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形資產核算
(1)企業購買一項專利200000元,款項支付。
借:無形資產20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0
(版2)企業自行研究開發權一項專利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權,專利申請登記費4500元,律師費6000元,均以銀行存款支付。
借:無形資產10500
貸:銀行存款10500
(3)企業接受某公司投入的一項專有技術,雙方協議價36000元
借:無形資產 36000
貸:實收資本 36000
(4)上述專有技術的攤銷期限為10年,計算本月無形資產攤銷額並入賬。
計算本月無形資產攤銷額=(200000+10500+36000)/120=2054.17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2054.17
貸:累計攤銷 2054.17
無形資產,當月入賬,當月攤銷。
『貳』 談無形資產核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是要符來合無形資產的條件,常源見的種類有土地使用權、商標權、專利權等。其次,要有產權證,土地使用權、商標權、專利權都要有相應的權證,外購的合同、支付的各種款項的憑證都要保管好。然後,如果是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確認無形資產要符合資本化條件,該費用化的不能計入無形資產的原值里去,不然稅務機關會找你的。暫時就想到這么多吧。
『叄』 《無形資產核算探討》論文寫哪方面的內容
無形資產對互聯網企業具有重要意義。與傳統企業相比,無形資產對互聯網企版業的經營發展,甚權至存亡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企業管理者需要在經營中更加重視提升自身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而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與經營績效。
互聯網網企業管理者需要圍繞「如何增大網站瀏覽量」這一核心問題來制定經營策略。網路瀏覽量是決定互聯網企業經營績效的關鍵性因素,互聯網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營銷策略、產品創新方向、市場推廣手段等均應該圍繞提升以及維持網站瀏覽量這一核心問題展開。對於互聯網企業,即使暫時面臨虧損,但只要能夠保持自身網站瀏覽量的持續高速增長,企業也仍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一旦尋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企業經營績效將得到迅速改善。
來源:http://www.zzqklm.com/w/yl/7859.html
『肆』 論無形資產核算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按照農業部農企發[2002]4號「關於鄉鎮企業貫徹實施新企業會計制度的通知」精神,「自2003年1月1日起,鄉鎮集體企業和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要逐步實施新《企業會計制度》」。新《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無疑會加速鄉鎮企業會計核算與國際會計的接軌。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作為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有些鄉鎮企業有關方面的經濟業務並不多,新《企業會計制度》也沒有作具體、詳細的規范,這勢必給有關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帶來不便。其中,無形資產的核算就是一例。本文擬對無形資產核算的有關問題談一點看法。
一、關於無形資產租入的會計核算問題
新《企業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出租和租入的核算基本上都作了具體,甚至詳細的規定,同樣為長期資產的無形資產則相對簡化。《企業會計制度》甚至對無形資產租入的核算基本上沒有具體的規范。我們認為,這是不應該的。為此,本文對無形資產租入的核算談一點看法。
(一)無形資產的租入
企業租入的無形資產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所以在租入無形資產時,只需要登記「租入無形資產備查簿」,並保管好相關的協議、合同等資料,而不用進行賬務處理。
(二)支付租金的核算
企業租入無形資產所支付的租金應列入產品成本,按月支付的租金可以直接計入「製造費用」等賬戶,按年支付的租金應首先計入「待攤費用」賬戶,然後再逐月轉入「製造費用」等賬戶。
例如,企業租入專利權一項,於當年1月5日以銀行存款支付本年租金12000元。做會計分錄如下:
借:待攤費用 12000
貸:銀行存款 12000
1月末,攤銷本月租金:
借:製造費用 1000
貸:待攤費用 1000
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一些企業租入無形資產支付租金採用銷售數量或者營業額比例計算的方式,我們認為即便如此,也不能將這部分支付的租金計入「營業費用」賬戶,而仍然計入「製造費用」賬戶,使其構成產品成本的一部分,作為衡量企業產品補償尺度的組成部分。
二、關於將土地使用權轉為他用的核算問題
按新《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購入或以支出土地出讓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該項土地尚未開發或建造自用項目時,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並按有關規定進行攤銷。企業在利用土地建造自用項目或者作為房地產企業將土地作為商品房用地加以開發時,則要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轉入相關在建工程或者生產成本。
土地使用權不論是轉作在建工程,還是轉作生產成本,如果不存在無形資產計提減值准備的情況下,一般不存在什麼疑難問題。我們要說的是,當無形資產計提減值准備的情況下,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如何轉入「在建工程」賬戶或者「生產成本」賬戶,還是否存在減值攤銷及作賬的問題。對此,我們談一點看法:(1)當無形資產轉作在建工程或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商品房用地時,作為無形資產的土地使用權價值應在結轉其原始賬面價值的同時,對應結轉「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賬戶。亦即,將「無形資產」賬戶轉作「在建工程」賬戶或者「生產成本」賬戶;將「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賬戶轉作「在建工程減值准備」賬戶或者「存貨跌價准備」賬戶。之所以這樣處理,就在於既能夠遵循實際生產成本原則,又能夠反映無形資產計提減值的情況,以便在轉化在建工程或者土地開發生產成本後,無形資產出現增值能夠恢復其減值。(2)無形資產轉作在建工程或者房地產用地後,由於這種改變用途的土地使用權構成另外一種資產的一部分,而處於加工階段,所以一般不再攤銷其價值。(3)無形資產轉作在建工程或者房地產用地時,其剩餘攤銷使用年限一般高於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應按照謹慎原則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攤銷其價值,也就是說,今後轉作固定資產的土地使用權採用折舊的形式攤銷其價值,而不再按無形資產價值與使用年限攤銷;而轉作房地產用地的土地使用權則作為存貨處理,不存在攤銷問題。
三、無形資產計提減值准備的核算問題
新《企業會計制度》第62條規定,「企業計算的當期應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金額如果高於已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賬面余額,應按其差額補提減值准備;如果低於已計提減值准備的賬面余額,應按其差額沖回多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但沖減的資產減值准備,僅限於已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的賬面余額。實際發生的資產損失,沖減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已確認並轉銷的資產損失,如果以後又收回,應當相應調整已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我們要說的是,「已確認並轉銷的資產損失,如果以後又收回,應當相應調整已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時,將如何調整?調整多少?
為便於說明問題,我們通過事例說明之。
例如,某企業1月3日購入無形資產一項,價款10萬元,以支票付訖。預計使用5年。使用至第一年末,評估其可回收金額為4萬元。使用年限不變。直到第五年末,企業評估其可回收金額升值為4萬元,但無形資產使用期已經超過法律保護年限。有關會計分錄如下:
1.購入無形資產時:
借:無形資產 10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0
2.當年攤銷:
借:管理費用 20000
貸:無形資產 20000
3.年末,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借:營業外支出-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40000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40000
4.第2年、3年、4年和5年末,攤銷無形資產:
借:管理費用 10000
貸:無形資產 10000
5.恢復增值:
借: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40000
貸:營業外支出——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40000
同時,按新《企業會計制度》第61條第三款之規定,「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價值」的應當計提資產減值准備:
借:營業外支出——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40000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40000
由上例可見,企業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又得以恢復時,一是恢復的金額不得超過原有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賬面數額,二是不得超過按照正常年份能夠攤銷的無形資產價值。根據《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相關規定,而對此前已經攤銷的無形資產攤銷數不做重新調整。
『伍』 無形資產會計問題
一.無形資產是核算企業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專各種無屬形資產的價值。
二.企業購入或自行創造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各種無形資產,應按實際支出,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其他單位投資轉入的無形資產,應按確定的價值,錯記本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
企業用已入帳的無形資產向外投資,錯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本科目。
企業向外轉讓已入帳的無形資產,其轉讓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科目;結轉轉讓無形資產的成本,借記「其他業務支出」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各種無形資產應分期平均攤銷。攤銷無形資產時,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應按無形資產類別設置明細帳。
五.本科目的期末余額為尚末攤銷的無形資產的價值。
『陸』 無形資產的核算問題
外購方式下取來得無形資產源中有個特殊情況我們不得不考慮,就是以分期付款即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融資購入無形資產的成本核算。
其實際上和固定資產該種情況核算方法是相同的。
首先要先明確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是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也應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計算確定,會計處理如下:
借:無形資產、研發支出(購買價款的現值)
未確認融資費用(差額)
貸:長期應付款(應支付的購買價格)
其次要在信用期內採用實際利率法對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分攤,會計處理如下:
借:財務費用(不能資本化得部分)
研發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可以資本化的部分)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借:長期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柒』 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論文,要真實案例
知識經濟具有許多不同於工業經濟的特點,隨著它的到來,如同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愈來愈依賴於科技的進步一樣,企業的進步也愈來愈依賴於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實物資產的作用已退居第二。無形資產的豐富程度和質量高低事關企業的存亡興衰,因此無形資產的概念必須明確,計量范圍必須擴大。只有更廣泛、更客觀、更准確地計量無形資產,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才能有利於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及政府管理部門等的科學決策。探討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問題進行一些粗淺分析。
一、無形資產的地位變化及其確認條件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貿易增長更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與此同時,無形資產價值在企業中所佔比重,正在不斷上升,有的已佔絕大部分。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中企業無形資產所佔比重約為20%,90年代則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進步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的比重,已從20世紀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幾年國際貿易中,以技術貿易為代表的無形資產貿易迅速增長,年平均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其它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各國技術貿易總額1964年為27億美元,1974年為110億美元,80年代中期為400億美元,1993年則高達1500億美元,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在我國,如北京愛特信互聯網技術公司(搜狐網頁)無形資產含量就佔80%以上。由此可見,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無形資產既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又是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強企業技術經濟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由於現有規范中缺乏對無形資產予以會計確認的具體標准,因此,各企業對無形資產的認定顯得比較混亂。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從表面上看,這一主要以列舉方式定義的無形資產似乎一目瞭然,但目前公司的實際披露狀況卻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國傳統會計中,無形資產雖有所反映,卻一般只有7~8項,許多無形資產價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務品牌,企業品牌等,卻未能納入會計核算范圍,足見傳統會計無形資產確認范圍之狹窄;而另一方面,據有關統計,上市公司列示的無形資產具體名目累計已達百種之多,而且,很多無形資產名稱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如「鄉村會員證」、「電話選號」、「DOT」等。
因此,如何加強無形資產具體類別名稱的規范,已成為無形資產規范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鑒於上述所指出的問題,無形資產核算的范圍應該得到明確限制,同時對無形資產具體構成項目的名稱應作出簡明而有效的統一規范。這里就產生一個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問題,即滿足什麼條件下的無形資產項目才能作為企業無形資產入賬。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無形資產原則公告」(草案)認為,只有滿足與該資產項目相聯系的未來經濟利益可能流入企業且已被證實有充足的資源,並能夠可靠地計量該資產項目的成本。我國會計准則的規定與之相似。據此,一般地認為只有外購或接受投資取得的無形資產才可以被確認為無形資產,而自創專利商譽等無形資產的開發研究成本則不予確認。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則應當根據實際適當予以確認,這是因為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有關要求,如不確認這些無形資產,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權責發生制的要求,諸如商譽等作為反映企業具有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時提供,勢必不能滿足經營者正確報告受託責任的要求,也不能滿足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各方決策的需要。
二、關於無形資產計量方面的問題
技術進步所導致的企業生產函數中知識資本比重的不斷增加,因此,為了提供客觀、真實的無形資產價值,必須合理反映自創無形資產。自創無形資產計量,在理論上應包括在開發研究和持有期間的全部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費用支出,但在實際計量操作過程中形成了與有形資產不同的特徵:
首先,無形資產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識性無形資產的取得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存在著復雜的智力支付過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帶有隨機性、偶然性和關聯性。由其負擔全部研究開發試驗等費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別歸類分配也十分困難,導致其成果價值與其對應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無形資產成本的缺項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取得無形資產所支付的各項費用只有予以資本化後,方能計入無形資產,而在一些知識性無形資產取得的前期開發、培訓、試驗等費用因無法資本化,難以進行成本計量,不能計入無形資產,導致不少無形資產被排除在外,這樣反映的無形資產就顯得支離破碎。
再次,無形資產成本的象徵性。由於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項性所決定了無形資產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徵意義。例如商標權,其成本僅含有其注冊登記等相關費用,並非其全部費用。這樣就使得無形資產價值缺位,企業蒙受重大損失。正因為如此,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無形資產計量基礎逐漸由會計學家的投入價值轉變為經濟學家的產出價值。
正由於計量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有些被部分企業列為無形資產的項目在另外一些企業卻被當作了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從而導致企業間無形資產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業把本該資本化的無形資產項目列為當期費用處理,從而致使企業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當表達,帳外無形資產趨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投資者對投資決策的正確評價。
要正確計量無形資產,可以考慮設置「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該賬戶性質和用途同「生產成本」賬戶。自創無形資產時,先將無形資產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用、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待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功,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和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失敗,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進行追溯調整。
三、關於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
無形資產地位的急劇上升,使得無形資產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描述起著重要性的作用。因此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應該充分、公開、真實與科學,真實地反映無形資產的原始價值、攤銷價值和凈值的增減變化形態以及新創造價值的情況。但是目前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只規定對無形資產攤銷等採用直接沖減原始價值的處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的增減變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費用中的無形資產攤銷份額。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信息應通過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各種有關的附表及附註等形式予以披露。
1. 無形資產信息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披露。現行的資產負債表,在資產方設置「無形資產」項目,以價值形式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總存量。但這只是其凈值,從中看不出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和在成本費用中所佔的份額,其披露是殘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及外界有關部門與人士對無形資產信息的要求,應該進行改進和採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累計攤銷價值和凈值。這可以通過增設「無形資產攤銷」科目並改革現行資產負債表有關無形資產的編制方法來實現。在報表中以三種價值形態分別列出,其關系如下:
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凈值
2. 無形資產信息在損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過損益表來反映無形資產所創造的效益,並不是直接而是間接反映的,故而不能從我國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損益表中直接取得無形資產損益情況,例如對無形資產轉讓損益,只能通過其轉讓收入、支出,分別匯集到其它業務收入、其它業務支出科目中,通過損益表的其它業務利潤項目來反映。又如對於某些無形資產,如專有技術等,因為知識經濟時代高新尖技術的大量採用,技術革新而導致的提前廢止,在沖銷其凈值的同時增加營業外支出,在損益表中從營業外支出項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對應分攤的無形資產攤銷額,則通過損益表中的管理費用項目反映等等。這種間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情況的做法,顯然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無形資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兩條,要麼改革現有損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的情況;要麼通過設計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來進行直接披露。
3. 無形資產信息在有關附表中的披露。為了詳盡反映無形資產增減變化情況,可以設計編制「無形資產增減明細表」,主要項目應按類別反映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按項目反映全部無形資產增減變化的動態,即年初余額、本年增加額、本年減少額、年末余額等。
企業根據內部管理與外部需要,也可以編制「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 、「開發研究成本明細表」等等,作為正式報表的附表,與報表同時報送。
4. 無形資產信息在會計報表附註中的披露。盡管以上正式報表與其附表已經基本上能夠比較詳細地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各類信息,但不同企業無形資產的業務千差萬別,且數量繁多、交易頻繁、變化無常,在知識經濟時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報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簡單的定量信息,不少有關無形資產定性及其它信息無法給予詳盡反映,因此必須在相關的會計報表中以附註的形式加以披露。如應該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列示有關R&D的詳細信息,至少也應該列明當年的管理費用中含有多少數額的R&D的詳細信息。
參考文獻:
1.於玉林.21世紀會計之光.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2.呂勁松.無形資產會計.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3.蔡吉祥.無形資產.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捌』 無形資產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哪些
無形
資產
核算包括:取得、攤銷、處置、減值
1.取得時:
(1). 外購的無形版資產
借:無形資產
貸:權銀行存款
(2).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貸:銀行存款
結轉時,不滿足資本化條件
借:管理費用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滿足資本化條件的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貸:銀行存款
借:無形資產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2. 攤銷
(1).企業自用的,攤銷時記入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攤銷
(2).出租的,記入其他業務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攤銷
3.處置
出售無形資產,取得的價款扣除賬面價值,稅費後的差額記入營業外支出或營業外收入。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貸:無形資產
應交稅費
營業外收入—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
4.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玖』 無形資產核算題
1、研發時:
借:研發費用-費用化支出 240000
-資本化支出 480000
貸:原材料 500000
應付職工薪酬 200000
銀行存款 20000
2、2018年1月成功:
借:無形資產:480000
貸:研發費用-資本化支出 480000
借:管理費用 240000
貸:研發費用-費用化支出 240000
3、2018年1月-2019年12月每月攤銷分錄,總攤銷額=480000/8*2=120000:
借:管理費用 5000
貸:累計攤銷 5000
4、2019年12月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60000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60000
5、2020年1月-6月每月攤銷分錄,總攤銷額=300000/6/12*6=25000:
借:管理費用 4166.67
貸:累計攤銷 4166.67
6、2020年7月出售:
借:銀行存款 350000
累計攤銷 145000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60000
貸:無形資產 48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5500
資產處置損益 29500
『拾』 關於無形資產的幾個問題...分析解釋一下。。。
1.自創商標經過登記注冊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因為它有排他性,而沒有登記注內冊,則意味著別人可以隨便使用。容所以第一句實際從提法上講就是錯誤的。完整的表述應該是「企業自創而沒有登記注冊的商標不能列為無形資產」。
2.第二題的表述依然是錯誤的,無形資產發生的後續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仍然需要計入無形資產,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
同樣,你對後續支出的理解也是錯誤的,這里的後續支出並不是指攤銷,而是指除攤銷以外因該無形資產發生的其他費用。
3.我同樣可以問放入預付賬款有什麼不可以啊,我覺得主要還是為了和租入資產改良支出區分開。
4.第四項表述還是有問題,不嚴謹。沒有說明「用自創專利技術開發新產品」是不是無形資產開發過程一個環節,如果是當然就入初始成本,不是當然不行。
5.非專利技術要看是否經過研發了,如果是自行研發,按照可以資本化的部分入賬唄,如果購買的當然按購買價值入賬。當然研發那塊還是挺模糊的,五個確認確認標准也很抽象,我覺得只要你的支出可以往這5個條件上靠,那就可以確認,其實,說是五個條件,還應該以第一個和第五個為主吧,畢竟比較直觀,其他的太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