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小規模納稅人,其銷售額在多少以下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回知》(財稅〔2016〕36號)附件答1第十二條規定,在境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是指:(一)服務(租賃不動產除外)或者無形資產(自然資源使用權除外)的銷售方或者購買方在境內;(二)所銷售或者租賃的不動產在境內;(三)所銷售自然資源使用權的自然資源在境內;(四)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條規定,下列情形不屬於在境內銷售服務或者無形資產:(一)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銷售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二)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銷售完全在境外使用的無形資產。(三)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動產。(四)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貳』 按稅法規定準予扣除的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包括哪些
在境內的服務(租賃不動產除外)或者無形資產(自然資源使用權除外)的銷售方或專者購買方是稅屬法規定準予扣除的。
『叄』 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銷售額是否可以扣除折扣額
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按照實際銷售收入作為銷售額,不能扣除折舊額。
『肆』 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包括哪些情形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所附《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的規定,下列情形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1、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2、單位或者個人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3、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4)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月銷售額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第四條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
(一)將貨物交付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代銷;
(二)銷售代銷貨物;
(三)設有兩個以上機構並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於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
(四)將自產或者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
(五)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
(六)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
(七)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者投資者;
(八)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第五條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貨物又涉及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為混合銷售行為。除本細則第六條的規定外。
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貨物,應當繳納增值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非增值稅應稅勞務,不繳納增值稅。
本條第一款所稱非增值稅應稅勞務,是指屬於應繳營業稅的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稅目徵收范圍的勞務。
本條第一款所稱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包括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為主,並兼營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在內。
第六條納稅人的下列混合銷售行為,應當分別核算貨物的銷售額和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的營業額,並根據其銷售貨物的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的營業額不繳納增值稅;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貨物的銷售額:
(一)銷售自產貨物並同時提供建築業勞務的行為;
(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納稅人兼營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的,應分別核算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和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的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
『伍』 本月攤銷無形資產8600元,其中管理部應攤銷金額為5000元。銷售門門應攤銷金額為3600元
借:管理費用-辦公費等5000 貸: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 5000
借:銷售費用-辦公費等 3600 貸: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 3600
『陸』 推廣無形資產的廣告費用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推廣費建議計入「銷售費用」科目 。
「銷售費用"科目核算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網路推廣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後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
銷售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網路推廣費、運輸費、裝卸費等費用。
企業發生的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薪酬、業務費等經營費用。
(6)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月銷售額擴展閱讀:
廣告費用預算的編制方法很多,在實際操作中經常被運用的較為簡便的編制方法有:
一、目標達成法:
這種方法是根據企業的市場戰略和銷售目標,具體確立廣告的目標,再根據廣告目標要求所需要採取的廣告戰略,制定出廣告計劃,再進行廣告預算。
其公式為:廣告費=目標人數×平均每人每次廣告到達費用×廣告次數。
二、銷售額百分比法;
這種匡算方法是以一定期限內的銷售額的一定比率計算出廣告費總額。由於執行標准不一,又可細分為計劃銷售額百分比法、上年銷售額百分比法和兩者的綜合折中——平均折中銷售額百分比法,以及計劃銷售增加額百分比法四種。
三、銷售單位法:
這是以每件產品的廣告費攤分來計算廣告預算方法。按計劃銷售數為基數計算,方法簡便,特別適合於薄利多銷商品。
運用這一方法,可掌握各種商品的廣告費開支及其變化規律。同時,可方便地掌握廣告效果。
公式:廣告預算=(上年廣告費/上年產品銷售件數)×本年產品計劃銷售件數。
『柒』 營改增稅負分析測算明細增值稅率怎麼填
自2016年6月申報期起,由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從事建築、房地產、金融和生活服務等經營業務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當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填報《營改增稅負分析測算明細表》
二、填報要點
(一)納稅人兼營多種應稅行為的,應根據《營改增試點應稅項目明細表》(見附件4)分項目填報《測算明細表》,即多項應稅行為分行填報對應「應稅項目代碼及名稱」及相關欄次數據。
(二)納稅人同期發生相同應稅行為,適用不同計稅方法的,應將不同計稅方法的銷售額、差額扣除額等數據分行填報《測算明細表》。
例如,某納稅人提供工程服務,甲項目選擇一般計稅方法,乙項目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則《測算明細表》中應填報兩行「040100 工程服務」,分別反映適用11%稅率和3%徵收率甲、乙項目的數據。
(三)納稅人同期發生相同應稅行為,在原營業稅政策下適用不同營業稅稅率的,確定其對應的增值稅稅率或徵收率、營業稅稅率。例如,某農業銀行同期發生的農戶貸款、其他貸款,則《測算明細表》中應填報兩行「050100 貸款服務」,分別反映原營業稅3%稅率和5%稅率的數據。
(四)納稅人享受增值稅差額征稅政策且發生差額扣除額的,才能按實際扣除額填報第4 列「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扣除項目本期實際扣除金額」。
(五)納稅人當期發生的應稅項目,按國家統一的原營業稅政策規定享受差額扣除政策的,可以填報對應行次第9 列「本期發生額」。
三、填表說明
(一)「稅款所屬時間」:指納稅人申報的增值稅應納稅額的所屬時間,應填寫具體的起止年、月、日。
(二)「納稅人名稱」:填寫納稅人單位名稱全稱。
(三)各列填寫說明
1.「應稅項目代碼及名稱」:根據《營改增試點應稅項目明細表》所列項目代碼及名稱填寫,同時有多個項目的,應分項目填寫。
2.「增值稅稅率或徵收率」:根據項目適用的增值稅稅率或徵收率填寫。
3.「營業稅稅率」:根據項目在原營業稅稅制下適用的原營業稅稅率填寫。
4.第1 列「不含稅銷售額」:反映納稅人當期對應項目不含稅的銷售額,包括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其他發票、未開具發票、納稅檢查調整的銷售額,納稅人所填項目享受差額征稅政策的,本列應填寫差額扣除之前的銷售額。
5.第2 列「銷項(應納)稅額」:反映納稅人根據當期對應項目不含稅的銷售額計算出的銷項稅額或應納稅額(簡易徵收)。
本列各行次=第1 列對應各行次×增值稅稅率或徵收率。
6.第3 列「價稅合計」:反映納稅人當期對應項目的價稅合計數。
本列各行次=第1 列對應各行次+第2 列對應各行次
7.第4 列「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扣除項目本期實際扣除金額」:納稅人銷售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享受差額征稅政策的,應填寫對應項目當期實際差額扣除的金額。不享受差額征稅政策的填「0」。
8.第5 列「含稅銷售額」:納稅人銷售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享受差額征稅政策的,應填寫對應項目差額扣除後的含稅銷售額。
本列各行次=第3 列對應各行次-第4 列對應各行次
9.第6 列「銷項(應納)稅額」:反映納稅人按現行增值稅規定,分項目的增值稅銷項(應納)稅額,按以下要求填寫。
(1)銷售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按照一般計稅方法計稅的
本列各行次=第5 列對應各行次÷(100%+對應行次增值稅稅率)×對應行次增值稅稅率
(2)銷售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按照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
本列各行次=第5 列對應各行次÷(100%+對應行次增值稅徵收率)×對應行次增值稅徵收率
10.第7 列「增值稅應納稅額(測算)」:反映納稅人按現行增值稅規定,測算出的對應項目的增值稅應納稅額。
(1)銷售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按照一般計稅方法計稅的
本列各行次=第6 列對應各行次÷《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一般納稅人適用)》主表第11 欄「銷項稅額」「一般項目」和「即征即退項目」「本月數」之和×《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一般納稅人適用)》
主表第19 欄「應納稅額」「一般項目」和「即征即退項目」「本月數」之和
(2)銷售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按照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
本列各行次=第6 列「銷項(應納)稅額」對應各行次
11.第8 列「原營業稅稅制下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期初余額」:填寫按原營業稅規定,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上期期末結存的金額,試點實施之日的稅款所屬期填寫「0」。本列各行次等於上期本表第12 列「期末余額」對應行次。
12.第9 列「原營業稅稅制下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本期發生額」:填寫按原營業稅規定,本期取得的准予差額扣除的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金額。
13.第10 列「原營業稅稅制下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本期應扣除金額」:填寫按原營業稅規定,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本期應扣除的金額。
本列各行次=第8 列對應各行次+第9 列對應各行次
14.第11 列「原營業稅稅制下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本期實際扣除金額」:填寫按原營業稅規定,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本期實際扣除的金額。
(1)當第10 列「本期應扣除金額」各行次≤第3 列「價稅合計」對應行次時,本列各行次=第10 列對應各行次
(2)當第10 列「本期應扣除金額」各行次>第3 列「價稅合計」對應行次時,本列各行次=第3 列對應各行次
15.第12 列「原營業稅稅制下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期末余額」:填寫按原營業稅規定,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差額扣除項目本期期末結存的金額。
本列各行次=第10 列對應各行次-第11 列對應各行次
16.第13 列「應稅營業額」:反映納稅人按原營業稅規定,對應項目的應稅營業額。
本列各行次=第3 列對應各行次-第11 列對應各行次。
17.第14 列「營業稅應納稅額」:反映納稅人按原營業稅規定,測算出的對應項目的營業稅應納稅額。
本列各行次=第13 列對應各行次×對應行次營業稅稅率
(四)行次填寫說明
1.「合計」行:本行各欄為對應欄次的合計數。
本行第3 列「價稅合計」=《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一)》(本期銷售情況明細)第11 列「價稅合計」第2+4+5+9b+12+13a+13b 行。
本行第4 列「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扣除項目本期實際扣除金額」=《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一)》(本期銷售情況明細)第12 列「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扣除項目本期實際扣除金額」第2+4+5+9b+12+13a+13b 行。
2.其他行次根據納稅人實際發生業務分項目填寫。
『捌』 」偶然發生的銷售無形資產、轉讓不動產的銷售額不計入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年應復稅銷售額只制針對一般納稅人資格的認定。
比如:A企業平常的年銷售額只有30萬,今年把廠房賣了500萬,全年銷售530萬,看似符合了一般納稅人標准,但賣廠房屬於偶發行為,所以A企業不符合一般納稅人標准。
『玖』 小規模物業公司季度填報增值稅主表時,銷售額填在貨物及勞務一列,還是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列
這個很簡來單
就看你公司是做源什麼的經營,才取得的收入
像你所說是物業公司,在稅法中,物業公司屬於生活服務這一類的。
所以,你要填在第二列貨物及勞務,你這是屬於勞務。
並且你這不是小微企業,應填第19行,未達起征點的銷售收入,然後第11行,自動生成了,你可以試下
就這樣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拾』 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偶爾轉讓不動產的收入,計入一般納稅人銷售額500萬的標准嗎
不計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登記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專43號)第二條第三款屬規定:「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以下簡稱」應稅行為「)有扣除項目的納稅人,其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按未扣除之前的銷售額計算。納稅人偶然發生的銷售無形資產、轉讓不動產的銷售額,不計入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