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工資薪金稿酬勞務報酬和特許權使用費

工資薪金稿酬勞務報酬和特許權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0-12-23 06:34:02

㈠ 2019年新個稅實施後,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費用減除標準是什麼

新個稅法對於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納稅內申報分兩步,首先容每次發放的時候預扣申報,可以減除相應的費用後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在按適用稅率計算申報預交

三項綜合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減除費用: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預扣稅率,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是20%,勞務報酬:

所以你說的扣除費用只是預交的時候使用,匯算清繳的時候又要綜合重新計算了

㈡ 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務組憑所得應納各人所得稅稅款,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㈢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4項所得怎麼繳稅

1、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4項所專得,由扣義務人按月或者屬按次扣激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其取得的工資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用5000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不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
、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2、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扣除20%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稿酬所得,以等次收入額扣除20%的費用後,再減按70%作為應納稅所得額。
3、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後,將轉変為居民納稅人,其已扣繳的稅款可以在次年辦理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㈣ 納稅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什麼計算個人所得稅

全年工資30萬,稿費10萬,特許權使用費10萬,勞務報酬5萬,繳納三險一金6萬, 本年綜合所得收入為多少?

㈤ 2019年新個稅累計扣除的問題

您好 ,於2019年起實施的新個稅法,首次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綜合按年計征個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工資薪金所得將採用累計預扣法來預繳個稅,其餘三類收入按次或按月預扣預繳。這與此前個稅代扣代繳的方式存在明顯差異,不僅需要勞動性收入來源多樣的納稅人辦理年度匯算清繳,而且納稅人每個月到手的工薪所得收入也將發生變化。

工薪所得預繳稅額遞增

工資薪金所得所適用的累計預扣法,需要根據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的各種扣除,對照預扣率表,計算出累計應納稅額後,再減去當年已繳稅額,來確定當期應繳稅額。

由於每年年初累計收入較低,適用較低的預扣率,預繳稅額較低,稅後收入會高於個稅法修訂前,但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預扣率逐漸提高,到年末月份,預繳稅額會高於年初。也就是說,一年之內,同樣的工薪所得收入,每月的預繳稅額會逐漸增加,到手收入會逐漸減少。

舉例來說,張某每月工薪所得3.4萬元,需繳納「五險一金」5000元,每月可以扣除5000元免徵額和4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按月稅率方式下,其每月應繳稅額為固定的2590元,但在累計預扣預繳法下,1月預繳預扣稅額為600元,隨後逐漸遞增,到12月預繳預扣稅額達到4000元。

這兩種方法下,張某年應繳稅額相同,但與按月稅率繳稅相比,累計預扣預繳方式相當於將一部分稅額推遲了一段時間,對納稅人來說是件好事。

不過,工薪族以前每月稅後收入基本穩定,2019年起每月稅後收入將出現浮動,這需要納稅人做好財務規劃,合理預測和管理個人和家庭的現金流。

如果由於更換工作或其他原因,張某在6月沒有工薪收入,其7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將發生變化,並不是12萬元,還要扣除6月的免徵額和專項附加扣除,即11.1萬元,累計預扣預繳稅額降至8480元,當月預扣稅額降至1000元,隨後各月也會相應調整。

如果張某隻有工薪所得收入,也不能享受大病醫療支出專項附加扣除,那麼其全年預扣預繳稅額仍將與應繳稅額相同,無需辦理年度匯算清繳。但如果張某在12月沒有工薪所得,或者9-11月沒有工薪收入,而12月的應納稅所得額又不能完全覆蓋9-11月的免徵額和專項附加扣除,那麼張某需要在年度匯算清繳時,申請退稅。

其他三類綜合所得按老辦法預扣預繳

工薪所得之外的三類綜合所得,基本沿用此前的老辦法,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稅。即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減除一定費用後,按20%預扣率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減除一定費用後,適用20%-40%的超額累進預扣率。這三類所得在預扣預繳時未考慮專項附加扣除,並且適用了較高的預扣率,對以這三類收入為主的納稅人來講,很可能需要在年度匯算清繳時辦理退稅。

假設李某為自由職業者,沒有工資薪金收入,一個納稅年度內有五次勞務報酬收入,每次4萬元。那麼李某每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時,須預扣預繳個稅40000*80%*30%-2000=7600元,全年預扣預繳38000元。而即使是不考慮「五險一金」和專項附加扣除,李某的年應納稅額也只有(200000-60000)*10%-2520=11480元,預扣預繳環節多繳稅26520元,需要在年度匯算清繳時申報退稅。

但對工薪所得已經較高的納稅人來說,其勞務報酬、稿酬、特許使用費的預扣率很可能低於其年綜合所得適用的個稅稅率,在匯算清繳時需要補稅。

以前述張某為例,其年工薪應納稅所得為24萬元,此外還有特許使用費10萬元,在預扣預繳環節分別預繳了31080元和16000元(100000*80%*20%)。其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32萬元(24萬+10萬*80%),應納稅額為48080元(320000*25%-31920),在年度匯算清繳環節需要補稅1000元。

有財稅研究人士認為,對勞務報酬、稿酬、特許使用費這三種綜合所得,沿用原有方式預扣預繳個稅,並沒有對費用扣除重新設計,顯示綜合計征並不完善。採用較高的預扣率,會增加年度匯算清繳的壓力,比如一些參與科研項目、獲得勞務報酬的大學生,基本都會存現預繳稅額過多的情況,有的甚至不需要交納個稅,但在這種操作方式下,則需先預繳然後辦理退稅,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關於個人所得稅的相關問題就介紹到這里,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為我們點贊及關注我們,謝謝。

㈥ 固定工資+勞務報酬,2019年個稅怎麼計算

2019個稅起征點調整為每月五千元,每年六萬元;

1、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

2、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3、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4、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其中最讓人關注的大概就是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要知道上一次調整還是在2011年,個人所得稅免徵額自2000元調至3500元後,此後的7年個稅起征點再沒有任何調整。

二、2019新個稅如何計算

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

計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獎金總額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對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分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㈦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的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每次勞務報酬收入減去收入額的20%。

例如:歌星劉某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扣除20%的費用後,應納稅所得額為32000元。請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40000×(1-20%)×30%-2000=7600(元)

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要實行加成徵收辦法,具體是: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加征十成。

(7)工資薪金稿酬勞務報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經營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㈧ 為什麼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和財產租賃所得按照比例和定額徵收

沒有為什麼,就是國家根據發展建設需要設定稅種,是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四、勞務報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八、財產租賃所得;九、財產轉讓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八條稅法第二條所說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1.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以及其他行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2.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3.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4.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納稅所得。(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四)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五)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八)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九)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十)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主管稅務機關確定。

㈨ 特許權使用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工資、薪金所得那�

怎麼區別特許權使用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工資、薪金所得那?

判斷一項收入是屬於勞務報酬所得還是屬於工資薪金所得的重要標準是:是否存在僱傭和被僱傭關系。
稿酬具有特許權使用費、勞務報酬等的性質。但不完全等同於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和一般勞務報酬所得的特點。

工資薪金所得屬於非獨立個人勞動所得。包括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及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一)不予征稅項目
獨生子女費;
執行公務員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托兒補助費;
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以誤餐名義發放給職工的補助、津貼不包括在內。
(二)征稅項目幾項特殊規定
內部退養的個人在其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退休年齡之間從原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於退休工資,按「工資薪金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並,並依法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2.公司職工取得的用於購買企業國有股權的勞動分紅,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3.出租汽車經營單位對計程車駕駛員採取單車承包或承租方式運營,計程車駕駛員從事客貨營運取得的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征稅。
4.對商品營銷活動中,企業和單位對營銷業績突出的雇員以培訓班、研討會、工作考察等名義組織旅遊活動,通過免收差旅費、旅遊費對個人實行的營銷業績獎勵(包括實物、有價證券等),應根據所發生費用的金額並入營銷人員當期的工資、薪金所得,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上述營銷業績獎勵的對象是非雇員,則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均由提供上述費用的企業和單位代扣代繳。

勞務報酬所得是個人獨立從事自由職業取得或獨立個人所得。包括新聞、廣播、審稿等29項。
特別項目
1.個人擔任董事職務所取得的董事費收入,屬於勞務報酬性質,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征稅。
2.在校學生因參與勤工儉學活動(包括參與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而取得屬於《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稅所得項目所得,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3.企業和單位營銷業績突出的非雇員以培訓班、研討會、工作考察等名義組織旅遊活動中,通過免收差旅費、旅遊費對個人實行的營銷業績獎勵(包括實物、有價證券等),應根據所發生費用的全額作為該營銷人員當期勞務收入,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項目收個人所得稅。

稿酬所得
(一)范圍:
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包括作者去世後,財產繼承人取得的遺作稿酬。
(二)性質:稿酬所得具有特許權使用費、勞務報酬等的性質。
(三)對報刊、雜志、出版等單位的職員在本單位的刊物上發表作品、出版圖書取得所得征稅問題
1.任職、受雇於報刊、雜志等單位的記者、編輯等專業人員,因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屬於因任職、受雇而取得的所得,應與其當月工資收入合並,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除上述專業人員以外,其他人員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應按「稿酬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2.出版社的專業作者撰寫、編寫或翻譯的作品,由本社以圖書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費收入,應按「稿酬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一)范圍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二)根據稅法規定,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的所得,對於作者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屬於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所得,故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個人取得特許權的經濟賠償收入,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賠款的單位或個人代扣代繳。
(三)2002年5月1日起,編劇從電視劇的製作單位取得的劇本使用費,不再區分劇本的使用方是否為其任職單位,統一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如其他有關法規與本規定不符的,應按本規定執行。

㈩ 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在修正的復個人所得稅稅法中,工制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作為綜合所得,在計稅時予以合並,綜合計稅(適用於居民個人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作為綜合所得,在計稅時予以合並綜合計稅。
所以,如果您有日常的工資性收入的話,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應與工資性收入合並計算,可以按月計算扣除5000的基數以及房貸利息等附加的支出,也可以按年進行綜合申報;

閱讀全文

與工資薪金稿酬勞務報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