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2009年度发明

2009年度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29 06:04:34

⑴ 2009年中国科技发明

城市小车直行高速路系统——解决城市交通矛盾的金钥匙
向建国60 大庆献上我的大礼——将我的发明无偿献给我的祖国。
敬请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对此感兴趣的仁人志士都来关心这件大事。
发明人:鲍东书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明名称:
城市小车直行高速路系统。
城市小车直行高速路,顾名思意就是专供直行小汽车行驶的高速路,在十字交叉路口开辟直行小车地下高速立交通道。纵横通行的小车各行其道。本发明的核心是在交叉道口的设立特殊的直行小车专用通道,将街道上行驶的汽车进行小大车分道,建立小型车专用直行快速通道和大型车转弯车慢车通道,其目的是将这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是小桥车从繁杂的茫茫车流中分流出来,并驶上高速道,凡是直行的小车就就象上了高架路——一路绿灯,
本发明的理由:
1.城市交通的困惑: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阻塞、车速缓慢。城市的交通问题严重的阻碍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这是每一个城市政府最头痛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城市政府急需下大力气要解决的大事情。为解决城市交通,从而大建高架路、立交桥、加宽道路、新建地铁,把大量的金钱都砸在了道路上,但收效不大。
2.影响城市交通的主因素:一是车子太多,二是道路太窄,三是叉多口红绿灯多。车速与上述三大因素成反比,要减少车子数量,不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车子只会越来越多,路只会越来越堵。道路的增宽不但需大量的资金,还要大动干戈,而且也有一个限度,不管是四车道六车道还是八车道也是照堵不误,永远赶不上车子的增长。制约城市交通的又一个最大障碍是道路叉口与叉口红绿灯,为了安全其间几百米,有的是几十米就有一个红绿灯,在交通高峰时等侯红绿灯的时间往往超过实际行车的时间,红绿灯越多车子越堵。
3.当前解决城市交通没有更好的办法,在道路交叉口兴建立交桥系统是解决道路口交通最有效的方法,但现行的立交系统不但占地范围大造价高,大多数的叉道口并不适应修建现行立交桥,所以要在所有的叉道口修建现行的立交桥不现实。
4.车堵车多的现状,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中90%的是小汽车,所谓车多车堵就是多在堵在这些小汽车上,在城市街道上行驶的大车主要是公交车和进出城的客车,(大型货车白天不许进城)只占总车辆的10%左右,叉路口转弯的车子占总车流辆的20~30%。
5. 现在流行火车的客车和货车分道以提高客车的行驶速度;高速2.影响城市交通的主因素:一是车子太多,二是道路太窄,三是叉多口红绿灯多。车速与上述三大因素成反比,要减少车子数量,不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车子只会越来越多,路只会越来越堵。道路的增宽不但需大量的资金,还要大动干戈,而且也有一个限度,不管是四车道六车道还是八车道也是照堵不误,永远赶不上车子的增长。制约城市交通的又一个最大障碍是道路叉口与叉口红绿灯,为了安全其间几百米,有的是几十米就有一个红绿灯,在交通高峰时等侯红绿灯的时间往往超过实际行车的时间,红绿灯越多车子越堵。
6.城市道路实行小车与大车分道以提高小车的行驶车速;如果把占90%的小车从茫茫车流中分离出来,解放出来,开辟直行小车专用高速车道就能达到分流与大大提高
车速的目的。
发明内容:
在城市主街道中间开辟设立直行小车专用快速车道,专供直行小车快速行驶。快车道的两边是普通车道,供大型车(公交车,客运车)和转弯车辆行驶。快速车道依据城市道路的宽度车的流量可分别设有双向双车道,双向四车道,双向六车道。快速车道与普通车之间相互隔离,以保障行车安全。快速道与快速道交叉,快速道与普通道交叉的交叉路口设立小车直行立交系统,直行小车道从地下通过,快速车道与普通车道交叉时从普通车道下面通过,分地下地上两层,快速车道与快速车道、普通车道交叉时快速车道均从普通车道地下通过,设立地下两层地上一层共三层立交通行系统。同时在交叉路口设置小车转弯提前变道口,以供转弯小车安全行驶。
附图说明:
附图一所示,为城市小车直行高速路局部平面示意图。图中1是南北走向的小车直行快速车道,图中2是东西走向的快速车道,3是南北走向普通车道,4是东西走向普通车道,5是十字街心,6是中间隔离栏或隔离带,7是快速道驶入口,8是快速道驶出口。南北行走的小车在图示快速道1中行驶,西、东走向的小车在图示2快速道上行驶,大型车和转弯车在图示3、4普通车道上行驶,并依地上十字交叉路口红绿灯交通指挥行驶。
附图二、三所示,为城市小车直行高速路十字路口立交通道南视和西视剖面局部示意图。图中1为南北走向的小车快速地下通道,图中2为北南走的向小车快速道, 3为十字路口地面普通车道,4是十字街心,5是地下管线所处位置。如果只通行小桥车,快速通道的净空高度,可控制在1.8m以内,如果包括通行小型面包车,快速通道的高度控制在2.2m以内,由于通行的是小车则宽度也不大,单车道不超过3m,双车道不超过5m,所以车道顶部桥面无需做得太厚,总的原则是尽量减低快速通道的地下深度。单条快速道下降深度可控制在2.5m以内,纵横交叉两条快速道的下降深度可控制在5m以内。如果以10~15%的路面坡度,则直行下上通道的斜坡长度也就完全能控制在30~50m之间。
附图四所示,为设置有街心花坛的交叉道口平面示意图,图中6是街心花坛。
附图五所示,为城市小车直行高速路纵横布局示意图。图中圆圈代表十字交叉路口,直线代表建有小车直行高速路的直行街道。小车在城市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出发到任何一个地方一个目的地,司机会尽量选择直行,在主快速道上只需经过一个红绿灯,拐一个弯就能到达。小车转弯时进入普通车道地上十字路口由红绿灯指挥转弯,其他路上全部高速行驶。如从图示A出发到B,只需经过31一个转弯红绿灯就能到达;从C到D只需经过25一个转弯红绿灯就能到达。与原来要经过十几个 、几十个红绿灯相比,车速不知要快多少。
本发明的优点:
1.占有空间地面范围降到最低:由于小桥车的车身高度只有1.5m左右(面包车车身高度2m左右),宽度在2m 以内,不但体积小而且重量轻,所以直行小车专用立交快速通道的高度和宽度可以做得很小,由于立交通道高度低,则通道的下上延伸坡度也就较小较短。
2.对街道现有景观影响最少:小车直行立交快速通道采用地下通行的方式,它不但占地范围小,适应绝大多数交叉道口。同时又保持了叉道口街面平整和原有的商业街面貌并保持现有的正常交通秩序及街道景观,
3.投资少成效大:建成后的直行小车专用快速道,就如一条城市高架路(城市高架路也主要用于小车行驶),但其建造成本却远远低于高架路。所以本发明的最大优点就是花钱最少,改善城市交通效果最好,完全能起到高架路同样的作用,但投资却只有高架桥路的上百分之一。
4. 普通车道上的公交车,转弯车的车速也大大提高了:建成小车直行快速通道的十字岔路口,需在普通车道上经过的车辆可降低到原有车辆的20%左右,这样在普通车道上行驶的车辆的行车速度也大大提提高了。
5. 能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矛盾:如果一个城市中的主街道都建有小车直行快速路,小车行驶只是在需要转弯时再进入普通车道转弯,则小车从城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出发他最多只需经过一个红绿灯便可到达,司机会尽量选择直行,在主道上只需经过一个红绿灯,就能到达,与原来要经过十几个 、几十个红绿灯相比,车速不知要快多少。所有直行的小车都从叉路口的红绿灯下解放出来了。小车的平均车速可提高到60-80码以上。
要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大中城市交通拥挤与堵塞的矛盾。本发明《城市小型车直行专用快速道》方案,是最简单,最实用,投资最少,收效最大的最佳方案,加上与高架路、立交桥配套建立整个高速交通体系,城市交通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同时他所节省的投资资金和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是以千万亿圆人民币计的。
解决城市交通的金钥匙就在这里——但愿能引起政府要员的重视。

中国公民:鲍东书
2009-9-28

⑵ 2009年度诺贝尔奖于10月5-12日陆续揭晓。华裔科学家谁获得物理学奖。他发明的光纤深刻改变了人类信息的...

高锟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⑶ 2009年新科技成果

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5.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6.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7.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8.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9.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10.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⑷ 2009年得了诺贝尔奖的都有哪些人物

2009诺贝尔医学奖

获奖人:卡罗尔•格雷得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杰克•绍斯塔克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潘治)生老病死,这或许是人类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但其中却蕴藏了无数的奥秘。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

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状物质,它们被称为“染色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它们对人类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众所周知,决定男女性别的就是一对染色体。在染色体的末端部分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则是帮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等结构得以稳定。

“染色体携有遗传信息。端粒是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能够保护染色体,而端粒酶在端粒受损时能够恢复其长度。”获奖者之一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介绍说:“伴随着人的成长,端粒逐渐受到‘磨损’。于是我们会问,这是否很重要?而我们逐渐发现,这对人类而言确实很重要。”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借助他们的开创性工作,如今人们知道,端粒不仅与染色体的个性特质和稳定性密切相关,而且还涉及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等等。简单地说,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陆续有研究发现,端粒和染色体等虽然与细胞老化有关,进而影响衰老,但并非唯一的因素,“生命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进程,它有许多不同的影响因素,端粒仅仅是其中之一”。

“这是有关人类衰老、癌症和干细胞等研究的谜题拼图中重要的一片,”新闻公报说,“他们的发现使我们对细胞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维度,清楚地显示了疾病的机理,并将促使我们开发出潜在的新疗法。”

信息时报讯据《中国日报》报道,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45分许,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高锟、拥有美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的威拉德•博伊尔和美国人乔治•史密斯三人共同获得这一荣耀。

“他们为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实用的创新,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评奖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评委会说,高锟因为在“光学通讯领域的光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金500万瑞典克朗,博伊尔与美国人史密斯因发明“成像半导体电路”而分享另外500万瑞典克朗。

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高锟一九九六年在“高锟星”命名典礼上。 图为香港中文大学向中新网提供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这是高锟、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从左到右)的照片。 新华社/路透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新华社记者吴平摄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 (记者和苗 吴平)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 来源:深圳卫视《正午30分》 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将分享今年物理学奖另一半奖金。
随后,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用一根光纤电缆形象地解释了高锟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另一位评委英厄马尔•伦德斯特勒默手持一部数码照相机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另两位科学家的成就。他说,博伊尔和史密斯1969年共同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好似数码照相机的电子眼,通过用电子捕获光线来替代以往的胶片成像,摄影技术由此得到彻底革新。此外,这一发明也推动了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在疾病诊断、人体透视及显微外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用途。
在记者招待会上,厄奎斯特还拨通了博伊尔的电话向他表示祝贺。85岁高龄的博伊尔表示,能够成为今年的获奖者他非常激动,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得诺贝尔奖。
高锟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人称“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博伊尔1924年出生于加拿大阿默斯特,史密斯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两人发明CCD图像传感器时均供职于美国贝尔实验室。诺贝尔科学奖通常颁发给年龄较大的科学家,因为获奖成果都经过了几十年的检验。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今年公布获奖名单的第二个诺贝尔奖项。本年度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将独享或分享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中国网10月7日讯 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刚刚揭晓,英国人拉玛克里斯南、美国人斯泰茨、以色列的约纳什因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共同获该奖。(周翔)
诺贝尔奖得主感言:

我们只是一群

努力者的代表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科学是高度合作的事业,”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在得知获奖消息后说,“很多人对核糖体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只是一群努力者的代表。”

“哦,你知道吗,”拉马克里希南在确认获奖后对媒体说,“我接到获奖通知电话时的第一反应还认为这是个玩笑,我有个朋友经常和我开玩笑,我还夸奖他说话有瑞典口音。”

“我真的,真的很高兴!”年届七旬的以色列女化学家阿达·约纳特在接到获奖通知电话时,虽然语调平静,但言语之中却充满了喜悦,“这么说,我是继居里夫人、约里奥-居里、霍奇金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第四位女科学家了?”

接到来自瑞典的电话时,托马斯·施泰茨正打算去体育馆健身。“电话那头建议我别去了,因为接下来会有不少电话找我。”施泰茨解释说,有关核糖体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研发新型抗生素。

核糖体——

生命化学工厂

中的工程师

生命体就像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密的仪器,不同“零件”在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而这一切,就要归功于仿佛扮演着生命化学工厂中工程师角色的“核糖体”:它翻译出DNA所携带的密码,进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分别控制人体内不同的化学过程。

诺贝尔奖评委会介绍,这些科学家们不仅让我们知晓了核糖体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层面上揭示了核糖体功能的机理。在医学上,人们正是利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核糖体从而治疗疾病的。评委会说,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新华社电 记者潘治)

为什么诺贝尔奖多颁给老者

许多人对诺贝尔奖的印象是,它经常颁发给老者,而不是正值创造力巅峰的中青年科学家和学者。比如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仍然是老者。华裔科学家高锟生于1933年,美国人史密斯生于1930年,博伊尔则生于1924年。

其实诺贝尔奖的颁奖原则就是要保证获奖成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基础性研究成果由提出到被广泛认可,往往有一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检验。此外,将奖项颁给取得了让人们心服口服的成就的人,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科研获奖心态。

比如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成果打破了当时的许多医学教条,但也经过了20多年,人们才渐渐发现这一成果的巨大价值。因此在2005年,两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美国科学家拉斯·昂萨格早在1931年就发表了论文《不可逆中的相互关系》,大大推动了热力学研究,可是直到37年后的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才授予他化学奖。

还有某类成果依靠一个人在某一时间的发明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前赴后继才能最终出成果。比如早在1970年,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就已经详细地从理论上解释了烯烃复分解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并且列举了促进这种反应的催化剂的物质成分。直到1990年,肖万的理论才第一次被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施罗克应用在实践中并制造出效果优良的催化剂。两年后,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又发展了施罗克的成果,制造出在空气中更稳定的催化剂。他们三人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伊夫·肖万获奖时已74岁,而施罗克和格拉布也已经60多岁。

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是2007年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获奖时,他已是90岁高龄。赫维奇1917年出生于莫斯科,后加入美国国籍。他最早提出了“机制设计理论”,并因此与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这一理论的提出也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

诺贝尔奖也并非总是“姗姗来迟”,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从发表论文到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只有一年时间。这被称为奇迹。但他们的成果属于可以马上验证的开创性成果,而大多数诺贝尔奖成果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许多发表成果的年轻科学家或学者到获奖时已经成为老者。不过,从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杨骏)

三得主小传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有美国国籍。拉马克里希南1971年在印度巴罗达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1978年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获生物学研究生学位,1978年至1982年在耶鲁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82年至1999年曾先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等工作,1999年至今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

施泰茨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966年在哈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67年至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1970年至今在耶鲁大学工作。

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在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目前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工作。约纳特曾因细菌抗药性方面的研究于2008年获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

女性得主 凤毛麟角

在诺贝尔奖百余年的历史上,共有789位获奖者,然而女性获奖者却少之又少,所占比例不到获奖总人数的5%。

诺贝尔奖女性得主中虽不乏居里夫人这样两度获奖的传奇人物,但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到2008年为止,只有35位女性曾获诺奖殊荣。她们所获奖项主要集中在和平奖、文学奖以及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个奖项,人数分别为12位、11位和8位。在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方面,居里夫人获得了1903年物理学奖与1911年化学奖,除居里夫人外,只有1名女性获物理学奖,3名女性获化学奖。而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颁发至今无一位女性获奖。

历史上,曾有一些杰出女性被认为足以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但却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例如,沃森与克里克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闻名,他们因此与威尔金斯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实际上,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这一历史性的发现中作出巨大贡献,她未能获奖在学术界曾引起长久争议。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 记者刘石磊)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记者和苗 吴平)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3人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中约纳特是自1964年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首先宣读了获奖者名单。他说,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贡纳尔·冯·海伊内和评委莫恩斯·艾伦贝里通过投影仪图片展示,分别详细地介绍了3名获奖者的成就。他们介绍说,生物体每个细胞中都含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基于DNA上携带的信息,核糖体便能合成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免疫系统的抗体、胰岛素、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在生命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它们在化学层面上组成并控制着生命。因此,有关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能够被迅速应用到实际中,没有核糖体存在,病菌就无法存活,当今医学上很多抗生素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他们说,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工作,分别采用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方法绘制出3D模型来体现合成核糖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的位置,他们绘制的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新抗生素的研制,以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拯救生命。

在记者招待会上,厄奎斯特拨通了约纳特的电话向她表示祝贺。约纳特在接受媒体现场电话连线采访时表示,获悉这一消息时她非常高兴,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获此殊荣。她说,虽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学中很重要,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科学家们继续寻找答案。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施泰茨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他们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米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她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详细]

赫塔·米勒:得知获奖很吃惊
米勒通过她的出版商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对自己获奖感到“非常意外”。米勒曾多次获得德国的文学奖项,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随笔等。1982年,米勒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她的其他作品有《河水奔流》《行走界线》《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赫塔·米勒代表作:《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
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我本是一只受伤的小兽,很想前行,却无路可寻。在茫茫网络,是你的手将我牵引。是的,你是上天安排下出现的,而我必定将在你的命令下消失。
据法新社报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9日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奖评审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oernJagland)表示,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奥巴马,是表彰他“在加强国际外交及各国人民之间合作上,做出了非凡的努力。”

东方网10月12日消息:据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消息,10月12日中部欧洲时间下午13时00分左右(北京时间19时00分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E·威廉姆森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颁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而瑞典科学院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奥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的经济治理边界的分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年出生于美国,现供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奥利弗·E·威廉姆森1932年出生于美国,现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两位经济学家将各获得一半奖金。

诺贝尔奖金原本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五项。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 “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经济学奖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

按照传统,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今年12月10日举行。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与去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79万元人民币)。

时间表

10月5日 宣布生理与医学奖得主
10月6日 宣布物理学奖得主
10月7日 宣布化学奖得主
10月8日 宣布文学奖得主
10月9日 宣布和平奖得主
10月12日 宣布经济学奖得主

⑸ 2009的十大发明有那些

美刊评出2009年度十大发明 年年月月,都有无数发明狂人在忙碌。他们可能无法治愈白血病或者送宇航员上火星,但其作品对现实的影响一样深远。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据此评选出2009年度十大发明。 1. 摩天大楼逃生轮(研发成本:33.5万美元,耗时:6年) “9·11”事件后,凯文·斯通为帮助人们在灾难时刻成功逃离摩天大楼设计。使用者只需打开一个抽屉大小的盒子,将一条纤维制成的绳索钩在某个安全牢靠的物体或连接点上,然后将类似外衣的安全吊带套在身上,打开窗即可一溜而下,距地最高可达100层楼。使用时完成全部准备动作不用一分钟。并配有手动的备用制动杆,从100层高的大楼下到地面,耗时不到四分钟,平均一秒钟下一层。 2.最快的坦克(名称:Ripsaw;研发成本:未知;耗时:5年) Ripsaw的设计目标是在崎岖难行的地带执行无人任务,这辆无人驾驶的坦克能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在泥泞的野地里披荆斩棘,发明者用焊接钢管做车架,使得车身强度增加50%,自重减少50%。 此项发明吸引了美国军方无人地面车(UGV)开发人员的注意,并获得国防部125万美元的资助。进行测试,Ripsaw与其他UGV的最大区别就是速度。其他UGV最高时速只有20英里左右,而价值76万美元的Ripsaw却能跟上悍马。 3. 能发电的减震器(名称:GenShock;研发成本:10万美元;耗时:2年) 这个由麻省理工学院最优秀的一群学生设计的节能减震器,利用汽车颠簸时的上下运动产生电力,帮助减少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工作量,最终达到省油目的。 GenShock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液压系统,减震器的活塞将液体泵入,驱动液压马达和一个微型电动发电机。 研发小组已与悍马制造商签订了商业合同,估计GenShock将很快出现在美军的悍马车队上。 4. “喉语”翻译器(名称:Audeo;研发成本:33万美元;耗时:5年) 这个小小的装置意在帮助那些因为运动神经元疾病、创伤性脑损伤或其他问题出现言语障碍的人。Audeo是将3个药片大小的电极贴在喉部,捕捉大脑和声带之间发出的信号。电极内一个处理器可以过滤或者放大这些信号,然后将它们传输至附带的电脑上,电脑软件将这些信号解码,转换成单词,通过扬声器读出来。不过这种技术仍有改进空间。现在使用Audeo每分钟最多只能说30个单词,大概是正常说话速度的五分之一。 5. “第六感”界面(名称:SixthSense;研发成本:350美元;耗时:8个月) 戴上由迷你投影机、摄像头和笔记本电脑组合而成的“第六感”(SixthSense),让人们以无缝方式操作智能数字设备,提供科幻作品中想像的交互体验。这套设备基本思路是:一个便携式投影机和摄像头吊你的在胸前,两者都与你背着的手提电脑相连,你的拇指和食指上缠着4种不同颜色的记号或胶带。当系统接通,摄像头就开始捕捉影像,传送回电脑,后者的视觉运算模块随即开始工作。 目前,发明者将与韩国三星公司工程师合作,将整个系统缩小,装到该公司生产的一款内置投影仪的智能手机上。 6. 截瘫人士助行器(名称:ReWalk;研发成本:超过200万美元;耗时:10年) 1997年秋摔断脖子后,以色列工程师阿米特·高弗很快开始研究ReWalk,一种可以帮助截瘫患者站立、慢走、甚至爬楼的外骨骼结构。 高弗做出的样品重44磅,只消几分钟就能“穿”上,它有几种模式,如行走、坐下和上下楼梯,用腕部一个控制器进行操纵。就像拐杖一样,这套设备很多配件(包括电动机和电池组)都是成品,无须定制。 7. 更好的静脉导管(名称:VascularPathways;研发成本:60万美元;耗时:6年) 过去30年来,用于把药物和液体滴入病人身体的静脉导管设计一直没有多大变化。阿米尔·拜尔森发现,40%的医务人员第一次进行静脉注射时都会遭遇失败。将针刺入皮肤,盲目地向前推进,常会令静脉阻塞,影响长达数周。 相形之下,拜尔森发明的VascularPathways十分实用。不管采用什么针头,使用VascularPathways的医务人员只要一看到有血通过针管回流,就知道已经找到静脉,然后就可以推动一个滑杆,将一条导引线从针内安全推出。在导管顺着导引线接进来之前,导引线卷成一个圆圆的花形,以防导管尖端伤到静脉壁。最后,针和导引线抽走,留下导管就位,再也不必反复寻找静脉。 8. 环保鱼饵(名称:IronClads;研发成本:未知;耗时:数月) 柔软而便宜的软性塑料鱼饵很受钓鱼爱好者欢迎,但它们非常容易脱落。2006年,酷爱钓鱼的霍宾斯决定亲自打造一种更坚固的饵料,用于冰钓。最后他发明了“铁甲”,用聚酯管制成的骨架提升塑料强度,可经受93磅的拉伸强度。 之后,霍宾斯抛弃有毒的塑料,改用硅树酯材料。如果被鱼儿扯掉带走,硅树酯饵会逐渐生物降解,而不是像塑化聚氯乙烯制成的软鱼饵那样释放出有毒物质。现在环保型“铁甲”正接受测试,预计今年可以出现在商店货架上。 9. 植物油发电站(名称:Vegawatt;研发成本:30万美元;耗时:4年) 工程师詹姆斯·佩雷特这个名为Vegawatt的发明是全球首个利用废弃植物油为建筑持续提供电力和热水的装置。Vegawatt售价2.2万美元,月租435美元,每周可以处理大约80加仑废油(约为一个大型餐馆的标准用量),每小时生产5千瓦电力,每周节省1000美元,减少10%的能源成本。 10. 蘑菇墙板(名称:Greensulate;研发成本:1500美元;耗时:2年) 艾本·巴耶尔和盖文·迈金泰尔准备用蘑菇建房。在实验室内,两位发明者用水、过氧化氢、淀粉、再生纸和稻壳等农业废弃品做成模具,然后注入菌丝,它是蘑菇的根体,看上去就像一束束白色的纤维。这些纤维消化养料,10到14天后就会发育成一张紧密的网络,把模具变成结构坚固的生物复合板。然后再用高温加以烘烤,阻止菌丝继续生长。两周之后,板材制作完成,可以用于墙体。 目前,这种蘑菇板材已经试用于佛蒙特州一家学校的体育馆。

⑹ 「求助」获得2009年诺贝尔奖的人都有哪些

诺贝尔和平奖----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诺贝尔文学奖----亚裔德国诗人,作家郝塔-米勒
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文卡塔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
诺贝尔物理学-----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和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乔治-史密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

⑺ 2009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科技成果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我感到有些颤抖,我在想,这种荣誉的认可对于由求知欲驱动的基础科研是多么多么的美妙……”接到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来自瑞典的获奖电话通知时,美国科学家卡萝尔·格雷德刚刚起床,正在忙着洗熨衣服。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根据诺贝尔奖的惯例,每年的获奖候选人名单在50年内都不对外公开,只在揭晓那一刻宣布得主的名字,并通过电话通知这些获奖者。今年的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获知得奖的刹那都感到“狂喜不已”。

布莱克本说,早在她当年获得有关端粒和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时,就意识到这些成果非常重要,她在“做大事”。但获得诺贝尔奖的喜讯传来时她依然十分兴奋,“我感到如此的激动……我想,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布莱克本评价说,她的发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你并不总会对一项成果有这样特殊的感受”。

突如其来的获奖消息显然令绍斯塔克也十分激动,他说:“我期待能举办一个大型的聚会,来庆祝获得这一声望很高的奖项。”

⑻ 中国2000-2009年所有科技成果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7万件增长到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0. 58万件增长到2.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⑼ 1949年-2009年数学发明有哪些

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
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荣获1983/1984年度Wolf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
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
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3.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
1943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1945年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联邦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作第二套洛克讲座讲演,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美国洛克斐勒大学教授,主持逻辑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国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兼任中国清华大学名誉教授。50年代 初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美籍华裔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
4.著名数学家力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3 年起先后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学院教授、荣誉退休教授。 林家翘教授曾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Timoshenko奖,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数学和数值分析奖,美国物理学会流体力学奖。他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195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2),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从40年代开始,林家翘教授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整整一代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从60年代开始,他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并为国际所公认。1994年6月8日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士。
5.我国泛函分析领域研究先驱者,曾远荣
1919年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部,一直读到1927年7月。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1933年取得博士学位。1934年8月至1942年7月一直任教于清华大学(1938年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2月,受国立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孙光远教授写信聘请到南京大学任教直至退休,曾在南京大学建立国内最早的计算数学专业。长期从事泛函分析研究,是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广义逆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6.我国最早提倡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学者,赵访熊
192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当时清华学校是公费留美预备学校,竞争激烈,在江苏只招3名学生,他在众多考生中名列榜首。毕业后即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系学习。他1930年在电机系毕业,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为研究生,且于1931年获硕士学位。1933年他受聘回国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1935年被聘为教授,从此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参与创办国内第一个计算数学专业。赵访熊于1962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80-1984年兼任新成立的应用数学系主任,并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他担任过中国数学会理事、名誉理事。1978年至1989年担任第一、二届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及第三届名誉理事长和《计算数学学报》主编等一系列职务。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我国最早提倡和从事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之一。自编我国第一部工科《高等微积分》教材。在方程求根及应用数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7.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吴大任
1930年与陈省身以最优等成绩在南开大学毕业,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1933年夏,在姜立夫的鼓励下,吴大任参加了中英庚款第一届公费留学考试,被录取到英国学习。他本想到剑桥大学攻读,因抵伦敦时间错过了该校入学的时机,改入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注册为博士研究生。1937年9月初,吴大任到武汉大学任教,之后即随武汉大学迁到四川乐山。后来长期担任南开大学领导工作与教学工作,著、译数学教材及名著多种。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研究领域涉及积分几何、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及其应用(齿轮理论)。1981年他任国家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数学组成员,《中国大网络全书数学卷》编委兼几何拓扑学科的副主编以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和第二届委员。
8.著名数学家,北大教授,庄圻泰
1927年考入清华学校,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34年,熊庆来教授接受庄圻泰为自己的研究生,1936年于该校理科研究所毕业。1938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庄圻泰留任北京大学。此后除继续担任复变函数课程的教学任务外,他还陆续讲过保角变换,拟保角变换,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等专业课。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函数论研究,在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上取得重要成果。著有《亚纯函数的奇异方向》,合编《AnalyticFunctionsOfOneCom·plexVariable》(在美国出版)
9.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四川大学校长,柯召
1931年,入清华大学算学系。1933年,柯召以优异成绩毕业。1935年,他考上了中英庚款的公费留学生,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在导师L.J.莫德尔(Mordell)的指导下研究二次型,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上,取得优异成绩,回国后先后任教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1953年,他调回四川大学任教至今。在这40余年间,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人材,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与此同时,他还先后担任了四川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校负责人,他卓有成效地抓了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应用数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材。其研究领域涉及数论、组合数学与代数学。在二次型、不定方程领域获众多优秀成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0.中央研究院院士,首批学部委员,许宝騄
1929年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6年许宝騄考取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国后不久就发现已患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一直未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1.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
1932年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称为“算学系”)。 1936年夏,段学复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留校任助教。1941年8月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近40年。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复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指导学生用表示论和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彻底解决了著名的Brauer第39问题、第40问题。在代数李群研究方面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了早期奠基性成果。在有限P群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数学应用于国防科研和国防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2.我国拓扑学的奠基人 江泽涵
毕业于南开大学,1927年参加清华大学留美专科生的考试,考取了那年唯一的学数学的名额,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留学,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1930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做研究助教。1931年起,长期担任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并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曾兼任理学院代理院长。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早年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为该系树立了优良的教学风尚。致力于拓扑学,特别是不动点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拓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
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年改为《数学学报》),1951年10月《中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报》)。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
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华罗庚的《堆栈素数论》(1953)、苏步青的《射影曲线概论》(1954)、陈建功的《直角函数级数的和》(1954)和李俨的《中算史论丛》(5辑,1954-1955)等专着,到1966年,共发表各种数学论文约2万余篇。除了在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史等学科继续取得新成果外,还在微分方程、计算技术、运筹学、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许多论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
60年代后期,中国的数学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瘫痪、人员丧失、对外交流中断,后经多方努力状况略有改变。1970年《数学学报》恢复出版,并创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此外中国数学家在函数论、马尔可夫过程、概率应用、运筹学、优选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创见。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1985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1981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励。1983年国家首批授于18名中青年学者以博士学位,其中数学工作者占2/3。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吴文俊应邀作了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45分钟演讲。近十几年来数学研究硕果累累,发表论文专著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上升。1985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展的长远目标。代表们立志要不懈地努力,争取使中国在世界上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 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年改为《数学学报》),1951年10月《中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报》)。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
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华罗庚的《堆栈素数论》(1953)、苏步青的《射影曲线概论》(1954)、陈建功的《直角函数级数的和》(1954)和李俨的《中算史论丛》(5辑,1954-1955)等专着,到1966年,共发表各种数学论文约2万余篇。除了在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史等学科继续取得新成果外,还在微分方程、计算技术、运筹学、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许多论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
60年代后期,中国的数学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瘫痪、人员丧失、对外交流中断,后经多方努力状况略有改变。1970年《数学学报》恢复出版,并创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此外中国数学家在函数论、马尔可夫过程、概率应用、运筹学、优选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创见。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1985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1981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励。1983年国家首批授于18名中青年学者以博士学位,其中数学工作者占2/3。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吴文俊应邀作了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45分钟演讲。近十几年来数学研究硕果累累,发表论文专著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上升。1985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展的长远目标。代表们立志要不懈地努力,争取使中国在世界上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年改为《数学学报》),1951年10月《中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报》)。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
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华罗庚的《堆栈素数论》(1953)、苏步青的《射影曲线概论》(1954)、陈建功的《直角函数级数的和》(1954)和李俨的《中算史论丛》(5辑,1954-1955)等专着,到1966年,共发表各种数学论文约2万余篇。除了在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史等学科继续取得新成果外,还在微分方程、计算技术、运筹学、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许多论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
60年代后期,中国的数学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瘫痪、人员丧失、对外交流中断,后经多方努力状况略有改变。1970年《数学学报》恢复出版,并创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此外中国数学家在函数论、马尔可夫过程、概率应用、运筹学、优选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创见。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1985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1981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励。1983年国家首批授于18名中青年学者以博士学位,其中数学工作者占2/3。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吴文俊应邀作了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45分钟演讲。近十几年来数学研究硕果累累,发表论文专著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上升。1985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展的长远目标。代表们立志要不懈地努力,争取使中国在世界上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

阅读全文

与2009年度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