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止疼片

发明止疼片

发布时间:2021-07-28 21:40:35

① 有没有打一针止十年的止痛药

没有,如果是身体某个地方特别疼痛可以选择去医院检查让医生诊断

② 李嘉诚发明止疼药

是钱

③ 麻醉剂的是怎么发明的

众所周知,在绝大多数的现代外科手术中,麻醉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如果没有麻醉药的辅助,很少有病人能够忍受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所以在发明麻醉药以前,外科手术往往失败,因为还没有等到手术结束,病人就因为无法忍受剧痛而死去。虽然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巴比伦、希腊等)在古代即积累了麻醉法的经验,但是主要是应用植物性麻醉药(曼陀罗花、鸦片、印度大麻叶等),亦有神经干机械性压迫、饮酒、放血等使病人丧失神志,甚至棒击病人头部造成昏迷的“麻醉”方法,也有手术时在手术部位搽酒精,靠酒精的吸热作用减缓疼痛感,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使人满意。

在使用麻醉剂之前,惨死在外科医生刀下的人所经受的痛苦无可名状。每一例手术都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痛苦嘶叫。

由于手术时病人十分痛苦,休克极多,迫使手术向快速方向发展。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可三分钟锯断大腿,半分钟切去乳房。法国名医让·多米尼克·拉里24小时为200个病人做完了截肢手术。在这些快刀手中,最出名的是英国医生罗伯特·李斯顿,他以手术奇快著称,人称“李斯顿飞刀”。

李斯顿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曾发明外伤软膏、止血钳等医疗用品,其中骨折用的固定木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仍在使用。他身高1.88米,天生一副急性子,在当时的医学界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在他经手的病例中,有三个特别令人胆寒:他曾在两分半钟内切下患者的腿,但由于用力过猛,同时也切下了患者的睾丸;一名颈部溃烂的少年,由于李斯顿的过分自信而导致误诊,当他用刀切开患部时,少年立即喷血不止而死;他还创造了一起历史上唯一死亡率达300%的手术纪录:被他以神速切下腿部的患者翌日因感染死去(这在当时相当常见),他的助手则被他失手切断手指,亦因感染而死去,另一个无辜受害者是在场观摩手术的一位名医,被他刺中两腿间的要害,因恐惧而休克致死。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一个早期愿望必定是对魔幻止痛物的希冀。为达到这一目的,古代的医生们对某些植物的止痛性能作过广泛地研究,从实践经验中悉心积累了许多知识。

400年之前,可卡因和鸦片就已作为影响心理状态的药品而为人所熟知。它们也经常被当做药物来使用。公元1世纪初,罗马作家塞尔苏斯曾建议将莨菪当做镇静剂使用。对罗马人来说,药力最强的麻醉剂当属曼陀罗子。其理由还是充分的:曼陀罗子含有颠茄碱和东莨菪碱,都是减缓心律的药物,服用得当还能彻底消除疼痛,减少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精神创伤。普林尼于公元75年前后描述过罗马医生更具建设性地使用这种药物的过程。在欧洲中世纪,为古罗马人所熟知的这些麻醉药物一直在持续使用。但在摄取途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常见的摄取途径是公元9~15世纪无数典籍中提到的“催眠海绵”法。它是把一些药物,包括鸦片、曼德拉草、莨菪和从芹叶钩吻中提炼的毒物,混合后浸入海绵之中,随后将海绵晾干。在需要麻醉剂时可将海绵浸湿,放在患者的嘴上,让患者吸入药味。这些混合药物肯定会使任何人陷入毫无知觉的状态,尽管吸入致命的芹叶钩吻毒物(可以先后抑制神经系统的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会使整个手术极具风险。

但是情况表明,这些处方并不像所说的那样深受欢迎——因为它们在剂量过高时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危险。

除了西方,中国古人很久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公元2世纪,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并已可以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是19世纪初的事,比我国推迟了一千六百多年。这是中国麻醉术最重要的一个进步。

华佗对麻醉学的贡献已得到国际医药学界的承认,并不断有人对麻沸散的成分进行研究。美国的拉瓦尔在其所著的《药学四千年》一书中指出:“一些阿拉伯权威提及吸入性麻醉术,这可能是从中国人那里演变出来的。因为,据说中国的希波克拉底——华佗,曾运用这一技术,把一些含有乌头、曼陀罗及其他草药的混合物应用于此目的。”其中所说的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的奠基者。

可惜的是,“麻沸散”已经失传了。19世纪以来,手术治疗的客观要求日益增长,对麻醉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同时化学的发展为麻醉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799年,英国的化学家戴维最早发现了氧化亚氮有麻醉作用,他在自己吸入氧化亚氮后,发现其炎症部位的疼痛有所缓解,因而他断定:“氧化亚氮,可以在出血不多的手术中起到麻醉作用。”戴维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叙述过他吸入氧化亚氮以后的欢乐、快慰的感觉。因此氧化亚氮也称作“笑气”。但是这一发现却没能及时在临床上推广。

1824年,希克曼用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氧气对动物施行了麻醉实验,并进行了截肢手术。他要求进行人体实验,但未被应允。直到1893年,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多量笑气可使人呈醉态,甚至失去知觉,使用麻醉剂的时代才真正开始了。

除了氧化亚氮以外,人们还探索了其他麻醉的方法。1818年,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著作中曾指出“乙醚有致人昏迷的作用,其效应与氧化亚氮很相似”。1842年,美国罗彻斯特的一个叫威廉·克拉克的学化学的学生,给一个需要拔牙的妇女施用了乙醚,使她在拔牙时毫无痛苦。同年3月30日,美国的另一位医生克劳福德·郎格应用乙醚吸入式麻醉方法,成功地为一个颈背部肿瘤患者进行了切除手术,随后他继续用乙醚进行了许多小手术。由于当时郎格居处偏僻,他的成就未能被世人所知。

1844年夏天,美国牙科医生莫尔顿到波士顿实习,并来到他的校友杰克逊处学习化学知识。后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是位化学家。一次闲谈中,莫尔顿谈到拔牙时如果能破坏牙神经就好了。杰克逊说,他有些乙醚,这种物质可减轻牙痛,说着随手给了莫尔顿一些。后来,一位患者找莫尔顿拔牙,并希望不要太痛。于是莫尔顿将蘸有乙醚的手帕递给患者,让其吸入,使其渐渐失去知觉,然后在助手的帮助下,将牙拔掉。莫尔顿拔完牙后,问患者有何感觉,病人高兴地说:“真是奇迹!一点疼痛感都没有。”这次成功引起很大轰动。麻醉药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承认和应用。

1846年10月16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另一个莫尔顿用乙醚麻醉,从一个病人的脖子上割下一个肿瘤,仅历时8分钟,首次证明在进行大手术时,能用乙醚来进行全身麻醉。这次手术成功的消息在美国迅速传开,而后又传遍了全世界。各国相继采用乙醚麻醉进行手术,结束了病人必须强忍剧痛接受手术的时代。中国和俄国都是在莫尔顿成功的次年即开始采用乙醚麻醉的国家。

后来,妇产科大夫辛普森把乙醚用在产科手术中,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用氯仿比乙醚的麻醉效果更好,所以氯仿成了第三种重要的麻醉药。

今天,乙醚和氯仿仍是全身麻醉最常用的麻醉剂。

知识点

可卡因

别名古柯碱,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具有局麻作用的天然生物碱,为长效酯类局麻药,脂溶性高,穿透力强,对神经组织亲和性良好,产生良好的表面麻醉作用。其收缩血管的作用,可能与阻滞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有关。毒性较大,小剂量时能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欣快感,随着剂量增大,使呼吸、血管运动和呕吐中枢兴奋,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大剂量可引起大脑皮层下行异化作用的抑制,出现中枢性呼吸抑制,并抑制心肌而引起心力衰竭。因其毒性大并易于成瘾,近来已被其他局麻药所取代。

④ 人类历史上贡献最大的五种药物,分别是什么呢

在古代成年男子的寿命一般也只有40多岁,即使是这样,在当时也称得上长寿了,由于古代战争频繁,各种流行病频发,人的生命脆弱得如同纸一般,身体很容易因为这些内在外在的原因而崩溃,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崛起,很多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在现代医学的显微镜下,纤毫毕现,无所遁形,根本就不算什么!其实我们现代人能拥有这样悠然的心态,还是要感谢这几种药物的诞生,没有它们,我们至今也难逃死神的魔爪。

第一种,青霉素。

⑤ 止痛药有多少年历史

发展史简直就是人类与疼痛抗争的历史,早在数百年之前,古埃及人用桃金娘科植物的干叶子煎药涂于背部和腹部,缓解子宫疼痛;然后,希腊人用其白杨木树皮/柳树皮提取物治疗眼疾;咀嚼柳树皮提取物缓解分娩疼痛和退热。NSAIDs的鼻祖是阿司匹林 :1899年,德国拜尔公司的化学家霍夫曼(Hoffmann)成功合成了具有抗炎和解热镇痛作用的乙酞水杨酸— 阿司匹林。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至于其他制剂的发展,简略的见下面的年史:

1763年,英格兰Edward Stone发现柳树皮中起镇痛作用的苦味物质水杨苷
1830年,德国人设法从柳树皮中提取了水杨苷
1860年,德国Kolbe和Lautemann合成了苦味水杨酸
1875年,德国拜耳Hoffman合成美味乙酰水杨酸
1893年,扑热息痛首次用于药物
1897年,Hoffman和Dressler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活性成分合成乙酰水杨酸
1899年,阿司匹林正式由拜耳公司上市,一直使用到现在
1949年,保泰松上市
1950年,FDA批准扑热息痛
1963年,消炎痛(吲哚美辛)上市
1967年,布洛芬上市
1974年,萘普生上市
1976年,双氯芬酸钠由日本藤泽公司最先发明
1999年,赛来昔布(西乐堡)和罗非昔布(万络)上市
2004年,万络因为心血管副反应正式撤市

⑥ 爱迪生发明的治痛风药是什么

据统计,我国约有210万至940万痛风患者,数量庞大。痛风已俨然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一样,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顽疾。实际上,痛风往往与上述疾病伴发,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痛风怎么来的,如何有效避免痛风,又如何更好地治疗管理痛风呢?

第一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血液中的尿酸盐在关节腔沉积导致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痛风这个名词很好地形容了患者的表现。首先是疼痛来如风,之前可能没有什么征兆,疼痛很快就发作起来了;其次是真的“痛疯”了,很多痛风患者都描述过想把疼痛部位给砍掉,可见疼痛有多厉害。
第二尿酸盐为什么会到了关节腔里?
尿酸盐在关节腔沉积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所致。那么尿酸又是从哪来的呢?尿酸是从细胞DNA成分中的嘌呤代谢产生的。我们血液中的尿酸有20%来自摄入食物中的嘌呤,其余的都是自己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

第三
尿酸浓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在摄入和产生尿酸的同时,也会排出尿酸,正常时能维持平衡。当排出减少或者摄入产生增多时,就会出现尿酸水平升高。不得不说,尿酸浓度过高90%的原因是排出减少。

第四
尿酸升高还会造成什么危害吗?

有人可能会觉得痛风尽管痛,但治疗几天就好了,没什么太大危害吧。但痛风发作时不敢动,而长期痛风会导致关节畸形,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残疾,是很影响生活质量的。另外,尿酸高还容易形成肾结石,造成肾功能损伤甚至肾衰。如前所述,痛风尤其是在女性中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五
怎么预防痛风?

调节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办法,包括减重、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限制酒精摄入(每天不超过1两白酒)。简单地说吧,就是“管好你的嘴,迈开你的腿,看好你的腰围”。另外,控制伴随痛风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也很重要。不过这几类疾病通过上述改变生活方式的做法也能得到改善。

第六
哪些食物富含嘌呤?

既然嘌呤是细胞内DNA的成分,那么一般来说,细胞越密集,所含嘌呤就越多。具体来说,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心、肾),海产品(尤其是海鱼、贝壳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鱼虾、肉类、豆类;而各种谷类、蔬菜、水果、牛奶、鸡蛋含量较低。注意,不要把嘌呤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混为一谈。

第七
万一痛风发作怎么办?

在痛风发作时不要试图去用药降低血中尿酸水平,因为这样反而会加重痛风。正确的做法是给予止痛抗炎药。能用的就目前就三大类:一是解热镇痛药,包括布洛芬800mg一天3至4次,或吲哚美辛25-50mg一天4次;二是秋水仙碱,从1mg开始,然后每1-2小时吃0.5mg,24小时总量不超过6mg;三是激素类,可关节腔内给药,也可口服泼尼松20-30mg,每天一次,10-14天内逐渐减量。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应注意其副作用。

⑦ 医生发明一止痛良药,秘方却被儿子低价贱卖,如今怎么样了

随着人类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先进,地球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夏天的时候,打完篮球或者做完其他的什么运动,然后去附近的商店买上一瓶冰镇可口可乐喝下去,那又甜又涩又古怪的味道真的让人很痛快。因此可口可乐在夏天几乎风靡了整个世界,但是你知道这种风靡世界的畅销饮料一开始居然是一种止痛药吗?

不过坎德勒也没有笑到最后,1919年,他儿子也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可口可乐的产权以250万美元转卖给了另外一个商人,从此可乐全球风靡。坎德勒得知了之后大哭一场,最后在闷闷不乐当中死去。

⑧ 发明止痛神药外用可以申请专利吗

肯定可以啊,你需要申请专利吗?

⑨ 他发明止痛良药,配方却被儿子以2300美元贱卖,后来怎样

随着社会的繁荣,人们对物质生活也变得有了追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更是如此,其中在饮料方面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品类,比如饮料就分为几个品类,例如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功能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等,碳酸饮料更是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而作为碳酸饮料里的可乐也是变成了该品类的销冠,而关于可乐的起源可谓是扑朔迷离。



不过很快坎德勒的儿子又将配方卖给了别人,从而演变成了今天畅销全世界的可口可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坎德勒知道自己的儿子把配方卖给了别人之后,得了一场大病,1929年3月,郁郁寡欢,悲痛离世。

⑩ 医生发明一止痛良药,为何如今会成为世界知名的饮料呢

这个饮料就是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的配方原本是医生约翰·潘伯顿发明的,可以止痛,但是被他的儿子卖给了坎德勒,可口可乐便成为了著名的饮料。

阅读全文

与发明止疼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