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媒介無形資產

媒介無形資產

發布時間:2020-12-13 04:55:02

A. 如何理解公信力是公益組織的無形資產

公信力的概念源於英文詞Accountability,意指為某一件事進行報告、解釋和辯護的責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並接受質詢。公信力是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公共權力面對時間差序、公眾交往以及利益交換所表現出的一種公平、正義、效率、人道、民主、責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種社會系統信任,同時也是公共權威的真實表達,屬政治倫理范疇。
公信力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是媒體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形成的,體現了一個媒體存在的權威性、在社會中的信譽度以及在公眾中的影響力等特徵。沒有公信力的媒體終將失去生命力,被受眾鄙棄。
媒介公信力的概念在我國使用時間較短,還沒有統一的界定。1999年,黃曉芳在《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中將「公信力」定義為「媒介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形成,在社會中有廣泛的權威性和信譽度,在受眾中有深遠影響的媒介自身魅力」,這是新聞傳播學界較早的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
①隨著受眾研究的發展,更多的學者從受眾角度出發研究媒介公信力。筆者比較認同鄭保衛、唐遠清在《試論新聞傳媒的公信力》的定義:新聞傳媒的公信力是新聞傳媒能夠獲得受眾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聞傳媒以新聞報道為主體的信息產品被受眾認可,信任乃至贊美的程度。
②由此可以看出,「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信賴,而這種信任的主體是受眾,媒介公信力建立在受眾對媒體的信用體驗和認定的基礎上。受眾是傳媒的基本問題,這是不爭的事實。報刊、廣播、電視、網路,沒有受眾就不能生存和發展,尤其在今天受眾選擇的時代,媒介的競爭就是爭奪受眾的戰爭。媒介是信息傳播的主體,受眾是媒介效果的評價主體,是媒介公信力的評價主體。

閱讀全文

與媒介無形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