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家在大自然有灵感发明的东西是什么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大部分的发明创造都是靠仿生研究成功的。车轮灵感来源于圆形的滚石或滚木,莱特兄弟从鸟身上得来的灵感发明了飞机,贝尔通过声音的传递得来的灵感发明了电话为人类开辟了信息的时代。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来的灵感,为军事上做出了贡献。像现在的电脑是仿造人类的大脑而发明出来的。汽车是从马车仿造而来的。所以我们身边一切的发明创造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大自然直接或间接的灵感启发。
2. 创意小发明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对生活中事务的认识
3. 人类哪些发明的灵感来源于昆虫
昆虫个体小,种类和数量庞大,占现存动物的75%以上,遍布全世界。它们有各自的生存绝技,有些技能连人类也自叹不如。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仿生学方面的任何成就,都来自生物的某种特性。
蝴蝶与仿生
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惹,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置的不断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有时温差可高达两、三网络,严重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正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从而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大难题。
甲虫与仿生
屁步甲炮虫自卫时,可喷射出具有恶臭的高温液体“炮弹”,以迷惑、刺激和惊吓敌害。科学家将其解剖后发现甲虫体内有3个小室,分别储有二元酚溶液、双氧水和生物酶。二元酚和双氧水流到第三小室与生物酶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就成为100℃的毒液,并迅速射出。这种原理目前已应用于军事技术中。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为了战争的需要,据此机理制造出了一种功率极大且性能安全可靠的新型发动机,安装在飞航式导弹上,使之飞行速度加快,安全稳定,命中率提高,英国伦敦在受其轰炸时损失惨重。美国军事专家受甲虫喷射原理的启发研制出了先进的二元化武器。这种武器将两种或多种能产生毒剂的化学物质分装在两个隔开的容器中,炮弹发射后隔膜破裂,两种毒剂中间体在弹体飞行的8—10秒内混合并发生反应,在到达目标的瞬间生成致命的毒剂以杀伤敌人。它们易于生产、储存、运输,安全且不易失效。萤火虫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且转化效率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6%。人们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另外,根据甲虫的视动反应机制研制成功的空对地速度计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事业中。
蜻蜓与仿生
蜻蜒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蜒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km/小时。此外,蜻蜒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蜒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仿效蜻蜒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为了研究滑翔飞行和碰撞的空气动力学以及其飞行的效率,一个四叶驱动,用远程水平仪控制的机动机翼(翅膀)模型被研制,并第一次在风洞内测试了各项飞行参数。
第二个模型试图安装一个以更快频率飞行的翅膀,达到每秒18次震动的速度。有特色的是,这个模型采用了可变可调节前后两对机翼之间相差的装置。
研究的中心和长远目标,是要研究使用“翅膀”驱动的飞机表现,以及与传统的螺旋推动器驱动的飞机效率的比较等等。
苍蝇与仿生
家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快速的飞行技术,这使得它很难被人类抓住。即使在它的后面也很难接近它。它设想到了每一种情况,非常小心,并能快速移动。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它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是保持苍蝇身体平衡的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可使飞机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能自动恢复平衡,即使是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苍蝇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范围内的物体。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像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并能对数十种气味进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作出反应。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潜艇和矿井等场所来检测气体成分,使科研、生产的安全系数更为准确、可靠。
蜂类与仿生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早已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
其它昆虫与仿生
跳蚤的跳跃本领十分高强,航空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英国一飞机制造公司从其垂直起跳的方式受到启发,成功制造出了一种几乎能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现代电视技术根据昆虫单复眼的构造特点,造出了大屏幕彩电,又可将一台台小彩电荧光屏组成一个大画面,且可在同一屏幕上任意位置框出某几个特定的小画面,既可播映相同的画面,又可播映不同的画面。科学家根据昆虫复眼的结构特点研制成功的多孔径光学系统装置,更易于搜索到目标,已在国外一些重要武器系统中应用。根据某些水生昆虫的组成复眼的单眼之间相互抑制的原理,制成的侧抑制电子模型,用于各类摄影系统,拍出的照片可增强图像边缘反差和突出轮廓,还可用来提高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也可用于文字和图片识别系统的预处理工作。美国利用昆虫复眼加工信息及定向导航原理,研制了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仿昆虫复眼寻的末制导导引头的工程模型。日本利用昆虫形态及特性开发研制了六足机器人等工学机器和建筑物的新构造方式。
未来展望
昆虫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迁而逐渐进化,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着各自的生存本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昆虫的各种生命活动掌握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意识到昆虫对人类的重要性,再加上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新一代生物电子技术在昆虫学上的应用,模拟昆虫的感应能力而研制的检测物质种类和浓度的生物传感器,参照昆虫神经结构开发的能够模仿大脑活动的计算机等等一系列的生物技术工程,将会由科学家的设想变为现实,并进入各个领域,昆虫将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4. 著名发明家靠什么灵感发明东西呢
锯的发明
大家可能还熟记着小学课本中的那篇关于鲁班发明锯的文章专吧.传说,有一属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很大的任务——建筑一座大宫殿.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紧.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当时还没有锯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们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工程的进度.那个年代,完成不了奴隶主的任务是要受重罚的,鲁班心里非常着急,就亲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时候,他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很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从这个故事都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5. 发明的灵感来自于自然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是多种多样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浑成,质朴无华,然而正是受此启发,人类才发展起了建设科学,建立起了现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日夜奔腾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导人们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运动的惯性力等许多道理,教会人们如何开发利用大自然的潜能吗?金属,给人类的灵感就更多了,这类看起来很坚硬的东西,被火融化后竟能按照人类的需要变成为人类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明白了各种物质都有熔点,都能进行形态和能态转化。
仿生学,你可不要小看它。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大部分的发明创造都是靠仿生研究成功的。莱特兄弟从鸟身上得来的灵感发明了飞机,贝尔通过声音的传递得来的灵感发明了电话为人类开辟了信息的时代。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来的灵感,为军事上做出了贡献。像现在的电脑是仿造人类的大脑而发明出来的。汽车是从马车仿造而来的。所以我们身边一切的发明创造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我们的资源。所以说人类的现代化文明以及高科技60%是靠仿生学得来的。从而把人推向了文明,也把人类从事物链中的第二位推向第一位。所以仿生学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1、壁虎粘合剂
在海滨小屋的墙壁处,下榻在这里的度假者看着壁虎快速穿过,他们的眼中不禁闪现出惊奇的眼神。早在几年前,科学家就认识到:由于壁虎足垫上拥有数百万个分叉的小刚毛,因此使得具备了神奇的飞檐走壁的本领。现在,科学家正在研制模仿这种神奇力量的一系列超强粘合剂,即壁虎粘合剂。有了它的发明,爬墙机器人将会相继问世;有了它,友好型头发绷带将可能产生;在未来不久,人们甚至可以凭借采用这种粘合剂制造出一种神奇手套,戴上它就拥有了和壁虎一样飞檐走壁的本领。到时候,你可以和你的朋友度假的时候,完全可以和这些四足动物好好比试一番。
2、海参塑料
我们知道,当海参受到惊吓以后,它柔软的身体内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在数秒钟之内使它的皮肤变硬,变硬了的皮肤就像一副铠甲一样坚硬。它这一软硬兼备的本领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灵感,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在遇到水之后立即由硬变软的塑料材料。这种像海参一样软硬兼备的塑料可用于生物医学移植。例如,可用作大脑的显微电极。
3、鲨鱼皮泳衣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在游泳项目中获得了8枚金牌,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他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首先得归功于多年的刻苦训练和他自己拥有的令对手羡慕的天赋,但他所穿的鲨鱼皮泳衣可能也让他拥有了某种优势。
“鲨鱼皮”是昵称,大名是:Speedo LZR RACER,它是由Speedo公司、美国宇航局和澳洲流体实验室联合开发的第四代鲨鱼皮泳衣,是世界上首件100%利用超声波粘合的泳衣,周身找不到一处接缝,因此也减少了部分阻力,打造出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泳衣,而浮力和光滑程度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据估计,LZR泳衣会让使用者在奖牌争夺战中处于2%至5%的优势,这足以决定胜负往往取决于分秒的冠军归属。自从新泳衣今年2月份推出后,加上本届奥运会,已经先后有59项世界纪录因它而“破”。美国《连线》杂志公布的奥运选手合法提高成绩的十二件“法宝”中,鲨鱼皮泳衣排名第一。
这种超级泳衣材料模仿了鲨鱼皮的形状和质地特点。鲨鱼皮表面粗糙的V形皱褶可以大大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从而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进而实现快速游动。这些最新型的“鲨鱼皮”泳衣从肩到脚跟紧贴皮肤,看上去像个没有披斗篷的超人。它的首要功能是包裹住乳房和臀部等会在水中晃动增加阻力的部位,人要把自己挤进这套泳衣得花不少时间。除了减少阻力,它们还能使游泳者的下半身处在更水平的位置。 据了解,鲨鱼皮泳衣在关键部位镶嵌聚亚安酯板材,挤压身体表面产生最大阻力的部位,使身形变小,减少“形体阻力”。经过美国宇航局风洞测试证明,鲨鱼皮泳衣具有排斥水的功能,具有很小的阻力。
6. 牛顿有哪些发明了什么从那里的灵感
1、苍蝇-----小型气体分析仪。。
2。萤火虫-----人工冷光;
3。电鱼------伏特电池;
4。水母------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5。蛙眼------电子蛙眼
6。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探路仪”。
7。蓝藻-----光解水的装置,
8。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步行机。
9。动物的爪子------现代起重机的挂钩
10。动物的鳞甲------屋顶瓦楞
11。鱼的鳍------桨
12。螳螂臂,或锯齿草------锯子
13。苍耳属植物-------尼龙搭扣。
14。龙虾-------气味探测仪。
15。壁虎脚趾------粘性录音带
16。贝-----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
17。鲨鱼-----泳衣,
18。-鸟----飞机
19。鱼------潜水艇
鲁班从带锯齿的草发明了锯子;
从鸟类的飞行,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的发明——来自动物的灵感
从苹果的下落,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
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根据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群居特点,编程领域出现了蚁群算法;
从生物的神经元分布和联系中,我们有了人工智能系统,出现人工神经网络;
7. 莫尔斯发明的灵感故事
朋友,你们可知道150多年前发明电报的人是一位美国的画家?也许你们会怀疑:不懂电学的画家怎能发明电报呢?
其实,这也不奇怪。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要是勤学苦钻,不仅外行可以变成内行,而且还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美国画家莫尔斯发明电报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
在“萨利”号邮轮上
1791年4月27日,萨缪尔·莫尔斯诞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查理镇,父亲是知名的地理学家。他毕业于耶鲁大学美术系时,只有19岁。1832年秋天,已任美国国立图画院院长的莫尔斯从欧洲考察和旅游回国时,在一艘从法国勒阿弗尔港驶往美国纽约的“萨利”号邮客轮上,认识了一位美国医师、化学家、又是电学博士查理·托马斯·杰克逊。当时杰克逊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电学讨论会后回国,谈到了新发现的电磁感应,引起了莫尔斯极大兴趣。
“杰克逊先生,电磁感应是怎么回事呢?”莫尔斯好奇地问。
“你看一下实验就清楚了!”杰克逊说道,就从皮包里取出一些电器材料放到桌上,然后给绕在蹄形铁芯上的铜线圈通上电,只见桌上的铁片、铁钉都被那铁芯吸上了。不一会,断了电,那些铁钉、铁片很快就掉了下来。
“导体在磁场中作相对运动会产生电流,通电的线圈会产生磁力,这种现象就叫电磁感应现象!”杰克逊简要解释道。
“我虽然不懂电学,经过您的指教,使我开了窍。非常感谢!”
莫尔斯回到自己的房间,久久不能平静,感到电磁感应把他引进到一个广阔的天地。他利用在船上休闲的时间兴致勃勃地阅读了杰克逊借给他的有关论文和电学书本,画家的丰富想象力使他萌发了一个遐想:
“铜线通电后产生磁力;断电后,失去磁力。要是利用电流的断续,作出不同的动作,录成不同的符号,通过电流传到远方,不是可以创造出一种天方夜谭式的通信工具了吗?”他越想越入迷,觉得这个极妙的理想正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它。他毅然下决心去完成“用电通信”的发明。
艰苦的历程
莫尔斯回到国立图画院后,白天坚持本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电学。他把自己的画室改造成电报实验室。为了缩短自学的时间,特地拜电学家亨利为师,定时去听课,学做实验。每逢假日和晚上,莫尔斯经常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集中精力边学习边设计边试验。他苦干了4个春秋,制造出了首台电报样机。可是,连续多次试机,发现磁铁毫无动作。他万分焦急地找到一位教授肯尔,向他求教。
“你在磁铁上绕了多少圈线?”肯尔似乎捉摸到问题的症结,开门见山地问道。
“共绕了10圈。”莫尔斯答道。
“太少了,多绕几圈,你再试试,准能达到足够的磁力。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肯尔给他很大鼓励。
莫尔斯遵照肯尔的指点,回到实验室重新绕电线,嘿!磁铁真的动作起来了。
可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1837年9月4日,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信号只能传送500米。但他毫不气馁,继续研究。他从亨利老师的发明得到灵感,终于创造出了一种起接力作用的继电器,解决了远距离信号减弱的问题。
然而,如何利用电磁铁电流断续时间长短的动作,录成记号,变成文字,真正起到通信的作用呢?莫尔斯请来朋友维耳当助手,费尽心血,创作出用点(·)和划(-)符号的不同排列来表示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成为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后被称为“莫尔斯符号”。他与维耳还研制成电报音响器,可以在收电报的同时,通过电码声音直接译出电文,大大缩短了收报译文的时间。
第一次收发电报成功
为了使电报样机迅速得到试验鉴定,莫尔斯与维耳多次研究考察,拟定了在华盛顿与马利兰州的巴尔的摩两城市间架设第一条40千米长的高空试验性电报线路计划。几经波折,计划于1843年得到美国国会的拨款支持。1845年5月24日,在美国国会大厦举行的世界上第一次收发电报公开试验获得了成功。几年后,电报很快得到推广。
1854年,美国最高法院正式确定莫尔斯的发明专利权。1858年,欧洲各国联合发给莫尔斯40万法郎奖金。这位画家成为电报发明家的故事传遍了世界!
晚年,享有盛誉的莫尔斯将发明电报获得的巨大财富从事慈善事业。1872年4月2日莫尔斯逝世后,纽约市人民特地在中央公园为他建造了一座雕像,永远纪念他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8. 哪种事物给了你启示,激发了你进行发明创造的灵感呢
1.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 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灯使黑暗化为
9. 什么是魔术贴谁发明的。发明它的灵感是啥
魔术贴(HOOk&LOOP)读音mó shù tie,又名粘扣带, 是衣服上常用的一种连接辅料,分子母两面,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LOOP),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HOOK)。一般的衣服HOOK在上面。
产品广泛用于服装、鞋子、帽子、手套、皮包、沙发、车船、座垫、航空用品、雨披、窗帘、玩具、睡袋、体育运动器材、音响器材、医疗器械、帐篷、小轮车护套、各类军工产品、电子电线、充电器、陈列用具等。
魔术贴是由瑞士一名工程师乔治-德-麦斯他勒(1907——1990)发明的.一次打猎回来,他发现针尾草粘在自己的衣服上。他用显微镜观察后发现,针尾草的果实有一种勾状结构,可以粘附到织物上. 于是他就想到用勾子固定毛面。
其实在鸟类的羽毛中早已存在了这种结构,鸟类的正羽由羽轴和羽片所构成。羽片是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所构成。羽枝两侧又密生有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的一侧着生钩突(Hook),而另一侧着生节结(loop),使相邻的羽小枝互相钩结起来,构成坚实而具有弹性的羽片,以搧动空气和保护身体。由外力分离开的羽小枝,可借鸟喙的啄梳而再行钩结。鸟类经常啄取尾脂腺所分泌的油脂,于啄梳羽片时加以涂抹,使羽片保持完好的结构和功能。
10. 潜水艇的发明灵感来源于什么
潜水艇的发明是受鱼的启发。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凭海上优势,纠集大批战舰,轮番轰击美国海陆军,使美军伤亡惨重。当时美军中有一个名叫达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