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搬遷發生的費用在財務上如何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以下簡稱「解釋3」)規定:企業因公共利益進行搬遷,收到政府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應作為專項應付款處理。對企業在搬遷和重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損失、有關費用性支出、停工損失及搬遷後擬新建資產進行補償的,應自專項應付款轉入遞延收益,並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企業取得的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的金額後如有結余的,應當作為資本公積處理。企業收到除上述之外的搬遷補償款,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等進行處理。分析上述規定,可以發現:①對於那些為了公共利益而進行的、所獲補償款由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以下簡稱「政策性搬遷」),解釋3進行了類似預算會計的雙分錄處理:一方面要反映企業因拆遷發生的財產損失、重建等業務,另一方面要反映搬遷補償款的使用與結余情況;對於那些不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搬遷(以下簡稱「非政策性搬遷」),就要按照轉讓資產與獲得政府補助處理並一次性確認資產轉讓損益。②解釋3突破了政府補助准則只允許採用收益法的規定,而是同時採取了收益法和資本法:專項應付款余額轉入「資本公積」,這屬於資本法(這一處理延續了財企〔2005〕123號文的規定,主要是為了防止企業操縱利潤或作為結余用對股東分配);對企業因政策性搬遷發生的損失與新建資產支出,自專項應付款轉入遞延收益,這屬於收益法。③解釋3強調以企業經營業務為主線,將政策性搬遷補償作為非經常性損益事項處理,不在搬遷當期一次性確認損益,反映的會計信息更加清晰真實。
② 企業收到拆遷改造款如何記賬
企業收到政府撥給的搬遷補償款,作為「專項應付款」核算。搬遷補償款存款利息,一並轉增「專項應付款」。因搬遷出售、報廢或毀損的固定資產,作為固定資產清理業務核算,其凈損失核銷「專項應付款」;
機器設備因拆卸、運輸、重新安裝、調試等原因發生的費用,直接核銷「專項應付款」;用於安置職工的費用支出,直接核銷「專項應付款」。企業搬遷結束後,「專項應付款」如有餘額,作調增「資本公積金」處理,由此增加的「資本公積金」由全體股東共享;
「專項應付款」如有不足,應計入當期損益。
以上為財政部 2005年8月15日下發的《關於企業收到政府撥給的搬遷補償款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5]123號)做出的相關的規定。
(2)企業動遷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會計做賬流程
1.審核原始憑證
(1)外來原始憑證。由業務經辦人員在業務發生或者完成時從外單位取得的憑證,如供應單位發貨票、銀行收款通知等。
(2)自製原始憑證。單位自行制定並由有關部門或人員填制的憑證,如收料單、領料單、工資結算單、收款收據、銷貨發票、成本計算單等。
2.填制記賬憑證
可以到月底把同類的原始憑證匯總填制記賬憑證,也可隨時發生隨時填 . 但不要把時間順序顛倒了。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編制會計分錄。
3.復核
就是看看有沒有錯誤。
4.記賬
根據記賬憑證登記入賬,小規模公司必備的賬本:現金日記賬;銀行日記賬;總賬;三欄明細賬。
5.編制會計報表
6.納稅申報
③ 關於舊城改造企業房屋拆遷會計問題處理
首先,拆遷補償收入不繳納營業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單位和個人土地被國家徵用取得土地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有關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7〕969號)規定,國家因公共利益或城市建設規劃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權,對於使用國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來說,是將土地使用權歸還土地所有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因此,對國家因公共利益或城市規劃需要而收回單位和個人所擁有的土地使用權,並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標准支付給單位和個人的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包括不動產)的補償費,不徵收營業稅。根據上述規定分析,房屋徵收部門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標准支付給單位和個人的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包括不動產的補償費收入,均不徵收營業稅。但是,稅收政策強調不徵收營業稅的補償收入,僅指按照國家標准取得的收入。
現實中,支付補償款項的單位往往是一些實際受讓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對從這些單位獲得的拆遷補償收入是否可以免徵營業稅呢?《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行為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77號)規定,納稅人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時,只要出具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無論支付征地補償費的資金來源是否為政府財政資金,該行為均屬於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不徵收營業稅。而且,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及納稅人代墊拆遷補償費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520號)第一條規定,關於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包括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權文件,以及土地管理部門報經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後由該土地管理部門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權文件。因此,無論資金來源何處,納稅人取得符合上述文件規定的拆遷補償收入,不徵收營業稅。
其次,產權置換的房屋要繳納營業稅。產權置換也被稱作產權調換,根據評估方法不同,有兩種置換方式。一是價值標准產權置換,指的是依照法定程序,通過對被拆遷人房屋的產權價值進行評估,之後再以新建房屋產權予以價值的等價置換。二是面積標准產權置換,指的是以房屋建築面積為基礎,在應安置面積內不結算差價的異地產權房屋調換。上述產權置換中,由於負責補償的單位將自己的房屋抵債換出,按照稅法規定,其置換出去的房產應繳納營業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銷售拆遷補償住房徵收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7〕768號)規定,房地產開發公司對被拆遷戶實行房屋產權調換時,其實質是以不動產所有權為表現形式的經濟利益的交換。房地產開發公司將所擁有的不動產所有權轉移給了被拆遷戶,並獲得了相應的經濟利益,根據現行營業稅有關規定,應按「銷售不動產」稅目繳納營業稅。
置換出的房產沒有取得收入,按照什麼計稅依據繳納營業稅呢?《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從事城市住宅小區建設徵收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發〔1995〕549號)明確規定,對外商投資企業從事城市住宅小區建設,應當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就其取得的營業額計征營業稅。對償還面積與拆遷建築面積相等的部分,由當地稅務機關按同類住宅房屋的成本價核定計征營業稅。該文件雖是對外資企業的營業稅問題答復,但我國稅法對內外資企業營業稅政策處理是一致的。
④ 我公司用搬遷補償費用購置固定資產,賬務處理怎麼做是否能進投資科目請高手指教
拆遷補償費按行為主體可分為兩類:一是由政府直接出面實施的拆(搬)遷行專為而給予補償的為屬政府行為;二是非政府行為的拆遷。
對於非政府主導性拆遷補償費可進行以下會計處理。非政府主導性拆遷補償費應視為企業轉讓無形資產和相關固定資產所得的款項,應當在扣除所清理或報廢的資產的賬面價值及其他因拆(搬)遷而發生的費用後,將余額計入當期損益。但確有證據表明所收到的拆遷補償費金額顯著高於(即超出額比例在50%以上)所清理、報廢的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與相關拆(搬)遷費用之和的,可將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而超過公允價值的那部分顯著差額視同為其他企業所給予的與重新購建新資產相關的捐贈,記入「資本公積——接受捐贈」。
對於你公司重新建造工廠,購買固定資產,按照正常的會計處理原則,就可以了。
⑤ 企業收到拆遷賠償款,怎樣做賬務處理
對企業搬遷補償款賬務處理,主要涉及《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財會[2009]8號)、《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和《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等。
1、因公共利益搬遷而收到的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企業應於收到補償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專項應付款」科目。然後區別以下情況分別進行處理:
第一、屬於補償搬遷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性支出和停工損失的,應從「專項應付款」科目轉入「遞延收益」科目,借記「專項應付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並作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即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二、屬於補償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搬遷損失的,應從「專項應付款」科目轉入「遞延收益」科目。在固定資產清理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在無形資產轉銷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三、屬於補償搬遷後新建資產(主要為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的,應從「專項應付款」科目轉入「遞延收益」科目,並作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分期計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四、企業取得的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後的結余,應當轉入資本公積中的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由全體股東共同享有,借記「專項應付款」科目,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2、因非公共利益搬遷而收到政府撥給的搬遷補償款(包括因公共利益搬遷而收到的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
企業應於收到補償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
(5)企業動遷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企業拆遷賬務處理應注意事項:
第一、屬於補償搬遷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性支出和停工損失的,作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二、屬於補償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搬遷損失的,在固定資產清理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在無形資產轉銷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三、屬於補償搬遷後新建資產(主要為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的,作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分期計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第四、企業搬遷完畢,遞延收益應保留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金額,差額部分應轉入營業外收入,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⑥ 我單位一塊作無形資產入帳的土地遇到政府拆遷該如何入帳
我覺得是以一塊地換取另一塊地,應參照會計准則非貨幣資產交易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⑦ 企業利用動遷補償款購置固定資產如何賬務處理
拆遷補償費按行為主體可分為兩類:
一是由政府直接出面實施的拆(搬)遷行為專而給予補償的為政府行屬為;
借:固定資產
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二是非政府行為的拆遷。
對於非政府主導性拆遷補償費可進行以下會計處理。
非政府主導性拆遷補償費應視為企業轉讓無形資產和相關固定資產所得的款項,應當在扣除所清理或報廢的資產的賬面價值及其他因拆(搬)遷而發生的費用後,將余額計入當期損益。但確有證據表明所收到的拆遷補償費金額顯著高於(即超出額比例在50%以上)所清理、報廢的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與相關拆(搬)遷費用之和的,可將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而超過公允價值的那部分顯著差額視同為其他企業所給予的與重新購建新資產相關的捐贈,記入「資本公積--接受捐贈」。
⑧ 企業收到政府給予的搬遷補償款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因城鎮整體規劃、庫區建設、棚戶區改造、沉陷區治理等公共利益進行搬遷,收到政府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應作為專項應付款處理。
其中,屬於對企業在搬遷和重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損失、有關費用性支出、停工損失及搬遷後擬新建資產進行補償的,應自專項應付款轉入遞延收益,並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取得的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的金額後如有結余的,應當作為資本公積處理。 新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第七條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
但是,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第八條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一)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
(二)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8)企業動遷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一、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
除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1、貨幣補償
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2、產權調換
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
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
二、拆遷補償費用一般包含8個部分:
1、房地產評估價格;
2、裝飾裝潢補償費;
3、搬遷補助費(含生產設備搬運、拆裝費);
4、臨時安置補助費;
5、附屬設施補償費;
6、樹木花卉補償費;
7、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補償費;
8、權屬證書變更費。
⑨ 單位拆遷,原來的無形資產如何做賬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