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折舊和攤銷在利潤表中怎麼反映
折舊和攤銷在利潤表中是在附註中顯示的。
說明:
1、《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附註中披露的內容:
(六)對已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列示的重要項目的進一步說明,包括終止經營稅後利潤的金額及其構成情況等。
2、《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應用指南規定了一般企業報表附註的內容:
(六)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
企業對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其項目列示的順序,採用文字和數字描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披露。報表重要項目的明細金額合計,應當與報表項目金額相銜接。
披露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的格式如下圖:
②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後對利潤有何影響
固定資產折舊不會直接減少利潤,但是會通過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反映在利潤的減回少。固定資產答折舊費用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值和規定的折舊率計算確定,按照一定的標准分攤記入各期的間接費用和期間費用。
生產車間用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的折舊,作為間接費用,計入製造費用帳戶,廠部行政用辦公房屋的,計入管理費用帳戶,由當期收入負擔。折舊合計數計入「累計折舊」帳戶的貸方。
例如:辦公室設備折舊。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年末管理費用作為費用扣減本年利潤,從而影響利潤。
(2)折舊攤銷收益擴展閱讀:
注意計提折舊的范圍,按現行企業會計准則規定,除以下情況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按照規定單獨計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3、處於更新改造過程中的固定資產。
4、未使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也要計提折舊。
5、注意再計提固定資產這就是應考慮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6、注意折舊期間跨年度時年折舊額的確定。
③ 初級會計實務中的累計折舊和攤銷有什麼區別怎樣來理解
首先,兩者出發的對象不同:折舊對固定資產而言,攤銷是對除固定版資產之外,其他可權以長期使用的經營性資產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攤購置成本的會計處理辦法,與固定資產折舊類似。
其次,兩者具體的計算方法不同;
再次,兩者在考慮到稅收的情況下,對利潤的影響不同。
此外,累計折舊和累計攤銷都是對相應資產的備減帳戶。
④ 資產按照工作量法計提折舊,遞延收益如何攤銷
政府補助購入固定資產,該資產按照工作量法計提折舊,相對的遞延收益也按工作量法攤銷。
⑤ 折舊攤銷計算 折舊和攤銷怎麼算
固定資產折舊是購置資產下月開始計提折舊,扣除殘值後的金額除以使用月份,計算每月折舊額;攤銷是當月開始計算攤銷,扣除殘值後的金額除以攤銷月份,計算每月攤銷額
⑥ 什麼是攤銷和折舊。麻煩舉個例子。謝謝了
對於長期資產或者長期待攤費用,不在發生的時候一次性計入當期費用,而專是在資產的使用期內逐屬期分攤,這個過程,對於固定資產叫折舊,對於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叫攤銷
比如你買了一台設備10萬,預計使用十年,預計凈殘值5%(5000),一般採用直線法折舊,那麼你每個月要折舊:(100000-5000)/(10*12)元
也就是說買進的時候
借:固定資產 10萬
貸:銀行存款等 10萬
從買入的下月開始每個月計提折舊
借:XX費用 (100000-5000)/(10*12)
貸:累計折舊 (100000-5000)/(10*12)
⑦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凈利潤 計算
1、所得稅費用=當年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或者減去遞延所得稅收益)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2、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所得稅,是錯的。
如果企業以前期間發生虧損,並在以後年度按規定可以扣減時,就影響當年實際應交的企業所得稅額。
此時,當年應交的所得稅額=(利潤總額-虧損彌補)*所得稅率
3、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是對的。這是中級財務管理裡面有關完整工業項目投資等的內容。
4、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課件上也是這么說的而在課件《利潤表》的最後一格說明中矛盾出現了,「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公司以前年度未發生過虧損,而後一個成立的條件是企業以前年度發生過虧損。
(7)折舊攤銷收益擴展閱讀:
1、凈利潤(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是通過現金預算的編制進行的,現金預算是保證現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
其中凈損益調整法是現金預算編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預計損益表中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的凈收益作為現金編制的出發點,通過逐筆調整處理各項影響損益和現金余額的會計事項,把本期的凈收益調整為現金凈流量的方法。
2、現金流量與凈收益的差異,可揭示凈收益品質的好壞。所謂收益品質,是指對企業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程度予以反映的一個概念。
一般而言,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伴隨關系越強,表明企業的凈收益品質越好;即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數量上,時間分布)越小,說明凈收益的收現能力越強。收益品質越好,企業的流動性和財務適應性就越強。
綜上所述,凈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而現金流量與凈收益的差異程度又可揭示凈收益的品質好壞。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將不斷增加。
這些都會促使企業管理當局、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外部集團和個人,日益關注企業現金流量信息及創收現金的能力。現金流量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也將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⑧ 初級會計實務中的累計折舊和攤銷有什麼區別怎樣來理解
因為會計分期,就要求確認各個不同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和利潤,那麼收入、費用版屬於哪一權個會計期間的標准用什麼呢?標准有兩個,即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目前會計准則要求企業採用權責發生制。在權責發生制下,當期的費用不以當期的款項支出為標准,而是按當期是否應負擔這項費用為標准。本期是否應負擔該項費用是要看本期是否是該項費用的受益期,因此取得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時的支出不能作為當期費用,而是先作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相關支出作為它們的成本),然後在其各受益期(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期確認費用。如何在受益期分期確認費用?通過一定的計算公式計算出各期的折舊或攤銷額,作為各期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