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區電梯物業費怎麼算
各地制定執行情況不同,目前關於一樓業主是否交納電梯費主要有三種情況:
1.
「一版刀切」,按統一權標准收費,一樓業主用不用都要交。
2.
按樓層不同實行差別化對待,要麼按樓層劃段交費,比如1至10樓為一檔,11至20樓為一檔,21樓以上為一檔;要麼按樓層不同交費,費用逐層提高。
3.
根據「誰使用誰付費」的公平原則,一樓業主不交電梯費。
㈡ 裝修時物業該向業主收取電梯使用費嗎
物業費包含公共設施設備的運行維護費(電梯維護和用電)和公共水電費。
根據《物業收費辦法》規定:
第十一條 實行物業服務費用包干制的,物業服務費用的構成包括物業服務成本、法定稅費和物業管理企業的利潤。
實行物業服務費用酬金制的,預收的物業服務資金包括物業服務支出和物業管理企業的酬金。
物業服務成本或者物業服務支出構成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管理服務人員的工資、社會保險和按規定提取的福利費等;
2、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費用;
3、物業管理區域清潔衛生費用;
4、物業管理區域綠化養護費用;
5、物業管理區域秩序維護費用;
6、辦公費用;
7、物業管理企業固定資產折舊;
8、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及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9、經業主同意的其它費用。
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大修、中修和更新、改造費用,應當通過專項維修資金予以列支,不得計入物業服務支出或者物業服務成本。
(2)物業電梯使用費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物業收費辦法》規定:
第五條 物業服務收費應當遵循合理、公開以及費用與服務水平相適應的原則。
第六條 物業服務收費應當區分不同物業的性質和特點分別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具體定價形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七條 物業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的,有定價許可權的人民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物業管理服務等級標准等因素,制定相應的基準價及其浮動幅度,並定期公布。具體收費標准由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根據規定的基準價和浮動幅度在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
實行市場調節價的物業服務收費,由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在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
第八條 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實行明碼標價,在物業管理區域內的顯著位置,將服務內容、服務標准以及收費項目、收費標准等有關情況進行公示。
第九條 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可以採取包干制或者酬金制等形式約定物業服務費用。
㈢ 物業計次收取電梯費的合法途徑有哪些
現在隨著高層建築越來越多,電梯的使用和維護成為物業公司一項重要的工作,由於這項工作的開展需要產生費用,所以電梯費的收取已經成為物業公司普遍面臨的問題,如何才能使物業幾次收取電梯費的行為合法化,這是物業公司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我認為要想使收取電梯費變得合理合法需要經過以下途徑:
物業對電梯計次收取費用是現行物業公司管理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做法,他對於促進小區的安全管理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同時物業公司也要認真和小區業主進行溝通,按照正當的程序展開第1次收取電梯費的相關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小區居民的認可和支持。
㈣ 物業管理條例中對電梯費是怎麼規定的
鑒於這個問題。對於電梯有物業費來說。有的是按戶來收費。有的是,按年來說。每一個人的物業費,一個月12元。也有的是按次計算的。希望能幫到你。
㈤ 物業收取電梯費的收費標准應該怎樣制定
電梯費的收取標准,國家沒有統一規定,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物業分級專和收費標准也不盡相屬同。常見的電梯費收取計算方式是:
1、按照家庭人數收費;
2、按照建築面積收費;
3、根據樓層實行階梯定價收費。
電梯收費系統主要功能特點如下:
1、所有的IC卡都必須先經過系統管理員授權或充值才可使用;
2、可根據需要隨意設定IC卡許可權(如:全層卡或單層許可權卡等,未經授權,無法進入許可權外的其它區域和樓層);
3、乘梯時需先刷卡後使用,使無卡或無許可權人員無法進入並使用電梯,可有效節省大量電力損耗。
㈥ 電梯費到底按什麼標准收
1、根據《關於調整住宅電梯費收費標準的通知》:
(1)按家庭人數收費:每人每月最高10元;
(2)按建築面積收費:每月每平方米不超過0.3元;
(3)12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電梯:收費標准實行政府指導價;
(4)多層、小高層、非住宅類電梯:收費標准繼續實行市場調節價;
(5)未實行物業管理的老舊住宅樓:可按雙方協商議定的標准簽訂協議並收費;
(6)企業自籌資金改造電梯住宅樓:可按雙方協商議定的標准簽訂協議並收費;
(7)住宅改變用途或從事經營活動:物業可與業主協商議定電梯收費標准。
2、房屋入住後應注意
(1)電梯不運行,物業管理公司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物業服務企業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
法規規定以及相關行業規范確定的維修、養護、管理和維護義務,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房屋質量有問題,繳納物業費不沖突
物業公司依合同履行了物業服務後,業主應當依合同履行支付物業服務費的義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經書面催交,
業主無正當理由拒絕交納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內仍未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3)承租人不交物業費,業主責任不能丟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合同當事人具有約束力,不得損害第三方權利,業主與承租人簽訂的租賃合同只能對租賃雙方的權利義務做出約定,這種約定不得對抗第三人,不得通過合同損害第三方權利。
從債務的角度分析,業主與承租人約定由承租人交納物業費實際上構成了債務的轉移,將原屬業主的債務轉移給承租人,在業主和承租人之間有效,這種債務轉移沒有得到債權人即物業公司的同意時並未免除業主支付物業費的責任。
(4)業主財產被盜,依據過錯各自承擔責任
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物業服務公司一般對物業管理的公共秩序、環境衛生、綠化等事項提供協助管理或服務,其提供的是小區物業的公共服務。因此對業主家中的財物安全,需經業主與物業公司協商在物業服務合同中予以特別約定。
如無特別約定,則結合實際情況考慮物業服務公司在提供物業服務中是否存在過錯,物業公司應根據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6)物業電梯使用費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除了在修改稿中將電梯分為有人值守和無人值守外,還按照樓層進行了劃分,並有了相應的計算公式。比如電梯起始層為住戶的住宅,每建築平方米電梯運行維護費用={電梯運行維護總費用/(產權登記建築面積-70%電梯起始層住戶建築面積)}×30%。
其他樓層住戶每建築平方米電梯運行維護費用=電梯運行維護總費用/(產權登記建築面積-70%電梯起始層住戶建築面積)。
另外,還根據不同的樓層按照15層及以下、16-25層、26層及以上為標准分別以10層、20層和30層為基準層,每增減一層,費用也增減1%,但總的增減不超過5%。
兩會期間專門提出相關建議,筆者整理出以下8條。
1、規定電梯強制報廢標准。
2、將電梯列入強制年檢產品。
3、設立高層住宅電梯的專項基金。
4、明確電梯售後具體期限及計算起始時間,責任范圍,製造商與安裝者的責任期限,維保和物業單位以及質量部門的責任,對他們的職責范圍進行規范化監督管理。
5、按照規定,電梯需要每15天就保養一次,並且每年都需要由相關的部門來進行一次年檢。
6、向開發商收取維修保證基金。
7、對受害業主得到補償可採用保險的形式。
8、可將電梯轎廂作為發布廣告的場所,收取一定的廣告費用,並將該費用貼補到電梯的運營費用中。
㈦ 物業管理費和電梯費怎麼算
現在按照法律規定,物業管理費包含電梯年檢、維保費。
除非與業主委員會簽訂的合同中另有約定收費。
電梯電費和維修費用由相關業主分攤。
㈧ 物業電梯費收取標準是多少以及物業管理服務費用有哪些
《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實行物業服務費用包干制的,物業服務費用的構成包括物業服務成本、法定稅費和物業管理企業的利潤。實行物業服務費用酬金制的,預收的物業服務資金包括物業服務支出和物業管理企業的酬金。
物業服務成本或者物業服務支出構成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管理服務人員的工資、社會保險和按規定提取的福利費等;
2、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費用;
3、物業管理區域清潔衛生費用;
4、物業管理區域綠化養護費用;
5、物業管理區域秩序維護費用;
6、辦公費用;
7、物業管理企業固定資產折舊;
8、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及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9、經業主同意的其它費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大修、中修和更新、改造費用,應當通過專項維修資金予以列支,不得計入物業服務支出或者物業服務成本。」
物管收費中除了以上物業服務費外,還有一些是屬於物業企業代收代繳項目,根據《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物業管理區域內,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有線電視等單位應當向最終用戶收取有關費用。物業管理企業接受委託代收上述費用的,可向委託單位收取手續費,不得向業主收取手續費等額外費用。」
需要注意的是:
無論任何收費,物業管理企業均應在其服務區域內的顯著位置或收費地點,採取公示欄、公示牌、收費表、收費清單、收費手冊、多媒體終端查詢等方式實行明碼標價。
物業服務收費明碼標價的內容應包括:物業管理企業名稱、收費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准、計費方式、計費起始時間、收費項目、收費標准、價格管理形式、收費依據、價格舉報電話等。實行政府指導價的物業服務收費還應當同時標明基準收費標准、浮動幅度,以及實際收費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