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的行楷

谁发明的行楷

发布时间:2021-02-18 15:36:52

❶ 行楷是谁发明

楷书 楷书即“真书”、“正书”或“正楷”。古时曾叫“楷隶”或“今隶”,最初版产权生于西汉的民间,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内有不少隶书的痕迹。楷书是从隶书(包括草隶)演变而来的,始于东汉,通行至今。 汉魏时是楷书逐渐成熟。

❷ 行书的创造者是谁,草书的创造者是谁

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回“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答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 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
至于第一个写草书的人创始人是谁那就无从考证了。

❸ 相传隶书、行书、楷书分别是谁创造的

隶书

秦始皇时代有个人叫程邈,在狱中研究文字的改进,想把篆书中的圆

匀对称,而内做平正,以容求书写时的快捷,以利于一般公文的操作,所

以称之为隶书。隶书用笔不同于篆,横书起笔收笔特异。笔法又可分

古隶、八分等。 楷书起源于西汉,行书生成于东汉没有具体发明者

❹ 楷书,行书,草书,是哪时发明的

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发展,到隋开始融合,入唐以后开始成熟并出现了众多
艺术家。
楷体的发明者——

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

一、据张怀 《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
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
: 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
,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
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
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
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行书到
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传说为后汉张芝(伯英)所创始
大概就是这样,求采纳O(∩_∩)O谢谢

❺ 甲骨文,金文,楷书,行书,篆书,隶书分别是谁创造的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内卦”、“容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楷书行书篆书隶书等字体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转自:NesANF

❻ 行书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版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权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行书”这个名词,有人读“hang shu”,以为是古时候市井商贾为了便于记录买卖货物数目而采用的一种书体,所以叫做“hang shu”,这是不对的,应读作“xing shu”。有些人对行的原意不理解。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过:“楷如立,行如走”,他们便以为“行书”就是因为如行走而得名,这都是不对的。《太平广记》第206卷“书类”一章中记载:“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变,务从简易,相闻流行,故谓之行书。”
行书大概是4200年前至10000年前发明的。

❼ 行书的创始人是谁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内的书写速容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❽ 行书形成于什么时期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

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

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则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发展辉煌灿烂的历史。

(8)谁发明的行楷扩展阅读

行书是一种典型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二者兼美的书体,是书法史上的主流书体,它自然为历代书家所钟爱,也让历代书家在其中尽展其能。一千多年来,擅长行书而有成的书家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构成了行书发展史上的壮观,也使行书风格的演变错综复杂。

虽然如此,仍然可以从大的方面去把握、梳理。按照书家取法的源头、变法的依据以及行书笔法的演变走向和历史已然呈现的创作风貌。

可以将行书的历史纳入四大风格体系之中:即二王行书体系,颜真卿行书体系,碑体行书体系,由早期简牍生变而成的行书体系。这四大风格体系在史的纵面上存在着先后序列,并表现为行书风格的嬗递和走向多元,在当代则呈现为共存并列状态。

❾ 行书创始人谁

刘德升。来

刘德升,字君嗣源,颍川(今禹州市)人,东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行书书法创始人,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又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

德升的行书书法虽草创,但字迹妍美,风流婉约,务求简易,笔划从略,离方遁圆,浓纤间书,如行云流水,非常快捷,被后人列为“妙品”,独步当时。

(9)谁发明的行楷扩展阅读:

行书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德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书

❿ 行书是谁发明的

行书是一种书法字体,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是单独哪个人创的,一般认为行书就版是“八分楷法权”的别支,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的行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