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探礦權有償取得
【探礦權有償取得】從廣義上講,是指任何單位或個人,要成為探礦權人,進行礦產資源勘查活動,都必須支付相當於探礦價值的費用,包括在設定探礦權時向礦產資源所有人的國家的付費和在探礦權交易過程中的付費。從狹義上講,是指在探礦權申請人向國家提出探礦權申請時,申請人向國家支付一定的費用,獲得礦產資源的探礦權。《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中規定的探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是狹義上的探礦權有償取得。探礦權人取得探礦權,需向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人繳納探礦權使用費,這是向國家支付的准予使用權利的費用。
【探礦權取得方式】探礦權的取得有兩種渠道,即授予取得和轉讓取得。一種是向國家申請,通過申請、受理、審查、批准、繳納探礦權使用費(申請國家出資形成的探礦權還需繳納探礦權價款)、頒發勘查許可證、備案通告等授予程序;另一種是通過市場轉讓,需經過探礦權轉讓管理機關審批,按照規定轉讓。
【探礦權使用費】是指申請礦產資源勘查,需按照勘查作業區的單位面積逐年向礦產資源所有權人繳納的費用。探礦權使用費收費標准為:第1至第3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千米每年100元;從第4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千米每年增加100元,但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千米每年500元。
Ⅱ 探礦權使用費要補交,是要向哪個部門查詢啊
國土部門
Ⅲ 探礦權人何時可以申請減免探礦權使用費和探礦權價款
《礦產資源勘查復區塊登記制管理辦法》(國務院令〔1998〕第240號)第十五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探礦權人提出申請,經登記管理機關按照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探礦權使用費和探礦權價款的減免辦法審查批准,可以減繳、免繳探礦權使用費和探礦權價款:
(1)國家鼓勵勘查的礦種;
(2)國家鼓勵勘查的區域;
(3)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Ⅳ 探礦權經營的思考
趙連琴 劉國營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五地質大隊)
礦業權是地勘單位的生存之本,是地勘單位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礦業權中探礦權是地勘單位申報項目、開展地質勘查的前提。開展探礦權登記,並通過地質勘查工作,提升探礦權工作程度,查明礦產資源,是地勘單位服務資源保障的基本職能。同時,進一步開展探礦權經營,是地勘單位提升自身經濟實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地勘單位要生存,就必須要有礦業權,用申請登記、招拍掛、收購等方式獲取質優價廉的礦業權,然後通過地質工作,實現資本增值,推動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一、我局探礦權經營的現狀
2006年1月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頒布,給地勘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我局的地質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我局通過加強綜合研究,以及原有地質、物化探資料的二次開發,加強了省內探礦權的登記,僅2008年在河南省就新增探礦權7處。隨著省內礦業權登記的難度越來越大,我局在關注省內項目的同時,按照「鞏固省內,拓展省外,開辟境外」的原則,強力推進和實施「走出去」戰略。先後在雲南、貴州、新疆、甘肅、內蒙古、湖北等省份穩步推進省外找礦工作,同時智利、蒙古國、辛巴威、菲律賓等境外找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截至2008年12月底,我局擁有礦權149個,面積2020km2,其中省內94個,省外46個,境外9個。
在加強探礦權登記的同時,我們也在積極開展探礦權轉讓,搞活經濟,提高單位總體綜合實力。目前我局探礦權轉讓形式主要有:整體轉讓探礦權,受讓方全額付清轉讓款(一次或分次收款);轉讓部分探礦權,剩餘部分作價出資開展聯合風險勘查開發。隨著我局綜合實力的增強,今後我局開展礦業權轉讓時,將更多的以後者為主,為我局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影響我局探礦權經營的不利因素
近年來,探礦權經營受政策、體制機制、環境、市場等的影響,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
(1)資金短缺導致探礦權經營難以形成規模。地勘單位多年來經濟基礎薄弱,積累不多,經濟運行質量不高,整體實力較弱,因此在探礦權經營上始終處於劣勢地位,難以擁有自己的探礦權或探礦權很少,一直處於小打小鬧或給別人打工的境地。比如在招拍掛項目中,由於資金門檻高,資質要求低,在競價出讓中地勘單位往往無法與一些礦山企業或個體經營者抗衡,只能抱著技術優勢「望礦興嘆」。另一方面即便佔有一定的探礦權,也因為資金問題無法投入更多的勘探工作讓探礦權增值。所以資金是制約地勘單位申請、儲備探礦權的關鍵因素。
(2)人才缺乏造成整體競爭力不強。由於歷史的原因,曾經有一段時期,地質工作陷入低谷,地勘單位陷入了生存危機,地質市場形不成氣候,地質找礦任務急劇下降,我局許多單位的地勘院解散,大部分技術人員失業下崗,造成至今人才斷檔,結構不合理的現狀。缺少年富力強,具有實踐經驗,能夠長期從事野外地質找礦工作的技術骨乾和工程技術人員,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局的發展後勁和整體競爭力。
(3)設備陳舊影響工作效率和效果。由於資金短缺,無力進行大規模設備技術更新,再加上我局許多大型地質儀器年久失修,無法發揮地勘技術在地質勘查工作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滿足不了地質工作對新技術、新設備的要求。
(4)地方環境欠佳等原因不斷引起糾紛和損失。由於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相關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在探礦權的生產和經營中,經常受到地方政府、村委會等一些利益團體的干涉,同時由於沒有簽訂合同或簽訂的合同存在瑕疵等,引起許多糾紛,給地勘單位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一些地方政府行政違規,使得地勘單位礦權維護代價增大,嚴重損害了礦權人的利益。
三、加速我局獲取探礦權的手段
(1)加強地質資料的綜合研究工作。組織精幹力量對自己現有的地質資料進行綜合研究,選擇有利的成礦區帶和已知礦床的周邊開展中深部找礦,為開拓市場、編制長遠規劃、資源開發和立項提供依據;對原有的地質資料進行二次開發,對社會上急需的礦種如金、銀、鉛鋅、鋁、鐵等資源,進行重點研究,篩選有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價值的區塊進行登記,從而取得探礦權。必要時可以發揮離退休技術人員的作用,老同志與地質工作打了一輩子交道,積累了許多豐富的找礦經驗,這是一筆不可忽視的財富。
(2)加大探礦權登記力度。爭取通過登記、招拍掛、合作等方式獲取更多的礦權,寧可多登記幾個礦業權,也不漏掉一個好的礦業權。在礦區開展地質勘查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有價值的地質資料,分析研究其周邊地區的礦產資源情況,從而獲得比較可靠的探礦權登記資料。
(3)培養人才,提高隊伍整體素質。最近幾年我局陸續招收不少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因此鼓勵技術人員參加各種級別的業務培訓和學習,聘請國內外地質專家學者授課和解疑顯得尤為重要。我局近年來非常注重與地質類院校和科研單位的業務合作,加速我局的人才培養。在單位內部採取「傳、幫、帶」,鼓勵老同志通過項目實施給年輕人壓擔子,加速崗位成才。
組織經濟、法律、地質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學習研究文件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資料,參加相關的培訓班,到先進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借鑒別人好的經驗和做法,也是避免我們多走彎路的辦法。
(4)充分利用優惠政策,對現有探礦權的資源潛力等進行分析和排序。通過進一步勘查篩選出具有良好找礦和開發前景的探礦權,作為自己開發或聯合勘查開發的重點;對有一定工作難度和資金難度的探礦權積極尋找合作夥伴進行聯合勘查;工作難度大、資金要求高的探礦權轉讓給有實力且願意承擔風險的大型礦業公司。
四、探礦權經營要形成良性循環
地勘單位一方面面臨著經濟基礎薄弱、資金不足、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等諸多問題,另一方面,一些生產資源和要素沒能參與到業務經營活動中去,因此為了更好和更長遠的發展就必須經營管理好探礦權,使其形成一個良性的業務循環。
轉讓部分探礦權,剩餘部分作價出資開展聯合風險勘查開發,這將是我局今後重點開展的礦權經營形式。按照有關規定完成勘查投入,發現資源後可以申請采礦權,采礦取得的收益重新投入到新的探礦權登記和地質勘查中去,爭取探礦權再次向采礦權轉換,依次形成探礦權經營的良性循環。這就要求:一部分收益用於獎勵機制,按照職工的貢獻大小進行獎勵,提高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一部分收益用於更新找礦設備,提高自己的硬體,提高找礦效率和效果;一部分收益用於新探礦權的登記、分析、研究和地質勘查工作,條件合適的也可以去購買探礦權二級市場上不同勘查階段的探礦權,利用我們的技術優勢實施進一步的工作,推動項目庫建設工作,為探礦權經營做好項目儲備。
五、探礦權在會計核算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按照《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和《關於印發企業和地質勘查單位探礦權采礦權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字〔1999〕40號)的規定,探礦權的會計核算已經比較明確了,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1)成本核算的完整性。探礦權成本在歸集過程中通過「地勘生產」科目核算,對某個項目發生的所有成本,包括探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評估費、人工費等與該項目相關的所有費用均應計入,以保證探礦權成本的完整性。項目完成驗收並取得地質成果作為資產入賬時,按其實際成本,借記「地質成果」,貸記「地勘生產」科目;對於未形成地質成果的,應轉作損失,記入當期損益。
(2)收入確認的及時性。地勘制度規定「地質成果轉讓收入,應在地質成果資料正式移交受讓方,同時收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憑據時,確認為收入的實現。」考慮到地質成果轉讓需要審批、變更等特殊性,我個人認為,探礦權轉讓收入的實現應按權責發生制確認,不管轉讓款項是否收到,應以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探礦權轉讓審批後,實際辦理完畢探礦權變更手續的日期作為收入的確認時間。
(3)稅金計算的正確性。探礦權轉讓涉及的營業稅及附加費,應按轉讓收入全額計提並繳納;涉及的所得稅,應按全部轉讓收入減去實際發生的成本(含轉國家基金部分)後計算交納。
(4)國家基金確認的准確性。對外轉讓國家地質成果時,制度規定轉讓收入大於實際成本時,按轉讓價格借記「地質成果」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國家基金」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經營收入」科目。同時,按實際收到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應收款項借記「應收賬款」,貸記「地質成果」科目。近年來的兩權價款項目投入金額比較明確,而預算內地質項目主要是由國家以計劃項目的形式,安排給地勘單位實施,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國家對預算內地質項目的出資多是以前一個年度或幾個年度對地勘單位的投入,同時,有的項目可能多年以後才會形成轉讓,這就要針對該項目逐年查找相應的國家投入金額,為了准確計算國家投入部分,建議地勘單位對每年完成的地質項目建立一個備查賬,備查賬的內容可以根據項目特點自行設計,比如:項目名稱、工作年度、項目性質、資金來源、投入的資金量、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量等,這樣查找起來既方便又可以避免遺漏或重復,確保「國家基金」金額確認的准確性。
(5)長期投資確認的真實性。地勘單位用地質成果對外投資,分自有地質成果和國家地質成果兩種。用自有地質成果對外投資時,按評估確認價值或協議價,借記「長期投資」科目;按賬面價值,貸記「地質成果」科目;評估確認價值或協議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或貸記「地勘發展基金」科目。
用國家地質成果對外投資時,按評估確認的價值或協議價,借記「地質成果」科目,貸記「國家基金」科目;同時,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地質成果」科目。
但當轉讓部分探礦權,剩餘部分作價出資開展聯合風險勘查開發時,既要做好探礦權轉讓的業務,同時又要做好作價出資部分的業務。要按合同中的有關條款計算本單位應享有的權益,結合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情況,確認投資成本,這就要求在簽訂的合同里必須明確對方單位的所有者權益情況和各方所佔股份情況。否則,轉讓方就無法用會計記錄真實、准確地登記長期投資,一方面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另一方面當單位的利益受到侵害時,難以訴諸法律予以保障。
Ⅳ 請問探礦權最長保留期限是多少年
國務院《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規定,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3年,但石油、天然氣勘查許可證的最長期限為7年。需要延長勘查時間的,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延續登記手續,但每次延續時間不得超過2年。
《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十條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3年;但是,石油、天然氣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7年。需要延長勘查工作時間的,探礦權人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延續登記手續,每次延續時間不得超過2年。
探礦權人逾期不辦理延續登記手續的,勘查許可證自行廢止。石油、天然氣滾動勘探開發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15年;但是,探明儲量的區塊,應當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
(5)蒙古國探礦權使用費用不交後果擴展閱讀:
《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相關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的管理,保護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礦產資源勘查秩序,促進礦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勘查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統一的區塊登記管理制度。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區范圍以經緯度1′×1′劃分的區塊為基本單位區塊。每個勘查項目允許登記的最大范圍:
(一)礦泉水為10個基本單位區塊;
(二)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放射性礦產為40個基本單位區塊;
(三)地熱、煤、水氣礦產為200個基本單位區塊;
(四)石油、天然氣礦產為2500個基本單位區塊。
第四條勘查下列礦產資源,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勘查許可證:
(一)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礦產資源;
(二)領海及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的礦產資源;
(三)外商投資勘查的礦產資源;
(四)本辦法附錄所列的礦產資源。
Ⅵ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與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的區別是什麼采礦權價款又是怎麼回事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財建[2003]530 號)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加強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均須按規定繳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價款。
第三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包括:
(一)探礦權使用費。國家將礦產資源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二)采礦權使用費。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第四條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包括
(一)探礦權價款。國家將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價款。
(二)采礦權價款。國家將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價款。
第五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收取標准
(一)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
(二)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第六條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取標准: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以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的評估價格為依據。一次或分期繳納;但探礦權價款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年,采礦權價款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年。
第七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按照登記管理機關確定的標准,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直接繳入同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探礦權采礦權人憑銀行的收款憑證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領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和勘查、開采許可證。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由財政部門統一印製。
第八條 屬於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探礦權采礦權,其使用費和價款,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機關收取,繳入財政部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屬於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探礦權采礦權,其使用費和價款,由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機關收取,繳入省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
第九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應專項用於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和管理支出,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使用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後,撥付使用。
第十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中可以開支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進行審批、登記的管理和業務費用。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中可以開支以下成本費用:出讓探礦權、采礦權的評估、確認費用,公告費、咨詢費、中介機構傭金、場地租金以及其他必需的成本、費用等。
第十一條 國有企業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在轉讓時,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經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批准,可全部或部分轉增企業的國家資本金。
國有地勘單位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在轉讓時,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 未按規定及時繳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責令其在30日內繳納,並從滯納之日起,每日加收2‰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吊銷其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
第十三條 財政部門和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的財務管理與監督,定期檢查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的情況。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解釋。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本辦法發布之前已經收取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按本辦法的規定處理。
關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的補充通知 財綜字[1999]1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地礦廳(局):
為了進一步規范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管理,現對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
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字[1999]74號,以下簡稱《辦
法》)執行中的具體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辦法》中所稱「國家出資」,是指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以地質勘探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以及各種資金等安排用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撥款。 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出資用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按各自投入比
例享受出資權利。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撥款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入,按《辦法》的規定進行管理。
二、對出讓目前擱置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各級登記管理機關應按規定向探礦權采礦權人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對繳納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確有困難的,經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批准,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繳納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可全部或部分轉增國家資本金或國家基金;在合資、股份制以及股份合作制企業中持股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其應繳納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經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投准,可轉作為國家股。
三、為了適應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實行四級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需要,各地應對市(地)縣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管理予以規范。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財政部門會同同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備案。
四、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直接收取,不宜實行層居委託收取的辦法。確需委託收取的,必須經上一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出具委託書。接受委託的登記管理機關按規定收取的使用費和價款,應全額繳入同級財政專戶統一管理和使用。
五、按照《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0號令)和《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1號令)規定,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屬於國家財政權入,納入預算管理。各級財政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可不辦理收費許可證,但必須嚴格按《辦法》規定,切實做好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收取和管理工作。
六、根據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敦主要由中央和省兩極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要求,國務院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所用專用收據,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負責印製;省級及省級以下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所用專用收據,由省級財政部門負責印製。
財政部國土資源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Ⅶ 探礦權使用費應該如何交納
錢是交到省國土資源廳,縣里或是說地方上的國土局只是負責辦事的按照要求第一年為預查,從第二年起轉普查,一般為期兩年,也就是說為什麼探礦權為什麼要一次交三年的了,對於一個探礦權,能夠保留到第四年,基本上都是有貨的了,不差那點錢了。
Ⅷ 礦業權使用費的征繳和使用有什麼要求
礦業權使用費是國家將礦業權出讓給礦業權人,按規定向礦業權人收取的使用費,包版括探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權使用費。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國土資源部登記管理范圍的礦業權使用費由國土資源部收取,繳入「國土資源部非稅收入財政匯繳專戶」;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礦業權使用費,由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收取,繳入省級財政部門指定賬戶。礦業權使用費收入應專項用於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和管理支出,由國土資源部和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使用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後,撥付使用。
Ⅸ 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
探礦權使用費來是國家將礦產資源源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是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探礦權使用費收費標准: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千米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千米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千米每年500元。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千米每年1000元。
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部分特別規定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可申請減繳或免繳,具體請參見《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減免辦法》(國土資發[2000]174號)。
表1-1 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表
Ⅹ 關於探礦權保留的期限、范圍和法律後果,我國的法律是怎樣規定的呢
探礦權保留是有期限的。根據《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回22條的規定,保留探礦權的期答限,最長不得超過2年,需要延長保留期的,可以申請延長2次,每次不得超過2年;對於探礦權保留的范圍,僅為可供開採的礦體范圍。探礦權保留的法律後果,是指探礦權保留申請獲准後探礦權人權利義務的變動情況。探礦權保留申請批准後,探礦權人可以停止相應區塊范圍內的勘查投入,但仍應當繳納探礦權使用費。探礦權保留期屆滿,勘查許可證應當予以注銷。
————————————————————————————————礦易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