卖,多少钱 要正品
神獒藏獒铲
⑼ 我爱发明之打假记
1、香油 用洗干净的没有油的碗,倒入清水,滴上一滴香油(滴的时候不要离水回面太高),不答扩散的是假的,很快扩散成油膜的是真的。(我妈用干净的饭碗+温凉白开做测试,我家香油不扩散。我用我喝水的大杯子+自来水,测同一瓶香油,滴之扩散,我又用干净的饭碗+自来水,再测,滴之扩散。看来不能用温凉白开来做测试,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测的时候注意一下。)
2、节能灯 将手掌放在发光的节能灯旁,手掌变青色的是假节能灯,不改变仍为自然肉红色的是真节能灯。(本人已测试,我家节能灯是真滴。)
3、PPC水管 截60g的PPC管,中间开一元硬币的槽,将一元硬币卡入,然后放进一定深度的水里,浮上水面的是真管,下沉的是假管。(电视里有一种白色透光的也上浮,但里面没有加阻光剂,阳光透入会激活管内水里的微生物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也不算是合格,要选不透光的。)(本人未做测试)
4、白酒 测试酒倒入玻璃试管内并加入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将试管放在水里煮,变色的是粮食酿的酒,不变色的是食用酒精勾兑的。(本人未做测试)
⑽ 我爱发明 耕田乐翻天记者叫什么
耕田乐翻天中的记者叫 赵苡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