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豬場種豬價值攤銷就是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嗎
是的,稅法裡面提到過
② 固定資產及長期待攤費用如何做納稅調整
調整項目」:填報資產類調整項目第42行至第50行的合計數。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不填報。
2.第42行「1.財產損失」: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確認的財產損失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財產損失金額。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減去第2列的差額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減去第2列的差額的絕對值填入第4列「調減金額」。
3.第43行「2.固定資產折舊」:通過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報。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行「固定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正數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行「固定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負數的絕對值填入本行第4列「調減金額」。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不填。
4.第44行「3.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通過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報。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7行「生產性生物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正數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7行「生產性生物資產」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負數的絕對值填入本行第4列「調減金額」。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不填。
5.第45行「4.長期待攤費用」:通過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報。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0行「長期待攤費用」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正數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0行「長期待攤費用」第7列「納稅調整額」的負數的絕對值填入本行第4列「調減金額」。第1列「賬載金額」、第2列「稅收金額」不填。
③ 消耗性生物資產怎麼核算(看詳細描述)
首先確定人抄工費養料費等的攤銷方法,攤銷方法自己根據合理的方法攤銷,只要定下來以後都按這個原則計算即可,一般都是平均攤銷。
其次看你這些樹苗的計量單位是什麼,用個、斤還是別的?這里假設用的是斤。
接著確定成本結轉方法,根據准則也有四種選擇(加權平均、個別計價、蓄積量比例、輪發起年限法),比較簡單的也是加權平均法。
具體舉例如下,第一個月買來10斤樹苗10元(1元/斤),第一個月的人工養料等費用一共發生了10元,月底樹苗的成本為20元(2元/斤)
第二個月買來5斤樹苗5.5元(1.1元/斤),人工養料等費用一共發生了12元,這個時候樹苗一共15斤,月底樹苗成本一共是37.5(2.5/斤)
第三個月賣出了8斤,結轉成本20元(2.5*8),這個月發生人工養料費一共7元,所以月底剩餘樹苗成本一共24.5元(37.5-20+7)(3.5/斤)
④ 為了核算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累計折舊,小企業應該設置以下哪個科目
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本科目核算企業(農業)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累計折舊。
⑤ 母豬要攤銷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包括各種飼養費嗎
豬屬農業會計核算的固定資產。按固定資產計量的有關規定,可以明確,生物資產種豬的版初始確認,權按取得時的成本入帳;在資產負債表日,按其成本減去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損失進行計量。計算累計折舊可按該種豬有效交配年限採用直線法或預計交配次數採用工作量法進行核算。
種豬場的產品成本核算,是把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按不同的產品對象和規定的方法進行歸集和分配,藉以確定各生產階段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母豬在3年繁殖期內發生的總成本扣除預計凈殘值計算應計折舊額。
⑥ 消耗性生物資產里提折舊如何做會計分錄比如為培育苗木買的空調謝謝
以下回答來自於北京誠抄力財務
生物資產是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其中,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是具有生命的勞動對象,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可用材料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一般而言,消耗性生物資產要經過培育、長成、處置等階段,如用材林就要經過培植、郁閉成林和採伐處置等階段。消耗性生物資產通常是一次性消耗並終止其服務能力或未來經濟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貨的特徵,應當作為存貨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報。企業所得稅未對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折舊、扣除等作出專門規定,因此,不對其計提折舊,但應該計提減值准備。
⑦ 小企業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統一採用什麼進行攤銷
小企業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統一採用年限平均法進行攤銷。
參考如下:
小企業會計准則第三十七條 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按照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小企業(農、林、牧、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並考慮稅法的規定,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折舊方法、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小企業(農、林、牧、漁業)應當自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下月起按月計提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
【解讀】本條是關於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會計處理的規定。
與固定資產類似,生產性生物資產雖然是有生命的動物或者植物,其存活或者使用期限也較長,不是一次性實現其效益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也應逐期分攤,轉移到它所生產的產品或者提供的勞務中去。因此,生產性生物資產需要按照規定計提折舊,以確定小企業所實際發生的成本。
【相關鏈接】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三條至第六十四條規定:「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企業應當自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二)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為簡化小企業會計核算,減輕小企業納稅調整的負擔,本條的規定與企業所得稅法基本一致,要求生產性生物資產一律按照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同時要求小企業在估計生產性生物資產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時,不僅要考慮相關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還要考慮稅法的規定。與企業會計准則存在的主要差異:一是統一要求採用年限平均法攤銷,不允許選用工作量法、產量法等其他攤銷方法;二是不要求對生產性生物資產計提減值准備,因此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應計折舊額為其原價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不必考慮減值因素;三是不要求至少在每年年度終了對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
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⑧ 生產性生物資產如何計提折舊,一般要計提幾年如何確定預計凈殘值使用哪種折舊方法
1、企業應當從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從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2、最低折舊年限: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3、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4、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折舊。
自行營造或繁殖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1、自行營造的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前發生的造林費、撫育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調查設計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2、自行繁殖的產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成齡)前發生的飼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8)怎麼攤銷消費性生物資產擴展閱讀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構成: 生產性生物資產具備自我生長性,能夠在持續的基礎上予以消耗並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保持其服務能力或未來經濟利益,屬於勞動手段,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與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區別
1、與消耗性生物資產相比較,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最大不同在於,生產性生物資產具有能夠在生產經營中長期、反復使用,從而不斷產出農產品或者是長期役用的特徵。
2、消耗性生物資產收獲農產品之後,該資產就不復存在;而生產性生物資產產出農產品之後,該資產仍然保留,並可以在未來期間繼續產出農產品。
因此,通常認為生產性生物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資產的特性,例如果樹每年產水果、奶牛每年產奶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1、外購的生產性生物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2、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生產性生物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⑨ 園林企業攤銷的苗木死亡成本計入管理費用
園林企業苗木成本計量初探
近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園林苗木行業將隨之進入加速發展的黃金期,成為一項具有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部分企業已經或准備進入證券市場。但園林苗木與其他行業相比有其獨特的生產方式,導致成本核算方法上的上的特殊性。 財政部在2004年頒布財會5號文件《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2006年頒布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2012年2月9日財政部公布《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徵求意見稿]》,苗木行業具有完整性、規范性的成本核算標准或方法正在形成中。本文參照上述規定和准則,結合行業特點,試對苗木成本核算進行初探。
一、 苗木生產特點 1. 生命成長性:有生命是苗木區別於其它資產最大特徵。苗木始終處於動態生長過程中,苗木的形態、價值以及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隨其出生、成長、衰老、死亡等自然規律和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而變化,通常表現為生長、蛻化、生產,如嫁接繁殖、插扦生長等。 2. 低流動性:園林苗木生產周期基本在4年以上, 由於苗木的特殊性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苗木的流動性。另外,由於苗木運輸的復雜程度高於一般其他資產,因此流動性也相應較低。 3. 受自然氣候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大:如連續性降雨造成水澇災害會對苗木毀來性傷害,乾旱病蟲害等亦會對苗木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 4. 種植秩序無規律:部分企業而且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常常對喬木、灌木、耐蔭等品種進行套種,而撫育時間越長,規格區別越大。而後期出售時絕大部分並非整體或規律性,多數是根據客戶需要零散出圃,各地塊間又相互移補。苗圃地里的苗木種植秩序會逐漸變得沒有規律性,品種混雜,參差不齊。 5. 生產費用呈階段性、季節性:在資本化前,始終處於在產品狀態,生產費用繁雜,不同的費用發生在不同階段,相同的費用也不會每月均衡發生。而佔比很大的公共性日常撫育管理支出,如改土、整地這些准備作業。到後期的排灌、施肥及苗期的除草、間苗、用葯支出很難完全區分到相應品種。 以上這些特點決定了苗木成本核算的復雜性,核算工作量大,計算成本時難以做到完全意義上的准確成本。在進行苗木成本核算時應統籌考慮其合理性及工作效率,根據職業判斷,確定一個經濟、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苗木的初始計量 一般苗木主要通過即外購、自行培育與無償獲得三種途徑取得。本文從這三種具體業務進行探討: 1. 外購取得: 外購的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場地整理費、裝卸費、栽植費、專業人員服務費等。 在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應用指南》和《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版)》中均未明確苗木在采購途中如有毀損如何處理。由於苗木特性,運輸的復雜程度一般高於其他資產,保護措施不周全、根系遭破壞等原因,苗木在運輸途中極易死亡,參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我們認為采購過程中發生的苗木毀損、短缺等也應計入苗木成本。同樣參照《存貨應用指南》,企業一筆款項一次性購入多項苗木時,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等可直接歸屬於購買該生物資產的其他支出,應當按照各項苗木的價款比例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苗木的成本。 2嫁接繁殖,根據生產原理和過程,自行營造的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郁閉前發生的造林費、撫育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調查設計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的規定執行,成本按照自行繁殖或營造(即培育)過程中發生的必要支出確定,既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費,也包括應分攤的間接費用。扦插繁殖因其特性和生產過程,應按《生物資產》中照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名義金額為1元人民幣計量。但其來源和投入又與完全天然起源有所區別,應借記「消耗性生物資產」,貸記「生產成本」科目。 3. 無償獲得 諸如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無法可靠地取得時,應按名義金額確定生物資產的成本,同時計入當期損益,名義金額為1 元人民幣,即借記「消耗性生物資產」,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4. 需特別指出的是,除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外,投資者投人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