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管理與核算的幾點建議
四)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重要性
如果某項資產在總資產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或者是起關鍵作用的資產,我們就應當對其予以確認,相反,對那些只佔有很小比例的資產,就可以根據重要性原則,不進行核算。
四、我國目前無形資產核算應該包括的范圍
根據以上討論,筆者認為,對於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等,由於價值比較容易確認,核算成本較低,應當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在這些問題上理論界和實務界也已經達成了共識。而對於商譽、人力資源、知識資本、顧客資源、供應渠道等資源,則應分別情況處理。
(一)關於商譽的會計核算
對於自創的商譽,不應當將其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而對於企業並購活動中發生的商譽,則應當予以核算。這是因為,自創商譽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價值構成復雜,形成成本具有不可驗證性,為企業帶來的收益也經常波動,對其准確計量比較困難。
而且,筆者認為對自創商譽進行確認並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這是因為企業的有形資產和其他無形資產可能因為時間的變化而發生增值,但出於歷史成本原則的考慮,我們在進行會計處理時,並不對這些增值進行核算。這時如果核算自創商譽,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這部分資產的增值進行了間接確認,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而對於企業合並產生的商譽,其價值的計量比較簡單,而且這種情況下對其他各項資產也進行了評估,考慮了其增值,因此就應當將其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
(二)關於人力資源等的會計核算
對於人力資源、知識資本、顧客資源、供應渠道以及企業組織架構等,由於對其進行計量比較困難,目前不應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盡管這部分無形資源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但這種收益的實現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對其他資產具有很大的依賴性。而且從產權的角度來看,很難說他們為企業所擁有,並不完全符合資產的定義。對這些資源進行區分、進行計量也相當困難,如果強行將它們納入無形資產進行核算,並不能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相反會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下降,最終影響決策質量,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與我們核算無形資產的初衷背道而馳。
實際上,這些資產的價值已經由在企業的利潤表進行了反映,而且利潤表的反映有時更准確,更合理。超額收益就是企業擁有某些特殊資源的體現,正是因為企業收益的不同,我們才能夠從收益出發而不是傳統的從資產出發去正確估計企業的價值。筆者認為,如果將所有無形的資源納入會計核算體系,將會使所有企業的資產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說等量資本產生等量利潤,那時或許利潤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那麼我們憑什麼去確定企業的價值呢?這個問題有待以後進一步討論。
Ⅱ 事業單位無形資產評估增值如何記帳
按會計准則規定,出於會計謹慎性原則,對於已經持有的資產評估增值的情況,在財務上不予以確認,帳務上不做處理,只有當你們對該資產進行處理或者交易的時候,才能夠從實際取得的收益當中體現該資產的增值。
Ⅲ 為什麼企業的商譽不屬於無形資產,而事業單位的商譽屬於無形資產
其次是合並商譽的確認。合並商譽產生於企業合並,國外一些成功的企業合並表明,合並商譽占收購價格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應正確地確認合並商譽,否則將有悖於被並購方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
Ⅳ 事業單位核算無形資產會涉及到哪些科目
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而能為使用者提供某種權利的資產,包括專利權版、商標權、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以及其他財產權利。
事業單位購入的無形資產,應當以實際成本作為人賬價值。事業單位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應當以開發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支出作為人賬價值。
事業單位轉讓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取得的收入除國家另有規定的外應計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取得無形資產發生的支出,應當計入事業支出。
事業單位的無形資產應當予以合理攤銷。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應當在取得無形資產時,將其成本予以一次性攤銷,減少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並計入當期支出;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應當在無形資產的受益期內分期平均攤銷,按照攤銷額減少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並計人當期支出。
Ⅳ 為什麼事業單位的商譽計入無形資產呢
不只是事業單位,就是工業製造業和商貿企業對商譽的處理都是計如無形資產啊。
商譽指的是產品的品版牌。商權譽屬於無形資產,是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商譽和品牌是不能獨立於企業之外而存在的,必須依附於企業。他倆跟商標、專利這樣的無形資產不一樣,商標和專利是可以脫離企業而獨自存在。所以企業可以轉讓商標、專利,但是誰也沒聽說過商譽和品牌可以轉讓。
其次是合並商譽的確認。合並商譽產生於企業合並,國外一些成功的企業合並表明,合並商譽占收購價格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應正確地確認合並商譽,否則將有悖於被並購方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
Ⅵ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關於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的區別
事業單位無形資產攤銷計入事業支出或經營支出科目;
企業單位無形資產攤銷計入專管理費屬用科目。
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將取得的無形資產一次攤銷,計入事業支出;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單位,應在受益期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經營支出。
事業單位無形資產如果是接受捐贈取得:
借:無形資產
貸:事業基金
企業單位無形資產如果是接受捐贈取得:
借:無形資產
貸:營業外收入
Ⅶ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無形資產補攤銷要怎麼做分錄
年初按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建立新賬不需要做分錄。
現摘錄附件《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有關內容如下:
一、新舊制度銜接總要求
(一)自2013年1月1日起,事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新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報財務報表。
(二)事業單位應當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相關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原賬編制2012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額表。
2.按照新制度設立2013年1月1日的新賬。
3.將2012年12月31日原賬科目余額按照規定進行調整(包括新舊結轉調整和基建並賬調整),按調整後的科目余額編制科目余額表,作為新賬各會計科目的期初余額。
4.根據新賬各會計科目期初余額,按照新制度編制2013年1月1日期初資產負債表。
二、將原賬科目余額轉入新賬(新舊賬銜接)
其中:「事業基金」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事業基金」科目,但不再在該科目下設置「一般基金」、「投資基金」明細科目,其核算范圍也較原賬中「事業基金」科目發生變化,不再包括財政補助結轉和財政補助結余。轉賬時,應將原賬中「事業基金」科目所屬「投資基金」明細科目的余額分析轉入新賬中「非流動資產基金——長期投資」科目,並對所屬「一般基金」明細科目的余額(扣除轉入新賬中「非流動資產基金——無形資產」科目數額後的余額)進行分析:對屬於新制度下財政補助結轉的余額轉入新賬中「財政補助結轉」科目;對屬於新制度下財政補助結余的余額轉入新賬中「財政補助結余」科目;將剩餘余額,轉入新賬中「事業基金」科目。
三、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財政補助結轉和財政補助結余的概念:
1、財政撥款結轉資金是指當年支出預算已執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執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財政撥款資金。
2、財政撥款結余資金是指支出預算工作目標已完成,或由於受政策變化、計劃調整等因素影響工作終止,當年剩餘的財政撥款資金。
舊制度的「事業基金」中包含了這兩項,在建立新賬時要根據上述概念加以分析,將屬於這兩項的余額分離出來記入新賬的期初余額。
Ⅷ 事業單位的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是什麼
事業單位各抄種無形資產應合理攤銷。襲
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其購入和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時,應一次記入「事業支出」科目,借記「事業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對於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其無形資產應在受益期內分期攤銷,攤銷時借記「經營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Ⅸ 行政事業單位的無形資產包括什麼
無形資產是抄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襲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
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佩頓在1922年的《會計理論》一書中,認為廣義無形資產的定義:「歸屬於某一企業但不具實物形態、存續期較長的任何有價值的補償物、因素或要素」。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在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的證據支持。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Ⅹ 事業單位無形資產進事業支出什麼科目
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而能為使用者提供某種權利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內權、著作權、土地使用容權、非專利技術、商譽以及其他財產權利。
事業單位購入的無形資產,應當以實際成本作為人賬價值。事業單位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應當以開發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支出作為人賬價值。
事業單位轉讓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取得的收入除國家另有規定的外應計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取得無形資產發生的支出,應當計入事業支出。
事業單位的無形資產應當予以合理攤銷。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應當在取得無形資產時,將其成本予以一次性攤銷,減少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並計入當期支出;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應當在無形資產的受益期內分期平均攤銷,按照攤銷額減少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並計人當期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