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和持有待售的無形資產是一個會計科目嗎
答:首先不是科目,而是項目,其次不是同一個項目,是在同一個項目「持有待售內資產」下的兩容種資產。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非流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
(1)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
(2)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
(3)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而持有待售固定資產和持有待售無形資產就很好區別了,一個是原來是固定資產,一個是原來是無形資產。
㈡ 如果企業為延續無形資產持有期間而付出的成本與預期重新延續中流入企業的未來經濟利益相比
我的理解是可以從資抄本化和費用化的區別來理解,類似於維護固定資產一般性的支出可以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中,但是對與固定資產來說具有重要性的維護,比如更換重要部件,那麼就需要將固定資產轉入在建工程來重新確定固定資產的成本,相當於獲得了一項新的固定資產。
㈢ .在會計期末,公司所持有的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的差額,應當計入( )科目。
一、在會計期末,公司所持有的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的差額,應當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二、解釋
1、《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五條規定: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企業當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反映在其利潤表中,而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應當作為相關資產的備抵項目,反映於資產負債表中,從而夯實企業資產價值,避免利潤虛增,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考慮到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等資產發生減值後,一方面價值回升的可能性比較小,通常屬於永久性減值;另一方面從會計信息謹慎性要求考慮,為了避免確認資產重估增值和操縱利潤,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以前期間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在資產處置、出售、對外投資、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方式換出、在債務重組中抵償債務等時,才可予以轉出。
3、《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附錄設置了6701號「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核算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所形成的損失。企業的無形資產發生減值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應減計的金額)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㈣ 關於持有待售的無形資產是否進行攤銷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非流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
一是企業已經就版處置該非流動資產權作出決議;
二是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
三是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因此2011年4月1日的行為使該無形資產處於持有待售狀態。持有待售狀態使得資產轉為商品狀態,因此除了核算必要的公允價值已評估是否減值外,其他分攤都被凍結到轉為持有待售時點的狀態。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無形資產因新技術的出現會發生貶值;若企業為了在競爭中不被淘汰,也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改進現有技術,又使得無形資產發生增值。無形資產價值的變化,對企業獲利能力有著巨大影響。
然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所反映的無形資產是一種待攤費用,不能表明其價值變化的情況,從而也不能體現企業收益能力的變動。會計信息使用者根據按歷史成本計量的無形資產和企業獲利能力等信息,會做出不利於自己的決策。
㈤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和持有待售的無形資產是一個會計科目嗎
首先,必需符合3個條件的固定資產才能劃歸為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
其次,你做的會計分錄是正確的;
最後,劃歸為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以後就不得計提折舊和減值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