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之上的。判斷題
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之上的。正確
B. 財務問題:關於無形資產攤銷
對的,一般無形抄資產的殘值為零,除非有第三方承諾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到期時以一定的價格來購買,或者在活躍市場有相應的報價。
另外也要注意區分無形資產的性質,對權益性無形資產,譬如特許經營權等是不需要攤銷的。
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C. 求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的詳細會計分錄
假設公司購入的財務軟體是50000元(不含稅),攤銷20年,則:
1、入賬時,計入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00
貸:銀行存款 58500
2、第一年攤銷:
借:管理費用 2500
貸:累計攤銷 2500
3、後續年限攤銷以此類推,直至20年後攤銷完為止
(3)無形資產攤銷財務假設擴展閱讀
累計攤銷科目的具體用法如下:
1、企業按月計提無形資產攤銷,借記「管理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2、處置無形資產時,還應同時結轉累計攤銷,借記本科目,貸記相關科目。
3、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累計攤銷額
D. 折舊和攤銷會計處理方法的出現是基於會計分期假設 為什麼
會計分期是會計四個基本假設之一。
會計基本假設,又稱會計基本前提,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 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 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為一定的期間,對其進行的期 間劃分。 在《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我國企業的會計期間按年度劃分,以日歷年度為一 個會計年度,即從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個會計年度。 會計分期(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前提之一),又稱會計期間,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其目的是據此結算盈虧,按期編報財務會計報告,從而及時向各方面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稱為會計中期。最常見的會計分期是一年,即會計年度。按年度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也稱為年報。在我國,會計年度自公歷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由於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差別。從而出現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別,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遞延、預提、待攤等會計處理方法。
E. 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分錄如下:
1、借:管理費用(自用)
貸:累計攤銷
2、製造費用(生產產品使用)
貸:累計攤銷
3、其他業務成本(經營出租)
貸: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的攤銷額一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企業自用的無形資產,其攤銷金額計入管理費用;出租的無形資產,其攤銷金額計入其他業務成本;某項無形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通過所生產的產品或其他資產實現的,其攤銷金額應當計入相關資產成本。
擴展文件;《會計資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