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期待攤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
發生費用時:抄
借:長期待攤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相關科目)
攤銷時:
借:管理費用
貸:長期待攤費用
例:企業自行對經營租入發電設備進行大修理,經核算共發生大修理支出33600元,修理間隔期為4年。分錄如下:
借:長期待攤費用──大修理支出 33600
貸:銀行存款 33600
上述大修理費用按修理間隔期4年平均攤銷,每月攤銷700元。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 700
貸:長期待攤費用──大修理支出 700
(1)外賬的攤銷是什麼擴展閱讀
長期待攤費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負擔的分攤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項費用,如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等。
二、本科目應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企業發生的長期待攤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攤銷長期待攤費用,借記"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攤銷完畢的長期待攤費用的攤余價值。
2. 會計中「累計攤銷」賬戶除了用在無形資產的攤銷外還用在什麼地方如題 謝謝了
恩,,,和累計折舊科目差不多的,累計攤銷是用於攤銷無形資產的,累計折舊是用於攤銷固定資產的
3. 做公司內部帳(不對外的),是否需要攤銷固定資產、長期待攤費什麼的
計入管理費用(新准則相關規定) 營業後,一次性轉入(中小企業) 企業開辦費的財稅處理20102011-01-07 22:28在我國關於開辦費的會計與稅務處理,一直不很規范、也不完善。開辦費的定義至今沒有權威解釋,而籌建期間的說法更是五花八門。 在我國關於開辦費的會計與稅務處理,一直不很規范、也不完善。開辦費的定義至今沒有權威解釋,而籌建期間的說法更是五花八門。會計制度、會計准則對開辦費的會計處理也僅僅停留在帳務處理層面;關於涉及開辦費的籌建期間,國家稅務總局也曾多次發文明確,但也是前後矛盾,讓人無所適從。本文擬根據新會計准則體系、新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結合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實際情況,對開辦費的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進行如下探討。 一、開辦費的定義與開支范圍 (一)開辦費的定義 開辦費是指企業在籌建期間實際發生的費用,包括籌辦人員的職工薪酬、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借款費用等。 至於什麼是籌建期間,有以下兩種不同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一,籌建期間是指從企業被批准籌建之日起至開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營業之日)的期間。依據是:《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九條。 其二,籌建期間是指從企業被批准籌建之日起至開業之日,即企業取得營業執照上標明的設立日期。依據是:2003年11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新辦企業所得稅優惠執行口徑的批復》(「國稅函[2003]1239號」)的相關規定。 筆者更加贊同關於「籌建期間」的第二種觀點。這是由於: (1)第一種觀點,對於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均有不同的解釋,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准,無法准確界定籌建期間,為正確進行財稅處理設置了障礙。 (2)第二種觀點,很清晰地界定了籌建期間,即從企業被批准籌建之日起至取得營業執照上標明的設立日期為止。適用於各類企業,同時也沒有任何歧義。 (二)開辦費的開支范圍 根據相關規定,筆者將開辦費的開支范圍進行了歸納,一般說來分為允許計入開辦費的支出和不能計入開辦費的支出。 一)允許計入開辦費的支出 1、籌建人員開支的費用 (1)籌建人員的職工薪酬:具體包括籌辦人員的工資薪金、福利費、以及應交納的各種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 (2)差旅費:包括市內交通費和外埠差旅費。 (3)董事會費和聯合委員會費。 2、企業登記、公證的費用:主要包括企業的工商登記費、驗資費、評估費、稅務登記費、公證費等。 3、籌措資本的費用:主要是指籌資支付的手續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匯兌損益和利息等。 4、人員培訓費:主要有以下二種情況 (1)引進設備和技術需要消化吸收,選派一些職工在籌建期間外出進修學習的費用。 (2)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的勞務費及相關費用。 5、企業資產的攤銷、報廢和毀損。 6、其他費用 (1)籌建期間發生的辦公費、廣告費、業務招待費等。 (2)印花稅、車船稅等。 (3)經投資人確認由企業負擔的進行可行性研究所發生的費用。 (4)其他與籌建有關的費用,例如資訊調查費、訴訟費、文件印刷費、通訊費以及慶典禮品費等支出。 二)不能計入開辦費的支出 1、取得各項資產所發生的費用。包括購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所支付的運輸費、安裝費、保險費和購建時發生的職工薪酬。 2、規定應由投資各方負擔的費用。如投資各方為籌建企業進行了調查、洽談發生的差旅費、咨詢費、招待費等支出。 3、為培訓職工而購建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支出。 4、投資方因投入資本自行籌措款項所支付的利息,不計入開辦費,應由出資方自行負擔。 5、以外幣現金存入銀行而支付的手續費,該費用應由投資者負擔。 二、房地產開發企業開辦費的財稅處理現狀 籌建房地產開發企業期間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應該是開辦費。如何界定房地產企業的籌建期間,正確核算其開辦費,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開辦費的稅務處理顯得至關重要。 在實際工作中,對新設立房地產開發企業開辦費的會計與稅務處理的目前存在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1、將房地產開發企業在籌建過程中(籌建期間指批准籌建之日起至企業取得營業執照上標明的設立日期為止)所發生的費用,一方面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計入「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核算,並在公司籌建期結束後將籌建期間的開辦費全額直接轉入當前損益。另一方面根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開辦費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而是在不少於5年的期限內攤銷。 2、將房地產開發企業從籌建開始至取得第一筆商品房銷售收入為止的相關費用(含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在會計核算上全部計入「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科目核算,而稅務處理則是從取得商品房銷售收入後在不少於5年的期限內攤銷其開辦費。 筆者認為,第一種處理方式不僅符合《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而且與當時稅收規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一致。而第二種處理方式則存在以下弊端: (1)對開辦費的會計處理既不符合行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也與《企業會計制度》相悖。把開辦費與期間費用的會計處理混為一談,影響了會計信息披露的准確性。 (2)對開辦費的稅務處理與《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並不一致,擴大了開辦費的攤銷額。 (3)影響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稅收利益。在開發過程中未取得商品房銷售收入以前,把本應該計入當期損益的期間費用計入了「長期待攤費用」,減少了企業的虧損金額,進而形成房地產企業預先多交了部分企業所得稅,加劇了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緊張,增加了利息負擔,嚴重影響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稅收利益。 三、新准則下開辦費的會計處理 從2007年1月1日開始,新會計准則體系(以下簡稱新准則)在我國的上市公司執行,許多企業(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中央國營企業、深圳市的企業等)也執行了新准則。新准則對開辦費的會計處理相對於行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而言,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從《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與主要帳務處理」(「財會[2006]18號」)中關於「管理費用」會計科目的核算內容與主要帳務處理可以看出,開辦費的會計處理有以下特點: 1、改變了過去將開辦費作為資產處理的作法。開辦費不再是「長期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而是直接將費用化。 2、新的資產負債表沒有反映「開辦費」的項目,也就是說不再披露開辦費信息。 3、明確規定,開辦費在「管理費用」會計科目核算。 4、統一了開辦費的核算范圍,即開辦費包括籌辦人員職工薪酬、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等。 5、規范了開辦費的帳務處理程序,即開辦費首先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然後計入當期損益,不再按照攤銷處理。 實施新准則後,新設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該嚴格按照新准則的規定進行開辦費的帳務處理。這樣不僅簡化了會計核算,更准確反映了會計信息。對籌建期間的界定,房地產企業應該以從被批准籌建之日起至取得營業執照上標明的設立日期為止較為妥當。 四、新稅法下開辦費的稅務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新稅法)從2008年1月1日開始在我國實施。新稅法不僅統一了內外資均適用的所得稅法、降低了所得稅稅率,而且在資產處理、稅前扣除等與會計核算密切相關的諸多方面有了重大變化與突破。 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在籌建期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於5年的期限內分期扣除。 而新稅法完全沒有關於開辦費稅前扣除的表述,是否表明對開辦費沒有稅前扣除限制?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明確規定,攤銷期限不少於三年),准予扣除: (一)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從上述可以看出,在「長期待攤費用」中並沒有包括開辦費。 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八條是對《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的解釋與說明的,從中也沒有看出關於開辦費稅前扣除的任何錶述。由此可見,新稅法對開辦費的稅前扣除沒有限制了。 2008年4月25日國家稅務總局在其網站上,權威解答了網友提出的新所得稅法實施過程中的相關問題。所得稅司副司長繆慧頻在回答網友關於「開辦費稅前扣除」問題時,這樣答復:「新稅法不再將開辦費列舉為長期攤費用,與會計准則及會計制度的處理一致,即企業可以從生產經營當期一次性扣除。」 新設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對於開辦費的稅務處理應該按照新稅法精神,即計入當期損益,並不再作納稅調整。至於將未取得商品房銷售收入以前發生的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分五年稅前扣除的作法,從2008年1月1日開始必須摒棄,以保障房地產企業的正當權益。 綜上所述,新准則下開辦費是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且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而新稅法下對於開辦費的稅務處理與新會計准則一致,即企業當期一次性稅前扣除開辦費。因此,在「開辦費」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不再分離,二者協調一致了。以後在開辦費方面不存在會計與稅務的差異,當然更不存在納稅調整了。
4. 做內賬要不要跟外賬一樣計提折舊、待攤費用要攤銷嗎還是可以一次性做入費用
看老闆需求,如果老闆只要當月實際支出的費用,你就將這些一次性計入費用就行了
5. 企業財產保險中的帳外或已攤銷的財產是什麼意思
這是兩個概念
帳外財產是資產負債表中沒有體現的財產,可以是代為保管的
已攤銷的概版念是,比如一家權生產手機的廠子,手機的包裝物成本10元,但是包裝物一出庫就發生攤銷,攤銷到成品里了,那麼在包裝物已出庫但是成品手機還沒有組裝完成的時候,單獨的包裝物是沒有價值的,此時包裝物價值0,而成品價值是手機價值+包裝物價值
6. 為什麼五五攤銷法不會出現賬外資產而分次攤銷法會出現求通俗解釋,最好是舉個例子。
五五攤銷法和分次攤銷法都不會出現賬外資產。只有一次轉銷法才會出現賬外資產內。
五五攤銷法或分容次攤銷法下,周轉材料科目下應設置在用、攤銷科目
其中,在用科目核算原值,攤銷科目核算已經攤銷額。
五五攤銷法和分次攤銷法,規定不到報廢不能銷賬,這樣,所有在用的周轉材料都在在用科目里保存,就不存在賬外資產了。
五五攤銷法和分次攤銷法的區別在於未報廢周轉材料的價值。
在五五攤銷法下,只要不報廢都會有一半的價值在賬上,而分次攤銷法在攤銷完後賬上就沒有凈值了(但該資產仍在賬內,沒有銷賬)
7. 會計分錄
1、倉庫發出材料40000,用於生產A產品 21900元,B產品18100元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A產品 21 900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B產品 18 100
貸:原材料 40 000
2、倉庫發出輔助材料2000元,供車間使用。
借:製造費用 2 000
貸:原材料 2 000
3、以現金支付職工薪酬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庫存現金
貸: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4、按照員工工作部門,將應付職工薪酬在生產成本(直接工人的工資)、製造費用(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管理費用(管理科室人員的工資)和銷售費用(銷售部門人員的工資)之間分配:
借: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借:製造費用
借:管理費用
借:銷售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
5、會計分錄格式:
第一:應是先借後貸,借貸分行,借方在上,貸方在下;
第二:貸方記賬符號、賬戶、金額都要比借方退後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貸方在右。
會計分錄的種類包括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其中簡單分錄即一借一貸的分錄;復合分錄則是一借多貸分錄、多借一貸以及多借多貸分錄。
(7)外賬的攤銷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有關規定應付給職工的各種薪酬。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工資,獎金,津貼,補貼」、「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非貨幣性福利"、"其它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賬務處理
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津貼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企業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還的各種款項(代墊的家屬葯費、個人所得稅等), 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等科目。
企業向職工支付職工福利費,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科目。
企業支付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用於工會運作和職工培訓,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向職工給予的補償,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8. 我們公司是1月份開辦,付了半年的房租。房東在3月份開了全年的發票過來,我該怎麼做外帳怎麼攤銷
(!) 支付上半年房租時 借:管理費用-1000
貸:銀行存款 /現金 500
其他應付內款-房東 500
(2) 支付下半年房租時容: 借:其他應付款-房東 500
貸:銀行存款 /現金 500
招待費每年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會調整,所以能少開招待費就少開招待費。
9. 無論是包裝物,還是低值易耗品,採用一次攤銷法,都會出現賬外資產
包裝物是指為了包裝本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內低值容易耗品是指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各種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
在會計實務中,采購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入庫時,一般按實際成本或計劃成本入庫。在實際領用時,依據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的不同,一般採用一次攤銷法或五五攤銷法核算。如一次性使用的紙袋,試管等,建議採用一次攤銷法;如可多次重復利用的箱、桶等,可採用五五攤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