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一国两制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

一国两制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

发布时间:2021-07-29 05:55:57

㈠ 为什么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和发展.

1、“一国两制”更充分地体现了国家的本质;

2、“一国两制”更有效地发挥了国家的作用;

3、实行“一国两制”,突破了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国体这一传统的理论,它允许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这本身就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它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问题的具体情况。

“一国两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实行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1)一国两制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扩展阅读: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践意义。一是顺利收回香港、澳门,保证了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二是有利于避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也尽可能为中国经济建设争取到和平的国内外环境;三是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提供了新思路,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第二,理论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现实出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科学构想。

在一个国家内,可以同时容纳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第二,创造性地把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统一问题。认为,在一个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地区,可以参照这些原则和平共处。

参考资料:网络-一国两制

㈡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这个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也可以延伸到某些国际问题的处理上。

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面临一个香港问题,一个台湾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是谈判方式,一个是武力方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都能接受,香港问题就要中国和英国,加上香港居民都能接受。”

(2)一国两制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扩展阅读:

1979年1月底至2月初,邓小平在应邀访美期间强调,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如果两岸能够实现统一,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1981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时指出:“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

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㈢ 如何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其重要意义是: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个国家内一般只能有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新话,是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㈣ 如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面临一个香港问题,一个台湾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是谈判方式,一个是武力方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都能接受,香港问题就要中国和英国,加上香港居民都能接受。

就香港来说,用社会主义去改变香港,就不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所以要提出‘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思路可以延伸到某些国际问题的处理上,所以要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好多国际争端,解决不好会成为爆发点。我说是不是有些可以采取‘一国两制’的办法,有些还可以用‘共同开发’的办法。”

(4)一国两制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扩展阅读:

1、坚持主权平等是基础

坚持主权平等,关键是相互尊重,尊重他国的差异性,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中国古代文献中对此有详尽阐述。

大意是说,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的音乐,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缤纷的景象,只有一种味道称不上美味,只有允许不同的事物存在,才能形成五彩缤纷、和谐繁荣的局面。反映到国际关系中,“和而不同”就是各国应平等相待,承认、包容乃至尊重差异,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我以为,坚持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处理国际关系,坚持以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矛盾分歧,尊重各国人民对其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都是新形势下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然要求。

2、奉行互不干涉是条件

实现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必须首先满足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互不干涉内政。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侵犯他国往往是从干涉内政开始的。正因为如此,在相互尊重主权基础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别强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我们注意到,长期以来,国际社会的干涉从来没有停止过,围绕干涉产生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干涉似乎永远是国际法上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但我始终相信,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内容,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国际法上的内涵和外延一直是清楚的,在法理上的界限一直是明确的。

世界上大多数有识之士都会持这样的观点,在联合国框架之外,离开了集体安全机制,不管以什么名义,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都是与国际法相背离的。近些年来,基于人权的人道主义干涉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理论研究成为国际法上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认为,无论当代国际法如何发展,互不干涉内政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应当予以坚持。在此前提下,内政的范畴也好,国家的责任也好,人权的保护也好,都可以深入探讨。

3、推动和平发展是核心

中国有句古话,“礼之用,和为贵。”印度、缅甸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都有这样的文化传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充分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和谐的国际关系、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和平与发展相伴而行,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离不开发展的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各国才能共同发展。正如和平应是全人类的和平一样,发展也应是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世界共同发展,而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发展。从全球范围看,和平仍然受到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因素的威胁。

只有各国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平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更是国际法的永恒主题。创新和发展国际法,应始终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4、实现合作共赢是目标

中国有一句俗话,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国际法历史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倡导“互利”的理念,可以说抓住了国际关系的实质,为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国与国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

仅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安全还是其他领域,都难以取得成功。大家注意到,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新型国际关系,相互支持、共担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要意义

人民网——人民日报:不断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内涵

㈤ 『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㈥ 如何理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及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㈦ 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1、就是创造性战略性的将和平统一原则作为一个解决一个国家统一的问题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7)一国两制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扩展阅读: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的创造者。

㈧ 如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创新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使和平与发展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世界主题大为深化。众所周知,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同志依据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发展潮流,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共存、和平共处这一现状而概括出来的两大主题。其中,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目的。世界范围内政治、文化、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争取持久和平,发展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符合两种社会制度下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用“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统一中国,正是把“一球两制”引入国内的做法。这不仅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繁荣和稳定,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消除了一个可能演变成热点、爆发点的隐患,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的总势头,促进了国际气氛的健康化。同时,用“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统一为世界其它地区的争端的处理,树立了一个绝好的范例,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际上是一种新的构想。我们提出这一方针不仅因为面临香港问题,而且因为我们对外政策的总方针是维护世界和平”。
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由处于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来的。这种国家结构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制度包容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之中,是一个新事物,是一种带有某些复合制特征的单一制国家的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是对单一制下地方政府权力范围的一种突破,也是对传统国家结构学说的一个突破,是邓小平同志适应国家统一需要而做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创造。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进行的创造性发展,必将载入科学社会主义的史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非常好的范例。今天的港澳地区,严格遵守本地区的基本法,依法治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宁,为我国的最终统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前两岸地区,两岸人民,加强密切接触,海协会和海基会定期会谈,合作协商,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为政治协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和运用,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战略和策略原则的创造性运用。战略和策略原则都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其中战略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带有根本性的原则问题,而策略规定的是各斗争形式的交替和配合,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策略是服从和服务于战略的。“一国两制”构想中的战略原则是:争取港、澳、台地区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之内,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争取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组成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浩浩荡荡的爱国大军。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必须坚持。“一国两制”构想中的策略原则是:在统一的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允许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只要这些差异不损害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振兴,都允许存在。可以看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所体现出来的策略的灵活性,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因此,也可以说邓小平同志所坚持的求同存异的策略原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一国两制”构想把无产阶级政党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对和平共处思想的创造性发挥和发展,为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两种社会制度却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呈现出两制间并存竞争、联系制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借鉴扬弃等态势。这种对两制关系的富有前瞻性的认识,成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得以产生的逻辑起点和坚实的支点,使社会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相当的深化。
大家知道,和平共处是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尤其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呼唤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但是,邓小平同志却把这一思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中国内部的统一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尽管在和平共处期间仍免不了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发生矛盾,但在一个国家内部解决,可以充实和发展彼此间的相互需要,抑制和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可以在一国内共享“两制”间和平共处带来的好处。今天的港澳地区,有中国社会主义作坚强的后盾,有港澳同胞的奋进努力,讲团结、重协商,大家在维护长期繁荣稳定的大目标下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加强沟通、顾全大局,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繁荣,蒸蒸日上。台海两岸人民,密切合作,相互支援,解决了农副产品的销售、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困难,保障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活稳步提高,这是台海两岸合作,携手发展,最终统一的宝贵经验。
港澳地区的发展和繁荣的社会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奋斗目标已经激励亿万中国人民将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全部倾注到为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为国家的繁荣和昌盛而努力的奋斗之中,使得强国富民、振兴中华这个几代中国人为之追求、奋斗不息的伟大爱国理想,逐步成为生动的现实。
用“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统一中国,这不仅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繁荣和稳定,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的组成部分。完成祖国完全统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主席在澳门回归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和“两制”紧密相连。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关键是要把爱国和爱澳有机统一起来。既要维护澳门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又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安全,尊重国家主体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既要维护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充分保障澳门同胞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又要尊重中央政府依法享有的权力,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澳门事务。”
这就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所在。

㈨ 怎样理解“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1、“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实践伟力。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2、运用“一国两制”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

采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符合内地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香港同胞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不变的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3、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4、“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一国两制”实现了由国家统一理论与实践到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9)一国两制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扩展阅读:

“一国两制”实践取得重大成就:

1、中央成功运用和平方式实现了港澳的顺利回归。

“一国两制”保障了香港澳门在一夜之间回到祖国怀抱,成功确立和适应举世无双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把社会动荡减少到最低限度,树立了脱离殖民管治地区政治转型的成功范例,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2、回归祖国的港澳依法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别行政区制度运行顺利,特区管治保持良好水准;港澳居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进步,在国际上树立了脱离殖民管治的地区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

3、纵观“一国两制”实施的20年,香港澳门在中央支持下成功抵御了回归后的各种挑战和冲击,整体保持繁荣稳定,充分彰显了这一方针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智慧和平收回港澳,也一定能够治理好、发展好港澳。

阅读全文

与一国两制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