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
一、直線折舊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二、加速折舊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分攤。
(1)固定資產的攤銷公式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計提折舊基數
計提折舊基數是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或賬面價值。現行會計制度規定,一般以固定資產的原價作為計提依據,但選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企業,以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作為計提依據.
2、折舊年限
折舊年限的長短直接關繫到折舊率的高低,是影響折舊額的關鍵因素.
3、折舊方法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折舊方法。我國會計准則中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4、凈殘值
凈殘值,是指預計固定資產清理報廢時可收回的殘值扣除清理費用後的數額。企業應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計固定資產的凈殘值。
㈡ 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公式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及計算公式如下: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l-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所以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時,應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的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使用年限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初賬面余額×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以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㈢ 固定資產折舊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及計算公式如下:
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l-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㈣ 固定資產攤銷的計算方法
折舊方法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基本上即可以分為兩類,即直線法(包括直線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企業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相差很大. 企業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後,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直線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年,殘值為Y,每年提折舊為(X-Y)/N。
工作量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以及工作量為H(小時),殘值為Y,單位工作量計提折舊為(X-Y)/H。
年數總和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年,殘值為Y,則第M年計提折舊為(X-Y)*(N-M+1)/[(N+1)*N/2]。
雙倍余額遞減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N足夠大)年,殘值為Y。 則第一年折舊C<1>=X*2/N; 第二年折舊 C<2>=(X-C<1>)*2/N 第三年折舊 C<3>=(X-C<1>-C<2>)*2/N ··· ··· 最後兩年需改為直線法折舊。
㈤ 固定資產折舊額的計算公式
一、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二、工作版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權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四、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1)÷2]×100%
(5)固定資產的攤銷公式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的范圍:
一、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二、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㈥ 固定資產攤銷的方法
有五種方法。
一、直線法:根據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壽命中的磨損狀態而確定的成本分配結構。
公式計算:
年折舊率=(1減去預計凈殘值率)除以預計使用壽命乘以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乘以年折舊率除以12。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二、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公式計算: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 ( 1 減去預計凈殘值率)除以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乘以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
公式計算:
年折舊率=2除以折舊年限乘以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除以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乘以月折舊率。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四、年數總和法。
公式計算: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除以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 乘以 100 %。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減去預計凈殘值 )乘以年折舊率 ÷ 12。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6)固定資產的攤銷公式擴展閱讀:
固定折舊方法:指將應提折舊總額在固定資產各使用期間進行分配時所採用的具體計算方法。
折舊是指固定資產由於使用而逐漸磨損所減少的那部分價值。
固定資產的損耗有兩種: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
有形損耗:也稱作物質磨損,是由於使用而發生的機械磨損,以及由於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損耗。
無形損耗:也稱精神磨損,是指科學進步以及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資產價值的損失。一般情況下,當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要同時考慮這兩種損耗。
㈦ 固定資產折舊函數公式
1.年限平均法 ——SLN函數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l-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機器設備原價為680000元,預計生產產品產量為2000000件,預計凈殘值率為3 %,本月生產產品34000件。則該台機器設備的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單件折舊額=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舊額=34000×0.3298=11213.2(元)
3.雙倍余額遞減法——DDB函數、VDB函數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應用這種方法計算 折舊額時,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所以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時,應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的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 余額平均攤銷。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使用年限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初賬面余額×月折舊率
例11:乙公司有一台機器設備原價為600000元,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預計凈殘值率為4%。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每年折舊額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2/5=4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40%=240000(元)
㈧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公式是什麼
我國會計准則中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下面分別具體闡述各種方法的計算公式:
1、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 (1-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計算公式: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 ( 1-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2÷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和法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 × 100 %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折舊方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符合固定資產准則第十九條的規定。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有關規定
1、「兩則」中有關折舊的規定為折舊方法的選擇提供了可能。
財政部頒布的《企業財務通則》第四章第十八條規定:固定資產的分類折舊年限、折舊辦法以及計提折舊的范圍由財政部確定。企業按照國家規定選擇具體的折舊方法和確定加速折舊幅度。
《企業會計總則》第三章第十三條規定:固定資產折舊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或預計工作量。採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或產量)法計算。如符合有關規定,也可採用加速折舊法。
2、稅法中有關折舊的規定為方法選擇提供了稅收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第四章第二十六條規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固定資產的折舊,原則上採用平均年限法(直線法)和工作量法計算,納稅人需要採用其他折舊方法的,可以由企業申請,逐級報省、市、自治區稅務局批准。
㈨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計算公式
企業抄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時,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消耗方式做出決定。由於收入可能受到投入、生產過程、銷售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與固定資產有關經濟利益的預期消耗方式無關,因此,企業不應以包括使用固定資產在內的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收入為基礎進行折舊。
1.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浄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1-預計凈殘值/原價)÷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年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x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2/預計使用年限
最後兩年改為年限平均法計算
【提示】在改為年限平均法之前,計算折舊額時不考慮預計凈殘值的影響。
4.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年折舊率用一組遞減分數來表示,將預計使用壽命逐期年數相加作為遞減分數的分母,將逐期年數倒轉順序分別作為各年遞減分數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