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并举例说明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而意境是对恬美景物的“暇思无限”;而这种“暇思无限”,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词)。因为诗(词)的文学语言有内含深、寓意广、言简意赅的“功效”,能使欣赏者浮想联翩、遐思无限。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和诗意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
例:
宋代马远的《雪》: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山林,大地披上银袍,天公将大地打扮得洁白无瑕,婀娜多姿,婉如待嫁的新娘——“美丽动人”。人踪缈缈、兽迹难寻,整个冰雪世界是多么空寂、清新,又是多么寒冷,严酷啊,这漫漫冬天多么长呀……。忽然,闻得一阵阵“呀呀”的叫声,只见一行白鹭(候鸟),又从南方飞回来了,树上的雪开始熔化了——春天来了。<宋>?马远的《雪》图。依画意写诗:银装裹素锁群山,猛兽无寻数迹难①。千里冰封岂罩住?一行白鹭②依旧还。[数迹难:这句话的意思是:猛兽因天气的寒冷,而躲藏起来(冬眠),故看不到野兽的足迹。②白鹭:白鹭鸟(候鸟)。]
Ⅱ 山水画怎样用笔墨
山水画技法中的点主要是用来表现树叶和苔点。点叶有各种点:如介点、垂藤点、米点等等。苔点作用较广,可以用来表现石间苔草、树上寄生物,以及远树等。苔点在画中非常重要。点在山水画技法运用时,要注意尽月中锋用笔,落笔要干脆利落,要点得坚实、有力、凝重,像“高峰坠石’,同时也要像小鸡啄米那样有松紧、有快慢、有节奏,并且要注意浓淡、疏密的变化。另外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运用各种笔墨,点出不同的点,如湿墨点、渴墨点、焦墨点、聚锋点、散锋点等。
染是用羊毫软笔蘸湿墨烘染出物象的体积、空间层次和画面气氛等。中国画虽然不像西洋画那样追求自然真实的光影变化和雕塑般的体积、空间效果,但还是要有阴阳向背,要有空间层次。染就可以在勾、皴、点的基础上加强这种效果。染一般都染在物象的凹陷处、阴暗处以及交叠处。染烟云、雨雾主要是染出烟云、雨雾的势态,有时也要染得厚润。
染有干染和湿染,干染就是直接用湿笔在干纸上染;湿染则要先用清水把纸打湿,然后再用笔在湿纸上染。湿染要注意待纸上水分半干不干时再染,笔的水分也不要多,否则墨会乱跑。干染留下笔迹,湿染没有笔迹。干染活泼,湿染滋润。染时一般要等第一遍墨干了才可以染第二遍墨,依次类推,直至达到满意为止。染要染出层次,不能染平,染平了就没韵味了。
工笔重彩山水画用墨渲染是为上色打底,因为是在熟纸和绢上染,所以山水画技法的染法和写意有别。一般要用两支笔交替使用,一支上色,另一支用水晕开,使浓淡过渡自然,不皿痕迹。可等干后反复渲染,直至达到所需效果。每次上色不宜过深过浓,这样才能染得均匀、细腻、层次丰富。
中国山水画情趣美是一幅画里情调和趣味所产生出的美感。对情趣美的追求,始于对姐妹艺术的借鉴。民间艺术、儿童画及农民画的直率、天真、稚拙、自由,给“正襟危坐”的正统的中国山水画以启迪。情趣美包括笔墨的情趣美、造型的情趣美、构图的情趣美。传统山水画中对情趣美的认识不足。就笔墨而言,古人是非常重视笔县的。千年以来,对笔墨的锤炼使中国画的笔墨运用炉火纯青。也有些画家在极尽笔扭之能事时,客观上笔情扭趣得到了展现。但就主观而言。他们还不能意识到这点,即使意识到,也不会以此为追求目的。在传统山水画里,笔墨始终是情意的附庸,是观念的载体,是程式的奴仆。造型、构图也是如此。山水画不一定非要居中而绘,构图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偏山斜水别有情趣。绘画本来就是一种陶冶性情的文化活动,要种类丰富才能称之为胜景。南宋时期有被称为“马一角”的绘画大师马远与被称为“夏半边”的绘画大师夏圭,合成“马夏”,他们将偏山斜水演绎的饶有意趣,引观者共鸣,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清初画家朱耷的山水画可以说脱尽窠臼,但其冷涩的笔里、怪异的构图、扭曲的造型是表现残山剩水的需要;是写愁寄恨、愤世嫉俗的心态写照。人评其画“墨点无多泪点多”,可见墨点只是泪点的载体而已。
直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造型、构图等形式才得以解放,才有了其本身的情趣可言。和传统画家迥然有别的是,有一些现代画家就是以追求、表现情趣美为目的,是自觉的。比如通过对笔墨的特殊运用(用笔的散锋,用墨的冲破、撒盐等),通过对画面形象的夸张、变形,通过对构图的分割、解构、反常规的处理等。化笔墨为情趣,化景物为情趣,化构图为情趣,使画面呈现出有情趣的美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有所侧重。
中国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其表现形态主要是笔悄墨趣;中国画又以意象造型为主,意象造型可使画家能比较自由地造型和处理构图。中国山水画的抽象性、意象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山水画尤其这样。情趣美是中国画的又一魅力,也是现代画家孜孜追求的目标。
Ⅲ 关于山水画的笔墨意识
中国山水画是以笔墨为主的(毛笔和墨水)。
前面应该先写笔墨吧,把中国山水画的特点等问题。
然后与西方的油画作比较,进步说明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点。
中国的山水画讲求意境,而西方油画讲求的是真实,光与影
中国山水画有的笔墨能够很好的突出意境,含蓄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讲求诗意,诗境,诗画同源同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笔墨能够更好的展现作者的内心思想,特别是山水画,山水本来就是很又虚幻性,用笔墨画起来更有特点。
然后分析一下大师们作品的笔墨意识和作品。
最后的错你的结论!
我对油画也比较的有研究!(如果需要,我也可以给你一些)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Ⅳ 山水画的意境是什么
不拘泥于物体本身的真实性,而重在其背后的主观真实,“山川使我为山川言”,这是中国山水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更甚则以阔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换,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括进江山万里;
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换,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
从古代起,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是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日本古代虽然也是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但日本的风景画始终没有人或动物出现,显示的是宁静的气氛;欧洲则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作为人物背景的风景,到了17世纪才开始有纯粹的风景画。
(4)山水画意境创造与笔墨扩展阅读:
起源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
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
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山水画: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
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
Ⅳ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所重视的意境的创造
就是指作者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一般来说画中的意境多是作画者的想象,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环境。
Ⅵ 如何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对其构图和笔墨等方面进行分析。
你是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嘛 我讨厌中外艺术赏析
Ⅶ 如何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对其构图和笔墨等方面进行分析
搜一下:如何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对其构图和笔墨等方面进行分析
Ⅷ 对一幅山水画以构图和笔墨方面进行赏析,800左右
【博宝艺术网讯】博宝艺术网评论员 闫勍 撰文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的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多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下图的山水画《山明水净》出自博宝网合作艺术家闫玉琛之手,艺术家逼真的描绘了高山绿水,绿树红花,整体塑造除了一种云烟缭绕的仙境般的世界。这一幅逼真的山水画,形象的表达了“山明水净”的情景,让人赞叹不已,值得鉴赏收藏!
【博宝点评】每个艺术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这一种风格是不能被取代的,他们用自己尖锐的独特作风在艺术领域里独树一帜,付出众多的艰辛和努力,赢得人们的赞同和喜爱。博宝网合作艺术家闫玉琛,作为一名山水画的艺术家,他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构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肯定。其创作的执着和坚守,是十分让人敬佩和崇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