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判断以权利要求书为依据,如果落入到权利要求范围,那就是侵权。
2. 专利被侵权怎么办
您好,首先需要明确侵权类型
如果是间接侵权,那么侵权表现一般以产品逻辑、运营文案的抄袭和剽窃为主。这种时候就需要确定被剽窃的逻辑有哪些,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是直接侵权,那么不仅需要明确侵权类型,还需要第一时间隔断侵权链条,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虽然在这之后,上级给出的处理方案可能不鼓励甚至反对我们这么做,但一般情况下,在事件全貌明确之前,只要以维护用户/公司的利益为出发点,采取任何措施都在情理之中。
举措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启动法务层面上的处理程序,这是最基本同时也最不得已的举措,可以说是我们处理侵权事件的底牌。具备完善的法务后盾,可以保证我们在其他所有措施都不奏效时迅速启动法律追责程序。
然后是商务层面的警告,可以是一封公司间的邮件,也可以是一则关于侵权的官方声明或警告,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可以对侵权方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慑。
最后是双方产品运营层面的直接交涉,用“谈判”一词也未尝不可。我们需要在谈判当中明确侵权方的责任,并让对方知悉我们的处理办法,以及作出必要的警告。在谈判当中应该留有底牌,避免对方获知我们产品的底层架构、盈利模式等商业机密。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3. 发明专利侵权判定标准
专利侵权的特征
1、专利是有效的专利
这也是专利侵权的前提,不存在对无专效专利的侵权。
2、一属定有违规行为
也就是说,存在专利权人许可未实施其专利的行为。
3、侵权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侵权行为
我国《专利法》第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不得使用其专利方法和用途,或者销售许诺为生产经营目的进口按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强调侵权行为必须具有生产经营目的。
4、侵权人没有主观过错
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专利权人不必承担被告人主观过错的证明责任,专利侵权行为遵循无过错责任原则。知识产权的及时性、地域性和无形性,使其他人比其他民事权利更容易无意地进入权利范围。鉴于无过错对他人知识产权造成损害的普遍性,以及原告难以证明被告有过错,被告易于证明自己无过错,知识产权侵权责任认定原则采取了专门规定。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在不知道他人拥有专利权的情况下实施专利是一种过错,专利授权公告是完全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