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為什麼繳納所得稅
呵呵抄,樓主理解錯誤。那不是要繳納襲所得稅。你所看到的分錄是不是: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准備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
這其實不是要交所得稅,是因為資產減值損失是損益類科目,期末影響企業利潤總額。但是稅法上不承認企業的資產減值,他需要在你某項資產處置時確認。也就是說這里有應納稅所得額稅前調增的問題。所以需要把交的這部分稅額作為遞延處理,在以後期間實際處置發生減值時扣除掉。
2. 新企業所得稅稅法關於資產減值損失的規定是哪一條
一、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的有:長期股權投資減版值准備、固定權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在建工程減值准備、工程物資減值、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准備、商譽減值准備、採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和井及相關設施減值准備等。
二、資產減值損失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 新會計准則規定資產減值范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外的其他資產減值的處理。《資產減值》准則改變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減值准備計提後可以轉回的做法,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消除了一些企業通過計提秘密准備來調節利潤的可能,限制了利潤的人為波動。資產減值損失在會計核算中屬於損益類科目。
三、企業根據資產減值等准則確定資產發生的減值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准備
存貨跌價准備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在建工程——減值准備
工程物資——減值准備
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准備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商譽——減值准備
貸款損失准備
抵債資產——跌價准備
損余物資——跌價准備等
3. 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為什麼繳納所得稅
呵呵,樓主抄理解錯誤。那不是要繳納所得稅。你所看到的分錄是不是: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准備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
這其實不是要交所得稅,是因為資產減值損失是損益類科目,期末影響企業利潤總額。但是稅法上不承認企業的資產減值,他需要在你某項資產處置時確認。也就是說這里有應納稅所得額稅前調增的問題。所以需要把交的這部分稅額作為遞延處理,在以後期間實際處置發生減值時扣除掉。
4. 哪些資產減值損失可以轉回,哪些不可以轉回
一、存貨減值:可以轉回,如果已經計提減值的產品已經銷售,要同時結轉已計回提的減值。答
二、金融資產:
1、交易性金融資產不計提減值。
2、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以轉回。
3、應收賬款和貸款可以轉回。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轉回。(如果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股票投資不是通過損益轉回)
三、遞延所得稅資產:可以轉回(要符合一定的條件)。
四、固定資產:不可以轉回。
五、無形資產:不可以轉回。
六、投資性房地產:
1、成本計量不可以轉回。
2、公允價值計量不計提減值。
七、長期股權投資:不可以轉回。
5. 關於開發無形資產後的計提減值准備如何據算所得稅
09年無形資產未計提減值前賬面價值:6000-6000/5*2=3600 計稅基礎:(6000-6000/5*2)*150%=5400 形成暫時性差異1800,這1800不確認遞延所得稅。2009年累計暫時性差異2160-1800(不確認遞延所得稅)=本期需要確認的360。 2008年加上480是因...為會計上計提了減值,稅法上不認可,所以納稅調增。 2009年的360是暫時性差異的期末余額,不是發生額,不能直接加上的。
6. 中級財務會計問題: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計提了資產減值准備,確認了資產減值損失,那麼此時的計稅基礎是
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是不用計提攤銷額的 只需要每年進行減值測試以及壽命測試。
而你說的情況 其實是兩種情況
在年底對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測試 發現確實發生了減值 那麼就計提減值准備 確認減值損失
借 資產減值損失
貸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第二個方面 是說年底的所得稅調整的問題了
其實 稅法規定了時間攤銷 那隻是稅法規定的 很多時候會計制度和稅法是有沖突的 所以才會有年底所得稅的納稅調整 才會產生現在的可抵扣所得稅差異或者應納稅所得稅差異 最後產生 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者遞延所得稅負債 (無形資產攤銷產生的所得稅差異一般都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中)
比如 年底進行所得稅納稅調整的時候 稅法規定今年的攤銷額為 10000 而這個無形資產的壽命不確定 但是今年確定他發生減值了 減值損失為 20000 但是稅法是不承認減值的除非發生了真正的虧損 所以在計算應納所得稅的時候只能按照稅法的10000*25%的來計算 這個時候就產生了 10000*25%的差異留到明年去沖減 這個就是明年可以抵扣的差異 就是可抵扣所得稅差異 就進入了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中去了 但是 你無形資產的賬目還是按照原來的來做啊 。
所以說 稅法的計稅基礎 就是原來的賬面 -稅法規定的攤銷額
7. 在所得稅會計裡面,無形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是什麼
遞延所得稅的確認是由於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產生的,當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時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當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時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企業自創形成的無形資產,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時稅法上允許150%加計扣除,此時雖然產生暫時性差異,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2、差異不產生於企業合並,且不影響應納稅所得和所得稅費用,也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通常情況下,無形資產的減值產生遞延所得稅。
(7)無形資產減值所得稅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予說明的是,企業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一般應當記入所得稅費用,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一是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准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例如,某企業持有一項可供出售金額資產,成本為1000萬元,會計期末,其公允價值為1500萬元,如計稅基礎仍維持1000萬元不變,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500萬元即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該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假設除該事項外,該企業不存在其他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且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存在期初余額。
會計期末在確認500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時: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500萬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00萬
確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25萬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
二是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資產、負債,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應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的,該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影響合並中產生的商譽或是記入合並當期損益的金額,不影響所得稅費用。
8. 哪些無形資產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一)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二)自創商譽;
(三)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四)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9. 無形資產涉及所得稅的會計處理的問題
初始確認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會產生差異,初始確認的賬面價值是1000萬元,專計稅基礎也是1000萬元。屬你想,加計扣除只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加大了扣除項,會計上是不做賬的。因此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但是影響應繳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也就是說影響應納稅額。兩個概念。