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支出是什麼意思
支出(payment)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獲得另一項資產、為清償債務所發生的資產的流出。
支出分類:
1、償付性支出:主要為清償各種債務,與產品生產成本不發生聯系,不作為生產性費用;
2、耗費性支出與產品生產成本相關,或遲或早都將轉化為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資本性支出的特點是它的效益將長於一個會計期間,因此,在發生時先將其資本化,按權責發生制原則將其中一部分轉化為本期費用;
收益性支出則不同,它是為一個會計期間而發生的,其未來的經濟利益已在一個會計期間內耗費掉,可以全額、如數作為本期費用。
(1)礦產資源屬於無形資產嗎擴展閱讀:
常見的支出示例:
營業費用:包括企業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後服務網點等)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類似工資性質的費用、業務費等經營費用以及商品流通企業在購買商品過程中所發生的進貨費用。
管理費用:包括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在經營管理中發生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勞動保護費、工會經費、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顧問費);
以及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無形資產攤銷、職工教育經費、研究與開發費、排污費、存貨盤虧或盤盈(不包括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存貨損失)、計提的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等。
財務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失(減匯兌收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等。
B. 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的區別是什麼
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的區別為:
1.含義不同
管理費用:
本科目核算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後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
銷售費用:
企業在銷售產品、自製半成品和提供勞務等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由企業負擔的包裝費、運輸費、廣告費、裝卸費、保險費、委託代銷手續費、展覽費、租賃費(不含融資租賃費)和銷售服務費、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以及其他經費等。銷售費用是企業銷售成本的組成部分。
2.財務處理不同:
銷售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發生的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薪酬、業務費等經營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等科目。
(二)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運輸費、裝卸費等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科目。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
管理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等在實際發生時,借記本科目(開辦費),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二)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三)行政管理部門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借記本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發生的辦公費、水電費、業務招待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訴訟費、技術轉讓費、研究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研發支出」等科目。
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
C. 礦產資源無形資產評估計算的凈現值中包括哪些方面(稅金是否包含在內)
一、靜態評價法就是採用方案評價的靜態指標,在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前題下,對項目或方案的經濟效益進行計算比較的一種方法。把一個項目的費用和效益數量化,可以使我們把一系列的費用、效益概括成幾個簡單的指標,以便提供對一個項目進行全面的評估和決策的依據。
1、投資回收期法
回收期法又叫返本期法,或叫償還年限法,是以項目的凈收益抵償全部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產投資)所需要時間的一種評價方法。對於投資者來講,投資回收期越短越好,它是反映工業項目財務上清償能力的重要指標。投資回收期自建設開始年算起,但也應同時寫明自投產開始年算起的投資回收期。
2、追加投資回收期法(差額投資回收期)
投資回收期只用於一個方案的判斷,追加投資回收期是用於兩個或兩個以上方案比較的一種經濟評價方法。追加回收期是指一個方案比另一個方案多追加的投資,用兩個方案的年成本節約額去補償所需要的年限。若追加投資回收期小於標准投資回收期,則投資大的方案較優;反之,投資小的方案較優。
3、計算費用法
計算費用法又稱最小費用總額法,這種方法就是把參與比較的各方案投資和經營費用這兩項性質不同的費用,利用標准投資回收期(或標准投資效果系數)將經營費用(或投資額)折算成與投資(或經營費用)相類似的費用,然後相加再比較方案的優劣。
4、投資收益率法
投資收益率又稱投資效果系數,是指項目投產後每年的凈收益與總投資額的比率。
投資收益率是評價項目經濟性的正指標,把求得的投資收益率與標準的投資收益率相比較,若大於標準的投資收益率,則方案是一個較優的方案。
二、動態評價方法
技術經濟動態評價方法:年值法、現時價值法、內部收益率法和外部收益率、收益成本比值法。
(一)年值法
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條件下,計算項目在壽命期內的每年的成本或收益凈值。
1. 年成本:只考慮壽命期內每年的支出成本。只用於擇優(AC成越小越好)
2.凈年值:考慮項目壽命期內全部現金流。既可判別可行又可擇優
(二)現時價值法
1.現值成本法(PW法):考慮壽命期內的全部費用支出的現值。只用於擇優。
2.凈現值法(NPV法):考慮到收入和支出的總現值,即凈現值。 既可判斷可行性,又可擇優。
3.凈現值指數(凈現值率)
注意:凈將來值,凈年度等值,費用年值。
4、現值法評價(優缺點)
(1)優點:直觀,「量」明確.
(2)缺點:容易忽視投資的「質」的方面,多方案決策時,有利於高投資的方案.期望收益率的選取帶有主觀因素,選擇不當,則影響決策的正確性。擇優需要與其他指標(NPVI)配合。
(三)內部收益率法和外部收益率
(即資本的邊際效率)指在項目壽命期內凈現值為零時的貼現率。
(四)收益成本比值法
是指項目在整個壽命期內收益的等價值(年值)與成本的等價值(年值)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